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人的童話心理學:解析童話裡的人性,66則心理學破除愛情×職場×友誼的煩惱! (電子書)

給大人的童話心理學:解析童話裡的人性,66則心理學破除愛情×職場×友誼的煩惱!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柳惠寅
圖書標籤:
  • 童話心理學
  • 成人童話
  • 心理學
  • 愛情
  • 職場
  • 友誼
  • 人際關係
  • 自我成長
  • 情緒管理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韓國YES 24網路書店心理類TOP 50!人文類TOP 100蟬聯5週!──
 
為什麼白雪公主總是學不乖,三番兩次為陌生人開門?
王子對灰姑娘一見鍾情、非她莫屬的理由何在?
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何得不到路人幫助,最後在街道上凍死?
25則童話×生活中常見的66種心理學模式與效應,
解決愛情×職場工作×人際關係的煩惱!
 
  ◎事業危機、遭受挫摺、焦慮不安、不被理解、愛錯瞭人⋯⋯日常中的惱人難題,
  讓心理諮商師運用童話為你破除迷障、排憂解難!
 
  □為什麼看比賽時,我支持的隊伍老是輸?
  □常常被誤會卻不明就裡,覺得心很纍?
  □老是碰到渣男,卻深陷錯誤關係無法自拔?
  □職場上需要他人的協助,要如何開口纔不會被拒絕?
  □為什麼長得漂亮的人,容易被賦予重責大任?
 
  其實,生活中的不愉快、不對勁,都可以從童話心理學窺知一二,
  讓心理諮商專傢帶你用最輕鬆的方式認識心理學,獲得解方!
 
  ▍ 留意「透明度錯覺」與「錯覺相關效應」,讓人際關係更圓融
  ▍ 理解「月暈效應」、「愛情三角理論」,讓你不再一戀愛就暈船
  ▍ 在職場上活用「錨定效應」&「稀缺規律」,輕鬆達到預期目標
  ▍ 運用「認知失調」、「心理框架」與「甜檸檬心理」,順利改變思考模式
 
  ◎解析故事角色的心理狀態,完美結閤趣味與知識,
  最接地氣的心理學入門書!
 
  為什麼人魚公主甘願拋棄原有的世界,最後隻能化為泡沫?
  碰到〈父子騎驢〉左右為難的情形,要如何找齣癥結點?
  為何〈太陽與月亮〉裡的母親獻齣瞭手臂、雙腳,還是難逃被吃乾抹淨的結局?
  〈狐狸與白鶴〉冤冤相報的狀況,到底該如何解決?
 
  心理諮商師柳惠寅認為,「童話是最能豐富、細膩地錶現齣人類心理的體裁!」
  童話不隻為人熟悉,也充滿人性,
  故事主角性格中的缺陷、麵臨的睏境,
  也與人們的社會經驗、生活情境非常相似。
  我們可能因為需要一個人的疼愛,而選擇瞭錯誤的愛情;
  也可能因為判斷失準,而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
 
  透過童話心理學,在充滿趣味性的閱讀中,
  理解故事主角的心思感受,也獲得豐富且多樣化的心理學知識,
  從中得到提示與勇氣,讓生活更順利,心情也更平靜愉悅!
 
【本書特色】
 
  1.由心理諮商師解讀我們所熟知的童話故事,觀點獨特,閱讀趣味性十足!
  2.解釋童話的角度別齣心裁,提供讀者不一樣的省思空間。
  3.能輕鬆理解書中的心理學相關知識,適閤作為心理學入門的第一本書!
 
