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全四冊,亮彩映象修訂版) (電子書)

笑傲江湖(全四冊,亮彩映象修訂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金庸
圖書標籤:
  • 武俠
  • 金庸
  • 笑傲江湖
  • 小說
  • 電子書
  • 全集
  • 亮彩映象
  • 修訂版
  • 經典
  • 名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永恆金庸‧無限江湖
  人生可以錯過很多,唯獨不能錯過金庸
 
  每個人都有一個關於「金庸武俠」的起點──
 
  你還記得你第一次掉進金庸的宇宙是什麼時候嗎?是小說還是漫畫?是影視作品還是線上遊戲?這些文本像是通往不同世界的入口,也像是一棟收藏著每個人獨特生命記憶的時光屋,每一次迴味,都是一次重返,迴到那個無所限製的江湖,找迴美好的青春記憶,記起那個無所畏懼的自己。
 
  【從「君子‧小人」看《笑傲》】
  真小人亦可為君子,偽君子亦可稱小人。
  江湖上,並非隻有魔教爾虞我詐,正派也會爭權奪利,陰謀害人。
  「假作真時,真亦假」,正邪之間,分隔僅一線之間。
 
  福州府西門大街,青石闆路筆直大氣,誰曾想矗立於此威風凜凜的福威鏢局,竟慘遭滅門,鏢局中人一個接一個神秘死亡,僅少鏢頭林平之逃脫。他韆裏逃亡,到瞭衡山,正巧遇上衡山派劉正風的金盆洗手之宴。林平之在茶館偷聽江湖消息,而在此會閤的華山派眾弟子,正述說大師兄令狐衝力鬥青城派弟子的英勇事蹟,意外發現鏢局慘案竟是因青城派鬆風觀餘觀主覬覦林傢「闢邪劍譜」而起……
 
  眾人迴歸華山後,令狐衝受罰,在玉女峯麵壁一年,青梅竹馬的小師妹嶽靈珊移愛他人,秘洞中魔教長老盡破五嶽劍派劍法的壁刻,都讓令狐衝深受打擊,之後,他巧遇隱居絕頂的太師叔風清揚,得窺「獨孤九劍」無招勝有招的絕妙劍術。
 
  與此同時,五嶽劍派盟主左冷禪吞併各派的野心,日月神教任我行和東方不敗的內鬥,種種政治角力逐漸從檯麵下浮現……
 
  《笑傲江湖》以權謀鬥爭的陰險,對照人心的純真,勾勒齣黑暗與光明並存的江湖真相。
 
版本特色
 
  ‧最受歡迎的修訂版,25年來首次改版!
  此版為1970年代至今,流傳最廣、最受金迷喜愛的「修訂版」內容,全麵進行逐字精校,並製作更符閤現代印刷技術的數位印刷檔。期待這套書的齣版,成為下一個金庸百年,影響力最大的版本。
 
  ‧最原汁原味的颱版金庸!
  【金庸作品集】歷經金庸幾次小幅修改,此版本保留瞭1970年代最初始的修訂內容,其獨一無二的特殊性不言而喻,也是兩岸三地唯一保存完整「降龍十八掌」的版本。
 
  ‧融閤古典與現代的視覺新意境!
  「以經典的金庸書法,搭配現代的攝影照片,提煉齣每一部小說的形象與精神!」早期的「黃山圖」、「富春山居圖」,都是用一個概念來錶現一整套小說;此次設計,則是將各部小說的特性與印記凸顯錶現,並將金庸封麵從以前2D水墨畫,邁嚮3D電影化的質感。每一款封麵,都是一個等待金迷來破解的「意象密碼」!
 
好評推薦
 
  【他們都讀金庸】
  彼時在親戚傢隨手抓瞭一本《天龍八部》,讀將起來。纔翻瞭幾頁,便直直墜入金佬筆下之絕妙幻境,整個人失魂落魄。從此我中瞭一種名為「金庸」的毒,此毒深入五臟六腑,浸染骨髓、無藥可解,且患者甘之如飴。金庸儼然已成為人生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是文學啟濛、是心靈啟迪,是難以抹滅之青春迴憶。人生可以錯過很多,唯獨不能錯過金庸。──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作傢
 
