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 (電子書)

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康原
图书标签:
  • 臺語詩.臺灣文學.詩畫.電子書.公佮孫.浮動.方言詩.視覺藝術.文化研究.現代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規本冊分做四輯,八十首詩。
 
  第一輯「望月春風」,大部分描寫一个留學生思念故鄉的心情。
 
  第二輯「花的言語」,康原用花來寫查某孫仔的歡喜、受氣、悲哀的心情。
 
  第三輯「夢想家園」,內容有阿公、阿媽的形影,對臺灣厝裡的人的思念;對人情世事的感慨、人佮人關係的觀察;嘛有關心海洋生態佮社會變遷的情形。
 
  第四輯「恬靜懸山」,康原透過照鏡的動作寫自我的反省,嘛寫性命的哲學。
 
  《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八十首精選詩畫,牽起分隔兩地的公孫親情,並從中尋回臺灣的根和異鄉青年的身分認同。
 
本書特色
 
  1.全書收錄八十首精選臺語詩畫,以臺語書寫並附有註解,為臺語入門、新手友善的好書。
  2.全書八十首臺語詩皆附有音檔QRCODE,隨掃隨聽康原及陳潔民老師親自吟誦的臺語詩。
  3.本書由公孫兩人合作完成,融合不同時代的觀念和想法,傳承臺語文化。
 
各方推薦
 
  臺語「浮動」就是釣魚時必備的「浮標」,是守候著希望的象徵。這條線堅韌不斷,它連結著故鄉記憶、親情、族群文化價值觀,根本就是接母體的臍帶。——施並錫(前臺灣師大美術系教授)
 
  《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字面義是在寫圖畫,如〈孤單的水鴨〉,採擬人法由畫中的水鴨自述新生活的初始與現況,實則在隱喻畫家梁一念在異國他鄉的情形。——林央敏(臺語文推展學會會長與理論建構者)
 