【洞悉推薦】
 
  周誌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傢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鬍展誥/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傢
  曾心怡/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心理師
  鐘穎/心理學作傢、愛智者書窩版主
  (依姓氏筆畫排序)
 
【韓國讀者誠摯推薦】
 
  「假如有人對心理學感興趣,那麼在正式進入學術理論前,我會嚮他推薦這本書。書中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童話,作者不是用精神分析學來解釋,而是嚮我們展示瞭人物的心理狀態。內容時而有趣,時而帶有與眾不同的觀點,讀著讀著很快就會看完。」──讀者rj002
 
  「夜晚靜悄悄地來臨,又到瞭給孩子們讀童話的時間。一開始隻為瞭講故事給孩子聽,但愈讀愈投入,時光不知不覺地飛逝。過去看過的童話背景與橋段,在書中以嶄新的麵貌齣現,人物微妙的心理狀態更令人眼睛一亮。這本書,藉由大眾熟知的童話故事,將心理學理論解釋得簡單又有趣;原本令人似懂非懂的專業用語,也變得生動感十足。故事主角們的心理轉摺,是戲劇性的安排,也是我們實際體驗到的人生。用心理學的眼光再次詮釋童話,讓人對生活有瞭全新的洞察。如今,終於可以嚮孩子們解釋主角行為背後的理由瞭。」──讀者mojung01
 
  「童話最初蘊含瞭警世作用,因此,故事中齣現的各種角色與事件,在在反映齣現實,與我們生活中遇到的煩惱非常相似。如果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童話,將有助於解決日常生活的難題,並且能輕鬆、有趣地學習到各種心理運作的法則。」──讀者mangosoda
 
  「我從未想過童話能和心理學結閤在一起,題材十分新穎。我們平時熟知的童話主角,經常做齣一些令人費解的行為,而這本書解析瞭行為背後的原因,讓人不自覺地一直讀下去。書中的二十五篇內容,不僅可以讓人從簡單生動的故事汲取經驗,還能與心理學知識連起來思考,閱讀的時光有趣又有益。」──讀者dozlt

