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自我心理學(二版):認識自我,活出人生新高度!心理學家助你突破個性盲點,發掘天生優勢,戰勝生活與職涯難題 (電子書)

圖解自我心理學(二版):認識自我,活出人生新高度!心理學家助你突破個性盲點,發掘天生優勢,戰勝生活與職涯難題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澀谷昌三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自我认知
  • 个性发展
  • 人生规划
  • 情绪管理
  • 职场发展
  • 电子书
  • 自助成长
  • 突破瓶颈
  • 优势发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圖解書第一品牌西東社,暢銷圖解心理學系列授權中文版
知名心理學家 澀谷昌三,運用心理學理論與腦神經科學,
從各個層面剖析自我心理,幫助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化壓力為助力,順利解決人生難題!

【本書特別收錄】
20則心理量表
為你解析性格、行為與潛意識心理

  實用‧易懂‧超有趣
  3分鐘讀懂一個概念╳118則人生難題清晰詳解


  從心理學觀點,幫你解決從生活、職場到戀愛的人生難題:
  「為什麼我總是被朋友誤解?」
  「好想得到大家的稱讚,卻老是玻璃心碎滿地?」
  「明天又要跟討厭的傢伙開會了,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關係?」
  「好想跟對方提分手,要怎麼說才不會傷了他(她)的心?」

  心理學助你發掘天生優勢,了解更深層的內心!
  (1)只要五分鐘,寫下二十句以「我」開頭的短句,就能發現全新的自己!
  (2)試著扮演自己喜歡的理想人格,時間一久,你的行為和個性也會跟著改變!
  (3)為什麼我們會毫無理由的討厭某人?有可能正是因為對方擁有跟自己一樣的缺點!

  突破個性盲點,打造不敗高人氣!
  (1)如何與一向合不來的對象打好關係?讓對方掌握對話主導權,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2)對親友關心總是回答「沒事」的人,不一定真的沒事!
  (3)想要跟不熟的人拉近距離?不妨適時跟對方聊些自己的生活私事吧!

  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掌握溝通訣竅,助你擺脫邊緣人命運!
  (1)沒自信卻又渴望得到認同?與其一味迎合別人,不如讓自己成為有獨到見解的人!
  (2)聊天時切忌只顧著講自己的事,小心成為破壞氣氛的白目。
  (3)老是覺得自己容易被人誤解?不如當一個積極的傾聽者,就有機會獲得認同!

  化解壓力與負能量,工作再也不委屈!
  (1)有過度自責傾向的人,不妨在平時養成「適度推卸責任」的思維,有益身心健康!
  (2)在網路上匿名傾吐煩惱的紓壓效果,不如與親友見面相談來得有效!
  (3)動不動就把「對不起」掛在嘴邊的人,究竟是看輕自己,還是只是敷衍的手段?

  終結孤單,化解分手難題,讓你的感情關係更上層樓!
  (1)為什麼對自己沒自信的人,反而容易墜入情網?
  (2)如何打破單戀局面?不妨請對方幫忙一些有點困難度的小事吧!
  (3)想談戀愛,就找心儀的對象來趟怦然心動的吊橋之旅吧!

  戰勝人性軟弱面,擺脫成癮勒索,活出人生新高度!
  (1)安排自己第二喜歡的事情來做,或是模仿自己崇拜的人,就能斷絕依賴症。
  (2)你很容易被憤怒沖昏頭嗎?隨身攜帶「STOP」小卡凝視三秒,就能中斷負面情緒。
  (3)別再被話術給迷惑了!為什麼人類天生對「限定」或「特別」等字眼缺乏抵抗力?