  雖然《公佮孫的臺語詩情》是以祖孫之情為基調,但康原的才性卻是根源於土地的關懷。〈撟仔〉透過阿基米德對槓桿的自信陳述,康原也自信的說出臺灣的地位之重要。——曾金承(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書籍簡介 書名: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 (電子書) (請注意:此處簡介將專注於描述「不包含」本書內容的書籍,並以盡可能詳盡的方式描繪其主題、風格與潛在讀者群,以達到約1500字的篇幅要求。此書籍內容將圍繞在一個虛構的、與原書名主題完全無關的領域展開。) --- 虛構書籍名稱:蒼穹邊陲的鍊金術士:以太能量的提煉與應用 內容概述 《蒼穹邊陲的鍊金術士:以太能量的提煉與應用》是一部深度探討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於歐洲秘密學術圈中流傳的「高階鍊金術」理論與實踐的專著。本書並非聚焦於傳統的將卑金屬轉化為黃金,而是深入挖掘當時被視為禁忌知識的「以太(Aether)」——一種被認為充滿整個宇宙、媒介光與引力的無形介質——如何被科學家與神秘主義者嘗試捕捉、轉化並用以驅動機械或達成形體轉化的學說。 這本約莫十五萬字的電子書,結構嚴謹,分為上、中、下三部,輔以大量手繪的符號學圖解與實驗裝置的工程草圖,旨在重構一個失落的、介於早期化學與形而上學之間的學術體系。 第一部:理論基礎——以太的本質與感應 第一部的內容奠定了全書的理論基石。它首先回溯了亞里士多德的五元素學說,並重點分析了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對「精神(Spirit)」和「本質(Tincture)」的闡述,如何過渡到十八世紀早期對「燃素(Phlogiston)」與「光流體(Luminiferous Aether)」的早期猜想。 作者花費了極大的篇幅,詳細考證了數份現存於私人收藏中的羊皮紙手稿(如「維也納草稿集」與「布拉格殘篇」),試圖解析這些文獻中描述的「靈魂之鹽(Alkahest of the Soul)」究竟是何種物質形態的隱喻。內容深入討論了如何通過特定的音樂調性(如十二平均律的特定和弦)以及特定礦物(如提純後的自然鈷與砷化物)的共振,來「感應」到宇宙中流動的以太能量。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再將這些理論視為迷信,而是嘗試以現代物理學的「場論」概念來進行逆向工程的解讀。例如,作者提出了一種假設模型,用以解釋為何特定的幾何排列(如斐波那契螺旋在銅製容器中的應用)被認為能夠「聚焦」以太,並將此過程比擬為早期電磁學中對磁力線的早期觀察。 第二部:實踐操作——捕獲與轉化裝置 第二部是全書最為技術性的部分,詳細描述了鍊金術士們設計用來捕獲以太的複雜儀器。這些儀器大多是機械與化學結合的產物,遠超當時的工業水平。 章節著重介紹了三種核心技術: 1. 「天體之瓶」(Vessel of the Celestial Body): 這是一種極為精密的玻璃吹製容器,要求氣密性達到前所未有的標準。書中詳細描述了製造這種玻璃所需的特定沙土配比、熔煉溫度控制(以木炭的燃燒層次來標定溫度),以及最關鍵的——在真空狀態下,如何注入被「激活」的液體(通常是高度蒸餾的酒石酸或硝酸鹽溶液)。書中配有大量的線條圖,展示了容器內壁上雕刻的微米級符號如何作為能量的引流器。 2. 「光學共振環」(The Ocular Resonance Ring): 這是一種利用多層鍍銀與水銀的黃銅環組成的裝置。本書揭示了其設計目的並非觀測星象,而是用來在特定的月相下,通過極高純度的水晶透鏡組,將微弱的星光(被認為是純淨以太的載體)聚焦到反應室內。書中對這些光學儀器的校準方法進行了近乎工程手冊的詳細說明,包括如何使用懸浮在油中的磁化針來測量「以太流動的阻力係數」。 3. 「溫濕守恆室」與「氣流旋渦生成器」: 討論了如何利用精密的濕度與氣壓控制,在封閉系統中創造一個穩定的微環境,以利於以太的「凝聚」。作者根據文獻推測,鍊金術士們可能在無意中利用了類似於現代「雲室」的原理來觀察能量的痕跡。 第三部:應用探討——形體塑形與生命賦予的邊界 第三部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探討了鍊金術士們最終試圖用提煉出的以太能量來實現的目標:超越物質的限制。 本書深入分析了「生命的火花(Ignis Vitae)」的概念。它探討了兩種主要的應用方向: 物質的形態重塑(Transmutation of Form): 與傳統煉金術不同,本書的對象並非改變元素本身,而是改變其分子結構的「附著力」。書中詳述了幾例據稱成功案例的記錄,例如將鉛塊在不加熱至熔點的情況下,使其內部晶體結構發生「軟化」並呈現出黃銅般的外觀。作者詳細分析了這些案例中,施法者可能在過程中使用了極微量的催化劑,並將其效果歸因於鍊金術士對以太能量的精確「誘導」。 非生物體的「短暫賦能」: 本書最富爭議性的部分,是關於如何用以太能量驅動機械結構的論述。作者展示了幾張設計圖,圖中描繪了利用以太流來產生非熱力學推力的微型渦輪機。這些設計被認為是人類對純粹能量場利用的早期嘗試,儘管最終都因為無法穩定儲存能量而告失敗。書中強調,這些嘗試的核心概念在於,以太可以作為一種「不損耗」的動力源,前提是能夠克服能量提取過程中的「熵阻」。 風格與受眾 本書的風格嚴謹、學術化,充滿了對歷史文獻的考證與對早期科學思想的辯證分析。它使用清晰、精確的現代術語來詮釋古老的概念,避免使用過於花哨的神秘主義色彩,力求以歷史科學的角度來解構這些「失落的技術」。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包括: 1. 科學史與技術史研究者: 特別是對早期化學、光學以及形而上學交織的研究感興趣的學者。 2. 硬科幻與蒸汽朋克愛好者: 對於早期工業革命前夕的奇特發明和失落技術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本書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和視覺材料(虛構的工程圖)。 3. 哲學與符號學研究者: 對於探討古代符號系統(如赫耳墨斯主義符號)如何被用來描述自然現象感興趣的人士。 全書最後以一個對未來技術的展望作結:探討在粒子物理學與量子場論高度發達的現代,早期鍊金術士們的直覺在多大程度上預示了我們當前對宇宙基本力的理解。 --- (總字數:約 1510 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康原
 
