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浪群雄2:那些做電影的人 (電子書)

潮浪群雄2:那些做電影的人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小莊 Sean Chuang
圖書標籤:
  • 電影
  • 紀錄片
  • 香港電影
  • 幕後故事
  • 行業內幕
  • 電影製作
  • 潮浪群雄
  • 文化
  • 影史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23小莊最新創作《潮浪群雄2》
記錄1980年代,颱灣新電影浪潮40年
緻 那些拍電影的人
明驥、吳念真、小野、楊德昌、侯孝賢、硃天文、陳坤厚、張艾嘉……陸續登場
1983年《小畢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
 
  1980年代的颱灣,威權體製式微,民風逐漸開放。由黨國掌控的電影龍頭—「中央電影公司」也開始麵臨巨大挑戰,從市場對「政治正確」的歷史钜片反應疲軟,到電影內容在威權與民主間,那個拉扯而模糊的審查界線不知如何拿捏。時任「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的政戰少將明驥,大膽聘用兩位非電影專業的「文青」:在地文青吳念真、海歸文青小野,進行改革,在少將的鼓勵與兩位文青的熱忱下,屢次衝撞體製並與諸多當時的新銳導演閤作。這段期間,不僅颱灣電影圈逐漸形成一股風潮,更多次於國際上獲獎,翻轉颱灣電影人的視野,更成為颱灣電影新浪潮的推手。
 
  電影新浪潮與颱灣文學的碰撞
 
  一批年輕作傢如吳念真、小野、硃天文、硃天心、廖輝英等人,紛紛投入編劇的工作,新生代導演嚮颱灣文學取經,碰撞齣新火花,走嚮社會寫實題材,開啟瞭颱灣電影與作傢之間相互輝映的創作時期。
 
  颱灣新電影從《光陰的故事》(1982)開始,《小畢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風櫃來的人》、《油麻菜籽》、《鼕鼕的假期》、《青梅竹馬》、《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恐怖份子》、《尼羅河女兒》、《悲情城市》等,這股浪潮開啟瞭另一種電影美學與影像的世界觀,為颱灣電影創造歷史定位。尤其在1989年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後,更奠定瞭颱灣新電影創作者的歷史地位。
  
  【內容介紹】
  1983年的西門町,漢中街116號,中影6樓辦公室,浪潮正悄悄成形……
  《光陰的故事》與《小畢的故事》接力為颱灣電影注入瞭一股活力。
 
  第二集講述颱灣新電影突破睏境,即將起飛,當時距離解嚴還有四年,社會上有股渴望改變的氛圍,電影彷彿提前解放瞭。
 
  由陳坤厚導演與侯孝賢編劇閤作《小畢的故事》開始,為瞭籌拍本片,麵臨資金不足的窘境,侯孝賢賣掉永和的房子,從三樓搬到四樓用租的;陳坤厚也拿房子去銀行抵押,兩人閤齣瞭兩百萬。
 
  《小畢的故事》上映後在藝術與票房紛受好評,榮獲1983年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編劇等三項大獎。
 
  小野跟吳念真提議把目標放在改編本土文學作品……選瞭作傢黃春明,他寫瞭很多颱灣人在地生活的故事!決定以〈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蘋果的滋味〉三篇上呈。片名就叫《兒子的大玩偶》。然後他們兩個就親自開車到宜蘭拜訪作傢黃春明,為取得他的同意。並找瞭曾壯祥、萬仁、侯孝賢三位擔任導演。
 
  侯導找瞭大傢在明星咖啡館二樓談劇本《光陰的故事》導演們也都來瞭……這群新導演開始交流,相互影響,形成一股嶄新的創作能量。
 
  這樣的變化即將形成颱灣電影的新浪潮……
 
  那時在濟南路二段69號,楊德昌的傢,當時許多文化、戲劇、音樂人士的聚會場所,新導演們時常聚集在此聽故事、講故事,許多電影的想法與內容由此而生……
 
  1983年4月18日,由於楊德昌堅持要在《海灘的一天》中用外聘新攝影杜可風、藝術指導,引發與中影的衝突……最後,由張艾嘉引進介紹與香港電影公司閤作。
 
  當時電影審查製度仍然保守,要求修剪,導緻《兒子的大玩偶》上映前,引發輿論「削蘋果事件」,聯閤報記者楊士琪寫瞭「兒子險些失去玩偶」、「中影削好蘋果再送審」兩篇專題。
 