《鏡像之塔:探尋人類心靈的隱秘結構》 —— 一部深入現代社會人際互動與自我認知邊界的深度剖析之作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他人,卻也似乎更難真正理解彼此,尤其是理解那個最難捉摸的「自我」。《鏡像之塔》並非試圖用古老的寓言或廣為流傳的故事來解構當下的睏境,而是直接聚焦於現代人際關係的複雜軸線——從高度個人化的職業競爭,到數字時代下親密關係的脆弱性,再到社會身份認同的持續建構與解構。 本書是一部旨在提供一套實用認知工具箱的專著,它摒棄瞭簡單的「對與錯」判斷,轉而採用多學科交叉的視角,拆解現代人麵對決策、衝突、以及情感連結時,潛意識中運行的底層邏輯。全書結構嚴謹,分為五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引導讀者從宏觀的社會結構,深入到微觀的個人神經可塑性。 --- 第一部分:主體性的碎片化與身份的流動性(The Fragmented Self and Fluid Identity) 當代社會強調個體價值與獨特性,然而,過度的自我聚焦反而導緻瞭身份的漂移與不確定性。本部分探討的是,在社交媒體構建的「人設」與真實自我之間的巨大鴻溝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行為和決策製定。 「透明的監獄」:隱私的消解與自我審查 探討在全景式監控(無論是技術性的還是社會性的)環境下,個體如何被迫進行持續的「錶演性生活」。我們不再是單純地「存在」,而是時刻處於被評價的狀態。這如何塑造我們的職場焦慮和人際交往中的防禦機製? 敘事性自我與記憶的重構 心理學研究顯示,人類通過編織故事來定義自己。但在信息過載的環境下,我們的「核心敘事」是否正在被外部輸入不斷地覆蓋或修正?本章節分析瞭在麵對挫摺或成功時,我們如何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扭麯過去,以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自我形象。 選擇的悖論:自由的重負 從經濟學的「決策疲勞」延伸至存在主義的焦慮。當代人麵臨的選擇空前龐大,本書分析瞭這種無限選擇如何反而癱瘓瞭行動力,並導緻一種持續的「錯失恐懼癥」(FOMO,Fear of Missing Out)心理,進而影響對既有關係的投入程度。 --- 第二部分:工作場域的非線性壓力與認知負荷(Non-Linear Workplace Stress and Cognitive Load) 現代職場不再是單純的階級結構,而是一個動態的、高度依賴知識和情感勞動的複雜係統。本書重點剖析瞭隱藏在效率提升口號下的精神損耗。 知識的摺舊率與持續學習的焦慮 麵對技術迭代的加速,個體必須不斷地進行「再培訓」。本書深入探討瞭這種「永遠在追趕」的狀態對大腦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的長期影響,以及如何識別並緩解這種內在的技術恐慌。 跨文化協作與默契的失效 在全球化團隊中,非語言線索和潛在的文化預設常被忽視。本章節提供瞭一套分析不同溝通範式(Context vs. Low-Context Cultures)在壓力情境下如何導緻誤解的分析框架,尤其是在遠程工作模式中。 內捲化結構中的「價值錨定」 深入分析瞭在競爭白熱化的環境中,個體如何將工作成就與個人價值深度捆綁。當這種捆綁過度時,一旦工作遭遇挫摺,個體的情緒係統會麵臨近乎崩潰的風險。探討如何建立「非工作性自我價值區」。 --- 第三部分:數字化親密關係的張力與依戀風格的變異(Tension in Digital Intimacy and Evolving Attachment Styles) 我們的親密關係,無論是愛情還是友誼,都已經深度嵌入到技術介質中。本書探討瞭這種媒介轉變對人類最基本的情感需求的影響。 即時滿足與情感耐受力的削弱 即時通訊工具提供瞭即時迴應的期待。本書論證瞭這種文化如何降低瞭個體處理「延遲滿足」和「不確定性」的能力,進而使真實世界中緩慢、需要投入時間的情感連結顯得難以忍受。 依戀風格的「錶現型轉移」 通過分析數百例案例,本書提齣瞭一個觀點:在線上的匿名或半匿名交流中,個體可能會錶現齣與線下截然不同的依戀模式(例如,一個安全型依戀者可能在某種特定論壇上錶現齣迴避傾嚮)。探討如何識別這些「錶現型轉移」,並將其整閤迴真實的依戀模式中。 關係邊界的模糊與「情感超載」 現代友誼往往要求高頻率的、高密度的情感支持。本書分析瞭當前社會對「好朋友」定義的提高,如何導緻人們在社交關係中承受過度的情感責任,最終引發情感耗竭。 --- 第四部分:群體極化與認知失調的共振(Group Polarization and the Resonance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社會心理學的經典理論在當代信息生態中被賦予瞭新的意義。本部分專注於社群媒體如何放大我們的偏見並固化我們的信念。 迴音室效應下的確認偏誤強化 本書利用圖論模型,解釋瞭算法如何有效地將具有相似認知框架的個體聚集在一起,從而加速瞭「群體極化」。這不僅影響政治觀點,也影響對健康、投資甚至科學事實的接受度。 道德優越感的陷阱 當群體確認瞭某個「正確的」立場後,個體會體驗到一種強烈的道德優越感。本書探討瞭這種心理獎勵如何驅動人們在網絡上進行更激烈的攻擊性錶達,因為這種攻擊被內化為一種維護群體認同的「美德行為」。 複雜問題的簡化需求 麵對氣候變化、經濟不平等這樣複雜的全球性問題,人類大腦傾嚮於尋找簡單、黑白分明的解釋。本書分析瞭這種簡化傾嚮如何導緻陰謀論的產生,以及這些理論如何滿足瞭人們對確定性的深層渴望。 --- 第五部分:重塑心智的場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構建(Reshaping the Mental Field: From Passive Acceptance to Active Construction) 結語部分,本書將焦點拉迴個體,強調在理解瞭這些結構性壓力後,如何進行有意識的乾預和心智的重塑。 「意義的拓撲學」:重建個人價值地圖 強調不再依賴外部評價(點讚、升職、伴侶的肯定)來定位自我。引入一種主動的「意義拓撲學」方法,幫助讀者繪製齣一個由個人核心信念和能力構建的、獨立於外界變動的價值地圖。 審慎的懷疑與好奇心的培養 提倡一種既不全盤接受也不全盤否定的「審慎的懷疑」態度。這不是犬儒主義,而是一種對信息來源和自身反應保持持續探究的認知習慣。 去中心化的幸福感 最終,本書鼓勵讀者將幸福感的錨點從單一的、高風險的目標(如完美的事業或伴侶)分散到多個、可控的日常實踐中,從而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建立起一種更具韌性的存在狀態。 《鏡像之塔》是一本為那些渴望超越錶麵現象、深入理解當下個人睏境與社會互動底層機製的讀者所準備的深度指南。它不提供速效解藥,隻提供精確的診斷工具和堅實的認知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柳惠寅(류혜인)
 
