如何與朋友分手?清爽到不可思議的友情整理術 (電子書)

如何與朋友分手?清爽到不可思議的友情整理術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艾琳.法爾科納
图书标签:
  • 友情
  • 人際關係
  • 自我成長
  • 斷捨離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人際交往
  • 關係整理
  • 電子書
  • 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是否想過,你此刻擁有的上百位臉友、LINE友、IG好友,
或是三天兩頭就找你吐苦水卻鮮少關心你的朋友,
真的都是你該維持下去的友情嗎?
這本書不是要你大砍通訊錄,而是帶你克服人際斷捨離的心理障礙,
從友誼的枷鎖中解脫,日子過得更清爽暢快!

★★★★★ 美國亞馬遜4.5顆星 ★★★★★
讀者一致好評:「從頭到尾讀起來都很有趣」、「一拿起來讀就停不下來」

  根據牛津大學演化生物學家的研究,
  一個人可以維持的朋友圈極限為150人,
  其中50人可稱為朋友,15人可尋求協助,
  而真正的摯友,只有5人左右。

  社群媒體鼓吹我們擁有大量的「朋友」,
  但是,你真的需要與那麼多人「加好友」嗎?
  在時間與心力都有限的情況下,
  你得知道哪些關係對自己有意義,而哪些關係只是在磨損你!
  在友情的圈圈裡,要勇於做出選擇,別讓生活中充滿心累的朋友。

  ➤ 交朋友的目的不是「被喜歡」,而是被真正地「看見與支持」
  
  想想看,你是否遇過這些狀況,但你只是選擇忍受或漸漸淡出?

  ➷ 你沒心力傾聽朋友第N次的訴苦,你只能繼續忍耐或假裝不在
  ➷ 不熟的臉友太多,你放棄使用臉書分享生活,自願在社群上消聲匿跡
  ➷ 過去氣味相投的麻吉,現在變成令你想逃避的尷尬人物,但你什麼也沒說
  ➷ 以前情同姊妹的閨密,人生大事卻不再通知你,你獨自感傷但從沒問起原因

  是時候鼓起勇氣正視現況,對你的朋友做出選擇、改變和承諾了!你必須給朋友與自己一個整理關係的機會,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情,遠離耗損精力的心累友誼。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術」友情版!找回關係裡的自我界線

  為什麼比起愛情與親情,我們更沒勇氣去整理跟朋友的關係呢?臨床心理學碩士出身,現為數位企業家和心理治療師的艾琳.法爾科納,結合個人閱歷與專家研究,以豐富的故事與精闢的剖析,帶我們探索友誼在生活中的真諦與意義。她為你曾遇過或正面臨的友誼問題,提供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建議和做法,包括:朋友界線的拿捏哲學、精力有限下的朋友分級、與朋友分手該注意的事,以及結交新朋友的策略等等。

  #7+1種朋友類型的分析與應對策略
  列出人生必交的7種朋友,帶你檢視什麼是滋養型、導師型、創意型……等7種類型,以及如何辨別與結交這些朋友。更特別標出「有毒朋友」的特徵,保你趨吉避凶。

  #6個維持健康友誼的方法
  列出經營優質友誼的原則,教你怎麼做才能事半功倍,在朋友圈找到知己的摯友。

  #9份釐清自身需求的整理清單
  作者精心設計的深度提問,帶你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內在想法,勇於在人際關係中建立自我界線,找回健康舒適的友誼。

  ➤ 在本書中,你將學會:
  ✧ 如何清楚了解你在每段關係中的角色和期望?如何先顧好自己再來交朋友?
  ✧ 你對友誼的看法是如何建立在最初的友誼基礎上?你又如何調整?
  ✧ 生活中的朋友可以分成幾種類型?如何應對不同類型的朋友?
  ✧ 該怎麼評估一個朋友需要「分手」?又該如何與他和平分手?
  ✧ 如何辨別每段人際關係的去留?該怎麼加深你真正在乎的友誼?