  金庸光是在他最有名的「射鵰三部麯」當中,每一個武功門派,每一個傳奇人物,可能都精通三五門的功夫。假設「射鵰三部麯」齣現上百門的武術,那麼在金庸一生所創作的作品長河中,統計齣來的不知道會是怎麼樣的天文數字。而真實世界沒有武俠,那全都是從金庸的腦袋裡麵無中生有創造齣來的。你怎麼能不佩服那樣偉大的心靈。──李律/文化研究者
 
  如果你沒有收藏過金庸,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讀過金庸,這更是一個好機會讓孩子進入金庸的世界。金庸對於社會學、愛情以及長文故事的寫作掌握度,都是很好的典範。江湖不是虛幻,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武術不是特效,講的就是人性。要在職場好好生存,讀金庸更是一個非常自然的學習方式。──劉冠吟/華山文創園區品牌長
 
  遠流齣版的《金庸作品集》,成為世界上唯一仍在齣版的修訂初版《金庸作品集》。光是這個賣點,就值得全球金迷擁有一套瞭。更何況,這次改版(重排文字、精校)所用的封麵,都比過去的更有意思,也更漂亮,既與每書主題相呼應(如《神鵰俠侶》用情花圖,《倚天屠龍記》用聖火圖),又充滿現代感,不摺不扣是傳統與現代的結閤。──邱健恩/金庸藏傢、香港金庸館特約研究員
翰墨風雲:一部關於江湖、權力與人性的史詩 (捲首語:且看江湖風雨,誰主沉浮?此間恩怨情仇,盡在不言中。) 本書並非描繪那快意恩仇、刀光劍影的武林世界,而是將筆鋒轉嚮更深邃、更宏大的人間圖景——《瀚海孤城記》。這是一部氣勢磅礴的長篇曆史小說,以一個並不顯赫的古代中原邊陲小城為依托,講述瞭自建城以來,圍繞這座孤城所發生的權力更迭、民族衝突、文化融閤與個體命運抗爭的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 《瀚海孤城記》全書共分為四捲,每一捲都聚焦於孤城命運的一個關鍵轉摺點,跨越瞭近四百年的曆史煙雲。它以嚴謹的考據和細膩的筆觸,重現瞭一個在曆史洪流中不斷被邊緣化又不斷爆發齣驚人生命力的生命體。 --- 第一捲:拓荒者的遺夢(約公元350年-480年) 主題:初立、堅守與異域之風 本書的開篇,將讀者帶迴瞭戰亂頻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鐵騎南下,中原漢族政權節節敗退。小說的主角群體不再是身懷絕技的俠客,而是懷揣著“重建傢園”理想的一批流亡士人和戍邊將士。 故事核心: “瀚海孤城”——原名“靖邊堡”,是中原王朝在西域與強大的遊牧部落“鐵戈部”交界處建立的一座孤立的軍事堡壘。第一捲詳述瞭靖邊堡的建立過程,重點刻畫瞭首任堡主瀋懷義的形象。瀋懷義並非武藝超群的英雄,而是一位深諳韜略的文官,他麵對的是物資匱乏、氣候惡劣以及與文化、信仰截然不同的鐵戈部人。 本捲的衝突點在於“生存”與“融閤”的艱難抉擇。瀋懷義采取瞭“以和為貴,以農為本”的策略,在堡內推行漢法,同時又設法與周邊的部落進行有限的貿易往來。小說細緻描繪瞭他們在荒漠邊緣開墾荒地、修築水渠的艱辛場景,以及第一次與鐵戈部進行“和親”談判的緊張氛圍。讀者將看到,在這裏,最大的敵人不是武林中的仇傢,而是飢餓、嚴寒和漫長的等待。鐵戈部首領拓跋烈的形象也初露端倪,他既有草原民族的粗獷與殘暴,又對中原的典籍文化抱有一種近乎虔誠的好奇心。 筆觸側重: 邊塞生活細節的真實再現,早期軍事製度的構建,以及文化衝突下的個體選擇。 --- 第二捲:權力之沙(約公元550年-650年) 主題:內耗、背叛與王權的轉移 時間快進至隋唐之交,中原王朝的勢力再次擴張,靖邊堡的戰略地位空前提高,它從一個“孤城”變成瞭“前沿重鎮”。然而,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這座遠離京畿的堡壘也成為瞭各方勢力角逐的焦點。 故事核心: 第二捲的重心轉嚮瞭堡內精英階層的權力鬥爭。新任主政官馮毅,一個深受中原官場傾軋之風影響的官員,試圖將靖邊堡完全納入中央體係,推行高壓政策,以圖謀軍功。這直接導緻瞭堡內戍卒與當地土著居民的矛盾激化。 關鍵情節圍繞著一次重大的軍事行動展開:馮毅不顧當地嚮導的勸阻,執意深入瀚海追擊一支聲稱叛逃的部落。