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有古文新探,從質樸的「奏議」到華美的「辭賦」。這兒有小說析評,從古典的《西遊記》到鄉土的〈漁歌子〉。這兒有白話散文的欣賞,從朱自清到陳之藩。而新詩的品鑑,則限於對?弦的《深淵》作一測量與試探。作者微末的心意在,使過去的文學作品,在現代人心域中活躍如新;讓一切已有的美感經驗,在每一個新的時代裏,煥發出更新的意義和光芒。同時也藉對現代文學的長江大河的追溯,一探那傳統的和鄉土的巴顏喀喇山
這兒有古文新探,從質樸的「奏議」到華美的「辭賦」。這兒有小說析評,從古典的《西遊記》到鄉土的〈漁歌子〉。這兒有白話散文的欣賞,從朱自清到陳之藩。而新詩的品鑑,則限於對?弦的《深淵》作一測量與試探。作者微末的心意在,使過去的文學作品,在現代人心域中活躍如新;讓一切已有的美感經驗,在每一個新的時代裏,煥發出更新的意義和光芒。同時也藉對現代文學的長江大河的追溯,一探那傳統的和鄉土的巴顏喀喇山
黃慶萱
浙江省平陽縣人,一九三二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國家文學博士 。曾任師大國文系教授。
許家鸞
安徽省合肥縣人,一九三七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曾任台北巿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國文教師。
黃 序
許 序
一 古文新探
〈興學議〉新探
〈管晏列傳〉新探
《自序》新探
〈始得西山宴游記〉新探
《赤壁賦》新探
二 散文欣賞
〈王冕〉的欣賞
〈春〉的欣賞
〈背影〉的欣賞
〈可愛的詩境〉的欣賞
〈江濱狂想曲〉的欣賞
〈失根的蘭花〉的欣賞
三 小說析評
《西遊記》析評
《梁父吟》析評
《漁歌子》析評
四 新詩測試
《深淵》的測試
版權宣告
封 底
序:
黃 序
一路上,驚異於山之秀,水之清;沉醉於花之芳,果之碩。於是我們不禁發出一些由衷的贊歎。這本小書,就是我和內子家鸞在文學園地裏探幽訪勝的紀錄。其中古文新探、小說析評、新詩測試,由我執筆;散文欣賞則由家鸞執筆。
當這些小文在報刊發表的時候,受到了許多鼓勵;也受到了許多教正。有來自我們敬愛的師友;也有來自善意的陌生人。在此書的扉頁,請容許我們獻上深摯的謝意。
黃慶萱 六十八年二月於師大
許 序
十多年前,我還是綠園的一棵幼苗。我慶幸自己,能在良師的指導下,逐漸培養出對文學的欣賞能力。滿載著對師大國文系四年文學薰陶的感激,我又回到綠園,我高興自己成長為綠園的園丁了。在昔日老師們的繼續教導下,分擔著培育學妹們的責任。
這本小書中收集的六篇「散文欣賞」,可以說是我向綠園老師們呈交的讀書心得;也可以說是我和綠園學妹們討論散文的紀錄。如果這本小說對讀者欣賞散文的能力有細微幫助,那應歸功於綠園師生;若是書中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那是我這位寫心得作紀錄者的錯誤,請讀者指教。
許家鸞 六十年八月於北一女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谈吐优雅的长者在娓娓道来,绝非那种板着面孔、充满术语的学院派说教。它的文字是富有温度和生命力的,充满了对文学作品的真挚热爱。在阐释复杂的文学理论或典故时,作者总能找到既准确又贴近人情的表达方式,避免了将文学欣赏变成枯燥的符号学分析。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情感时所使用的那种细腻的笔触,仿佛能让人透过文字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建立起跨越时空的共鸣。这种叙述的亲和力,极大地降低了鉴赏的门槛,使得即便是对古典文学抱有敬畏之心的普通读者,也能毫无压力地沉浸其中,并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审美愉悦,真正体会到“文学”二字的迷人之处。
评分我必须赞扬这本书在选材上的独到眼光与广度。它所涵盖的篇目,绝非仅仅停留在那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教科书范本”上,而是巧妙地穿插了许多虽有深厚功力但相对“小众”的佳作。这种选择策略的益处是显著的:它拓宽了读者的文学疆界,避免了审美疲劳,也展现了作者在浩瀚文海中“淘金”的功力。阅读这些相对陌生的作品时,我体验到了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它们往往蕴含着不亚于大家名篇的艺术张力与思想深度。而且,对于每一篇选文,作者的导读和赏析部分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过分说教,留下了足够的解读空间,又精准地指出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为初学者提供了坚实的立足点,同时也让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这种平衡的姿态,是衡量一部优秀鉴赏读物的重要标准。
评分从学术价值的角度评估,这本书显示出了极强的整合与创见性。它不仅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简单汇编,更是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观察视角和深入的考证。作者在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时,体现出了扎实的史学功底,使得文学分析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解读,而是与宏大的历史叙事紧密结合。特别是,书中对于一些关键的文学流派的成因与演变逻辑的梳理,逻辑链条清晰,论证有力,展现了一种高屋建瓴的洞察力。这使得我作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在欣赏具体的篇章美,更是在理解一部持续演化、充满活力的文化体系的内在运作机制,对中国文学的整体脉络有了更加系统和深邃的认识,收获远超预期。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书的章节安排,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思熟虑的学术匠心。它似乎并没有采取那种按时间线性推进的传统编年体结构,而是更倾向于以“主题性”或“体裁特色”为导向进行切割和剖析。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迫使我不再仅仅将文学视为历史的片段,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可以从多维度进行审视的立体结构。例如,某一单元可能集中探讨“边塞诗的豪迈与婉约的对立统一”,而非仅仅将唐诗按时间顺序罗列。这种“切片式”的深入研究,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抓住某一文学现象背后的核心精神与审美范式。特别是那些跨越朝代的比较研究,处理得非常精妙,它引导读者思考,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同一主题是如何被文学家们以迥异的笔触和心境加以诠释的,这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建立宏观的文学视野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电子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充满了雅致与现代感的融合,封面色彩的运用沉稳而不失灵动,那种淡淡的水墨晕染效果,让人一打开书页就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文学殿堂之中。阅读体验上,作为电子书,它的排版布局非常考究,字体选择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又凸显了古典文献的韵味。而且,电子书的检索功能简直是学习研究的利器,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定位某一特定朝代或作家的作品时,效率大大提升。我可以毫不费力地在不同章节间穿梭,这对于梳理复杂的文学史脉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值得称赞的是,电子书的批注和高亮功能做得非常人性化,我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疑问,这些标记清晰地保存在云端,方便日后回顾和整理读书笔记。整体来看,这本书的数字化呈现方式,不仅是对传统经典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高效学习工具的革新,使得原本可能略显厚重的文学鉴赏过程变得轻盈而富有探索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