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大數據專案 X 工程 X 產品 資料工程師的升級攻略(第二版) (電子書)

Python 大數據專案 X 工程 X 產品 資料工程師的升級攻略(第二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子軒
图书标签:
  • Python
  • 大数据
  • 数据工程
  • 数据分析
  • 项目实战
  • 电子书
  • 进阶
  • 升职
  • 工程师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獨家解析知名大數據專案,FinMind,帶你一窺大數據產品的發展過程,打造專屬個人的大數據 Side Project、作品、產品 ★☆★☆★

  本書承襲第一版的精彩內容,分享在 Github 獲得 1,900 stars 的大數據 Side Project,並幫助讀者從 0 開始,打造專屬個人的大數據 Side Project。

  精彩收錄:
  【資料工程】
  ○ 使用分散式技術,RabbitMQ、Flower、Celery,收集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等股市資訊。
  ○ 使用 Docker、FastAPI 架設 RESTful API 服務。
  ○ 使用 Docker Swarm 架設分散式服務,包含爬蟲、RESTful API、資料庫 MySQL、RabbitMQ 等服務。
  ○ 使用雲端服務,一個月 5 美金,且免費提供 100 美金額度。
  ○ 一站式管理多台分散式機器。
  ○ 使用業界等級的,分散式 Airflow。

  【產品迭代】
  ○ 單元測試 Unit Test 介紹,包含爬蟲、API 測試範例。
  ○ 使用 CICD 做持續性整合、部屬,並以 Gitlab-CI 搭配 API 服務做為範例。

  【API 產品上線】
  ○ 免費網址申請教學,No-IP。
  ○ 免費 SSL 憑證教學,Let's Encrypt。
  ○ 一站式管理多服務網址,容器化反向代理工具 Traefik。

  【業界資料視覺化工具】
  ○ 使用 Redash 建立個人化、股市分析儀錶板。

  【監控系統】
  ○ 使用最知名的監控工具,Prometheus、Grafana,同時監控所有服務。

  讀完本書,你將學會分散式爬蟲、RESTful API、MySQL 資料庫、壓力測試、Docker Swarm、CICD、雲端、Traefik、Redash 視覺化、分散式 Airflow、監控系統 Prometheus、Grafana 等,本書是一本集大成的作品。