這次冒險導緻瞭唐軍的慘敗,馮毅因此被中央問責。然而,真正的危機在於堡內的“第五縱隊”——一群依附於地方豪強、渴望割據自立的世傢大族,他們趁機煽動兵變,意圖將靖邊堡變成一個獨立的“小王國”。 本捲的高潮在於,堡內老一代的開墾者後裔,與一位掌握瞭鐵戈部秘密通信方式的女子柳青黛聯手,巧妙利用瞭中央對地方的猜忌,最終平定瞭內亂,但代價是徹底斷絕瞭與中原朝廷的直接聯係,開始半自治的發展道路。 筆觸側重: 官僚體係的腐朽,軍事決策的失誤,以及在特定地理環境下孕育齣的地方主義思潮。 --- 第三捲:信仰的黃昏(約公元780年-900年) 主題:宗教滲透、民族認同的模糊與絲路的繁榮 經曆瞭內部的動蕩,靖邊堡進入瞭相對和平的“過渡期”。此時,它不再單純是一個軍事要塞,而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中轉站。然而,新的挑戰並非來自刀劍,而是來自思想與信仰。 故事核心: 隨著商路的打通,來自西域的摩尼教、景教(基督教聶斯脫裏派)以及更早傳入的佛教,在堡內形成瞭復雜的信仰格局。堡主謝遠是一位虔誠的儒傢信徒,他試圖維護傳統的宗法秩序,但麵對新湧入的財富和信仰帶來的衝擊,顯得力不從心。 本捲深入探討瞭“何為靖邊堡人?”這一身份認同問題。堡內已經生活著多代漢族、突厥、粟特、吐蕃的混血後裔。小說通過幾位年輕一代的視角,展現瞭他們對自身身份的迷茫與探索——他們能流利使用漢語,卻也熟知草原的諺語;他們祭拜孔子,卻也為佛寺慷慨解囊。 本捲的衝突爆發於一場由外部勢力煽動的“宗教清洗”事件。當中央政權衰弱時,某個強大的鄰國試圖以宗教的名義乾預靖邊堡的內政,企圖顛覆其政治結構。柳青黛的後人、一個精通多種語言的商人瀋牧,被迫放棄經商,利用他掌握的各方情報網絡,周鏇於不同宗教勢力之間,最終以一場精心策劃的“宗教大會”平息瞭衝突,確立瞭堡內“兼容並包”的原則。 筆觸側重: 宗教哲學的探討,絲綢之路貿易的細節描摹,以及在多元文化衝擊下,地方精英如何重塑“認同”。 --- 第四捲:風沙中的迴響(約公元1050年-1150年) 主題:末路的挽歌、堅守的意義與曆史的循環 時間來到宋金對峙的年代。靖邊堡的地理位置變得極其尷尬,它夾在日益強大的宋朝勢力與西北崛起的契丹/西夏政權之間,成為瞭“夾心餅乾”。 故事核心: 第四捲的主人公是堡中最後一位擁有純正中原血統的守城人程遠山。他畢生緻力於重歸中央王朝的懷抱,堅信“禮義之邦”的優越性。然而,殘酷的現實是,無論是南宋還是西夏,都將靖邊堡視為一塊可以隨意犧牲的棄子。 小說的高潮在於,當北方金國勢力全麵南侵時,南宋朝廷為瞭“戰略緩衝”,下達瞭秘密指令——放棄靖邊堡,使其成為金軍攻宋的緩衝帶。程遠山麵臨著終極抉擇:是服從中原天下的“大局”,集體撤退,還是為瞭堡中世代生長的子民而背叛“天朝上國”的命令? 程遠山最終選擇瞭第三條路:他與堡內所有族裔簽訂瞭“永不臣服”的盟約,利用曆代積纍下的工程學知識,將孤城打造成瞭一座固若金湯的堡壘,並與曾經的對手——鐵戈部殘餘勢力,達成瞭短暫而必要的軍事聯盟,以抵抗共同的強敵。 故事的結局並非英雄的凱鏇,而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堅守”。靖邊堡最終在戰火中幸存,但已然成為瞭一個完全獨立於任何中原政權的“國中之國”。最後一幕,是老城主程遠山站在城樓上,看著西沉的夕陽,他明白,他所堅守的“中原文化”已然融入瞭這片土地的血脈之中,它不再需要來自遙遠京城的冊封,它已然成為瞭曆史本身的迴響。 筆觸側重: 戰略上的無力感,文化遺産的傳承與變異,以及在特定曆史語境下,“忠誠”的重新定義。 --- 《瀚海孤城記》是一部關於“邊疆”的小說。它探討瞭在曆史的邊緣,人類如何塑造環境,環境又如何塑造人類。它沒有歌頌淩厲的武功秘籍,沒有糾纏於兒女情長的癡纏,而是以宏大的曆史觀,剖析瞭民族、文化、信仰和權力在極端環境下的化學反應。這是一部需要沉下心來品讀的史詩,讀者將從中體會到比武林恩怨更為復雜、更為深遠的生存哲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金庸(1924〜2018)
 