名人推薦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暖心推薦
探索心灵的无限可能:一部关于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深刻指南 书名:心之航向:驾驭内在力量,重塑人生蓝图 作者:[此处可填入一个富有洞察力的虚构作者名,例如:艾略特·凡恩博士] 出版社:[此处可填入一个专注于心理学与个人发展的虚构出版社名,例如:启明之光出版社] --- 导言:迷失在自我构建的迷宫中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张独一无二的生命蓝图来到世上,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环境的塑造以及无意识的脚本驱使,我们常常发现自己深陷于一个由既有观念、未竟之愿和未被正视的恐惧所构筑的迷宫之中。我们渴望成功,却在关键时刻自我设限;我们向往亲密,却在关系中筑起高墙;我们追求意义,却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感到灵魂的疲惫。 《心之航向:驾驭内在力量,重塑人生蓝图》并非提供一套简单的“快速修复”技巧,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人类心智运作机制的百科全书。它旨在引导读者从宏观视角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理解那些驱动我们行为、限制我们潜能的深层心理动力。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真正的自由,并非摆脱外部约束,而是彻底掌控和理解自身的内在世界。 第一部分:解析心智的底层代码——超越表象的认知结构 本部分将带读者潜入心智的“操作系统”层面,探讨人类如何构建对现实的感知,以及这些感知如何无形中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第一章:潜意识的幽灵与显性信念的陷阱 我们将详细解析潜意识(The Unconscious Mind)如何像一台沉默的中央处理器(CPU),在后台默默运行着我们童年时期的经验、社会化的烙印以及核心的生存策略。本书将重点区分“习得性信念”(Acquired Beliefs)与“核心价值”(Core Values)的区别,并提供一套实用的工具,用于识别那些已经过时、不再服务于我们当前目标的“自动防御机制”。例如,探讨“冒名顶替综合征”(Imposter Syndrome)的真正根源,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基于早期环境对“完美”的病态定义。 第二章:叙事性身份的构建与解构 人是通过故事来理解世界的。我们如何向自己讲述“我是谁”的故事,直接决定了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本章深入探讨“叙事心理学”(Narrative Psychology),分析常见的自我叙事陷阱,如“受害者剧本”、“永恒的追逐者”或“隐形的牺牲者”。读者将学习如何成为自己人生的“首席编辑”,有意识地修改那些限制性的情节线索,并重写一个更具力量感和行动导向的“未来自传”。 第三章:情绪的炼金术——从反应到选择 情绪并非混乱的干扰物,而是高度精炼的信息载体。本书摒弃了简单地“压抑”或“放纵”情绪的二元对立观点。通过引入“情绪地图绘制法”,读者将学会精确地定位每一种强烈情绪背后的需求(如愤怒可能指向被侵犯的界限,恐惧可能指向未被满足的安全感)。我们将阐释如何利用情绪的能量进行建设性的转化,将其从阻碍力量变为驱动力。 第二部分:重塑人际边界与有效沟通的艺术 人类的幸福感与福祉极大地依赖于我们与他人的联结质量。《心之航向》将超越浅层的社交技巧,聚焦于建立基于真实自我和清晰界限的深度关系。 第四章:亲密关系的深层动力学 本章剖析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在成年人关系中的实际体现。我们将深入探讨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的动态模式,并指导读者如何识别伴侣或重要他人在关系中的自动反应模式。重点在于如何打破“重复的模式”——即我们总是被那些能触发我们童年创伤的特质所吸引的怪圈,转而追求真正滋养心灵的联结。 第五章:坚定的非对抗性表达(Assertiveness Without Aggression) 许多人在表达需求时,要在“被动忍耐”和“主动攻击”之间摇摆。本书提供了一种“三明治结构表达法”的高级变体,强调在清晰陈述需求的同时,充分验证对方的感受和立场。内容涵盖如何在职场中拒绝不合理的请求、如何在家庭中设定不可逾越的个人空间界限,以及如何处理建设性的冲突,确保每一次对话都能促进理解而非加剧隔阂。 第六章:高敏感人群(HSP)的生存策略与天赋开发 针对那些感知系统更为精细的读者,本部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能量管理与环境优化指南”。我们将探讨高敏感性背后的神经学基础,指导如何设置物理和社交环境的“过滤器”,将过载的刺激转化为深度洞察力。内容包括如何将对细节的过度关注转化为卓越的质量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社会中维护内在的宁静。 第三部分:激活内在的“行动核心”——从愿景到实现的实操框架 拥有深刻的自我认知是前提,而将之转化为可见的成就和满足感,则需要精密的行动框架。 第七章:目标设定的陷阱:超越“SMART”的局限 传统的SMART目标系统往往侧重于可量化,但忽略了“为何要实现”的内在驱动力。本章引入“意义导向目标设定”(Meaning-Driven Goal Setting, MDGS)。读者将学习如何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的生命意义相连接,从而在面对挫折时,依然能保持持久的内在燃料。内容包括如何识别那些“看起来很好,但并不适合我”的目标,并勇敢地进行“战略性放弃”。 第八章:心流体验的设计师:优化你的专注力场域 心流(Flow State)是效率与愉悦感的完美交汇点。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环境工程、任务分解和“认知挑战度匹配”来最大化进入心流状态的频率。我们将详细分析如何利用工作流中的“微间歇”(Micro-Breaks)来巩固学习和恢复认知资源,而不是让休息成为对注意力的进一步侵蚀。 第九章:韧性的培育:应对“必然的失败” 在任何有价值的追求中,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学费。本章聚焦于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构建,将其视为一种可训练的肌肉群,而非天生的特质。内容将涉及“重构归因模式”——如何将外部、暂时的、局部的失败归因解释为内部的、可学习的、特定的经验。此外,本书提供了一套“事后复盘仪式”,确保每一次挫折都能高效地转化为未来行动的优化数据。 结语:成为你人生的主动创造者 《心之航向》是一份邀请,邀请你从一个被动的体验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架构师。我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心智的默认设置,而是选择性地激活那些能引导我们走向更广阔、更真实自我的潜能。驾驭内在的力量,意味着理解你的过去,拥抱你的现在,并以清晰的意图雕刻你的未来蓝图。你的下一段精彩人生,正等待着你亲手去绘制和实现。 --- 本书特色: 深度与实用的结合: 融合了认知行为学、存在主义哲学、深度心理学及神经科学的最新见解。 沉浸式自我探索练习: 每章末尾均附有设计精良的“内心地图绘制工具”和“行为脚本重写工作表”。 聚焦长期价值: 本书关注的是构建持久的自我效能感和内在稳定性,而非短期情绪的波动管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澀谷昌三


