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斯托得研经材料——使徒行传:圣灵与事奉 (電子書)

(简)斯托得研经材料——使徒行传:圣灵与事奉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斯托得
图书标签:
  • 斯托得研经
  • 使徒行传
  • 圣灵
  • 事奉
  • 研经
  • 圣经学习
  • 基督教
  • 电子书
  • 灵修
  • 神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路加在使徒行傳中,宣告神在基督裡為人類預備的救贖福音。這福音,如今靠著聖靈,經由神的兒女,要繼續傳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無論時局情勢如何改變,初代教會的門徒如何面對福音事工的困境,依然是我們今日最佳的借鏡。

圣经导读与神学思考:精选书目导览 本导览旨在为您呈现一系列深刻、全面、且富于启发性的圣经研习与神学思考类书籍。这些著作横跨旧约、新约的深度解析,涵盖了教会历史、系统神学、实践神学等多个重要领域,旨在帮助读者建立稳固的信仰根基,深化对上帝启示的理解,并知晓如何在当代世界中忠实地回应信仰的呼召。 --- 一、 旧约圣经深度解析系列 1. 《创世记的叙事与神学意涵》 本书聚焦于《创世记》的文学结构、核心主题及其在整本圣经中的奠基作用。作者细致地梳理了从创造、堕落到族长时代的宏大叙事,探讨了上帝的主权、盟约的起始、人与上帝的独特关系,以及罪的起源与后果。书中不仅仅停留在文本的字面意义,更深入挖掘了这些古老故事在塑造以色列民族身份认同和预示基督工作中的深刻神学张力。重点分析了亚伯拉罕蒙召的历程,以及上帝信实应许的不可抗拒性。该书特别适合希望了解圣经整体框架,并对“起初”有深刻探究的读者。 2. 《出埃及记:从奴役到自由的救赎之旅》 《出埃及记》不仅是历史性的民族解放事件,更是理解圣经救赎论的钥匙。本书从政治神学、社会正义和圣洁生活三个维度对该卷书进行了阐释。详细剖析了摩西的生平,上帝在荆棘火焰中彰显的“我是自有永有的”的启示,以及西奈山颁布律法的神圣背景。尤其引人深思的是,作者将出埃及的行动视为上帝对被压迫者的最终解放的宣告,并将逾越节的献祭体系置于指向未来基督救赎工作的预表框架中进行解读。 3. 《先知书的时代性与永恒信息:以赛亚书的再思》 本书聚焦于《以赛亚书》,将其置于所处的政治与宗教危机背景下进行阐释。作者区分了“第一以赛亚”、“第二以赛亚”及“第三以赛亚”的文学层级,探讨了公义审判的必然性与弥赛亚盼望的坚定性。对于“受苦的仆人”的形象,本书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将其与新约中耶稣基督的受难形成交叉参照,展现了先知信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与针对当代社会不公的批判力量。 --- 二、 新约圣经结构与教义探究 4. 《福音书的并观研究:耶稣生平与教导的核心焦点》 本著作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了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各自独特的写作目的、受众定位和神学侧重点。书中详尽对比了四福音书中对耶稣“身份”(Who is Jesus?)的宣告,如马可的“受苦的仆人”、约翰的“道成肉身”等。特别关注了登山宝训的伦理要求,以及约翰福音中耶稣“我是”系列宣告所蕴含的旧约背景与弥赛亚张力,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多维且立体的基督形象。 5. 《罗马书:保罗对普世救恩论的终极阐述》 《罗马书》被誉为新约的神学宝库。本书对该书进行了逐章的细致解经,重点阐述了“因信称义”的教义基础、律法的功用与限制,以及在基督里新的生命(成圣)的实践路径。作者着重分析了保罗对犹太人和外邦人关系的处理,揭示了上帝在历史中对以色列的信实,以及福音如何超越民族界限,成为上帝向所有人(无论是律法之下还是律法之外)彰显的拯救大能。 6. 《希伯来书:新约圣所与基督的至高职分》 本书旨在揭示《希伯来书》的核心论点:耶稣基督是超越一切旧约献祭制度、大祭司职分和西乃山律法的“更美”的中保。