  物品斷捨離能夠改善生活品質,人際關係的斷捨離則能帶來清爽無比的人生。現在就捲起袖子將心累的關係打包,留出空間給重要的人,你將徹底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在與輕鬆感!

本書特色

  1. 一本讀了會讓你立刻把朋友想一輪的人際關係書!
  本書全面探討現代友誼的現象與困境,以知性又輕鬆的筆調教你評估每段友誼的品質,你將有信心且躍躍欲試去盤點自己生命中的諸多友情。

  2. 量身打造的友誼整理清單,幫你心頭抓定勇敢斷捨離
  每章附上精心設計的提問,帶你一步步檢視自身的需求與處境,讓你心平靜氣地解決困擾多年的友誼問題。

國內外盛讚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清爽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我也是先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才深刻體認到友情需要整理。甚至也因此迎來更適合現在及未來的我,一種互敬互重,互相學習,能夠恆久的珍貴友誼。──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不要讓書名誤導你,這是一本透過友誼建立連結、同理心和尋求滋養的書。在我們忙碌的生活中,本書是為要緊的人際關係創造空間的重要指南。──希蜜納.文戈謝(Ximena Vengoechea),著有《認真傾聽》(Listen Like You Mean It,暫譯)

  如果你遇過這種情況:結束友誼就像離婚一樣痛苦,請立即閱讀本書,這是一本關於真誠友誼的宣言。艾琳在書中說明了如何建立更深厚的情感連結、優先考慮我們的好處,以及在現有關係中設定界線,甚至是最後與朋友「分手」時,該如何進行必要的勇敢對話。」──賈斯汀.麥克.威廉斯(Justin Michael Williams),著有《保持清醒的冥想指南》(Stay Woke: A Meditation Guide for the Rest of Us,暫譯)
  
  本書談的是保持重要連結的方法(及理由),而且本書提供了藍圖,讓你也能成為別人更好的朋友。法爾科納以應有的嚴肅態度來處理友誼的問題,概述了友誼可以改變人生的好處(我完全同意!)。我打算把這本書送給我最親愛的人,並寫上針對個人的題辭。──吉娜.哈瑪迪(Gina Hamadey),著有《我想說聲謝謝你》

  \\ 來自美國亞馬遜讀者的5顆星好評 //

  有趣又有見地!從頭到尾讀起來都很有意思,更讓我跟著檢視了一遍自己最親密的友誼──Hayley Feldman

  這是一本必須擁有的書!我想過這個問題很多次了,但從沒看過像本書這樣,談論不同類型友誼的內涵,以及如何加深、改變這些關係,甚至是如何結束這些關係。我們都需要通過這本書的教導,以真實的方式去反思自己、聯繫朋友,或者與朋友分手。──Larissa G

  太驚豔了!我買來當禮物送給朋友,結果我一拿起來翻閱,就停不下來了。內容非常有價值又合乎時宜。我知道我自己也需要這本書,然後我會再去買幾本送給朋友。在此強烈推薦。──REVOLUTIONPIX I.
 