  ※本書程式實例可至深智官網下載deepwisdom.com.tw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Python 大数据项目实战:数据工程师的进阶之路 (第二版) (电子书)》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将专注于技术深度、行业应用和职业发展,旨在为读者描绘一个清晰、实用的学习蓝图。 图书简介:Python 大数据项目实战:数据工程师的进阶之路 (第二版) 面向群体: 具备一定 Python 基础,渴望从初级数据处理向高级数据工程和架构迈进的工程师;希望掌握现代数据栈核心技术栈的开发者;寻求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实现职业突破的技术人员。 核心价值: 本书不再停留在基础工具的简单介绍,而是聚焦于构建端到端、高可用、可扩展的大数据解决方案。第二版全面更新,紧密结合业界最新的技术趋势,如实时流处理的深化应用、数据湖和数据仓库的融合架构(Lakehouse),以及 MLOps 中数据准备的关键环节。通过一系列真实世界的大型项目案例,本书旨在将读者的技能从“能用”提升到“能建、能优、能管”的专业级水平。 --- 第一部分:奠基与现代数据栈重构 数据工程的基石在于对数据生命周期的全面掌控。本部分首先对现有数据架构的挑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引入了构建新一代数据平台所需的关键组件。 第一章:数据工程师的战略视野与技术选型 本章深入探讨了数据工程师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价值定位,区别于传统 ETL 开发者的角色演变。内容涵盖: 数据架构演进: 从传统数仓到 Data Lakehouse 的范式转移分析。 技术栈决策矩阵: 如何根据业务延迟要求、数据量级和成本效益,在 Hadoop 生态、云原生服务(AWS/Azure/GCP)和新兴开源技术(如 ClickHouse, Flink)中进行最优选择。 基础设施即代码 (IaC) 简介: 概述 Terraform 在数据平台部署中的应用,强调自动化和可重复性。 第二章:Python 在分布式计算中的深化应用 虽然 PySpark 是核心,但高性能数据处理要求我们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机制,并掌握如何针对性地优化 Python 代码。 PySpark 性能调优的艺术: 深入解析 Catalyst 优化器、数据倾斜的检测与解决策略(如 Salting Technique),以及内存管理(Storage Levels, Garbage Collection)。 Pandas/NumPy 的极限扩展: 介绍 Dask 和 Modin 等库,如何将单机 Pandas 的思维模式无缝扩展到多核甚至集群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Pythonic”大数据处理。 高效数据序列化: 对 Parquet、ORC、Avro 的内部结构进行对比,重点讲解 Schema Evolution 的管理和 Arrow 格式在跨进程通信中的性能优势。 --- 第二部分:核心能力:从批处理到实时流 数据工程师的核心任务是确保数据流的可靠性与时效性。本部分将通过实战项目,全面覆盖批处理的深度优化和实时流处理的完整生命周期。 第三章:大规模批处理的实践与工程化 本章聚焦于构建稳定、可维护的超大规模 ETL/ELT 管道。 数据湖的组织与治理: 详细阐述 Delta Lake、Apache Hudi 和 Apache Iceberg 的核心特性(ACID 事务、时间旅行、Schema 演进),并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并部署一个统一的数据湖格式。 高级调度与编排: 告别简单的 Cron 任务,深入 Apache Airflow 的实践。讲解 DAG 的模块化设计、传感器(Sensors)的定制化开发、XComs 的高效利用,以及如何结合 Kubernetes (K8s) 实现弹性资源调度。 数据质量与血缘追踪: 集成 Great Expectations 或 Deequ 等工具,在数据管道的各个阶段嵌入质量检查点。讲解如何利用开源工具追踪数据流向,满足合规性要求。 第四章:实时数据流处理架构的构建 流处理是现代数据平台对时效性要求的必然选择。本章将从零开始构建一个高吞吐、低延迟的流处理系统。 Apache Kafka/Pulsar 核心调优: 超越基础发布订阅,深入探讨分区策略、副本因子、Broker 调优以及生产者/消费者的高级配置(Exactly-Once 语义的实现机制)。 流处理引擎的选择与应用: 重点对比 Apache Flink 和 Spark Streaming/Structured Streaming。选择 Flink 作为核心引擎,详细讲解其 State Management(Checkpoints, Savepoints)、窗口函数(Event Time vs. Processing Time)的精确控制。 从流到查询的快速路径: 实践如何将流处理的结果实时写入到支持高并发查询的存储系统(如 Redis、Elasticsearch 或实时数仓 Druid),实现“秒级”洞察。 --- 第三部分:数据平台架构与工程化实践 数据不再只是存储在 HDFS 或 S3 上,它需要被组织、管理和安全地服务于业务。本部分关注平台架构的宏观设计和工程落地。 第五章:Lakehouse 架构的实施与优化 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整合数据湖的灵活性与数据仓库的可靠性。 Lakehouse 核心组件集成: 结合 Delta/Iceberg/Hudi 与查询引擎(如 Trino/Presto 或 Spark SQL),实现统一的元数据管理。 数据分层策略(Bronze/Silver/Gold): 定义清晰的数据质量和聚合层次,并使用 DML/MERGE 语句实现数据治理的自动化更新。 云原生存储的高级应用: 利用 S3 Select、Glacier 等云服务特性,优化数据湖的存储成本和查询效率。 第六章:数据服务的 API 化与模型部署 数据工程师的价值链延伸到了模型服务的交付。 特征工程平台 (Feature Store) 基础: 介绍 Feast 或自建的简单特征存储方案,讲解如何保证训练环境和线上推理环境特征计算逻辑的一致性。 数据服务的封装与部署: 使用 FastAPI 结合 Gunicorn/Uvicorn,将数据管道产出的结果封装成高性能的内部 API 服务。 MLOps 关键环节的数据准备: 讲解如何为机器学习模型提供版本化、可追溯的训练数据集,这是实现可信赖 AI 的基础。 --- 第七章:项目实战:构建一个面向推荐系统的实时数据管道 本章是全书的集大成者,读者将亲手搭建一个复杂的端到端系统: 1. 日志采集与清洗: 使用 Kafka 接收高并发的用户点击和行为日志。 2. 实时特征计算: 利用 Flink 实时计算用户的滚动窗口特征(如过去一小时的点击率)。 3. 批处理回填与模型再训练: Airflow 调度 Spark 批处理任务,处理历史数据并完成特征的全量计算。 4. 结果存储与服务: 将实时特征和批处理特征合并,写入低延迟的 KV 存储,供下游推荐服务调用。 本书的承诺: 通过对分布式系统原理的透彻理解、对主流开源组件的深度配置,以及对数百行优化代码的实战演练,本书将彻底提升读者构建和维护下一代数据基础设施的能力,使您真正成为企业数据战略中的核心驱动力。我们提供的不只是代码,更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思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子軒


  Sam,目前任職 17 LIVE 資料工程師。擅長資料工程、資料分析,希望對Python 社群、大數據領域,提供一份心力。

  【經歷】
  ●17 LIVE 資深資料工程師。
  ●曾任職永豐金證券,軟體工程師。
  ●曾於 Open UP Summit 2019,擔任 Speaker。
  ●曾任職 Tripresso,資料工程師。
  ●東華研究所,應用數學碩士。