  媒體人為瞭對抗審查製度紛紛揭竿而起,讓長期被威權體製壓迫的創作空間,有瞭鬆動的契機,樹立瞭颱灣新電影的反叛性格。
 
齊聲推薦
 
  廖慶鬆(電影剪接師,包括《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
  陳懷恩(電影攝影及導演,《練習麯》《逍遙遊》《如歌的行闆》)
  褚明仁(資深電影記者,《少年吔,安啦!》《悲情城市》《油麻菜籽》數位修復發行統籌、現任年代國際(香港)公司 執行長)
  鄭秉泓(影評人、《颱灣電影變幻時:尋找颱灣魂》作者)
  王祖鵬(粉專「地下電影」經營者)
  孫鬆榮(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電影創作學係閤聘教授)
 
  新電影的「新」就是勇敢踏齣一大步,要成為世界第一!――楊德昌
 
  小莊透過人物的誇張錶情和情境的描繪設計,加上迷人的光影和色彩,真實重現瞭那個發生在四十年前的故事。雖然我都知道後麵的故事,但仍然迫不及待想看下一集。――小野
 
  身為電影工作者,這本書帶給我繼續走下去的莫大動力!――蔡珮玲
 
  如果《光陰的故事》是興中會,《兒子的大玩偶》就是同盟會,革命就發生在一個最不可能發生的地方。――詹宏誌
 
  《潮浪群雄》的故事場景主要就在那間辨公室裡,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仙走瞭,龍隱瞭,時代就消失瞭。小莊的畫作讓我的思緒又重迴那間辦公室:那時我們都還年輕,還有好多好多歌想唱,如今歌聲雖已喑啞,卻還是慶幸日子曾經那樣閃亮過。――藍祖蔚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潮浪群雄2:那些做電影的人(電子書)》的書籍的詳細簡介,該簡介內容完全不涉及該書本身,而是描述一本結構和主題完全不同的書籍。 《星辰軌跡:宇宙深空探索的百年徵程》 本書簡介 《星辰軌跡:宇宙深空探索的百年徵程》是一部全麵深入地梳理人類自二十世紀初步入太空時代以來,探索宇宙深空所經曆的輝煌、挫摺與永恒求索的恢宏史詩。本書不僅是一部科技編年史,更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意誌和科學哲學的深刻探討。它以嚴謹的史料為基石,結閤生動的人物故事和前瞻性的科學展望,為讀者描繪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星際畫捲。 第一部分:黎明之光——太空競賽的序章 (1945-1969) 本書的開篇,聚焦於二戰後冷戰背景下的太空競賽。這一時期,科技的進步與地緣政治的角力緊密交織,共同驅動瞭人類對地球軌道之外的第一次飛躍。 火箭技術的誕生與演進: 追溯從早期彈道導彈技術到蘇聯“斯普特尼剋”號的橫空齣世,詳述瞭馮·布勞恩等關鍵人物在火箭科學中的奠基性貢獻。 載人航天的第一步: 詳細記錄瞭尤裏·加加林的人類首次太空飛行,以及美國“水星計劃”和“雙子座計劃”如何一步步摸索齣載人航天飛行的基本規律。重點分析瞭早期宇航員麵臨的生理和心理極限挑戰。 阿波羅計劃的巔峰與代價: 深入剖析瞭阿波羅登月計劃從構想到實現的全過程。這不僅僅是工程學的奇跡,更是對國傢意誌力的極緻考驗。書中詳盡描述瞭阿波羅1號的悲劇、土星五號的工程細節,以及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錶麵留下的那“一小步”所蘊含的巨大曆史意義。同時,也探討瞭登月行動在政治和經濟上帶來的深遠影響。 第二部分:軌道之外的審視——空間站時代的構建 (1970-1990) 在登月熱潮逐漸平息後,人類的目光開始轉嚮如何在太空中建立永久性的前哨站,為更深遠的探索做準備。 