  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於1949年因工作調動而移居香港。曾任報社記者、編譯、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職;1959年創辦《明報》機構,齣版報紙、雜誌及書籍,成為香港輿論的重鎮。其關注時局,同時創作武俠小說,每日下午寫武俠,晚間截稿前寫社論時評。如此十七年,創造瞭巨大的文學成就,而後輻射齣藝術、影劇,以及超越文學領域的無限衍生發展。曾獲頒海內外眾多榮銜,於200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金庸不僅是文學傢,亦以新聞工作者、社會活動傢、學者的多重身分貢獻予大時代,即使退亦不休,持續勤讀修學,終而留給人間一個大俠典範。
 
  金庸自1955年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至1972年《鹿鼎記》連載完畢封筆,再至《金庸作品集》歷經兩度全麵修訂,而有舊版、修訂版、新修版三種版本,又因香港、臺灣、大陸、東南亞地域各異,繁、簡體版本發展可觀,亦有英、日、韓、法、義、泰、越、馬來、印尼等多種譯文。
 
  金庸小說以大歷史為背景,融中華文化於其中,並博採江湖傳奇,塑造齣多位形象鮮明的人物,成為各創作領域取之不竭的題材。

圖書目錄

【第一冊】
一 滅門
二 聆秘
三 救難
四 坐鬥
五 治傷
六 洗手
七 授譜
八 麵壁
九 邀客
十 傳劍
 
【第二冊】
十一 聚氣
十二 圍攻
十三 學琴
十四 論杯
十五 灌藥
十六 注血
十七 傾心
十八 聯手
十九 打賭
二十 入獄
 
【第三冊】
二十一 囚居
二十二 脫睏
二十三 伏擊
二十四 濛冤
二十五 聞訊
二十六 圍寺
二十七 三戰
二十八 積雪
二十九 掌門
三十 密議
 
【第四冊】
三十一 繡花
三十二 併派
三十三 比劍
三十四 奪帥
三十五 復仇
三十六 傷逝
三十七 迫娶
三十八 聚殲
三十九 拒盟
四十 麯諧
後記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613126
  • EISBN:9786263613751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1.2MB

圖書試讀

後記
 
  聰明纔智之士,勇武有力之人,極大多數是積極進取的。道德標準把他們劃分為兩類:努力目標是為大多數人謀福利的,是好人;隻著眼於自己的權力名位、物質欲望,而損害旁人的,是壞人。好人或壞人的大小,以其嘉惠或損害的人數和程度而定。政治上大多數時期中是壞人當權,於是不斷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想進行改革;另有一種人對改革不存希望,也不想和當權派同流閤汚,他們的抉擇是退齣鬥爭漩渦,獨善其身。所以一嚮有當權派、造反派、改革派,以及隱士。
 
  中國的傳統觀念,是鼓勵人「學而優則仕」,學孔子那樣「知其不可而為之」,但對隱士也有極高的評價,認為他們清高。隱士對社會並無積極貢獻,然而他們的行為和爭權奪利之徒截然不同,提供瞭另一種範例。中國人在道德上對人要求很寬,隻消不是損害旁人,就算是好人瞭。「論語」記載瞭許多隱者,晨門、楚狂接輿、長沮、桀溺、荷蓧丈人、伯夷、叔齊、虞仲、夷逸、硃張、柳下惠、少連等等,孔子對他們都很尊敬,雖然,並不同意他們的作風。
 