  【FinMind】
  ●github.com/FinMind/FinMind
  ●finmindtrade.com/

  【個人 GitHub】
  ●github.com/linsamtw

  【Email】
  ● samlin266118@gmail.com

  如對本書有疑問,歡迎寄信到以上信箱。筆者除了本書內容外,GitHub 上也有寫文章介紹,兩篇 Kaggle 競賽經驗,分別是生產線分析、庫存需求預設,如對以上有興趣,也可寄信到以上信箱。

 

图书目录

【第1 篇 資料工程 ETL】
01 本書介紹

02 開發環境
2.1 開發環境重要性
2.2 Linux 作業系統
2.3 Windows 作業系統
2.4 Mac 作業系統
2.5 Python 開發工具 VS Code

03 Docker
3.1 為什麼先介紹 Docker ?
3.2 什麼是 Docker ?
3.3 安裝 Docker
3.4 安裝 Docker-Compose

04 雲端
4.1 為什麼要用雲端?

05 資料收集
5.1 Python 環境設置
5.2 爬蟲
5.3 資料庫架設
5.4 上傳資料到資料庫
5.5 分散式爬蟲
5.6 定時爬蟲

06 資料提供—RESTful API 設計
6.1 什麼是 API ?
6.2 輕量 API --- Flask
6.3 高效能 API --- FastAPI

07 容器管理工具 Docker
7.1 為什麼要用 Docker
7.2 建立第一個Docker Image --- Dockerfile
7.3 發布 Docker Image
7.4 雲端部屬
7.5 Docker Swarm
7.6 部屬服務

【第2 篇 產品迭代-- 測試運維】
08 自動化測試
8.1 單元測試 Unit Test

09 CICD 持續性整合、部屬
9.1 什麼是 CICD ?
9.2 CI 持續性整合
9.3 Gitlab-CI、以爬蟲專案為例
9.4 Gitlab-CI,建立 Docker Image
9.5 Gitlab-CI,部屬新版本
9.6 Gitlab-CI、以 API 專案為例
9.7 總結

【第3 篇 API 產品上線】
10 API 服務網址
10.1 為什麼需要網址?
10.2 No-Ip 免費的網址申請
10.3 Let's Encrypt 免費的 SSL 憑證
10.4 Traefik
10.5 API 結合Traefik
10.6 總結

【第4 篇 資料視覺化】
11 視覺化工具
11.1 什麼是視覺化?
11.2 Redash
11.3 Redash 帳號設定
11.4 資料庫連接
11.5 匯入資料
11.6 製作第一個圖表
11.7 第一個 Dashboard
11.8 設定下拉式選單
11.9 其他 BI 工具

【第5 篇 排程管理工具】
12 排程管理工具 - Apache Airflow
12.1 事前準備
12.2 什麼是排程管理工具?
12.3 為什麼選擇 Airflow ?
12.4 什麼是 Airflow ?
12.5 架設第一個 Airflow
12.6 DAG 介紹
12.7 常見 Operator 介紹
12.8 Airflow 結合爬蟲 - CeleryExecutor
12.9 結論

13 Redis 介紹
13.1 什麼是 Redis ?
13.2 使用Docker 架設Redis - 結合 Celery

【第6 篇 監控系統】
14 監控工具介紹
14.1 為什麼需要監控系統?
14.2 最知名的開源監控系統之一
14.3 架設個人化監控儀表板
14.4 總結

15 結論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73739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1.2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 大數據如何入門?
  大數據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試著往大數據前進,將大數據導入企業,那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模型嗎?筆者認為是資料,沒有資料,一切都是空談,因此基礎工程、基礎建設尤為重要,那要如何完善基礎工程呢?這點就是本書談的核心,資料工程。

  ✤ 大數據產品
  本書從最基本的資料收集、爬蟲開始,到資料庫、RESTful API、分散式,最後走到視覺化,完整的呈現,大數據產品的發展過程。筆者除了做開源資料,為大數據盡一份心力外,也希望將過程,寫成一本書,分享給大眾,希望提供一個入門磚,且不只是入門,本書所用到的技術,已經到Senior 等級。另外,本書不單純以技術為主軸,而是引入真實案例、真實情境,讓讀者更能體會到,為什麼要使用這些技術,是為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 Side Project
  工程師、分析師,除了專研技術以外,發展個人的Side Project,也漸漸成為主流,筆者的專案,FinMind,也是從Side Project 慢慢發展起來,目前在GitHub 得到 1,900 stars,算是得到一些認可。開發Side Project 有什麼好處呢?除了對履歷上加分外,持續開發,接觸的層面會更多更廣,對於架構設計、產品開發上,更加有經驗。且不只是接觸技術,而是有真實的案例,可以證明,你會這項技術,並應用在真實場景。另外,工程師最大的優勢是,有能力做出產品,甚至是分析能力,都有可能幫助讀者,創造出個人產品、品牌,筆者希望能借助本書,讓更多讀者進入這個領域,更多讀者開始建立個人 Project、產品、品牌。

