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沒有任何東西是靜止不動的,每件事物都在行進中,皆充滿活力。若想靜止不動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想要暫停也做不到,因為「動」是存在的表徵,不動暗指不存在。
這個世界是至上意識大宇宙心智的展現,所以每個心靈質粒子(citta’n’u皆依據祂的思想波流而移動。祂的思想以一種具有節奏性舒張和收縮的波流進行者,物質世界就是從中取得形象並且歷經變形,因此流體世界中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維持「不動」或「靜止」的,一定必須經歷某種變化,過去如此、將來亦然。
這世界沒有任何東西是靜止不動的,每件事物都在行進中,皆充滿活力。若想靜止不動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想要暫停也做不到,因為「動」是存在的表徵,不動暗指不存在。
這個世界是至上意識大宇宙心智的展現,所以每個心靈質粒子(citta’n’u皆依據祂的思想波流而移動。祂的思想以一種具有節奏性舒張和收縮的波流進行者,物質世界就是從中取得形象並且歷經變形,因此流體世界中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維持「不動」或「靜止」的,一定必須經歷某種變化,過去如此、將來亦然。
雪莉‧普羅巴‧阮將‧沙卡
作者:
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是國際靈性社會服務組織阿南達瑪迦(Ananda Marga)的創始者及靈性導師。他於一九二一年五月滿月日誕生於印度東北方的一個村莊-佳滿坡(Jamalpur)。他的弟子尊稱他為巴巴(Baba)或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Shrii Shrii Anandamurti)--意為喜悅的化身。他的名字則是Prabhat Raingan Sarkar,簡稱P‧R‧沙卡。
小時候,他在佳滿坡上小學和中學時的表現也極為優異。在早年,他就已經開始教示有關靈性問題的深邃知識,並指導許多比他年長的人。佳滿坡中學畢業後他便進入加爾各答大學。在大學生活裏他顯現出自身的才氣與光芒。另外他也利用課餘工作的收入來幫助一些窮困的同學。(當時他利用課餘的時間為加爾各答的幾家日報社做一些編輯與校訂方面的工作)
之後由於父親的去逝,第二學年他便休學返家幫忙生計。他在印度鐵路局的會計部門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鐵路局工作的那段時間,他展現了驚人的工作效率,同時他那無與倫比博大精深的知識,也令他的同事們大為吃驚。因此稱他是「會走的百科全書」。同年在印度鐵路局,他開始教授幾位同事密宗瑜伽(Tantra yoga) 的靜坐修持。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巴巴宣佈開始展開自我了悟及服務社會的使命,並任命普拉納瓦等六人組成委員會負責成立、以及設定組織章程等等工作。在一九五五年一月五日,巴巴闡明我們的哲學稱為「阿南達瑪迦」(Ananda Marga,梵文Ananda意為神性的喜悅,而Marga是道路的意思)。我們所鍛鍊的法門稱為「撒哈佳瑜伽」(Sahaj Yoga),這套哲學與靈性修持的目的就是要獲得「神性的喜悅」,因此稱它為「阿南達瑪迦」-喜悅之路。「阿南達瑪迦」是哲學理念,為了推廣這個理念,巴巴設立了「阿南達瑪迦推廣總部」(Ananda Marga Pracharaka Samgha)的組織。巴巴任命的六人委員會邀請巴巴成為這個組織的主席,巴巴接受了邀請出任這項歷史性的職務,普拉納瓦成為第一任的秘書長,隨後向政府註冊登記成為正式組織。
起初這個組織只是在北印度的一塊小區域裏從事弘法活動。接著他對一些最優秀的弟子施以特別的訓練,使他們成為阿闍黎(Acarya)。這些阿闍黎得到授權,可以傳授他人靜坐修持的法門。緊接著第一期阿闍黎訓練之後,組織向印度的其他部分擴展。於此期間,巴巴的靈性演講也以極快的速度編緝成書,使得更多的人能夠親近他的教誨。
巴巴從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九○年十月二一日離開肉身為止,出版了超過一百本的著作,他畢生對靈性、倫理學、文學、音樂、語言學、心理學、科學、社會經濟理論和哲學等每一方面都作出極其偉大的貢獻。
巴巴也展現出屬於他自己的特別的藝術天賦,為了讓音樂能夠將精細的靈性情感表達出來,巴巴在一九八二年的九月十四日,開始了靈性音樂的創作。這個靈性音樂不同於一般靡靡之音,它可以說是音樂的清流,也是音樂界的復興,所以巴巴將它命名為「曙光之歌」(Prabhat Samgiita),這象徵著音樂新時代的來臨。接下來的八年期間,巴巴幾乎每天都有創作,直到巴巴離開肉身前,共創作了五千零一十八首。每一首都由巴巴親自作詞及作曲,所有的創作分別以孟加拉語、印度語、梵語及英語等八種語言進行。在這八年裏,巴巴以平均每天一首半的速度進行創作,這在歷史上絕對是空前的,可能亦是絕後。
這些創作完全表達人與至上的關係。它包括了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生命的每一個角度,靈修的每一個階段。例如在生活上,有不同的節日,像是出生、節慶,在生命上有不同的角度來感覺至上。在修行道上,對至上有不同的了悟與感情,這些巴巴都以一些曙光之歌來表達。
出版前言
一、「克里斯那」的字義
二、「克里斯那」的三種解釋
三、克里斯那與羅摩
四、勝王瑜伽中的克里斯那
五、無與倫比的克里斯那
六、克里斯那—宇宙的核心
七、「薄伽梵」的要義
八、上主的降臨
九、現身背後的目的
十、眾生的庇護
十一、靈性修持的三要素
十二、靈性提升的三要素
十三、大宗師的降生
十四、至上意識為何降生
十五、法性戰場
十六、盲目心靈和良知
十七、肉身與世界
十八、持國王和山佳亞
十九、法性戰場—人的肉身
二十、俱廬戰場—世界
廿一、人的肉身是一部生物機器
廿二、薄伽梵歌的靈性教誨一
廿三、薄伽梵歌的靈性教誨二
廿四、薄伽梵歌的靈性教誨三
廿五、超越宇宙力量的甘露一
廿六、超越宇宙力量的甘露二
廿七、人的法性與動、植物法性一
廿八、人的法性與動、植物法性二
廿九、人的法性與動、植物法性三
三十、寧為遵循至上法性而死一
三一、寧為遵循至上法性而死二
三二、寧為遵循至上法性而死三
三三、上主有求必應
三四、人類法性的光輝
三五、一心以至上為庇護
三六、必從束縛中得到解脫
三七、你只有行動的權利
三八、持續奮戰到底
