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訴應對的100條法則:讓客人轉怒為笑的必勝技巧 (電子書)

客訴應對的100條法則:讓客人轉怒為笑的必勝技巧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谷厚志
图书标签:
  • 客户服务
  • 投诉处理
  • 沟通技巧
  • 情绪管理
  • 销售技巧
  • 顾客满意度
  • 危机公关
  • 人际关系
  • 服务行业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服務業必備寶典!
第一線人員必讀!
各式公司行號都該準備的客訴法則

  ‧害怕接到投訴電話?
  ‧不曉得如何面對暴怒的客人?
  ‧面對層出不窮的客訴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日本第一流客訴管理大師谷厚志,整理100條應對客訴的法則,
  讓你面對各種客訴,都能從容且正確地回應!

  ‧如何快速平息顧客的怒氣?
  ‧面對顧客過分的要求要該如何應對?
  ‧提出解決辦法時應該注意的重點有哪些?
  ‧如何迅速掌握顧客想表達的意思?
  ‧回覆客訴信時該注意什麼要點?
  ‧當顧客要求「我要退錢!」時該怎麼辦?

  100條法則,幫助你面對100種客訴情境
  從面對客訴的自我心態調整,到具體應對技巧,以及各種實況說明,
  本書提供最實用的解決方法,幫助你圓滿解決客人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