  1946年生於神奈川縣。東京都立大學文學博士,專攻心理學,曾任目白大學教授,現為目白大學榮譽教授。以心理學領域的「非語言溝通」為重心撰寫多部著作,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剖析從商場到戀愛的種種人際關係。主要著作有《圖解心理學》《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圖解戀愛心理學》《圖解行為心理學》(漫遊者文化)、《了解人在想什麼:一生受用的心理學入門》(究竟出版)、《如何影響他人的心理學》(晨星出版)、《1分鐘搞定對手的讀心術》(台灣東販)、《一見面,就看穿人心》(立村文化)等。

譯者簡介

葉廷昭


  文藻外語學院畢業,現為專職譯者。
  若對翻譯有任何疑義,歡迎來信指教:kukuku949@gmail.com

 

图书目录

序章 了解自我的心理學
1、想更加了解「自己」:大家喜歡聊血型,主要是想瞭解自己和他人
2、想了解自己真正的性格:善用心理學深入瞭解自我,讓自己過得更好
3、如何與人交際:不同性格的人,培養人際關係的重點也不一樣
4、扮演「理想的自己」來改變內在:演久了,行為和性格也會跟著改變
5、發現自己陌生的一面:利用「約哈里窗」,客觀看待自己
6、受歡迎的性格,不受歡迎的性格:聰明、誠實、有包容力的人較受歡迎
7、瞭解更深層的自己:誠實面對性格與情感的方法
8、分析夢境瞭解自己的真正想法:欲望或期望會化為夢境呈現出來

第1章 不必再煩惱人際關係的心理學
1、不擅長跟別人談話:過度害怕對話會引起社交恐懼
2、不會掌握與別人的距離感:有時候更近一步會帶給別人好印象
3、成見會影響我們看人的判斷力:我們會以見面時的印象來評斷對方
4、不習慣學校或公司的規矩:不守團體規範就會顯得「格格不入」
5、不敢表達反對意見:難以違抗有力人士?
6、記不住別人的長相:把臉部特徵跟個人印象相結合會比較好記
7、容易被旁人誤解:得不到正面評價,不如當一個傾聽者
8、遇到一點小事就受傷:放眼未來,不要太過自責
9、動不動就道歉:可能是自我否定太強烈,或是把道歉當成處事的方法
10、所有失敗自己扛:懲罰自己緩和罪惡感
11、看到有困難的人無法置之不理:幫別人就是幫自己
12、被說有個性會很開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獨特的存在
13、如何跟不熟的人更加親密:用「自我揭露」縮短距離
14、如何更受歡迎:溝通的基本在於「同理的瞭解」
15、如何發展正面的人際關係:稱讚或慰勞會有好效果