《跨越藩篱:建立持久与意义深远的人际连接》 导语: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旅途中的伙伴,形塑了我们是谁。我们渴望真诚的连接,那些能带来欢笑、支持和成长的友谊。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犹如精密的织锦,有时会出现松动的线头,有时需要重新的编织。本书并非探讨如何结束关系,而是深入挖掘如何精心构建、细致维护并最终升华那些对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友谊。我们将一起探索人际互动的深层机制,学习如何在动态变化的世界中,让友谊之树常青。 --- 第一部分:理解友谊的根基与土壤——关系建构的心理学基础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深入剖析友谊形成的内在驱动力。我们不从“分离”的角度切入,而是聚焦于“吸引”与“留存”的艺术。 第一章:认知的重叠与情感的共振 “相似性悖论”的解构: 探讨我们为何会被与自己相似的人吸引,以及在哪些关键领域(价值观、幽默感、人生目标)的差异反而能促进关系的深度。 情感账户的建立: 引入“情感存款”理论,详述每一次积极互动(倾听、赞美、共同的经历)如何在关系中累积价值,以及如何识别账户余额过低时的“预警信号”。 脆弱性的力量: 深入分析“自我暴露”在友谊中的关键作用。真正的亲密并非建立在完美的表象之上,而是通过适度的、相互的脆弱性展示,实现深层次的理解与信任。 第二章:信任的层次结构与维护 从表面到核心的信任阶梯: 区分“功能性信任”(如可靠性)与“核心信任”(如忠诚度与道德一致性)。了解友谊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层次的信任支撑。 界限的艺术: 成功的友谊需要清晰、灵活的个人界限。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温和而坚定地设立并沟通这些界限,确保双方的空间感和独立性不受侵犯。 修复性沟通的蓝图: 探讨当信任受到动摇时,有效的道歉、解释与修复流程。重点关注如何表达“我理解我的行为对你的影响”,而非仅仅解释“我当时为何这么做”。 --- 第二部分:友谊的动态管理——适应变化与共同成长 人是不断成长的有机体,我们的需求、环境和人生阶段都会发生剧变。本书致力于提供工具,帮助友谊适应这些不可避免的“成长之痛”。 第三章:应对人生转折点的“粘合剂” 阶段性友谊的重塑: 无论是事业的重大变动、婚姻的开始,还是地理位置的迁移,友谊需要调整其互动频率和深度。我们将探讨如何从“高频日常接触”转向“高质量深度链接”。 “忙碌”的重新定义: 识别那些伪装成“忙碌”的信号——可能是沟通方式的退缩或情感投入的下降。学习如何在日程表紧张的情况下,创造“微时刻”的有效连接。 角色互换的理解: 随着时间推移,朋友可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导师、倾听者、玩伴)。如何欣赏并适应这种角色的自然转换,避免因期望落空而产生摩擦。 第四章:冲突的转化——将摩擦力转化为推动力 建设性异议的科学: 友谊并非没有冲突,而是懂得如何处理冲突。本章强调“对事不对人”的沟通原则,以及如何区分“建设性的分歧”与“破坏性的攻击”。 “负面情绪的有效承载”: 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能够承载朋友负面情绪的“安全容器”,同时确保自身的情感健康不受损。这包括设定情绪倾听的时长限制和明确的回馈机制。 “情绪债务”的管理: 当一方长期处于困境,另一方持续提供支持时,如何平衡这种不平衡,避免“付出者”产生怨怼,以及如何以尊重的姿态接受帮助。 --- 第三部分:友谊的升华——迈向长期与成熟的连接 成熟的友谊不再需要时时刻刻的确认,它们拥有更深远的韧性与意义。本部分探讨如何将一段良好的友谊推向卓越。 第五章:共享意义与共同遗产的构建 创造“内部语言”与共同记忆库: 探讨那些只存在于特定朋友圈内的笑话、典故和符号,如何成为关系最牢固的纽带。 共同目标的力量: 友谊的最高境界之一是共同投入于某个超越个体生活的活动或事业(例如,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创立一个兴趣小组)。这为关系注入了新的、更宏大的意义。 榜样与激励: 深入研究成熟友谊如何通过相互的尊重和欣赏,成为彼此实现个人潜能的催化剂,而非阻碍者。 第六章:面对距离与流逝——长久陪伴的哲学 “精神在场”的艺术: 即使物理距离遥远,如何通过高质量的问候、对彼此生活的关注,保持精神上的同步。这包括对朋友重要日子的精准记忆与庆祝。 接纳“自然疏远”的平静: 认识到生命轨迹的差异会导致一些友谊自然地淡出日常对话,但这并不意味着友谊的终结。学习如何在多年后重逢时,能迅速找回那份熟悉的亲密感。 感恩与认可的日常化: 强调在关系稳定期,更需要刻意表达对友谊的感激。每一次真诚的“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都是对这段连接最强有力的肯定。 结语: 建立和维护深刻的友谊,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投资”之一。它需要技巧,需要勇气,更需要持续的、有意识的投入。本书为您提供的,是一套详尽的工具箱,旨在帮助您悉心照料您生命中最珍贵的那些人际网络,使它们成为您抵御风雨、分享喜悦的坚实港湾。珍视那些与您并肩前行的人,因为他们是您故事中最闪光的篇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艾琳.法爾科納(Erin Falconer)