  本書將讓你學會
  ‧應對客訴的正確心態
  ‧絕對會成功的客訴應對技巧
  ‧如何改變工作習慣,降低被投訴的機率
  ‧讓「奧客」變「常客」的進階應對技巧

  最全面的客訴應對技巧,讓你不再因為客訴問題疲憊不堪、害怕上班,
  還能化危機為轉機,讓最討厭的「奧客」,變成最支持你的「常客」!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构思的图书简介,内容侧重于职场软技能、沟通技巧、情绪管理以及客户服务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原书名中的“客訴應對”的具体主题。 --- 《高情商职场突围:深度沟通与情绪掌控的艺术》 前言:在信息洪流中,用温度重塑你的职场影响力 在这个节奏飞速、信息过载的时代,技术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攀登职业高峰的,往往是那些看似“软性”的技能——深度的沟通理解力、卓越的情绪掌控力,以及构建积极人际关系的艺术。本书并非一本教你如何快速取得成果的工具书,而是一份引领你深入自我认知、重塑职场沟通哲学的深度指南。它旨在帮助那些渴望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中,不仅能高效完成任务,更能赢得人心、建立持久合作关系的专业人士。 我们都知道,职场中的挑战往往不是技术性的,而是人性的。你可能拥有行业顶尖的专业知识,但一次不恰当的表述、一次失控的情绪,或是一次错失的倾听,都可能让你的努力功亏一篑。本书将带你跳出“解决问题”的表层思维,进入“理解人心”的深层智慧,探讨如何在日常的协作、汇报、谈判乃至冲突中,运用高情商的策略,将每一次互动都转化为提升个人品牌和团队凝聚力的契机。 第一部分:理解沟通的隐形壁垒——超越语言的信号捕获 沟通失败的根源往往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被理解”以及“我们真正听到了什么”。本部分将深入剖析职场沟通中的常见误区,引导读者构建一套全新的感知系统。 1.1 沉默的语言:非语言信号的深度解码 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速语调,这些非语言信息构成了沟通的基石。我们将探讨如何精准捕捉同事、上级或合作伙伴在紧张、犹豫或自信时传递出的细微信号。这包括对微表情的识别训练,以及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手势和空间距离的潜台词。重点在于,如何通过调整自身的非语言输出,营造出开放、可信赖的交流氛围。 1.2 认知偏差与滤镜效应:为什么我们总在“自说自话”? 每个人都带着一套独特的经验和假设在过滤信息。我们将系统梳理确认偏误、锚定效应、近因效应等常见的认知心理学陷阱。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如何识别自己和对方思维中的“盲点”,从而设计出能够绕过这些心理滤镜的表达方式,确保核心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 1.3 倾听的哲学:从“等待发言”到“共情吸收” 高效倾听绝非被动地等待对方说完。本章将介绍几种高级的倾听技巧,例如“澄清性复述”和“情感标记”。我们不再仅仅关注事实层面,而是深入挖掘对方言语背后的需求和动机。这对于跨部门协作和项目初期需求确认至关重要,能有效避免因信息片面理解而导致的返工。 第二部分:情绪的炼金术——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内功心法 职场中的情绪波动是常态,但如何将负面情绪(如挫败感、焦虑、不满)转化为建设性的行动力,是高情商人士的标志。本部分着重于自我情绪的觉察、管理与调适。 2.1 压力情景下的快速自稳技术 面对突发状况或紧迫的截止日期时,如何避免“战斗或逃跑”的生理反应影响决策质量?我们提供一套实用的“五步情绪暂停法”,利用呼吸、锚定点转移和内部对话重塑,帮助你在三分钟内恢复清晰的思维。 2.2 情绪的命名与接纳:摆脱情绪的“奴役”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不知所措,是因为我们无法准确地为自己的感受命名。本章引导读者建立精细化的情绪词汇库,学会“温柔地描述”自己的感受,而非“激烈地反应”。探讨如何承认负面情绪的存在,但不让其主导行为,实现从“被情绪驱动”到“与情绪共舞”的转变。 2.3 冲突中的情绪防火墙:保持边界感的艺术 职场冲突难以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介入。本节侧重于在意见相左时,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时不攻击对方的人格。核心在于建立“对事不对人”的沟通壁垒,有效隔离情绪的传染性,将讨论拉回理性轨道。 第三部分:人际关系的驱动力——建立信任与影响力的模型 职场发展高度依赖于你能够影响和驱动的人际网络。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如何系统性地培养他人的信任感,并有效地进行影响力构建。 3.1 建立可预测性的可靠性:承诺管理的新视角 信任建立在一致性和可预测性之上。我们深入探讨“过度承诺”的陷阱,以及如何通过“小步快跑的交付”和“主动的风险预警”,将个人的可靠性量化。这包括如何优雅地拒绝不合理要求,同时不损害合作关系。 3.2 向上汇报的艺术:迎合上级的“信息饥渴” 向高层汇报工作,关键在于“结构化提炼”和“价值导向”。本章提供了一套“金字塔原理”的变体应用,专注于如何用上级最关心的指标(时间、成本、风险、战略契合度)来组织信息,将复杂的工作转化为清晰的决策点。 3.3 跨界协作中的润滑剂:化解部门本位主义 在组织中,不同部门拥有不同的目标和衡量标准。本书将介绍如何通过构建“共同目标图景”,理解其他部门的KPI逻辑,并运用“价值交换”的语言进行沟通,成为连接不同职能团队的有效桥梁,推动项目整合。 结语:你的职业生涯,由你的情商定义 高情商并非天生的魅力,而是一套可学习、可精进的思维框架和行为模式。本书提供的不是速成的秘籍,而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系统方法论。当你掌握了深度沟通的艺术、精通了情绪的掌控,你便拥有了在任何职场环境中都能游刃有余的“内力”。这不仅能让你在职业道路上少走弯路,更能让你在每一次关键的互动中,展现出真正卓越的领导潜能。现在,翻开书页,开始构建属于你自己的影响力蓝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谷厚志(Atsushi Tani)


  讓顧客轉怒為笑的客訴管理顧問。
  日本客訴應對協會代表董事、日本心理健康協會基礎心理諮商師。

  一九六九年出生,日本近畿大學畢業後,曾在企業的客服中心和客服部門擔任主管,應對超過兩千件以上的客訴案件。曾經因為一時的客訴壓力拒絕上班,最後創立了一套「將投訴的顧客轉變為常客的對話術」。如今自立門戶,在全日本舉辦客訴管理的活動,為有客訴困擾的企業,提供具體的應對方法。豐富的經驗以及讓人帶來活力的說話技巧在業界創下良好口碑,每年平均舉辦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和研習講座。

  著有《客訴管理》(如果出版)、《「生氣的顧客」,才是真正的神!》(「怒るお客様」こそ、神様です!)、《抓住對方的心!討人歡心的說話術》(心をつかむ!誰からも好かれる話し方)、《化危機為轉機的客訴應對技巧》(ピンチをチャンスに変えるクレーム対応術)等書。

  日本客訴應對協會www.ikariwoegao.org/
  谷厚志官方網站www.taniatsushi.com/

譯者簡介

賴郁婷


  台大日研所畢。曾任職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譯者。熱愛從翻譯中學習認真生活。

  e-mail:lalaworkhome@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讓顧客轉怒為笑的100個法則