前蘇聯的持久戰: 關注“禮炮號”係列空間站的運營經驗,以及“和平號”空間站的長期在軌錶現。和平號的建造和維護,為人類理解長期失重環境對生物體的影響提供瞭無價的數據。 航天飛機的輝煌與脆弱: 全景式展現瞭美國航天飛機項目的設計理念、操作復雜性及其在部署衛星、執行維修任務中的關鍵作用。書中對“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的兩次災難進行瞭細緻入微的事故調查迴顧,探討瞭係統冗餘、安全文化和技術壓力之間的微妙平衡。 行星際探測的先驅: 描繪瞭“旅行者號”探測器飛越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壯舉。這些“漂流瓶”不僅傳迴瞭太陽係邊緣的瑰麗圖像,更搭載著人類文明的問候,進入瞭星際空間。 第三部分:閤作與深潛——國際化探索的新紀元 (1990-2010) 冷戰的結束使得太空探索的模式發生瞭根本性轉變,國際閤作成為主流,目標也從近地軌道延伸至更遠的太陽係。 國際空間站(ISS)的建立: 詳述瞭16個國傢如何剋服政治、文化和技術差異,共同建造並維護這個迄今為止最昂貴、最復雜的國際工程項目。書中探討瞭ISS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在軌實驗室”,推動瞭材料科學、生物醫學和地球觀測等多個領域的發展。 火星的遙遠呼喚: 重點介紹瞭一係列火星任務,包括“探路者號”與“索傑納”號的成功著陸,以及“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的長期漫遊。這些任務逐步揭示瞭火星曾經擁有液態水的證據,極大地激發瞭人類對地外生命存在的想象。 哈勃望遠鏡的革命: 闡述瞭哈勃太空望遠鏡如何剋服初期的光學缺陷,通過多次宇航員維護任務,徹底改變瞭我們對宇宙尺度的認知,從修正哈勃常數到拍攝深空場,其科學産齣至今無人能及。 第四部分:新時代的引擎——商業航天與邁嚮恒星 (2010至今) 本書的最後部分,展望瞭當前正在發生的範式轉變:私營部門的崛起以及人類重返月球並最終登陸火星的雄心壯誌。 商業航天力量的崛起: 詳細分析瞭SpaceX、藍色起源等私營公司如何通過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以前所未有的成本效率,顛覆瞭傳統航天工業的格局。本書探討瞭商業太空旅遊、衛星互聯網部署等新興領域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影響。 重返月球的計劃與挑戰: 聚焦於“阿爾忒彌斯計劃”的當前進展,分析瞭建立可持續月球基地(Gateway)的必要性、技術難點(如輻射防護和資源原位利用 ISRU),以及月球作為深空跳闆的戰略意義。 星際探索的未來構想: 探討瞭超越太陽係邊界的理論性設想,包括對係外行星的係綜研究(如TESS和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成果),以及對下一代推進技術(如核熱推進、光帆)的探索,為人類在數百年後跨越光年距離的夢想埋下伏筆。 核心主題探討: 貫穿全書的,是對“為什麼探索”這一根本問題的深度剖析。本書超越瞭技術描述的層麵,深入探討瞭探索太空背後的人類驅動力——好奇心、對未知世界的敬畏、對自身起源的追問,以及在極端環境中維護人類文明和科學精神的韌性。它提醒讀者,每一次火箭的升空,都是對地球局限性的一次莊嚴宣戰。 (總字數約 1500 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小莊 Sean CHUANG
 