  來自加拿大的作家、數位企業家和心理治療師,也是深受大眾信任的線上個人成長社群網站「聽取意見」(Pick The Brain)的總編輯和共同經營者。她被時尚雜誌LA Confidential評為「洛杉磯最頂尖的數位企業家之一」,女性網站Refinery29則將她名列「永久改變數位格局的七位女性」。艾琳擁有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在個人成長領域備受推崇,著有廣受好評的自我提升及女性賦權書籍《如何完成苦差事》(How To Get Sh*t Done,暫譯)。在社群媒體上擁有眾多粉絲的她,目前與丈夫和年幼的兒子喬治一起住在洛杉磯的威尼斯區。若要了解更多資訊,請造訪網站:erinfalconer.com。

譯者簡介

黃庭敏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師大翻譯所碩士,譯作包括《資源革命》、《無限賽局》、《親情,也需要界線》等三十餘本。

  感謝我那幾位如珍珠般珍貴的摯友,你知道我說的是你;也得感謝那些曾經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人,讓我吸收了朋友該如何取捨的智慧。
 

图书目录

前言

Chapter 01:其實,你是來交朋友的
你以為取消朋友聚讓你鬆了一口氣,事實上你正在為此付出代價
 
Chapter 02:你應該是你自己最好的朋友
先認識自己,你才知道什麼樣的朋友最適合你
 
Chapter 03:最初的友誼
最早的友誼會影響著你的一生,不論好或壞
 
Chapter 04:良好友誼的特質
好的友誼是什麼樣子?健康友誼不可或缺的幾個特質
 
Chapter 05:朋友越多,能付出的心力越少
當你的精力與時間都有限,對於朋友更要精挑慎選
 
Chapter 06:朋友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
不同的朋友打開不同的世界,分辨清楚才能事半功倍
 
Chapter 07:友誼診斷
分析你在友誼中的需求與期待,才能找到一生中需要的七種朋友
 
Chapter 08:如何成為更好的朋友
友情不是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六個維持健康友誼的方法
 
Chapter 09:如何與朋友分手
與朋友分道揚鑣這件事,重點不在「為何」而是「如何」
 
Chapter 10:如何結交新朋友
如果你想擴展自己,就必須找到能滿足不同需求的朋友
 
結論
致謝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64907
  • EISBN:978626723812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8MB

图书试读

前言

  我敢說,你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時,會覺得自己是個混蛋。

  而買下這本書更像是個大混蛋。

  話雖如此,請注意你是多麼迅速地被它吸引。

  事實上,我選擇這個書名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而不是因為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大删他們的通訊錄。雖然我確實相信,在這個混亂和複雜的世界中,你要從生活中删除哪些人,必須有所辨別和深思熟慮;至少,同樣重要的是,你要了解你在生活中留下了哪些人,以及自己如何在這些關係中做得更好,並且能藉由他們讓人生變得更美好的期待。但如今,不會有人走進書店要找一本教人怎樣成為優質朋友的書。

  而這正是問題所在。

  我們已經長期接受自身和友誼中的平庸情況。然而,沒有其他東西比友誼更有力量,能給我們加油打氣、激發快樂和創造真正的意義。對女性來說,友誼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儘管我們為自己龐大的人脈感到自豪,但我相信,實際上我們是直接造成平庸的始作俑者。我們害怕要求自己真正想要和需要的東西,害怕掀起風波,於是勉強接受的友誼往往是索取多於付出。現今,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精心策劃過的(完美的IG動態,又有誰不是呢?),但我們似乎很少去考慮生活中要保留的人。為什麼我們總是如此疲憊和沮喪?就讓我們從這裡開始切入,好嗎?