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希伯来圣殿的运作模式与基督在天上(非人手所造的)的职事,强调了基督牺牲的独特性、一次性及其永久的有效性。对于信徒在信仰旅程中可能遭遇的“离弃”试探,本书提供了坚固的劝勉与盼望。 --- 三、 教会历史与系统神学构建 7. 《从使徒到尼西亚:早期教父学与基督教信仰的定型》 本研究考察了从第一世纪末到公元四世纪初,基督教信仰如何从一个犹太教分支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清晰教义体系的普世宗教。重点关注了使徒后期的教父(如克莱门、伊格那丢、游斯丁等)在面对诺斯底主义和异端挑战时,如何积极地阐释和捍卫使徒的教导。书中详细梳理了早期信经的形成过程,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大公会议对三位一体和基督论核心议题的界定,揭示了正统教义如何在历史的张力中被锤炼出来。 8. 《系统神学导论:探索上帝启示的整体结构》 这是一部结构严谨的系统神学入门著作。全书围绕上帝的启示展开,依次系统梳理了:圣经论(神的话语的权威性)、神论(上帝的属性与三一真理)、人论(创造、堕落与人的尊严)、基督论(道成肉身与救赎工作)、圣灵论(圣灵在教会与信徒生命中的角色)以及末世论。作者强调神学思考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地敬拜和顺服上帝,并力求在保持历史正统性的同时,对当代议题做出回应。 9. 《圣灵论与圣洁生活:圣灵在信徒成圣中的持续工作》 本书着重探讨圣灵在信徒个体生命中的内在塑造工作,区别于教会论中的圣灵功用。内容涵盖了圣灵的内住、印记、引导,以及“圣灵的果子”的培养。书中仔细辨析了当代教会中关于圣灵恩赐(Charismata)的不同理解与实践,强调圣灵工作的目标始终是使信徒越来越肖似基督,而非追求超自然经验本身。该书为那些渴望在日常生活中经历属灵生命成长和品格塑造的信徒提供了坚实的教义基础与实践指引。 --- 四、 实践神学与伦理生活 10. 《教会论:理解上帝子民的本质、使命与治理》 教会不仅是信徒的聚集地,更是上帝在世上的形象体现。本书从圣经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教会的本质(Body of Christ, People of God),界定了真教会的标志(道、圣礼和纪律)。书中详细分析了教会的使命(大使命与社会责任),并比较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教会治理模式(如主教制、长老制和会众制)的优缺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教会应如何忠实地履行其神圣的呼召。 11. 《基督教伦理学:在后现代光照下重申德行伦理》 面对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议题,本书致力于重建一套扎根于圣经真理和德行传统的基督教伦理框架。作者从“效法基督”这一核心伦理指令出发,讨论了生命伦理、社会正义、环境责任以及个人道德选择等议题。书中对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的德行伦理学进行了审视,并将其与加尔文的预定论及改革宗的神学世界观相结合,提供了一套既有深度又具操作性的伦理指导。 12. 《宣教神学:普世使命与文化回应》 宣教不是教会的一项“事工”,而是其存在的根本目的。本书从上帝本身作为宣教者的本性(Missio Dei)出发,探讨了宣教在历史中的演变,并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宣教所面临的挑战——包括世俗主义、文化相对论和跨文化沟通的障碍。书中强调,有效的宣教必须是道成肉身的,意味着宣教者必须深入理解和尊重目标文化的背景,以真理和爱来桥接信仰与文化之间的鸿沟。 --- 总结: 本导览所列书目,旨在为致力于深入理解圣经文本、精炼教义认知、追溯教会历史脉络以及提升实践智慧的读者提供一份坚实的阅读清单。这些著作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一个从上帝启示的源头直到当代信徒生活的完整知识体系,是严肃信仰学习者的必备参考。