  孔子對隱者分為三類:像伯夷、叔齊那樣,不放棄自己意誌,不犧牲自己尊嚴(「不降其誌,不辱其身」);像柳下惠、少連那樣,意誌和尊嚴有所犧牲,但言行閤情閤理(「降誌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像虞仲、夷逸那樣,則是逃世隱居,放肆直言,不做壞事,不參與政治(「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孔子對他們評價都很好,顯然認為隱者也有積極的一麵。
 
  參與政治活動,意誌和尊嚴不得不有所捨棄,那是無可奈何的。柳下惠做法官,曾被三次罷官,人傢勸他齣國。柳下惠堅持正義,迴答說:「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論語)。關鍵是在「事人」。為瞭大眾利益而從政,非事人不可;堅持原則而為公眾服務,不以功名富貴為念,雖然不得不聽從上級命令,但也可以說是「隱士」──至於一般意義的隱士,基本要求是求個性的解放自由而不必事人。
 
  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就像大多數小說一樣。寫「笑傲江湖」那幾年,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奪權鬥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當權派和造反派為瞭爭權奪利,無所不用其極,人性的卑汚集中地顯現。我每天為「明報」寫社評,對政治中齷齪行徑的強烈反感,自然而然反映在每天撰寫一段的武俠小說之中。這部小說並非有意的影射文革,而是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劃中國三韆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乾普遍現象。影射性的小說並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快就會改變,隻有刻劃人性,纔有較長期的價值。不顧一切的奪取權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況,過去幾韆年是這樣,今後幾韆年恐怕仍會是這樣。任我行、東方不敗、嶽不羣、左冷禪這些人,在我設想時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嚮問天、方證大師、衝虛道人、定閒師太、莫大先生、餘滄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這種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個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別的國傢中也都有。
 
  「韆鞦萬載,一統江湖」的口號,在六十年代時就寫在書中瞭。任我行因掌握大權而腐化,那是人性的普遍現象。這些都不是書成後的增添或改作。
 
  「笑傲江湖」在「明報」連載之時,西貢的中文報、越文報和法文報有二十一傢同時連載。南越國會中辯論之時,常有議員指責對方是「嶽不羣」(偽君子)或「左冷禪」(企圖建立霸權者)。大概由於當時南越政局動蕩,一般人對政治鬥爭特別感到興趣。
 
  令狐衝是天生的「隱士」,對權力沒有興趣。盈盈也是「隱士」,她對江湖豪士有生殺大權,卻寧可在洛陽隱居陋巷,琴簫自娛。她生命中隻重視個人的自由,個性的舒展。惟一重要的隻是愛情。這個姑娘非常怕羞靦腆,但在愛情中,她是主動者。令狐衝當情意緊纏在嶽靈珊身上之時,是不得自由的。隻有到瞭青紗帳外的大路上,他和盈盈同處大車之中,對嶽靈珊的癡情終於消失瞭,他纔得到心靈上的解脫。本書結束時,盈盈伸手扣住令狐衝的手腕,嘆道:「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終身和一隻大馬猴鎖在一起,再也不分開瞭。」盈盈的愛情得到圓滿,她是心滿意足的,令狐衝的自由卻又被鎖住瞭。或許,隻有在儀琳的片麵愛情之中,他的個性纔極少受到拘束。
 
  人生在世,充分圓滿的自由根本是不能的。解脫一切欲望而得以大徹大悟,不是常人之所能。那些熱中於政治和權力的人,受到心中權力欲的驅策,身不由己,去做許許多多違背自己良心的事,其實都是很可憐的。
 
  在中國的傳統藝術中,不論詩詞、散文、戲麯、繪畫,追求個性解放嚮來是最突齣的主題。時代越動亂,人民生活越痛苦,這主題越是突齣。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要退隱也不是容易的事。劉正風追求藝術上的自由,重視莫逆於心的友誼,想金盆洗手;梅莊四友盼望在孤山隱姓埋名,享受琴棋書畫的樂趣;他們都無法做到,卒以身殉,因為權力鬥爭(政治)不容許。
 
  對於郭靖那樣捨身赴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俠,在道德上當有更大的肯定。令狐衝不是大俠,是陶潛那樣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隱士。風清揚是心灰意懶、慚愧懊喪而退隱。令狐衝卻是天生的不受羈勒。在黑木崖上,不論是楊蓮亭或任我行掌握大權,旁人隨便笑一笑都會引來殺身之禍,傲慢更加不可。「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衝這類人物所追求的目標。
 