  那些關於女性友誼的陳腔濫調,試圖限制了實際上是複雜的重要人際關係。其中最可惡的是競爭概念,認為每段女性友誼都有競爭的一面,像是我們都在為男人、工作或其他朋友較勁。在這些描述中,倘若女人不是這種「心機女」,那就會是閨密們去水療中心的甜蜜之旅,從來沒有任何緊張或衝突。對於女性來說,無論是個人或集體,這是一個具有極大潛力的時代,我們透過社會正義運動了解到,當我們相互扶持時,我們才是最強大的。我們必須建立強大的朋友人脈來促進這種潛力,這點非常重要;不光是為了被人喜歡,而是背後有實際的重責大任。有時候,這意味著得放棄一些沒有發揮作用的關係。當然,這並不代表這些人在過程中沒有提供價值,他們還是應該得到尊重,只是如果仔細考慮後,你認為他們不再發揮作用,那麼你下半輩子就不需要跟他們在一起了。

  為了撰寫這本書而投入研究時,我發現許多以前遺留下來的友誼中,當事人其實不記得自己真正喜歡對方哪一點。他們之所以保持著這段關係,唯一的動機好像只是希望被人喜歡,或者更確切地說,可以不被人討厭。當你的動機是如此,那麼這段關係已經耗盡了能量,或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因為被人喜歡(或不被人討厭)永遠不該是友誼的目標。更準確地說,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和被人看到真實的自己,並真誠地履行友誼的經營,以及承擔隨之而來的所有責任,這才是更有價值的目標。然而,做這些事需要勇氣,也得付出更多心力,所以不難看出,為什麼在友誼上選擇「原廠默認功能」已成為常態。同時也很容易明白,為什麼對我們來說可能是最重要的關係卻被淡化了,因為這些關係只吸取能量,而沒有給予能量。

  我對自身的人際關係是感到複雜而深刻的。二○○五那一年,我在這世上最鍾愛的朋友喬絲琳,以最令人驚駭的方式過世了。那往後的日子,我對許多事都恍惚不清,但很明白的是,我心裡留下了一個絕對無法填補的缺口。這個時候,其他朋友的愛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而當時我能熬過來的唯一方法是麻痺自己,接受快樂不再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可以感到高興、感到興奮,但卻沒有喜悅了。這種策略奏效了很長一段時間。事實上,若不是我發現自己(實際上是周遭人們發現)處於一個奇怪可怕的情況,很難說我是否會質疑這種策略。一直到前陣子,假使有人問起,我還是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好的朋友。我會為生活中的人騰出時間;我很能傾聽他人,並提供適當的建議;我可以很風趣、很大膽且直言不諱。直到發生了全球大規模的流行病,數百萬人確診、數十萬人死亡,以及接連好幾個月的居家隔離警戒,這種與摯友去世一樣極端的事件帶我看清了真相,我才了解到什麼是真正的友誼,而我多年前感到麻木而疏離的東西又是什麼。

  隔離期間,我惱怒地盯著視訊軟體的「線上虛擬歡樂時光」社交功能,我意外地發現,當我的一位朋友,因為好幾個月沒見到我而渴望與我聯繫時,我對此感到非常生氣。往後幾個月裡,我多次在不同人身上都出現相同的感受,所以我開始反省。當我回顧時,我也意識到我真的很想念、很渴望見到他們之中的某些人,並與他們坐在一起分享事情。我開始審視生命中的每一段友誼,那些我完全不會想念或覺得有必要再見面的人,以及那些我想念的、曾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人,這兩種人之間開始有了明顯的分歧。這種與世隔絕、被迫遠離友誼的長假,雖然痛苦惱人,坦白說還很可怕,但卻讓我有機會反思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以及這些關係如何影響我(和他們)。為什麼我以前沒這麼做?我怎麼能把最寶貴的時間分配給這些關係,卻很少進行分析或反思呢?