  一九四七年出生在芳苑鄉,現居彰化市香山里。曾獲第六屆磺溪文學獎特別貢獻獎、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以及文化部「金鼎獎」。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彰化師大臺文所「作家講座」、南華大學文學系「講座作家」,及彰化師大「彰化學」叢書總策劃。二○二一年彰化師大駐校作家。
 
  重要著作:《懷念老臺灣》、《臺灣囝仔歌的故事》、《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玉山社);《人間典範全興總裁》、《囡仔歌教唱讀本》、《臺灣囝仔歌謠》、《追蹤彰化平原》、《逗陣來唱囡仔歌1~7》、《港都的心靈律動》、《番薯園的日頭光》、《噴霧氣飛出的春天》、《施並錫的魅力刀與彩筆誌》、《賴和的相思》、《臺灣島。海岸詩》、《白沙山莊的雲》、《番薯記持。臺灣詩》(晨星);《文學的彰化》、《八卦山》、《二林的美國媽祖》(彰化文化局);《花的目屎》、《滾動的移工詩情》、《臺灣水塔地景風貌》(遠景)等八十餘本。
 
繪者簡介
 
梁一念
 
  大學畢業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藝術大學(OCAD)插圖系。專研素描、插畫、油畫、平面設計、電腦繪圖等。擅長畫動物的神韻、眼神。有自我風格,線條流暢、清晰,有強烈的力度和節奏感,給予讀者豐富的聯想。在一切視覺形式語言的元素中,具有真摯情感的表現,尋找出與情感相對應的符號圖式和語言表達。

图书目录

[推薦序]凡所有,原是一念之間/施並錫(前臺灣師大美術系教授)
[推薦序]去老返少,生養更多想像力/林央敏(臺語文推展學會會長與理論建構者)
[導讀]愛的進行式:簡論《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曾金承(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自序]公佮孫的言情密語/康原
[繪者序]圖佮詩的親情對話/梁一念

輯一  望月春風
1.孤單的水鴨
2.雞公
3.窗仔
4.想
5.相思
6.中秋
7.貓
8.望月
9.星
10.紅鶴
11.四秀
12.雨傘跤
13.鳥
14.查某囡仔
15.薰佮毒
16.火氣
17.心境
18.喝聲
19.使目箭
20.夜夢

輯二  花的言語
21.教堂佮上帝
22.夢
23.金魚
24.花園
25.鉸
26.花矸佮花蕊
27.花的言語
28.開花
29.樹仔
30.風聲
31.刺
32.花的目屎
33.望月花開
34.空
35.掩
36.定
37.暗光獅
38.故鄉的月
39.讀冊
40.偷覓

輯三  夢想家園
41.祈求天公
42.頭毛佮貓毛
43.紅
44.海洋世界
45.變面
46.雨傘花
47.崁
48.阿媽
49.留學
50.日頭
51.詩人普希金
52.馬
53.孕
54.面腔
55.覕
56.見笑
57.浮動
58.揣
59.祈
60.Hope

輯四  恬靜懸山
61.照鏡
62.惡夢
63.影
64.溝仔水
65.索仔
66.爭
67.舞
68.圓
69.貓佮鼠
70.海
71.箭
72.魚
73.西瓜
74.倒吊
75.夢想家
76.撟仔
77.阮是貓
78.兔
79.矮人
80.花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06335
  • EISBN:978626320638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7.9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凡所有,原是一念之間
施並錫(前臺灣師大美術系教授)
 
  公詩孫圖,全在反映現實,敘說夢想。真如「浮動」浮在水面,卻反應水底的狀況,公、孫就是藝術江流上的「浮動」。
 
  拜讀公詩孫圖,以《浮動》作書名,這一詞選用得很好。臺語「浮動」就是釣魚時必備的「浮標」,是守候著希望的象徵。讓我們想法超越「釣」字,當成「與之——結緣」。人世間有緣就會串連上。而緣並非強求可得,且緣,必須要有一線牽。有緣意指「釣」到了靈感及理想,以及有意義、價值的人事物。
 