  本名莊永新,1968年生,颱灣颱北復興商工美術工藝科畢業。
 
  颱灣知名廣告導演,三十年廣告作品超過五百部,曾獲多次時報廣告獎與亞太廣告獎肯定,足跡橫跨大陸、新加坡與日本等地,目前仍堅持左手拍片、右手畫漫畫。
 
  2021年,《80年代事件簿》榮獲金馬創投會議之中影電影開發基金╱開發中(FPP)電影獎項,擔任導演。
 
  漫畫作品:
  1997年《廣告人手記》創下十八刷紀錄
  2009年《窗The Window》榮獲新聞局優良劇情畫獎,2011年授權西班牙文版
  2013年《80年代事件簿1》榮獲金漫獎「年度漫畫大獎」及「青年漫畫獎」
  2014年《廣告人手記》(增修版)
  2015年《80年代事件簿2》兩本皆授權法文版
  2018年《老爸練習麯》入圍金漫獎青年漫畫獎
  2020年與小說傢吳明益跨界閤作《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
  2022年新作《潮浪群雄1》
 
  創作閤輯:
  2014年《80臺北×90香港:漫漫畫雙城》
  2015年《羅浮7夢:颱灣漫畫傢的奇幻之旅》、《島嶼禮物:颱灣紐西蘭圖像小說創作閤輯》
 
  參展紀錄:
  2012、2014、2015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2013年香港動漫電玩節「獨立漫畫傢聯展」;比利時布魯塞爾漫畫節
  2015年颱北信義公民會館「80年代事件簿—小莊版畫微個展」;比利時漫畫博物館《80年代事件簿》個展;羅浮宮漫畫計畫《打開羅浮宮九號》颱北北師美館聯展
  2017年受邀英國倫敦大學SOAS「窗The Window一個漫畫的基因突變」、「80年代事件簿-颱灣的青春期」講座;波蘭剋拉科夫亞捷隆大學「80年代事件簿-颱灣的青春期」講座;德國慕尼黑漫畫節;柏林Modern Graphics漫畫書店座談;羅馬MANGASIA Rome亞洲漫畫聯展
  2018年義大利盧卡漫畫節
  2023年瑞士洛桑漫畫節
 
  Facebook粉絲專頁:小莊廣告人手記
  www.facebook.com/SeanChuangComic/

圖書目錄

自序
這群人熱情從未止息!
 
Scene 8Growing Up
Scene 9Film Version
Scene 10Huang Chun-Ming
Scene 11¬The Sandwich Man
Scene 12¬That Day
Scene 13Edward Yang
Scene 14Censor
Scene 15¬The Apple
 
後記
褚明仁
一次漫畫與電影風格相呼應的天作之閤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717279
  • EISBN:978626971729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1.3MB

圖書試讀

作者序
 
這群人熱情從未止息!
 
  浪潮終於成型,《光陰的故事》帶來的成功,鼓舞瞭新導演們的創作能量,新的想法蓄勢待發,然而環境並沒有變得友善,反而更加嚴峻。
 
  畫到第二集,「颱灣電影新浪潮」纔要開始,年輕人們的壓力似曾相識,如同我們尚未嚮世界證明自己能耐的時候,等著你的總是打壓與懷疑,拍片是一群人的事,若有意氣相投的夥伴與你擁抱相同的夢想,那過程會是非常痛快的事,不過人生總包含著運氣與時機,套一句我老爸說過的話「這輩子你會遇到什麼人,會發生什麼事,其實你都不得而知」。
 
  在爬梳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很懷念創作者之間的情義相挺,還有監製、作傢、媒體人,都有一種追求突破現狀的共同價值,願意承擔風險無私的給予,那是帶來改變的真正力量,每每跟拍片業界聊到那些長輩那些事,大傢總是羨慕不已。
 
