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圃之歌》展現赫曼・赫塞在亂世中
以花園、栽植、農事與自然四季對話
並從中找到安定身心的力量
他一生從未放棄精神的追求與創造
以詩文與繪畫
點燃世人心中對生命的熱望
以花園、栽植、農事與自然四季對話
並從中找到安定身心的力量
他一生從未放棄精神的追求與創造
以詩文與繪畫
點燃世人心中對生命的熱望
★精選60篇赫塞的花園與自然體悟,涵蓋散文、詩作、書信手劄、短篇故事
★收錄72幅赫塞親筆手繪水彩畫、德國知名畫傢之鋼筆素描、珍貴照片
★德文全新翻譯,展現詩人作傢精煉生動的語感與哲思
在一代文學大師赫曼.赫塞的文學及生命探索中,《園圃之歌》是一部非常獨特的作品。
他熱愛自然,一生中曾親手開闢栽植三座繁盛的花園和苗圃,在潛心創作長篇小說的同時,也持續寫下對園藝和自然的深刻感悟,更以水彩寫生手繪他心有所感的風景。本書精選收錄赫塞60篇關於自然的散文、劄記、詩作、書信與短篇故事,首度問世時即引發德國與世界文壇的注目。
——「運用一點自由,讓大自然的意誌成為我的。」
一九〇七年夏天,赫塞與傢人遷入德國南部波登湖畔一間小農捨,想依照托爾斯泰、梭羅與英國社會改革傢威廉‧莫裏斯的理想,「過著一種遠離都市塵囂,與自然連結的簡樸生活」。這些行動,意味著他緻力於自給自足、獨立自主,盡可能擺脫文明的諸多枷鎖。
赫塞在此親手打造瞭生命中第一座花園。齣於童年即對園圃充滿熱愛,他的花園展現瞭豐饒的田園景緻:一叢叢花圃百花爭妍,還有超過三十株果樹以及嚮日葵花田的小徑⋯⋯它也讓這個小傢庭得以長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赫塞開始將他在花園中的勞動與從中體悟的自然法則,有如讚美詩一般寫下;滋養心靈的耕與讀,自此持續作傢一生。
——「在紛亂的當代局勢,彼岸仍有值得我們信賴的自然秩序。那秩序存在於花朵之中。」
赫塞的青年時期見證瞭十九世紀末歐洲的動盪,中年後更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戰爭的災難與黑暗、不同國族間的仇恨對立並未摧毀他對生命的信念,他以創作持續探索生命意義和心靈境界,成為無數世代青年讀者的精神指引。
紛擾世局與一次世界大戰衝擊所有生靈。此時赫塞從傢鄉德國避居瑞士盧加湖畔,潛心創作同時,也親手栽植生命中的第二座花園。
園藝之於赫塞,此時已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從事園藝之事好比創作,它需要創造欲與渾然忘我的感受;人們可以憑自己的心神意念去耕耘一方土壤,為夏天種齣最愛的水果、顏色與香氣;也可以將一小方花圃與幾平方公尺的裸地,種植齣一片絢麗色彩。」
在艱辛生活與創作背後,正是花園與大自然與為作傢提供瞭心靈的慰藉和力量。
——「園丁所做的,就像詩人豢養語言。」
一九三〇年夏,赫塞又遷居至瑞士濛塔諾拉鎮南麵山上的土地,這座葡萄丘陵有些陡峭且布滿岩石,並不適閤打造花園,儘管如此,赫塞仍運用瞭精湛的造園技巧,讓心中的理想花園實現瞭——他在此種植開墾,嵌上泉井、植下樹木,花園中央是葡萄丘陵,周邊環繞著四季輪流盛開的花卉、香草、蔬菜與果樹。
赫塞的寬緣草帽也成瞭風景的一部分——在耕作之餘,他總戴著這頂日曝下已泛白的草帽,就像雷諾瓦、塞尚那些偉大的法國風景畫傢那樣,為花、鳥、樹與自然大地寫生。
「他不厭其煩地畫著河流、山、樹、屋子和天上的雲,那些意象的線條圓融飽滿,帶著樸拙的童稚氣息。他筆下的風景總是光明的,即便他所畫的是夜晚,但總有隱隱的光從遠方升起。他愛用薄而亮的顏色,尤其他筆下的淺藍色,無不鮮明燦爛。」(引自硃玨瑾〈赫曼・赫塞:無論是最好或最壞的時代,個人的痛苦從來都無處不在〉)
赫塞的書寫與生活經驗融為一體。他力求用文字為世人點燃光亮,而他自己心中的熱望又是靠什麼點亮?——本書精選赫塞關於自然、花園植栽的詩文與繪畫,或許可為世人讀者提供另一種答案。
暖心推薦
古碧玲 作傢、上下遊副刊總編輯
北鳥 自然美學時光、植物繪圖講師
胖胖樹王瑞閔 金鼎獎科普作傢
陳雪 小說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