第1章 學會應對客訴後的意外收穫
001客訴社會的求生技巧
懂得應對客訴,就能得到公司的器重
002減輕應對壓力的技巧
學會轉怒為笑的法則,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003用正確的心態看待投訴的顧客
投訴的顧客都是被害者,而非加害人
004擺脫客訴壓力的方法
成功的應對,會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心情
005學會應對客訴的好處1
應對客訴的經驗,有助於學習「大人的教養」
006學會應對客訴的好處2
應對客訴有助於學會傾聽

第2章 沒有人會教你的,應對客訴的正確心態
007正向看待應對客訴的方法1
把應對客訴當成自我成長的機會,心態就會變得更積極
008正向看待應對客訴的方法2
客訴聽多了,有助於開拓價值觀
009應對客訴時,避免情緒化的方法
只要把客訴看作是「建議」,就會希望客訴愈多愈好
010對客訴心懷感激的方法
透過客訴來重新審視工作方式,就能獲得全新的想法
011聰明應對客訴的方法
增加語彙能力,可信度也會跟著提升
012客訴者的心理
正因為是老顧客,才會時常抱怨
013關於客訴的全新常識
業績增加,客訴肯定也會跟著變多
014應對客訴能帶來的最大效果
解決顧客的問題之後,就能與顧客建立堅定的信任感
015應對客訴時該有的態度
應對得讓人滿意,你就多一個新的忠實顧客

第3章 絕對會成功的客訴應對技巧
016提升客訴應對能力的方法
站在客訴者的角度,就會知道該怎麼做
017縮短應對時間的祕訣
排除客訴是透過「應對」,而不是「處理」
018不講理的惡劣顧客出現的原因
如果第一時間應對失敗,就會模糊了客訴的焦點
019當顧客說「你馬上來道歉!」的應對方法
不該立刻去道歉,而是先聽聽顧客想說什麼
020惹怒顧客的NG應對1
試圖安撫,反而會讓對方更生氣
021惹怒顧客的NG應對2
即使展現認同,也無法停止對方的怒氣
022惹怒顧客的NG應對3
慌張、不知所措的反應,會讓對方更生氣
023不卑躬屈膝的方法
對顧客展現理解的態度,不必卑躬屈膝就能解決問題
024平息顧客怒氣的方法
第一時間先展現誠心道歉的態度,顧客自然會冷靜下來
025避免第一時間應對失敗的方法1
透過有限度的道歉,將對立轉化為對話
026避免第一時間應對失敗的方法2
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傾聽對方,達到平息怒氣的效果
027與顧客拉進距離的方法
報上自己的部門和名字,讓顧客放心
028有效的會話式應對法
只要專心傾聽,自己就不需要說太多話
029掌握應對主導權的方法
將對方說的全部寫下來,避免雙方為事實爭執不休
030成為「理解顧客的人」的方法
利用展現同理心的附和說法,讓對方不好意思繼續抱怨下去
031一定要避免的傾聽方式
該表現的是「同理心」,不是「贊同」
032讓顧客放心的傾聽技巧
配合顧客來調整自己說話的速度和語氣
033客訴變得棘手的原因
站在顧客正前方,會讓應對變得更棘手
034從顧客的話中應該掌握的重點
只要掌握「發生什麼事」,就不容易產生誤解
035迅速掌握顧客意思的方法
透過不斷提問,找出顧客生氣的原因
036提出解決辦法時應該注意的重點
「顧客的期待」,就是解決客訴的關鍵
037提出解決辦法之前該做的事
在做出回應之前,最好先表示道歉和同理心
038讓顧客接受解決辦法的技巧
先引導顧客說出同意,接下來才會進行得更順利
039當場無法提供解決辦法時的應對技巧
如果要讓顧客等待,務必告知具體的等待時間
040提供解決辦法的NG應對1
互踢皮球,只會讓顧客更生氣
041提供解決辦法的NG應對2
拿規定當擋箭牌來解釋,會讓顧客更不願接受
042提供解決辦法的NG應對3
向顧客承諾「錯誤不會再發生」,有時會帶來反效果
043應該為顧客提供的解決辦法
只要展現反省的態度,有些問題就會平息
044顧客不接受解決辦法的原因
硬要顧客接受解決方案,有時會偏離了顧客原本的期望
045結束應對的方法
以感謝作為結束,讓客訴變成建議
046客訴應對指南的重要性
少了指南,就無法有條理地做出應對