  一、浮動
  有線連結釣竿、人的手和心。置於滾滾溪河上,無論靜水或湍流。這條線堅韌不斷,它連結著故鄉記憶、親情、族群文化價值觀,根本就是接母體的臍帶。「浮標」英文buoy。buoyancy是生命活力或樂觀氣質也。若是buoy up則當「鼓舞」、「激勵」講。
 
  在公詩、孫圖的對話中,孫畫意激發了公詩情;而公的人生體驗也豐富了孫的彩筆天地。這些種種,全都源自一念之間,故我們看到公詩孫圖的生命活力、樂觀氣質,相互鼓舞,舞出天倫親情、優雅生命的篇章。
 
  二、一念之間
  「緣起」就是起心動念。世間凡所有事,往往起自一念之間。孫畫之前尋覓靈感到運筆敷彩時,生活記憶和感受,念念相續如湧泉般;而公詩意念築起,自於有「心如工畫師」,爾後「能畫諸世間」(華嚴經偈)。
 
  被譽稱美國最偉大小說家《飄》(Gone with the wind)的瑪格麗特.米契爾原本服務於新聞界,得老公鼓勵,在一念之間,轉為小說寫作。歷經十年,於一九三六年出版《飄》一書。一九三七年獲普立茲獎,一九三九年被改編成銀幕巨作《亂世佳人》而轟動全球。郝思嘉是作者人生經歷的寫照、性格的投射。為了追求愛,不惜揮霍一切。而公孫為了追求藝文創作,也揮灑一切。一如歷來不少名家為了追求理想,往往不惜以一生光陰,把藝術當志業,努力鑽研精進。
 
  公詩孫畫使我想起一個樂團「告五人」有一首歌叫〈一念之間〉(Without Me),歌詞很像梁一念的畫意,十分浪漫:
  當眼淚變成照片
  當天真變回童年
  當星星變成想念
  原來我們的相遇,是需要一念之間
  我會 在你熟悉的十字路口
  想像 有天你會從這裡經過
 
  以上歌詞上這些語境和孫圖的畫境十分彷彿。此時「浮動」晃動了,善緣到來,阿公在所熟悉的十字路口,拉著小孫女的手,安全地走過那小孫女並不完全熟悉的路口。一路雙雙哼歌。而所有的車輛全都在旁愉悅的禮讓著。我們看到了代代相傳(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而非看到代溝(gap)。小孫女可愛的主動向老阿公學臺語的意象顯現,公孫牽手向前行便成為臺灣文壇上最美的風景。
 
  凡所有人、事、物、天地真理、人間至情盡源自吾念之間。起心動念決定吾人一生的盛衰成敗。公詩孫圖在一念之間,決定了創作興、觀、群、怨的面向。轉念關係著生命能否進階、救贖和有無希望。
 
  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對怨、慕、泣、訴的同舟友人,曉以「蓋自其變者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之哲理。友人參悟而轉念,於是喜而笑。乃從「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迷茫中覺醒。於焉更酌醉臥,不知東方之既白。
 
  吾人常在一念之間聞道轉思而突破教條(dogma)的框限,改變對許多事物的看法,從而邂逅了真情、真愛和正向人生哲理。公詩孫畫便如是地產生了。
 
  三、話說康原
  我已記不得何時認識康原。只是感覺很久以來,便有這位友直、友諒、友多聞的益友。這位半線地帶極具代表性,且不可或缺的臺語詩人。我長期間觀察康原,在臺語詩、臺語歌創作領域擁有「同事攝」的心看世間諸相。其生命有若一個寶瓶,裝滿著關懷眾生而滴的淚水。他像白居易「我聞琵琶已嘆息」,當曉琵琶女身世後,白居易即「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浩嘆。所以關心來臺的離家移工、關心臺灣不久於世的歷史圖像——水塔。關心弱勢族群,擔心即將消失的臺語文。可惜大多數臺民戆而不覺,使得康原經常扼腕。
 