  最後,感謝深智數位出版社,邀請筆者撰寫這本書,讓筆者有機會,分享本書內容、產品開發經驗、大數據技術,給各位讀者。
 
林子軒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我接触到的许多技术资料来看,很多书籍在“架构设计”这一环总是显得相对抽象和理论化,缺乏可操作性。但这本书的第二版在这方面确实下了大功夫,它引入了大量关于现代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最新理念,比如湖仓一体(Lakehouse)架构的实践考量、数据治理的自动化工具选择,以及在云原生环境下如何部署和维护数据平台。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数据安全与合规性”的章节,在当前数据隐私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书中提供的安全策略和加密方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没有避讳在大型分布式系统中可能遇到的那些棘手的运维问题,反而直面挑战,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模板。这本书记载的知识密度非常高,我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需要结合其他小型文档来消化吸收。它强迫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搭建的数据管线,发现了很多潜在的性能瓶颈和架构冗余。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份资深架构师的私房经验集,非常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

这本关于Python大数据项目、工程与产品的数据工程师升级攻略,从我个人的学习体验来看,它确实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框架,帮助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们实现技能的跃迁。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它不仅仅停留在工具的使用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具有实际商业价值的产品。比如,书中对于“数据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的阐述,清晰地划分了从需求梳理、技术选型、架构设计到最终产品上线的各个关键节点,这与我过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只写代码,不顾落地”的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数据任务,强调了业务理解在技术实现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流时,书中所介绍的那些工程实践,比如如何构建高可用、可扩展的数据管道,以及如何有效进行资源调度和成本控制,都非常贴近业界前沿。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得到了重塑,不再只是一个执行者,而是开始以一个“系统架构师”的角度去规划数据解决方案,这对于我目前负责的复杂系统迭代至关重要。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做什么”的指导,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层逻辑解释。

评分

购买这本书之前,我正在犹豫如何将我分散的知识点(Python编程、SQL优化、基础机器学习)整合起来,以应对公司内部升级数据中台的复杂需求。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完美地解决了我的痛点。它就像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将数据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所有关键领域——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交付——全部囊括在内,并且清晰地指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我非常喜欢它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图示,非常直观,有效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例如,对于分布式事务处理的复杂机制,书中通过生动的场景描述,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而且,它对主流开源工具的介绍,都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是什么”,而是深入到“如何定制化集成”和“社区最佳实践”层面,这对于处理高度定制化的企业级项目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为希望在数据领域实现自我超越的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进阶指南。

评分

这本书对于提升“数据产品化”思维的帮助,超乎我的想象。过去我总觉得自己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后端的数据清洗和模型训练,与最终的用户体验相去甚远。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意识到,每一个数据管道的延迟、每一个特征工程的稳定性,都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比如一个实时推荐系统)的用户满意度。书中对于如何设计面向API的数据服务、如何进行A/B测试的数据指标定义,以及如何建立反馈回路以持续优化数据质量的论述,非常精辟。这种从“工程实现”到“用户价值”的转化路径,清晰且富有逻辑。对于希望从纯粹的开发岗位过渡到更具产品导向和领导角色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催化剂。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术深度,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我的职业视野,让我看到了数据工程在现代科技企业中的战略地位。这种综合性的指导,在同类书籍中是极为罕见的。

评分

坦白讲,我对市面上很多号称“全栈工程师指南”的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它们往往贪多嚼不烂,最后什么都讲了点皮毛。然而,这本升级攻略在内容组织上的层次感和递进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巧妙地将“工程实践”与“产品思维”融合在一起,使得理论学习不再枯燥。我记得书中详细剖析了几个不同行业的数据应用场景,从金融风控到电商推荐,这些案例的分析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没有简单地堆砌Pandas或Spark的API调用,而是重点讲解了在特定业务约束下,如何选择最优的数据处理策略——例如,在需要低延迟响应的场景下,如何权衡批处理与流处理的利弊,以及如何设计容错机制。这种“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实战能力。我个人认为,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编程和数据库知识,但苦于无法将数据能力转化为驱动业务增长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它让我明白了,优秀的数据工程师不仅要懂算法和代码,更要懂如何让数据“产生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