第2章 轉化不安的心理學
1、對嶄新或未知的事物感到不安:不安是害怕危險和失敗
2、一遇到考試就身體不適:不安造成的緊張狀態,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3、女性成功也不會張揚的理由:害怕眾人反感
4、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沒有自信,卻又想得到認同
5、失敗後無法重新振作:滿腦子悲觀的思維
6、害怕被拋棄的不安:受人際關係所苦的邊緣型人格障礙
7、得不到正面評價就感到不安:自我表現欲和喝采需求強烈的人,還有喜歡引人注意的人容易產生這種情況
8、不肯承認自己的責任:明知自己有錯卻死命找藉口
9、忍不住表現出冷淡的態度:內心的動搖不想被別人發現
10、動不動就說自己笨:其實是想獲得稱讚
11、在網路上講別人壞話的心態:網路特性助長攻擊行為
12、在網路上自吹自擂:其實是在現實社會中缺乏信心
13、對社會感到恐懼:拒絕社會的「繭居族」
14、熱愛故鄉與母校的理由:重新確認自我認同

第3章 解決內心煩惱的心理學
1、覺得自己缺乏膽量:膽量不是與生俱來的
2、太在意旁人對自己的看法:自我意識太強反而迷失自我
3、容易被欺騙:學習如何看破對方說謊,以免受騙上當
4、常被說服裝太花俏:自己跟外在的身體界限不明確所導致
5、容易焦躁、疲倦:身心負擔過大造成不適
6、跟不上生活環境的變化:生活節奏或人際關係改變而產生壓力
7、對工作或生活提不起勁:迷失目標的各種症候群
8、容易感受到壓力的性格:充滿野心又不服輸的人,其實抗壓性不高?
9、減輕壓力的方法:活用管理手法紓解壓力
10、如何與壓力共存:找人商量來緩解內心緊張
11、動不動就遷怒他人:挫折引發的攻擊行為
12、表現出傲慢的態度: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呈現
13、只顧講自己的話題:自尊心太強,對他人不感興趣
14、控制憤怒的方法①自我說服法:跟自己對話,重拾冷靜
15、控制憤怒的方法②思考中斷法:喊出「STOP!」克制怒氣

第4章 贏得人心的心理學
1、自己的失敗卻怪罪其他人:失敗歸咎於旁人或環境
2、對親密的對象發洩怒火:深厚的愛情容易轉變為恨意
3、眼神透露的訊息比嘴巴更多:比語言更受重視的非語言性溝通(Nonverbal)
4、如何帶給對方好印象:建立親密關係來改變印象:初始效應和親近效應
5、如何跟合不來的對象打好關係①提供對話主導權:好意聆聽對方談話,會產生好意的回報
6、如何跟合不來的對象打好關係②留意談話時的態度:無意識的動作是深層心理的表現
7、想跟初次見面的人打好關係:稱呼對方的名字,增加親密感    8、想要與人交往無礙:掌握社交技巧
9、發出聲音大笑的人比較受歡迎:喜悅是誠摯聆聽的證明
10、沒來由地討厭一個人:不願意去想討厭對方的理由
11、動不動就跟討厭的人對立:稱讚對方的魅力或優點來改善關係
12、獲得青睞的訣竅①拜託對方一點事情:主動拜託比被動幫忙要好
13、獲得青睞的訣竅②多多稱讚:稱讚會得到善意回應
14、獲得青睞的訣竅③反覆碰面:多見幾次就會產生親密感
15、如何減輕人際關係的煩惱:傾聽旁人的意見