第4章 技巧再提升!客訴應對的高級技巧
047回覆客訴信的要點
急著回信,可能會出現錯字
048看不懂客訴信時的應對方法
萬一看不懂信件內容的意思,直接改用電話應對
049有效回覆客訴信的方法
讓對方的名字不停出現在內容中,更容易打動顧客的心
050常客抱怨的原因
常客之所以抱怨,是因為覺得自己多年的支持被漠視
051自己沒有錯的情況下該注意的應對重點
情緒性的應對,只會讓顧客留下尷尬的感覺
052遇到相同客訴問題時的應對技巧
用正面說詞應對,讓顧客放心
053顧客要求見主管時的應對方法
當顧客說「叫主管出來!」先避開對方的要求,主動道歉
054面對激動顧客的附和技巧
利用「擔心」、「不安」的說法,展現反省的態度
055傳達難以啟齒之事的技巧
以道歉為結尾,避免以拒絕的說法結束
056反對顧客說法時的應對技巧
透過較長的緩衝說詞,讓顧客更容易接受反對意見
057面對顧客一廂情願的想法及誤解時的回應方式
指出正確實情後立刻自我檢討,避免顧客感到丟臉
058面對過分要求的應對方法
提出自己「辦得到的事」,達到強化顧客關係的效果
059當顧客要求退費時的判斷標準
只要符合契約內容,就不必退費
060面對愛抱怨的顧客的應對技巧
當顧客知道抱怨無用,自然會停止抱怨
061面對不表明身分的顧客的應對方法
匿名客訴可以不必理會
062被問到個人意見時的應對技巧
即使被問到個人意見,也要以組織代表的身分回應
063面對煩人顧客的應對方法
聽對方抱怨過去的客訴經驗,只是浪費時間,應該立即中斷應對
064跟對方約定拜訪時間時要注意的重點
請對方多給幾個日期,就能避免為不方便前往而道歉的風險
065面對大聲咆哮者的應對方法
對方若是讓你感到害怕,直接說「您讓人害怕」也沒關係
066惡劣顧客的定義與應對技巧1
面對爆粗口的客訴者,要態度堅定地中止應對
067惡劣顧客的定義與應對技巧2
如果對方提出無理要求,就表達自己「要報警了」
068報警的作用
立即報警,是保護員工的必要作法
069會被惡劣顧客纏上的人的特徵
心裡有抱怨的人,最容易被惡劣顧客纏上
070面對不願電話錄音的顧客的應對方法
以提升服務品質之用為說法,更容易讓顧客同意錄音
071其他顧客在場時要注意的重點
為了避免對方賴著不走,別將客訴者帶到其他房間
072拜託前輩或上司幫忙出面應對的情況
如果是自己犯下的疏失,後續的應對最好也要陪同出面
073面對「上網留負面評論」的恐怖客訴行為
如果不理會這種威脅,對方真的會上網留負面評論
074年長顧客的應對方法
對年長顧客展現「尊敬」和「感謝」,他們會反過來成為最支持你的人
075全是己方的錯的情況
若是為了保全自己而延遲應對,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
076把客訴者變成忠實顧客的神奇問句
應對的最後,試著以正向問句為結尾
077不讓客訴影響心情的方法
練習用開心的心情分享應對經驗,應對客訴就會漸漸變成一件開心的事

第5章 擅長應對客訴之組織的共同特點
078避免出現沉默客訴者的方法
讓顧客願意說出不滿,集中管理改善建議
079在網路上被留負面評論時該注意的重點
刪留言是引發網友圍剿的主因
080透過社群媒體改善服務品質的方法
社群媒體上「#claim」標籤的貼文,提示了自己應該做好哪些地方
081使員工正面看待客訴應對的方法1
針對常見的客訴問題,事先做好分類和掌握
082使員工正面看待客訴應對的方法2
針對最常發生的三種情況制定守則,就能應對半數以上的客訴
083使員工正面看待客訴應對的方法3
賦予第一線員工相關權限,讓客訴應對能即早啟動
084後續關心的有效作法1
應對結束之後,才是送上致歉禮的最佳時間點
085後續關心的有效作法2
致歉函的署名者,最好是主管階級的上位者
086後續關心的有效作法3
以顧客滿意度問卷調查,作為後續的關心
087關於應對時間的思考
設定應對時間的上限,才能在不浪費顧客時間的前提下解決問題
088主管接手應對時該注意的重點
要是下屬沒做筆記,可能導致事實遭到扭曲
089提升組織整體客訴應對能力的方法
做到客訴內容的內部共享,組織整體的應對能力才能獲得提升
090將客訴轉化成業績的方法
將失敗數據化,就能找到增加業績的方法