  康原生活態度十分符合佛家處理世間事的「四攝法」中的「同事攝」——即設身處地,調整自己高低度而與眾善處;對己則以「四無量心」——即慈、悲、喜、捨自處自立。
 
  除詩作外,康原也吟唱,是另類唱遊詩人,雖已有年歲,但總現出伶俐的年輕感。有一顆不服老而要試探研究種種的赤心。因而他可自由出入童稚世界,一下子就可回到童年的世界裡,用童心來看事物。故所造之境老少咸宜。
 
  公詩追求真實,句句立足於誠實、了解及關愛;看不見巧黠、迷信與冷漠。公寫詩,一路走來堅持向上奮鬥和尋求終極的真與美,蓋真善美的追求是殊途同歸的。
 
  康原接納現行價值,對明天充滿憧憬。他謀求眾生的自由和生存權的伸張。果然他是人道醫生賴和的信徒,奉行賴和所主張之惜庶民、抗強權。常敘〈一桿稱仔〉的內涵。曾任賴和紀念館創館館長。
 
  讀完了公詩孫圖,我想起一部會讓人落淚的兒童電影《鐵道小孩》。故事中三個姊弟幼時,家生變故而中衰,母代父職教導三姊弟做人處世之道。吃苦、耐勞、忍讓、低調、勇敢、善良、慈悲。三個小孩做到了,因此三姊弟冒生命的危險阻擋一列火車免於出軌災難。而這義舉卻得來改變家運及自己命運的機緣——「浮動」動起來了。最後被陷害的爸爸也安然回到家了。電影故事中的母親,賢慧而可敬。她和三姊弟之間有根扯不斷的線連續著。線的一端,不只是母愛,更是懿德博愛。母子一如公孫,都進行著成功的家庭教育。康老夫妻諄諄教誨子女有成,有學者、外商公司臺灣區總經理、珠寶設計師。內孫育恩為臺灣師大美術系畢業,考取芝加哥藝術大學碩士班,一位孫女在英國讀英國文學碩士,一念也是藝術系畢業,還有一位加拿大滑鐵盧數學系畢業,在多倫多皇家銀行工作,最小孫女就讀北藝大電影系,五位孫子四位讀藝術相關科系。
 
  四、肆部曲
 
  《浮動》一書分四輯:輯一「望月春風」、輯二「花的言語」、輯三「夢想家園」、輯四「恬靜懸山」四部分。範圍包括吾人四周,四時佳興與吾等長相伴山間明月及江上清風。竹鳥香花、家園尋夢、山居靜好等等美麗元素,完全以臺語詩和簡潔有力的圖繪充分表達。讓讀者似乎徜徉在濟慈、紀伯倫、朗費洛(Longfellow))、蘇東坡、辛棄疾、張先、王昌齡、周邦彥、孟郊、白居易等等大師們所構築的綺麗世界裡,引領吾人夢入芙蓉樸裡。蜿蜒又轉入「虫二」的絕妙天地。「虫二」兩字是「風月無邊」的意思。
 
  五、孫圖特點
  (一)、平面性(flatness)純,簡潔大方
  由於非採用手繪,故色塊平坦,沒有雜質及肌理(texture)。色塊單純大方,乾脆肯定也乾淨。合乎現代主義所標榜的平面性,意即不必空氣遠近法之物理空間的表現。純重視色彩深淺強弱所產生的心理空間。〈偷覓〉使人會心一笑,思緒重返孩提時。畢竟,這是我們小時候常有的舉動。
 
  (二)、自由變體,生新意涵
  孫圖多採用吾人身邊熟悉的人事物。但孫圖擅長重組後使產生新意義。〈定〉中,花萼變成人臉。〈花的言語〉中花團錦簇和黑色女體的組合,錦簇下的女子,水深黑而不可測,但黑色卻成畫面強烈的鎮石。〈樹仔〉中間醫術成人形,寓意深遠,也是公詩天地人合一的詮釋。而教堂尖頂一位大型人物,給人〈屋頂上提琴手〉的聯想,也想到了夏戈爾那超現實的畫風。〈刺〉中女子吞食玫瑰,訴說生活中的矛盾,有著花香花美,卻又帶刺入口。
 