第5章 自我控制的心理學
1、對某些事物有依賴性:對特定的行為、對象、刺激有依賴性
2、腦袋一直想著工作:靠工作填補心靈空虛的工作狂
3、不喝酒就受不了:每天喝酒的人多半都有酒精依賴?
4、買東西不懂得量力而為:不惜負債也要購物的購物成癮
5、太在意手機無法靜下心來:放不下手機的訊息成癮症
6、狂玩線上遊戲:現代人容易遊戲成癮
7、沉迷柏青哥或賭博:獲得報酬的快感會提高依賴性
8、怕胖不敢吃:「瘦身願望」導致的厭食症和暴食症
9、遭受家暴也不敢分手:不能沒有彼此的共生依賴
10、沉迷性行為:無法靠理性克制的性愛成癮
11、斷絕依賴①去做第二喜歡的事情:跟喜歡的人一起同樂更有效果
12、斷絕依賴②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思考對方會如何應對

第6章 戰勝軟弱或自卑的心理學
1、對「限定」或「特別」等字眼特別缺乏抵抗力:集團心理和稀少性原則作祟
2、心情隨占卜結果起伏不定:了無新意的內容也覺得很準
3、看到大排長龍就想跟著排:不願偏離多數派的意見或流行趨勢
4、一直沒辦法專心準備考試:成就動機太弱會影響幹勁
5、凡事都往壞的方面想:無法克制負面的自動化思考
6、替自己找藉口:隱瞞自己的軟弱來維持心靈安定
7、不願談起父親的話題:對父親心懷芥蒂
8、選擇跟父母相似的對象交往:視同性家長為對手的情結
9、離不開母親:仰賴母親照顧生活起居的母親情結
10、苦於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人
11、不想長大:感受不到成熟的魅力

第7章 享受戀愛的心理學
1、男女不同的異性偏好:到底異性之間互相吸引的條件是什麼
2、交不到男女朋友的帥哥美女:完美的外表令人難以接近
3、對自己沒自信的人容易墜入情網:想跟別人打好關係的情緒特別強
4、如何將好感(Like)轉化為愛意(Love):好感是親密感,愛意是獨佔
5、趁對方失落時告白:自我評價降低時,看其他人時會感到特別有魅力
6、亢奮的時候容易墜入情網:約會成敗取決於如何選擇地點
7、如何邀請心上人約會:在邀約之前提出一點「小請求」
8、接到約會邀請時如何提升好感度:用「欲迎還拒」提高身價
9、想知道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印象:從肢體語言判讀對方心思
10、模仿對方的動作來博得好感:比語言傳遞更有效
11、變得更加親密的技巧:在黑暗中能做更大膽的事
12、交往後發現不如預期:期待的異性形象有落差
13、想要獨佔喜歡的對象:獨佔欲太強就容易嫉妒,反而弄巧成拙?
14、猶豫該不該結婚:不曉得該跟誰結婚,或是到底該不該結婚
15、相愛的兩人分手的理由:性格、興趣、能力差異太大
16、如何跟交往不順的情侶分手:選擇不會傷害對方,又不會降低自己名聲的說法
17、失戀時會想聽失戀情歌:悲傷的曲子有治癒心靈的作用
18、心理學的戀愛鐵則:意外或障礙反而讓戀情增溫

自我分析COLUMN
自我分析①從睡姿分析你的性格
自我分析②從對方的反應猜測他們的想法
自我分析③瞭解你會如何對待陌生的對象
自我分析④壓力調查流程圖
自我分析⑤瞭解周圍的人是否挺你
自我分析⑥瞭解你對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的依賴度
自我分析⑦瞭解你的情結強度
自我分析⑧瞭解你的戀愛觀念

性格判斷COLUMN
①你喜歡什麼顏色?
②你會坐哪個位子?

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898589
  • EISBN:9789864898633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5.5MB

图书试读

前言

  各位是不是覺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清楚?

  有些人可能很煩惱,為什麼旁人都不瞭解自己,對吧?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了解自己,這就好像你聽自己錄下來的聲音,會發現聲音跟想像中有落差一樣。

  這種情況下,心理學的知識便派得上用場了。心理學是一門透過行動和身體狀態,來解讀人心的學問。有了心理學的知識和思維,就可以更深入瞭解自己,找出自己真正的心聲,進一步掌控自己的言行舉止。當我們苦惱於人際關係,或是受到不明所以的情緒影響,心理學的知識對我們很有幫助。

  比方說,江戶時代某位儒學家曾說「春風待人,秋霜肅己」這樣的名言,意思是對待別人要像春風一樣柔和,對待自己要像秋霜一樣嚴峻。這種「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是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但有心理學知識的人就知道,「嚴以律己」未必是好事。