最終章 免於被客訴的工作習慣
091只重視效率的問題
如果只想著工作效率,眼裡就看不到顧客的需求
092免於被客訴的技巧
提供自己體驗過覺得滿意的服務,顧客也會滿意
093打造忠實顧客的待客方法1
提高服務價值,效果比打折降價更好
094打造忠實顧客的待客方法2
當你願意試圖瞭解顧客,就能找到不花錢而提供特別待遇的方法
095讓顧客轉怒為笑的對話技巧
先說出商品的缺點,再強調優點
096贏得顧客信賴的工作術
將客訴內容公開,讓顧客對你更加信賴
097獲得顧客好評的工作術
把缺點轉換成優點,自然會吸引來對你的工作有共鳴的人
098不讓客訴以客訴的方式結束的方法
用正面的態度看待客訴,改善自己的服務內容
099避免被客訴的主管管理術
只要讓下屬開心工作,客訴案件自然會大幅減少
100客訴絕緣體的工作技巧
打從心底樂在工作,就能用笑容面對工作,客訴也會跟著減少

結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334195
  • EISBN:978626733425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0MB

图书试读

前言

讓顧客轉怒為笑的100個法則


  我目前的工作是提供客訴應對的諮詢服務,過去我也曾任職於企業的客服中心,但是當時的我十分討厭應對客訴,不過是為了討口飯吃,才做了那份工作。

  那個時候,我每天都要面對一些為了芝麻小事就特地打電話來投訴的人,而且內容還會不斷跳針,一直重複說同一件事。這讓我覺得,會來客訴的全是怪人。因此,我每天都帶著煩躁的心情面對這些怪人,也開始討厭這個世界。

  後來,我再也受不了面對客訴的壓力,決定辭掉工作,轉換跑道。可是,當我開始整理自己的工作經歷時,突然驚覺一件很重要的事。

  「就算我現在辭職,找到新工作,可是萬一到了新公司,又被分配到客服部門,難不成我又要辭職換公司嗎?」這是我人生史上最重大的發現。

  新公司可能會因為我之前有應對客訴的工作經驗,所以又把我分配到客服部門,或是經常需要面對客訴的部門。除非我停止逃避應對客訴,否則結果只是不停換工作。

  換言之,我意識到「我應該做的不是換公司,而是改變自己」。如果想要每天開心工作,在不改變現今處境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

  我總是告訴兩個孩子:「不可以挑東挑西!」但自己卻做不到。

  於是,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變自己對客訴的想法。

  我最大的問題是,一直想逃避「應對客訴」這件事,所以我決定從今以後不再逃避,而是試著去面對它、擁抱它。

  在我這麼做之後,一開始並不是很順利,但不久後,我瞭解到一件事。

  顧客之所以「不停重複說同樣的事情」,是因為一直以來我的態度都是認為「連這種事情也要客訴!」從來不曾真誠地傾聽顧客的困擾。

  我驚覺到,顧客的憤怒不只是因為「商品太爛」、「服務不好」等,還包括了我敷衍的態度。

  實際上,如果靜下心來仔細聽這些客訴的內容,就會發現很多顧客的心情都是:「我願意繼續給予支持,但如果品質還是這樣,實在會讓人很困擾」、「如果繼續提供這種服務,你們公司會關門大吉的」、「我是擔心其他客人也跟我有同樣的感受,才會好心提醒」,用意都是在提醒我們哪裡做得不夠好。

  那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客訴是如此令人感激的一件事。

  在決定改變自己之後,我得到許多新的體悟,也開始能夠接受他人的價值觀,用感激的心情看待所有事物。對於應對客訴這份工作,我的心態有了轉變,也得到許多收穫,更因此學會將顧客的憤怒轉化為笑容的應對技巧。