著者信息

【作者介紹】

斯托得(John Stott 1921-2017)

著名的英國牧師,也是一位享譽國際的聖經學者,其著述等身。除本書外,已譯成中譯本的有:《認識聖經》、《當代基督十架》、《當代聖靈工作》、《當代講道藝術》、《當代基督門徒》、《C型觀點──基督徒改變社會的行動力》、《當代神學對話》、《再思福音使命》、《新千年.新異象》、《聖經信息系列》之使徒行傳、羅馬書(校園)等書。這些著作寫來鞭辟入裡,發人深省,而且屢獲好評。

图书目录

【目錄】

  • 引 言
  • 1 等候聖靈(徒一章)
  • 2 領受聖靈(徒二章)
  • 3 逼迫開始(徒三1~四31)
  • 4 撒但的反擊(徒四32~六7)
  • 5 殉道者司提反(徒六8~七60)
  • 6 佈道家腓利(徒八1~40)
  • 7 掃羅歸主(徒九1~31)
  • 8 哥尼流歸主(徒九32~十一18)
  • 9 成長的痛苦(徒十一19~十二24)
  • 10 傳揚主道(徒十二25~十四28)
  • 11 解決爭端(徒十五1~十六5)
  • 12 跟隨聖靈(徒十六6~十七15)
  • 13 偶像之城(徒十七16~34)
  • 14 好消息策略(徒十八~十九章)
  • 15 辭別(徒二十1~二十一17)
  • 16 政治與宗教(徒二十一18~二十三35)
  • 17 福音受審(徒二十四~二十六章)
  • 18 跟隨神的引導(徒二十七~二十八章)
  • 帶領者指南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5876807
  • EISBN:9786267233245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1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深入理解圣经文本的慕道者,我对于那些能够提供扎实历史背景和严谨文本分析的作品总是抱有极高的期待。这本书在内容呈现上,给我的感觉是极其系统和严谨的。它似乎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经文的解读上,而是深入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甚至是第一世纪犹太教和早期教会形成的历史脉络之中去探讨使徒行传的每一段叙事。我欣赏它那种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作者在提出一个观点后,往往会引用多方面的佐证材料,既有考古学的发现,也有早期教父的注释,让人感到其论证过程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空泛的臆测。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那些复杂的历史名词和神学概念,但得益于其清晰的逻辑结构,最终总能豁然开朗。这对于希望建立起一套完整、不含糊的释经体系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资源。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沉的蓝色调,搭配上烫金的书名,立刻就给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现代感的感觉。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细腻,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那种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文字的间距和行距也经过了精心设计,使得阅读的节奏非常流畅。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关键的章节开头或者重要的论点部分,会用一些别致的插画或者引用来作为点缀,这些小细节让原本可能略显严肃的经文研读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对于经常需要查阅和做笔记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边距设计也相当人性化,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供我们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心得和疑问。总的来说,从拿到书到翻开阅读,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倾注的心血,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那便是“深度透视”。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故事的梗概,而是对其中每一个关键性事件——比如五旬节的降临,比如保罗在亚略巴古的辩论——进行了近乎“X光扫描”式的剖析。我特别关注它在处理圣灵工作时的描述,很多关于圣灵能力和恩赐的论述,往往在不同的神学派别中存在争议。但这本书似乎非常谨慎地扎根于经文本身,避免了过度神化或曲解圣灵的作为,而是强调圣灵是使徒事奉的动力、真理的启示者和教会成长的推动力。这种平衡而又充满力量的论述,让我对圣灵的位格与工作有了更清晰、更脚踏实地的认识,极大地坚固了我在日常生活中对圣灵引导的信心。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将古代文本与当代信徒的生活实践之间搭建桥梁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很多时候,我们读完使徒行传的壮阔叙事,会觉得那已经是遥远的历史,与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然而,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巧妙地将彼得和保罗在初代教会所面对的挑战——例如异端论争、跨文化宣教的冲突、教会内部的治理问题——一一对应到我们今天信徒在职场、家庭和社会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境。作者在章节的末尾常常会设置“反思与应用”的环节,这些提问不是敷衍了事那种“你学到了什么”的套话,而是直击灵魂深处的审视,促使读者去思考,在面对当下的诱惑和压力时,我们是否能像初代信徒那样,凭着圣灵的能力站立得稳。这种强烈的代入感,让研读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积累,而是一场深刻的生命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对我的胃口了,它成功地避开了那种学院派的晦涩难懂,也完全摆脱了过于口语化、流于表面的讲解模式。作者的笔触既有学者般的精准与洞察力,又充满了牧者般的温厚与关怀。他似乎在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正带着我们一同走在保罗的宣教路线上。阅读时,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对文本那种深沉的热爱和敬畏,他不会轻易地下定论,而是会呈现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引导读者去判断哪一种解释更符合经文的原意和精神。这种尊重读者思考空间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自主探索的欲望,而不是被动接受单一的解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