  因為想寫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政治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所以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這錶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
 
一九八○.五   
 
倪匡評《笑傲江湖》
 
  《天龍八部》之後,武俠小說真正難以為繼瞭,唯有金庸自己,纔能再來突破,而《笑傲江湖》就做到瞭這一點。《天龍八部》之中,已經有瞭各種各樣江湖人物的典型,可是卻偏偏沒有令狐衝。令狐衝一齣,武俠小說又進入瞭一個新的境界。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人的本性有醜惡有善良,善良的一麵始終佔上風。善良不是做給人傢看,而是要求無愧於自我的良心。
 
  令狐衝儘管一手摟著藍鳳凰,一手揮劍,和天下正派人物為敵,但依然是一個可愛之極的人物,因為他本著自己的天性行事,對於外界的評議,一概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他為自己活著,不為他人的評議而活。
 
  《笑傲江湖》中有「日月神教」,地位和《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相若。令狐衝和任盈盈相戀,情形和張翠山與殷素素相戀也相若。「魔教妖女」在《倚天屠龍記》中令張翠山身敗名裂,飲恨自盡。但是在《笑傲江湖》中,卻「韆鞦萬載,永為夫婦」。
 
  魔教妖女大獲全勝,江湖道統大敗虧輸,這是《笑傲江湖》的主旨。
 
  武俠小說中,很少有關於同性戀的描述,《笑傲江湖》中赫然有。日月神教的教主東方不敗,「欲練神功,引刀自宮」之後,就變成瞭人妖,這一大段,真是特異莫名,驚心動魄,而看來又絕不噁心,隻覺得天下之事,無奇不有,真是神來之筆。
 
  《笑傲江湖》中寫瞭權力令人腐化的過程。任我行對屬下,本來是兄弟相稱的,可是在聽到瞭「韆鞦萬載,一統江湖」之後,在受到瞭教眾的拜見之後,想要阻止,一轉念間,覺得高高在上,也沒有什麼不好。先是覺得沒有什麼不好,繼而覺得簡直好得很,再繼而覺得非此不可,這就是權力使人腐化的過程。這種過程的深刻描寫,可以作為民主政治第一課的教科書。
 
  《笑傲江湖》一開始,就是魔教長老麯洋和劉正風的友誼,兩人琴簫閤奏一闋「笑傲江湖」。正、邪之間的分野究竟如何,是根據世俗的人雲亦雲來分野,還是根據幾個人的意願來分野,還是照自己的判斷來分野。正是什麼?邪是什麼?從一開始,就提齣瞭一連串發人深省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全書中又各有瞭答案,這是《笑傲江湖》最不同凡響之處。
 
  令狐衝坐著和田伯光對快刀一段,看得人大汗淋灕。
  桃榖六仙搗亂武林大會一段,看得令人大笑腹痛。
  藍鳳凰獻五仙酒一段,看得人不飯竟日。
  田伯光被不戒和尚懲戒一段,看得人忍俊不住。
  東方不敗關注楊蓮亭一段,看得人毛髮悚然。
  梅莊戲弄四個莊主一段,看得人呼吸暢順。
  天王老子(嚮問天)獨戰群豪,令狐衝仗義相助一段,看得人熱血沸騰。
  武當掌門率領兩大高手和令狐衝比劍一段,看得人呼叫擊桌。
  為任盈盈而率領三教九流人物,呼嘯上少林寺一段,看得人恨不能參與其事。
  看青城掌門餘滄海窮途末路,麵臨死亡一段,令人不寒而慄。
  看大力神魔持斧在山洞中開路,到最後一斧力竭而亡一段,令人扼腕三嘆。
  看嶽不羣深謀遠慮一段,令人知人心奸詐。
  看小林子自宮練功一段,令人知世途艱險。
 
  《笑傲江湖》沒有任何歷史背景,純敘江湖上事。金庸特意捨棄瞭他最擅長的歷史和虛構相揉閤的創作方法,錶現瞭他創作上多方麵的纔能。在一連串的麯摺、奸謀之中,逐漸暴露偽君子的麵目,解決瞭正、邪的真正意義,這是一部寫盡人性的小說。
 
  (節錄自倪匡《我看金庸小說》)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