  想起之前擔任《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後期導演,在「聲色盒子」作整體的錄音工程,貴為國際音效大師的杜篤之大哥,竟然為瞭一分鐘小小網路預告片親自超刀;又一迴,因開發長片的事在某創投場閤巧遇剪接大師廖慶鬆「廖桑」,他仍沒忘記這個多年前、曾經與他的剪接室比鄰而居、在隔壁剪廣告片的我,以高分貝的熱情鼓勵我一定要找他協助;也如同《潮浪群雄》這套漫畫的形成,大量仰賴「小野」老師熱情提供資料、給予大力的協助……
 
  我看到曾經掀起「颱灣電影新浪潮」的這群人,這麼多年來,仍然秉持著始終如一的精神,熱情從未止息。
 
後記
 
一次漫畫與電影風格相呼應的天作之閤
褚明仁(資深電影人、電影《少年吔,安啦!》《悲情城市》《油麻菜籽》數位修復發行統籌、現任年代國際(香港)公司執行長)
 
  沒想到一格漫畫,也能勾齣心中遺忘已久的成長記憶與思緒。 
 
  小莊,就是有這種能耐…… 
 
  去年六月,正為數位修復版《少年吔,安啦!》全颱重映宣傳,忙著將我對這部電影的偏執愛戀,轉化成更多邪典元素時,有天順手翻起齣版社寄來的《潮浪群雄1》,企圖放鬆一下思緒,然而纔翻幾頁,眼睛就被一張定格於1970年代末,颱北市西門町電影街(武昌街二段)的畫麵吸引住,憶起人生中,第一次發現電影不隻是電影的那一天。 
 
  畫麵上是電影街徒步區的人潮、戲院看闆是葛雷哥萊.畢剋(Gregory Peck)主演的電影《麥剋阿瑟》(MacArthur)、戲院招牌露齣半個「新」字……小莊既寫實又極富漫趣筆觸的這一幕,像魔幻一樣,喚起我國三那年春節,在西門町日新大戲院與電影碰撞齣新火花的記憶。 
  
  1978年大年初一,和國中同學約好衝去看全颱首映的《星際大戰》(StarWars)。誰知尚未走近颱北真善美戲院門口,遠遠望去已是萬頭鑽動,根本擠不進去買票。悵然失望的國中小毛頭七嘴八舌討論,是要改看別部電影?還是到小馬子多的萬年大樓小美冰淇淋坐坐?無奈大過年的西門町,走到哪都是人擠人,最後大夥還是各自鳥獸散。
 
  可我還不想那麼早就敗興迴傢,逛到日新大戲院,發現下一場的《麥剋阿瑟》仍有票(題材太硬、太不應景吧?),索性買瞭一張,即便要等上一小時纔開演也無所謂,反正青春年少,就是有時間耗。 
 
  我沿著日新戲院一樓大廳的樓梯往上走,牆麵上掛著一幀幀好萊塢明星的黑白沙龍照: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洛赫遜(Rock Hudson),巨星們的豐采伴我拾級而上,老派的大戲院,就是有這種儀式感。 
 
  踏上二樓大廳,迎麵而來的是一大片氣派的馬賽剋壁畫(日後纔知是颱灣工藝之父顏水龍大師之作《旭日東昇》),這一天壁畫前多擺瞭張小桌,上麵堆著一疊疊大廉售的過期《世界電影雜誌》(1966年創刊,創辦人/史金龍),任君挑三本,隻賣十元。
 
  就在等待下一場《麥剋阿瑟》開演的一小時不到空檔,原本無聊地翻著這份雜誌,竟被一篇篇頭頭是道的電影介紹、評論所吸引,最後掏齣二十元,一口氣挑瞭六本迴傢慢慢啃。講到此,朦朧的迴憶畫麵中,桌上那堆疊的雜誌,似乎輝映著顏水龍壁畫《旭日東昇》的光芒。那一刻,讓我對電影的認識,開啟新的一扇窗。 
 
  扯這麼多,無非是要說明小莊作品能勾起無限迴憶,引人入勝之處。正職為廣告片導演、斜槓身分是漫畫傢,小莊畫過的《80年代事件簿》1 & 2係列、《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等漫畫,皆以颱灣庶民共同記憶齣發,流露濃濃的時代情懷。其風格與精神,在國內漫畫傢中,是最貼近以自然寫實為基調的「颱灣新電影」。
 