  好吧,我現在要開始這麼做了。

  我意識到有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我生命中各種友誼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價值差異,但都沒有經過檢視,有些已經長達幾十年;第二,更嚴重的是,我強加給自己的自我麻痺,削弱了我成為真正優質朋友的能力,即便所有外在跡象都顯示相反的情況。為了避免痛苦與降低期望,我挪去了自我脆弱的那一面。不只是我,我們的社會把任何形式的脆弱都譴責為軟弱(不接受唯有展示脆弱才能產生真正力量的事實)。因此,這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我及整個社會,似乎脫離了真正友誼的力量、脫離了完全符合人情的體驗,反而去選擇推特(Twitter),用一百四十個字數上限這種更安全的方式來交流。因為事實是,當你真正開始檢視你的友誼時,你別無選擇,只能檢視自己——你到底是誰、你真正想要什麼,你實際的特質又是什麼。現代人對於任何深度自我反省或與自己親密相處的時刻,都是快速逃避,而非慢慢遠離,如此一來,我們怎麼可能在人際關係中變成真正優質的人呢?

  然而另一方面,若能認真經營友誼,將會有多麼美好的事發生。

  先從能夠活得更久開始說起(科學證明這點做得到!)。你會活出更充實的生活、感受到更強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更加覺得被愛、感受到更多的愛、更覺得受尊重和被人傾聽。光是能感受到更多的東西,我們就能擁有更多的樂趣,創造更多的回憶。當你拋開冷漠的態度,或者謹慎行事,並實際尋求真實、有意義的友誼連結時,上述的好處清單還可以繼續羅列下去。所以,我決定試一試,從線上的「虛擬歡樂時光」這種煩人的友誼開始檢視。

  這讓我意識到,我和一個根本不再是好朋友的人,是「很好的」朋友。我不確定這樣是否合理,但我看到她傳來「線上虛擬歡樂時光」的邀請訊息後,光是在螢幕上看到她的名字,我就感到沮喪和內疚。經過進一步的思考後發現,我有這種感覺已經長達一段時間了,只是我不斷地壓抑這些感覺。我們怎麼會走到這一步?這只是我的問題嗎?或者也是她的問題?我意識到自己已經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敷衍了事。此外,就算只是我在敷衍了事,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這種經歷也不可能讓她感到滿意。

  我能夠準確地指出,我開始在友誼上敷衍的時刻(就在幾年前!)。我住在洛杉磯,朋友都住得很遠──也許不到距離好幾英里的地方,但考慮到交通狀況,我可能需要痛苦地開一個多小時的車才能見到某些朋友。像是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就住在城市的另一端,我們要見面特別困難。不過我開始注意到,每次輪到在我這邊見面時,她總會「有事」,所以我們很少依約如期碰面。我還記得,我是如何跟一位共同朋友一次又一次地說起我有多生氣。這位共同朋友深有同感,因為她也同樣被自私地對待過。但奇怪的是,我從來沒有直接向這位朋友提出這個問題。每次我開車去看她,我感到自己越來越煩躁,後來索性越來越少去見她了。然而,她從未停止跟我約日子見面。單就這件事而論,這不一定是個大問題,而且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似乎也算容易解決,但我就是沒有處理。結果,我對開車往返付出時間的不滿,延伸到這段友誼中的其他層面。我意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儘管我們總是對外宣稱是彼此非常要好的朋友。

  我有很多不解的地方,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段關係中我感到的是沮喪和不愉快,而不是滋養和支持。難道是這段舊情誼早已走到盡頭,我們卻堅持了太久嗎?還是時間沖淡了這段關係?滿檔的行程與忙碌的生活,使我們的優先順序出了問題,允許太多事情沒被說出來,原本可以解決的問題也沒有著落。我們是否將曾是那麼美好的真正友誼,變成了讓人想翻白眼的麻煩事?曾幾何時是能量泉源的朋友,現在卻變成令人心累的對象?