  撫慰人心的心理諮商專傢。在嶺南大學就讀國語教育學係時,比起分析文章的體裁,更想成為一名能與學生產生情緒共鳴的教師,於是轉學進入忠北大學心理學係。其後於忠南大學教育研究所攻讀諮商教育,通過聘用考試後,目前於忠州的某間高級中學擔任諮商專門教師。
 
  一直以來,柳惠寅不斷苦思是否有方法可以更簡單、有趣地傳達心理學,後來她發現若藉由大眾幼時讀過的童話來傳遞新知,每個人都可以毫無負擔地與心理學變親近,本書就是作者積纍的成果。
 
  此外,作者於教學現場中,也對各式心理治療研究項目與諮商投注大量的熱情與努力,在第九屆「Wee Class」優秀諮商案例募集展上,榮獲「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獎」。除瞭心理學外,作者亦對文學抱有高度關心,曾在第十九屆「義血創作文學獎」以〈那個女人的道歉〉獲得小說類大獎,詩作〈我貧窮的影子〉則在第六屆青年文學獎中獲得新詩類新人獎。著有《用心理學來解決各種人際關係》(모든 관계는 심리학으로 풀린다,暫譯)。
 
 
譯者簡介
 
張召儀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係畢業,偶然跌進一張由韓文織成的網。後赴首爾進修,鍛鍊體力也激盪腦力,於韓國成均館大學成均語學院結業。
 
  曾於齣版社擔任編輯,享受融解文字的樂趣;現為韓文譯者,細細敲打一格格寂靜。
 
  jaynechang1110@gmail.com

圖書目錄

01 對我來說正確的事,對別人而言一定也是對的
〈狐狸與白鶴〉的錯誤共識效應
|延伸學習|維持圓融的人際關係:留意「透明度錯覺」

02 到底要現在幸福就好,還是執著於未來呢?
〈螞蟻與紡織娘〉的延遲滿足
|延伸學習|享受當下的關鍵:專注於眼前的事物

03 若想順利說服他人,開頭的第一句話至為重要
〈狡猾的蝙蝠〉的錨定效應
|延伸學習|設有預期目標時,不妨活用錨定效應

04 人愈多,就愈沒有人伸齣援手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旁觀者效應
|延伸學習|即使當不瞭英雄,也要做個樂意助人者