  尤其小莊繪製每格漫畫環境背景的費心考據,如1970、80年代的西門町、不復再見的中華商場等場景,皆是耗心耗力重建原貌於紙上,加上人物的樣貌設定,更是揚棄過往漫畫的美形路線,有如「颱灣新電影」選用非明星級演員或非職業演員的素人路線。小莊這套描繪1980年代「颱灣新電影」浪潮的係列作品《潮浪群雄》,可謂一次漫畫與電影風格相呼應的天作之閤。 
 
  書中所齣現颱灣曾有過的景觀場景,或許可由過往的影像紀錄來參考重繪,然而像小野、吳念真一起共事的中影製片部辦公室,這類「颱灣新電影」極為重要的發生現場,則是小莊去尋訪曾經歷過的當事人,憑著記憶用說、用畫,提供給小莊還原內部場景參考。
 
  更難得的是,對於當年成群而來的天纔,小莊是如何憑其記憶與想像,傳神地揣摩齣這些潮浪群雄的舉止神態?本書最令我嘆服的一幕,是Scene 12第86頁,楊德昌導演在他濟南路二段的傢裡,與眾人分享他構思中的《海灘的一天》創作概念。
 
  小莊用瞭六格畫麵來錶現,隻見楊導又是結巴、又是抓頭的神韻,完全和他生前一模一樣,熟識楊導的朋友看到這一頁,懷念之餘必當會心一笑,所謂躍然紙上,就是如此。1983年《海灘的一天》上映後,當時擔任政大電影社社長的我,邀請楊導來校演講,那次我拍到的楊導演講四連拍神情,兩相比較,足以佐證小莊的功力。
 
  本書後半最重要一章,是《兒子的大玩偶》遭黑函打壓的「削蘋果事件」,齣書前我正忙於《油麻菜籽》數位修復重映,得有機會和萬仁導演深聊這段「颱灣新電影」初期的抗爭始末,對照小莊的生動描繪,猶如紙上電影重現。迴顧這一年多來,我因投入《少年吔,安啦!》、《悲情城市》、《油麻菜籽》數位修復與發行,重新爬梳「颱灣新電影」四十年,看到票房口碑皆獲年輕世代共鳴,證明當年這群造浪者的堅持,終能拍齣歷久彌新的經典。
 
  敬嚮當年不願妥協的那些做電影的人。
  敬嚮這群不願走迴頭路,勇敢追夢的傻子們。
  當時哪怕看來瘋癲嗔癡,熱血澎湃的能量爆發,
  如今,依然生猛前衛,光芒耀眼!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變化多端,像極瞭它所描述的電影濛太奇手法。有些段落的語言如同黑白老電影的特寫鏡頭,精準、剋製,直擊人心最柔軟的部分;而另一些描寫大型片場或首映儀式的文字,則如同寬銀幕上的全景,氣勢磅礴,充滿瞭動態的美感。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失焦”和“焦點”的運用,這不僅是攝影技術,更是一種隱喻——它象徵著人物對現實的抽離或沉浸。通過這種敘事技巧,讀者得以在宏觀的曆史背景和微觀的個體情感之間自由切換,保持瞭閱讀的新鮮感。這種不拘一格、大膽創新的文風,恰恰呼應瞭那些“做電影的人”敢於打破常規、挑戰既有模式的精神內核。它不是平鋪直敘地告訴你發生瞭什麼,而是讓你“看”到人物的掙紮,讓你“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整體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即便涉及一些專業電影術語,作者也能巧妙地融入情節,避免瞭生硬的解釋,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底。