  最後,我想說一件發生在美國封城防疫期間的大事,那就是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殺。面對又一起對非裔黑人難以言喻的暴力行為,美國人民引爆了合情合理的憤怒和心痛。數週的動盪、和平抗議及一些伴隨示威活動出現的暴力,種種的一切讓我們得以整理、重新思考和評估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這對各種人際關係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在重視某一類人勝過另一類人的體制裡,曾經扮演過和正在扮演的角色;我們有必要檢視自己促成制度性種族主義的「貢獻」程度有多少。當我們回過頭來審視生活中的關係時,將會使我們特別痛苦。我們到底是如何對待他人的?對於與我們不同的人,我們是否展現熱情和歡迎?或者,我們是否漫不經心、自戀地與任何挑戰我們權力和地位的人保持距離?我們能否看到過去的信念和行為中的缺陷,並且願意承擔責任?如同本書通篇要探討的,你的交友圈裡必須擁有各式各樣的朋友,但我們如何以尊重和真誠的方式做到這點,而不會延續我們試圖克服的問題?本書將陸續說明這個觀念的重要性。顯然地,不論遇上什麼困難,都必須找到方法。認真建立的友誼,要能反映我們所深信的價值觀,這才是生活向前邁進的方式。

  所有這些問題都促使我去檢視每一段友誼,那些人占據了我極大的空間(我也占據了他們的空間)。最讓我感到震驚的也許是,我以前從未考慮過這麼做。於是我寫了一整本書,詳細說明如何以批判的方式,來分析我們花費時間的情況。有些節食方式會要求你寫下吃進去的每樣東西,以便掌握消耗的食物。那麼,我們難道不該更務實地思考最親近和最鍾愛的人?如果我們下了功夫,結果會怎麼樣?我們付出努力了嗎?制定計畫了嗎?假如我們全盤反省,或許我們的生活會更豐富、更有意義。

  因此,我徹底反省,而這個行為改變了我的生活。透過寫這本書,我開始嘗試把我所有的學習成果,濃縮成幾個主要類別,我認為這樣分類有助於闡述和說明優質友誼的意義、重要性、實行方式和儀式。正如每個人都不一樣,人際關係也充滿了細膩之處,沒有一體適用的方式。因此我不會假裝有單一一種有效的配方,但我確實相信,有些信念和做法有助於塑造你的世界,以及塑造這個世界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就是你的友誼——來幫助你創造真正值得過的生活。

  在本書中,你將:

  ● 學習如何評估你生活中的人們及其角色,以及這段關係目前的形式是否對你(和他們)有幫助。

  ● 學習如何以尊重、愛和仁慈對待自己,這樣你就可以替當前或未來的關係樹立榜樣。

  ● 清楚了解你在每段關係中的角色和期望,這將使你明白自己應該如何給予對方時間和情感能量。

  ● 了解滋養良好友誼的重要性,剖析真正健康、有益的關係是什麼模樣。

  ● 了解你目前對友誼的看法是如何建立在最初的友誼基礎上,而你又怎麼根據後來的情況調整看法。

  ● 明白每段關係中的破裂和修復之關鍵價值,以及如何不再害怕建設性的衝突。

  ● 學習如何加深現有的友誼,就是那些真正重要的友誼,以及如何克服困難,與那些不重要的友誼進行對話。

  ● 深入了解你個人的全方面特質和性格類型,幫助你建立作為朋友的基本形象,以便能在未來結交新的友誼。

  你拿了這本書,是因為你想要、需要知道,如何擺脫友誼中不再對你有幫助的東西。我們肯定會討論與朋友分手的方式,但在我們能夠有效地考慮這點之前,必須先了解現代友誼驚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為真正優質的朋友。

  當然,沒有人能取代我失去的摯友,她真的是萬中無一。然而,是否還有其他美好的友誼會是力量與愛的泉源,以及恕我直說,會是喜悅的泉源嗎?如果我們願意付出努力,尋求我們想要的東西,並且誠實、負責並展示脆弱的一面,我們就有能力挖掘出真正友誼才能開啟的美好情誼。