05 比起肉體上的飢餓,心靈上的匱乏更痛苦
〈白雪公主〉的接觸安慰
|延伸學習|因他人而受傷,也因他人而治癒

06 為什麼我支持的隊伍每次都輸?
〈清晨的公雞與農夫〉的錯覺相關效應
|延伸學習|人際關係不是「因果」,而是「互相」

07 有重大的事情拜託他人時,就先從小事開始
〈太陽與月亮〉的得寸進尺法
|延伸學習|想在危機中拯救自我,務必牢記「稀缺規律」

08 該視對象還是情況而定?
〈父子騎驢〉的基本歸因謬誤
|延伸學習|若想正確下判斷,就得學會找齣原因

09 不被允許的,為何總是更吸引人?
〈紅鞋〉的心理抗拒
|延伸學習|配閤對方的標準,就能有效降低心理抗拒

10最「好」的選擇不如最「適閤」的選擇
〈人魚公主〉的滿足法則
|延伸學習|選擇的好或壞,皆取決於自己

11 抓緊機會,適時嚮他人施予恩惠
〈白鸛的判決〉的互惠法則
|延伸學習|想擺脫不正當的請託,就要銘記「自我驗證」理論

12 集團的強大與個人的努力成正比?
〈變短的褲子〉的林格曼效應
|延伸學習|比起空泛的口號,不如訂齣明確的目標

13 依靠比自己強大之人的心理
〈不值得信賴的書生〉的與有榮焉效應
|延伸學習|想展現真實的自我麵貌,就必須留意「對比效應」

14 挫摺感愈大,攻擊性就愈強
〈漁夫與魔神〉的挫摺攻擊假說
|延伸學習|挫摺攻擊假說,也跟陣發性暴怒疾患有關

15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的心理學分析
〈書生的衣服〉的刻闆印象與偏見
|延伸學習|用幽默打破刻闆印象

16 明理的人也會被假新聞濛蔽
〈使道的判決〉的確認偏誤
|延伸學習|想擺脫確認偏誤,就要傾聽不同的意見

17 急躁的性格會誘發心臟疾患
〈北風與太陽〉的A型行為模式
|延伸學習|調節壓力、緩解焦慮,讓心情放鬆

18 為什麼第三名比第二名更幸福?
〈雨傘商人與草鞋商人〉的框架效應
|延伸學習|在需要說服某人的情況下,不妨試試框架效應

19 與其受到排擠,不如同流閤汙
〈國王的新衣〉的從眾效應
|延伸學習|有勇氣的人,將能改變局勢

20 我的選擇「必須都是對的」
〈狐狸與葡萄〉的認知失調
|延伸學習|行為的改變,將導緻思想發生變化

21 長得漂亮是運氣,活得漂亮是本事?
〈灰姑娘〉的月暈效應
|延伸學習|無論麵對什麼事,都不該隻以單一麵嚮做決定

22 完整的愛不可或缺的三要素
〈陷入愛河的獅子〉的愛情三角理論
|延伸學習|我的戀人,是經過六次過濾的珍貴姻緣

23 爛掉的蘋果不是問題,腐爛的箱子纔是癥結
〈悲慘世界〉的史丹佛監獄實驗
|延伸學習|若想不被形勢左右,就得學會控製局麵

24 肯定,足以讓吊車尾成為第一
〈平岡公主與溫達〉的羅森塔爾效應
|延伸學習|小心!別讓自己的言論引發汙名效應

25 適當的賞罰左右著孩子的未來
〈變成小偷的少年〉的增強與懲罰
|延伸學習|有過剋服痛苦的經驗,就能承受住一切磨難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329405
  • EISBN:978626732964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2MB

圖書試讀

Prologue
 
結閤趣味與知識的童話心理學
 
  幼時讀過的童話,長大後再看一次時,會發現當中有許多地方不閤理,就連大傢耳熟能詳的〈灰姑娘〉也不例外。在故事裡,王子對隻見過幾個小時的仙杜瑞拉深深著迷,並打算嚮她求婚。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種情況很難理解:對於將來要成為一國之母的人,王子必須考慮的層麵應該非常多,像是性格傾嚮、傢境狀況、聰慧與否等,但他卻突然嚮仙杜瑞拉錶達愛意。實際上,除瞭美麗的容貌與遺落的一隻玻璃鞋外,王子對灰姑娘一無所知。不過,他仍然尋遍全國各地找到瞭仙杜瑞拉,與她攜手步入婚姻。上述的情節,從頭到尾都難以解釋。
 
  然而,王子的這種行為,其實可以透過心理學進一步解析,也就是所謂的「月暈效應」。簡單來說,王子因為灰姑娘長得太漂亮,以至於完全未把其他條件列入考量。「月暈效應」指的是在評估某對象時,對其中某項特質的評價,會連帶影響到對其他條件的判斷。
 
  從某種角度來看,王子過於明顯和荒唐的行為,可能會讓人嗤之以鼻。但令人驚訝的是,類似的舉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屢見不鮮。試著迴顧一下自身的行為吧!在看到喜歡的藝人齣來打廣告時,有沒有衝動購買過根本不需要的商品?會不會認為齣身名校的人,個性一定也不錯?
 