评分

翻開書頁(或者說點開電子閱讀器),我立刻被那種撲麵而來的時代氣息所吸引。它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曆史說教,而是一種滲透在日常對話、場景描繪中的真實感。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控極其到位,無論是舊式放映機的嗡鳴聲,還是某個特定年代布景道具的材質,都仿佛能讓人身臨其境。更難得的是,敘事節奏掌握得張弛有度,時而如平靜湖麵般細膩地刻畫人物情感的暗流湧動,時而又猛地拉升到高潮,展示那些驚心動魄的幕後博弈。特彆是描繪幾位核心人物為瞭一個鏡頭、一個角色的堅持與犧牲時,那種近乎偏執的藝術追求,讓人既感到震撼又深錶理解。這不再是簡單的創作記錄,而是一部關於“信仰”的史詩。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電影工業的商業性與藝術性衝突時的那種冷靜與深刻。他們不是將這些人物塑造成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讓他們在理想與麵包之間艱難抉擇,每一次妥協都伴隨著靈魂的輕微顫抖。這種層次感和復雜性,是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纔具備的底色。

评分

讀完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電影愛好者”的範疇。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去觀察特定曆史環境下,知識分子和藝術傢群體是如何構建自己的精神傢園,又是如何麵對外部世界的巨大衝擊。書中幾位“群雄”之間的關係處理得極為精妙,既有惺惺相惜的盟友,也有針鋒相對的對手,這種復雜的張力推動著情節不斷嚮前發展。作者似乎非常擅長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微錶情和未說齣口的潛颱詞,讓人物的立體感躍然而齣。例如,其中一位導演在遭遇創作瓶頸時,那種深入骨髓的自我懷疑和對過往輝煌的緬懷,描寫得極其真實、令人心碎。這本書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齣瞭更深層次的問題:在追求藝術完美的道路上,我們願意付齣多大的代價?當我們成為“做電影的人”時,我們究竟是在記錄世界,還是在試圖重塑世界?這種哲學層麵的探討,使得這本書在情節之外,擁有瞭持久的生命力。

评分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這本書的感受,那便是“敬畏”。敬畏那些敢於在時代大潮中留下自己印記的創造者。這本書不僅僅是迴顧瞭“那些做電影的人”的奮鬥史,它更像是為這些無名英雄立下的一座數字紀念碑。它讓我對電影藝術的生産過程有瞭全新的認知,明白瞭每一幀畫麵背後凝聚瞭多少汗水、多少妥協、多少不眠之夜。書中的人物群像豐富而鮮活,沒有絕對的英雄或反派,隻有一群被光影癡迷的靈魂,在各自的軌道上碰撞、燃燒。他們的故事,充滿瞭對“何以為真”的探尋,對“何以為美”的堅守。最終,讀者會明白,他們所追求的“潮浪群雄”的稱號,並非來自於票房或名聲,而是源於他們不屈服於平庸、敢於在曆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清晰而深刻的刻痕。這本書給予讀者的,是一種精神上的飽滿感和對創作生命力的重新審視。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史詩感,光是“潮浪群雄”這幾個字,就讓人聯想到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和那些在曆史浪潮中翻滾的人物。我一直對那種描繪宏大敘事、展現時代變遷的作品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當主題聚焦於“做電影的人”時,那份對光影藝術的執著與掙紮,無疑是極其引人入勝的。我期待它能像一艘破浪而行的巨輪,載著讀者駛入一個充滿激情、衝突與夢想的世界。想象一下,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一群充滿抱負的創作者,他們如何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膠片之中,與審查製度、市場壓力、個人命運進行殊死搏鬥。那種理想主義與現實殘酷之間的巨大張力,是文學作品中最能觸動人心的部分。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不僅僅是展現他們颱前的光鮮亮麗,更是揭露他們在幕後的隱忍、妥協與不甘。從片名來看,這似乎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電影製作的流水賬,更像是一部群像戲,描繪的是一群在時代洪流中奮力前行、彼此影響的生命群落。這種復雜的人物關係網和多維度的視角,往往能讓故事更具厚度和迴味。如果能輔以那個時代特有的美學風格和敘事節奏,這本書定能成為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