  對自己嚴厲的人,會把挫折的原因歸咎到自己身上。這種人一遇到失敗或問題,就容易產生自責的傾向,他們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失敗都是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心態會害自己壓力越來越大,人生活得一點也不開心。諸事不順的時候,也要用「寬以待人」的方式善待自己,這才是正確的解決之道。

  本書會從各個層面簡單剖析自我的心理,請各位掌握書中的知識後,好好聆聽自己真正的心聲,相信一定能發現不一樣的「自己」,也希望各位都能更加喜歡自己。

澀谷昌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也绝对是业内顶尖水平,这可能听起来有些吹毛求疵,但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和思考的书籍来说,阅读体验至关重要。装帧设计上的用心,体现在每一个图表和流程图的构建上。那些复杂的心理模型,本来应该让人望而生畏,但通过清晰的箭头、对比色和简洁的图标,一下子就变得可视化、易于记忆。我记得其中有一张关于“优势识别矩阵”的图,我直接把它打印出来贴在了我的工作台前。每当我感到迷茫或者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时,看一眼那张图,瞬间就能把焦点拉回到我真正擅长的领域。这种“图解”的力量,远胜于纯文字的描述。它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大大降低了知识的吸收门槛,也让巩固学习成果变得更加轻松有效。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极大地提升了我学习和实践的效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种充满力量感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我记得我是在书店里一眼就相中的,那种想立刻翻开看看里面究竟讲了些什么的冲动是很难抗拒的。拿到手里掂了掂,感觉分量十足,一看目录就知道内容是相当扎实和丰富的。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多的是那种非常实际、可以立刻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法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介绍一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时,总能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和案例来阐述,让一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这真的是一个大大的加分项。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从最基础的自我认知开始,一步步深入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职业挑战,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边耐心引导你走出迷雾。对于那些渴望改变现状,但又不知从何下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路线图。它没有那种空洞的口号式鼓励,而是真正地教你“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有效”。整体来看,这是一本真正能让人产生共鸣并从中受益匪浅的宝藏之书。

评分

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的实用性,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真正融入我日常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的“操作手册”。举个例子,在处理一次棘手的团队冲突时,我下意识地运用了书中提到的一种“非暴力沟通中的情绪锚定法”,结果出奇地好,原本僵持不下的局面很快找到了突破口。这种在真实生活压力下得到验证的效果,给予了我极大的信心去继续探索书中的其他方法。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成为别人”,而是如何更彻底、更健康地“成为自己”,同时优化与外界的互动界面。它让我明白,所谓的“个性盲点”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尚未被充分开发的潜能区域。它鼓励你去直面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是逃避或掩饰,并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路径去转化这些“弱点”为力量的基石。这种扎根于实践的理论深度,是很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自我提升”类的书籍是有点抱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陈词滥调。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最厉害的一点在于其深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它没有流于表面的“积极思考”之类,而是深入挖掘了我们行为模式背后的深层驱动力——那些我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潜意识脚本。书中对“盲点”的剖析尤其精准和犀利,读到某些章节时,简直感觉作者就是在我脑子里装了X光机,把那些一直困扰我的思维定式看得一清二楚。这种被“看透”的感觉,虽然带着一丝羞赧,但更多的是豁然开朗的喜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做出的许多重要决定,才明白原来很多“直觉”其实只是根深蒂固的旧有程序在作祟。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工具,它更像是提供了一副高清的“世界滤镜”,让你看到事物本来的面貌,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和修复之旅,真的非常值得花时间沉浸其中。

评分

从整体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带给我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价格。我通常很难一口气读完一本厚书,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结构非常巧妙,每一章的长度适中,主题明确,让人有一种强烈的完成感和继续探索的欲望。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也不像某些流行读物那样浮于表面,它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中间地带——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亲切的引导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统升级”。我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了,不再被外界的期望所裹挟;我的人生态度也更加积极和有弹性,面对挫折时,我不再是纯粹的情绪反应,而是能退后一步,用更理性的心理学框架去分析问题。这本书像是给我配了一副夜视镜,让我看清了原本黑暗或模糊的内在世界,这是一种非常深刻、改变人生的体验。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经历迷茫期或渴望深度自我探索的朋友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