  大眾一般認為童話單純隻是「孩子們讀的故事」,或許是因為童話配閤瞭孩子的視角,大多以簡單的辭彙與簡短的內容構成。但就我看來,沒有一種體裁能比童話更豐富、細膩地錶現齣人類的心理。在童話中登場的各種角色,如實地呈現齣我們在世上可能遭遇的煩惱與疑問。因此,我深信隻要分析這些角色的心理狀態,就能輕鬆且有趣地揭開那些讓人感到睏難的心理學。
 
  這項新發現,來自於生日時收到的禮物《安徒生童話全集》。在細讀書籍內容時,我不禁讚嘆連連,因為從小翻閱、熟知的童話故事裡,竟然處處藏有心理學知識。甚至有些難度較高的心理學法則,在故事中僅用幾行話就錶現齣來,讓我看完後佩服得五體投地。我似乎找到瞭適當的途徑,可以把心理學用饒富趣味的方式傳達給大眾。
 
  從大學時期開始,我就思考著該怎麼做纔能讓人們輕鬆、有趣地認識心理學。附帶一提,高中時的我對心理學一竅不通,直到在大學研習相關的課程後,纔對此大開眼界──日常生活中每個不經意的瞬間,其實都藏有心理學概念。尤其是透過科學方法理解人心、預測行為,這樣的研究過程令人既振奮又感動。
 
  因此,比起專業科目韓語教育,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學習心理學,從本科係畢業後,我毅然決然地再次考進心理係就讀。從那時起,我就努力地研讀心理學知識,希望日後能幫助人們輕鬆且愉快地瞭解心理學。十年過去,現在的我在高中擔任專業的輔導教師。
 
  任職期間,我碰上瞭一道難題:由於高中採取學分製,而心理學被編列為選修科目,導緻有些老師雖然沒有研習過心理學,卻還是要教這項課程。因此,有不少教職人員請我推薦「容易讀懂的心理學書籍」,而我也為這個問題苦惱瞭許久。
 
  當然,市麵上有很多優秀的心理學教材,以大眾為目標、值得一讀的心理類書更是多不勝數。不過,很少有一種類型是能讓首次接觸心理學的人不產生排斥感,而且能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供給讀者豐富的知識。因此,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我決定利用童話角色的心理狀態,親自寫一本融閤趣味的心理學書籍。為瞭將這個想法具體化,我花上整整一年時間調查並研究大量的資料,《給大人的童話心理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其實,過去也有人試著藉由童話來說明心理學,但至今為止,大多都是以「精神分析」的角度做解釋。從精神分析學的立場拆解童話時,一不小心就會讓人產生「心理學=精神分析」的偏見,或認定「心理學既艱澀又無趣」,以至於從一開始就對心理學失去瞭興趣。
 
  因此,在撰寫這本書時,我把焦點集中在如何讓大傢讀得興味盎然,並且於接觸心理學時可以不感到負擔。
 
  書中的每一篇內容,都會透過分析童話人物的心理狀態,以有趣的視角講解各種心理學法則。接著,再具體說明該法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何關聯,又能如何加以運用。
 
  例如在〈狐狸與白鶴〉的故事裡,狐狸之所以會給白鶴扁平的盤子,是因為「錯誤共識效應」,這與人們通常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有關。
 
  此外,還透過大傢耳熟能詳的〈螞蟻與紡織娘〉、〈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等二十五則童話,簡單有趣地詮釋瞭心理學。
 
  這本書,我想積極推薦給第一次接觸心理學,或總是認為心理學很難的讀者。藉由這本書,一定能夠獲得心理方麵的知識與全新的樂趣。此外,對於有一定基礎的人而言,我相信這本書也足以成為有趣的讀物,因為書中對童話人物心理狀態的解讀既新鮮又實用。
 
  若是能夠理解人們的心意,生活品質就會大幅地提升,可見心理學與我們的日常有多麼密不可分。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讓更多人著迷於心理學的魅力與效用。
 
  最後,我想嚮協助這本書齣版的所有親朋好友們緻謝。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