  本書收錄了我改變心態之後所發現的100個使顧客轉怒為笑的必勝法則。

  各位可以從目次中找出自己感興趣的章節直接閱讀,我想那些應該就是你現在正面臨到的,急欲找出答案的問題。請大家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閱讀這本書,從中找出改變自己的關鍵答案。

  也許在讀完這本書之後,你對客訴會有不同以往的看法,願意用更積極的態度去應對客訴。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一定會讓你躍躍欲試。我很期待大家都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一輩子受用的實用書,隨時擺在身邊,有需要的時候就拿起來翻閱,讓自己每天都能開心面對這份「應對客訴」的工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中的许多“法则”都明显滞后于当前的行业实践和技术发展。例如,它似乎对现代社交媒体投诉处理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应对策略着墨甚少,或者给出的建议非常过时,更像是针对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话客服时代的策略。在今天的快速反馈环境中,反应速度和多平台一致性是关键,而这本书却仍在强调一些效率极其低下的传统流程。这让我严重质疑作者对当前客户服务生态的理解深度。如果一本关于“必胜技巧”的书籍无法跟上时代步伐,那么它所提供的“技巧”非但不能帮助你取胜,反而可能让你在竞争中落后。购买这本书,我期望获得的是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套已经被时代淘汰的古老教条。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说教,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被一个自以为是的导师在训诫,而不是被一位有经验的同行在分享心得。作者似乎非常热衷于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来描述那些“处理不好投诉的人”的愚蠢,这种态度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我想从书中学习的是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而不是接受一顿关于“别人都做错了,只有我做对了”的单方面说教。语气的不恰当直接影响了信息的接收效率,每当读到那种傲慢的句子时,我都会不自觉地反驳,从而中断了对后续内容的理解。一个真正懂得沟通艺术的人,会用更谦逊、更具同理心的方式来传达知识,而不是用这种打击读者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权威。这本书的“人际交往技巧”不仅没有教会我如何与客户沟通,反而让我对作者本人的情商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一场灾难,拿到电子版后我第一时间就想退货。字体大小的设置非常不一致,有些地方像是在阅读一份打印得很模糊的旧文件,而另一些段落的字号又大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排版员在开玩笑。更不用说页边距了,时而宽得像是在浪费屏幕空间,时而又窄得让人觉得文字快要挤到屏幕边缘了。电子书的目录链接也经常失灵,想跳到某个章节时,系统经常会把我带到一个完全不相干的地方,这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我尝试在不同的设备上打开,包括平板和电脑,结果问题依旧,这表明这不是设备兼容性的问题,而是制作本身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阅读体验是决定一本书价值的重要部分,而这本书在最基础的呈现上就让人大失所望。我花费了时间和金钱购买这份“阅读材料”,却不得不忍受如此粗糙的制作工艺,这真的让人感到非常不值,阅读的乐趣完全被这些技术层面的低级错误给消磨殆尽了。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低于我的预期,感觉像是从各种网络论坛上搜集了一些零散的、未经验证的“小窍门”拼凑而成。它充斥着大量过于笼统和口号式的建议,比如“保持积极心态”、“倾听比说话更重要”——这些难道不是任何一个稍微了解客户服务基础知识的人都知道的常识吗?书中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分析,更别提那些需要深入剖析复杂投诉场景的深度推理过程了。如果作者真的想提供“必胜技巧”,那么就应该拿出证据来支撑这些技巧的有效性,而不是用一堆模糊不清的断言来敷衍读者。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并没有获得任何可以立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新工具或新思路,更像是在浪费时间翻阅一本毫无营养的鸡汤读物。对于一个希望提升专业技能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几乎为零。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逻辑混乱得让人抓狂,完全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可循。章节之间的跳转显得非常突兀,前一秒还在讨论如何处理退款问题,下一秒突然就跳到了如何优化内部培训流程,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衔接。这使得读者很难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为信息是碎片化的、无序地散落在各个角落。我经常需要反复翻阅前面的章节,试图找出当前内容与之前学到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但往往徒劳无功。对于一本旨在提供“法则”和“技巧”的书籍来说,结构清晰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知识的吸收效率。这本书的编排似乎完全没有经过专业的编辑梳理,更像是一份未经整理的原始笔记,这让我在试图系统学习时感到无比的沮丧和迷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