三九、瑜伽的基本要素一
四十、瑜伽的基本要素二
四一、拯救有德之士
四二、上主應世現身
四三、法性是你真正的朋友
四四、即使萬惡不赦
四五、臣服
四六、以此肉身完成你的工作
詞彙表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光是翻阅它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封面那种低调而又蕴含深意的设计,让人在拿起它的时候就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精神力量。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考究,字体的选择、行距的处理,都充分体现了制作者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我特别喜欢它在关键章节的插图处理,不是那种花哨的、分散注意力的图画,而是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深邃的意境,仿佛能穿透文字的表象,直抵核心的哲思。电子书的格式优化得也很出色,无论是在平板上阅读还是在手机上切换,显示效果都保持了极高的清晰度和舒适度,色彩过渡自然,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形式美的极致追求,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可以被珍藏和反复品味的艺术品。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电子书,也可以拥有超越纸质书的精致感和仪式感,这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新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对于处理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焦虑和迷失感,提供了一种极具操作性的哲学框架。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目标导向极强的时代,每个人似乎都在马不停蹄地奔向某个“终点”,却很少有人停下来问问“为什么要跑”。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恰恰是引导我们将目光从外部的喧嚣转向内在的秩序。它详尽地阐述了如何在保持积极行动的同时,避免陷入无休止的欲望漩涡。我发现,书中关于“心念的转化”那几章,对于我调整日常的工作态度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教会我区分什么是真正的“我能掌控的”,什么是“不应过度忧虑的”,这种清晰的界限划分,极大地减轻了我精神上的内耗。这绝非简单的“鸡汤”,而是一套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关于如何构建内心稳固基石的指南。
评分初读此书,我的内心充满了敬畏与好奇,仿佛踏入了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智慧殿堂。它并非那种直白的教条灌输,而是通过一系列对话、寓言和深刻的反思,引导读者进行自我探索。开篇的氛围营造极其成功,将读者迅速带入一个宏大叙事的情境之中,让人不自觉地屏息凝神,准备接收那些跨越时空的真理。作者的叙事手法高明,他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不同的视角和立场,让读者必须调动自己的全部心智去辨析、去感受其中蕴含的矛盾与和谐。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合上屏幕,在房间里踱步许久,消化其中关于“行动”与“无为”的辩证关系。这种主动的思考过程,远比被动接受信息来得更具穿透力。它挑战了我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迫使我重新审视“成功”、“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这些宏大议题。
评分与其他经典哲学著作相比,这本书最让我感到亲切和可亲近之处,在于它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全然的接纳。它没有将人塑造成一个需要被完美改造的雕塑,而是承认了人性的复杂性、矛盾性以及局限性。它并不要求读者立刻成为圣贤,而是鼓励个体在当下的位置上,以最真诚、最负责任的态度去履行自己的“本分”。这种不苛求完美,但要求全然投入的姿态,反而让人在面对挫折时感到安慰。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用温和而坚定的口吻告诉你:“不必害怕犯错,关键在于你是否带着觉知在行走。”这种对个体生命的尊重,让整本书的基调充满了温暖的力量,而非冰冷的批判。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是被说教了,而是被深刻地理解和赋能了。
评分我必须称赞这本书的语言张力,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穿透力,能够轻易地跨越文化和时代的壁垒,直击人类共同的困惑。很多段落的措辞,初看平淡无奇,但细细咂摸,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多重含义。它不是用华丽辞藻堆砌起来的空洞说教,而是凝练到近乎诗歌的精准。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浮现,仿佛这本书本身也在随着读者的心境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侧面。比如,关于“放下执念”的论述,在初读时只觉得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但在经历了生活中的一些起伏后,再回头去看那段文字,便能体会到其中包含的巨大解脱的力量。这种“历久弥新”的阅读体验,是许多畅销书所不具备的深度,它考验着读者的耐心,但回报却是真正触及灵魂的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