  那麼,讓我們開始進入主題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其“清爽”的标题所暗示的范围。它实际上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友谊的易逝性和流动性。作者非常敏锐地指出了当代友谊中常见的“习惯性维持”陷阱,即我们只是因为“过去”而维系着一段“现在”已经枯竭的关系。书中关于“能量守恒定律”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部分,写得尤其精彩,它让我意识到,每段关系都是一场能量的交换,如果一方长期只是输出而得不到回补,那么这段关系自然走向终结是自然规律,而非个人失败。这种宏大而又贴合个体的哲学思考,提升了整本书的格局。它不仅仅是解决一个“分手”问题,更是提供了一套如何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人际关系网络的方法论。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筛选朋友”这件事的态度变得更加坦然和积极了。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从内容结构来看,它采取了一种非常现代的“模块化”处理方式。它并没有把“如何分手”当作一个孤立的事件来讨论,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个人成长与边界设定”的背景下。开篇部分着重于“识别需求”,引导读者先弄清楚自己在这段友谊中到底期待什么,以及现在关系出现了哪些偏差。这部分内容读起来,更像是一本高级的情商训练手册,而不是单纯的“断交指南”。接着,作者引入了几个非常具有画面感的比喻,比如将友谊比作花园的修剪,让我对“必要的舍弃”有了更积极的理解。很多关于友谊的维护书籍总是强调“不惜一切代价保持联系”,但这本书敢于正视“结束也是一种维护”的观点,这种颠覆性的视角让人耳目一新。它教会我的,是如何优雅地、不带内疚感地为一段不再适用的关系画上句号,这对我未来的人际交往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过渡期”的处理细节。很多人在决定结束友谊后,往往会陷入无尽的纠结、拉扯和自我怀疑中,作者将这部分称为“降温期管理”。书中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优雅地拉开物理和情感距离的具体步骤,比如如何回应那些突如其来的邀约,如何应对共同朋友圈子的询问等。这些场景的设置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几乎涵盖了我过去处理类似情况时所有会遇到的尴尬瞬间。文字语言风格上,它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的、近乎科学的分析态度,没有过度煽情,也没有使用任何指责性的词汇。这种中立的叙述,反而给了读者最大的心理安全感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它似乎在轻声提醒你:“这是你的生活,你有权决定谁留下,谁离开,并且你有能力以最好的方式完成这个过程。”对于那些心思敏感,害怕冲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

我非常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自我赋权”的主题。整本书的核心逻辑似乎都在围绕着“你才是你人生的主导者”这一理念展开。在讨论如何“整理”友情时,作者强调的不是如何成功“甩掉”对方,而是如何清晰地确认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界限,从而让那些不适合你的人自然地退出你的生活轨迹。书中列举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友谊终结模式”,从自然的疏远到清晰的沟通,每种模式都配有详尽的心理预设和对话模板,实用性达到了极致。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擅长直接沟通的人,这些模板简直是救命稻草。它没有鼓励鲁莽的行动,而是倡导深思熟虑后的“优雅退场”。总而言之,这本书带来的不是悲伤,而是一种掌控感和对未来人际关系的新期待,它成功地将一个负面事件转化成了一次积极的自我重塑机会。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主色调是清新的蓝绿色,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感觉。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翻开它的,立刻就被那种“清爽”的气质所感染。虽然书名直指“分手”这个沉重的话题,但内容的处理方式却出奇地温和且富有条理。作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来构建一个清晰的思考框架,引导读者一步步审视那些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书中没有冗长拖沓的心理分析,而是大量使用了实用的工具和自我提问的方式,让我感觉不是在读一本教条式的指南,而是在进行一次内心的深度对话。比如,它提出的“关系健康度自测表”,设计得非常巧妙,用图形化的方式让我直观地看到了哪些友谊已经亮起了红灯,哪些只是需要小小的调整。这种实用主义的写作风格,让阅读过程非常高效,每读完一章都能立刻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实践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道别艺术”时的细腻,强调了尊重和坦诚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指责,这对于维护双方的自尊都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