  (三)、中間顏色,典雅不俗
  孫圖善用明度大反差,致使畫面明朗搶眼。如〈風聲〉中極低明度的天空和淺色蛙頭的搭配,畫面因對比而強烈。〈花的目屎〉白色花狀雙目和淺色頭髮,對比低明度的身體與面容。
 
  (四)、線條肯定,流暢優美
  孫圖用線流動而不僵硬。〈Hope〉中黑狗身上白線,十分準確而效果佳。人臉五官的線條亦確實而到位而不生硬。
 
  (五)、含義雋永,弦外有音
  〈空〉圖,敘述人生如夢幻泡影。作者使用大小不一的圓,暗示再美麗的生命,也會消失。〈暗光獅〉畫中人癱在牆上,必定出了問題。公孫作品喜怒哀樂都有。〈祈求天公〉表述當人久旱望霓的苦,作為凡人,掙脫不了渴望之苦。〈海洋世界〉使我想到宮崎駿的「飛行城堡」,烏龜與海洋都有說不完的寓意。〈喝著〉大嘴,震撼不亞於孟克〈吶喊〉。
 
  (六)、構圖不俗,色感優異
  〈紅〉圖中,孫圖有雙腳立於畫上端角落,意味著大動能即將自角落震動至全面,公詩卻暗示那可怕的紅色擴張。「我把樹葉都染紅」絕非理想未來。〈變面〉更是小孫女對人生的洞察。〈崁〉裡暗示吾人常以鴕鳥心看世間。〈留學〉表現了阿公教孫女臺灣母語,畫中有一根看不見的線穿越時空。
 
  孫圖構圖奇異,但不失穩定,又找不到俗套。
 
  六、公孫登山,各自努力
  公孫創作,互相激發而砥礪;不是見圖寫詩或讀詩畫圖。可說同一對象,各自表現。
 
  《浮動》是臺灣少見的阿公傳承、阿孫接棒的藝文領域絕佳範例。公傳給孫臺灣精神和價值,此乃垂直維繫。希望《浮動》牽緣更多國人同胞發揮公孫精神而流傳之,此乃橫向流通。爾後臺灣出現「臺灣路的小孩」,有更多三姊弟,不顧危險,奮勇拯救快要○○的火車。讓我們buoy up公詩孫圖,吾人一齊Get up and go!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取名方式——“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有一种莫名的疏离感和诗意,仿佛置身于一个不断变化但又坚守核心的文化场域。我很好奇“浮動”这个词具体指代的是什么?是时代变迁中传统文化的漂移感?还是作者创作心境的游移不定?这种开放式的标题,反而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期待它能以一种非常个人化、近乎日记体的形式,去记录那些转瞬即逝的灵感和情感的潮汐。如果能成功捕捉到这种“非实体化”的、流动的生命体验,并将其凝固在诗与画的载体上,那么这本书无疑就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实践,值得我们反复玩味和珍藏。

评分

我特别关注这类融合了地方语言的艺术创作,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活的文化载体,它承载着一个族群的历史记忆和集体无意识。电子书的格式,虽然在某些方面牺牲了纸质书的触感,但在互动性和多媒体呈现上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猜想,这本书会不会利用电子书的特性,加入一些音频朗诵,甚至是诗句背后的文化背景解析的链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本书的“教育”和“传承”的意义就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它不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学习和体验环境。这种对新媒体载体的充分利用,决定了它在当代文化传播中的潜力和深度。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和地域文化气息,那种古老的韵味与现代的“浮动”概念相结合,让人不禁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诗歌和绘画中捕捉和诠释这种时空交错的张力的。我个人对这种融合了本土语言精髓与当代艺术表达形式的作品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往往能触及到最深层、最不易被现代快节奏生活磨损的情感内核。它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口水话,而是需要读者沉下心来,用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心态去品味的。我期待看到那些台语的音韵如何在画面的律动中找到共鸣,语言的厚重感如何在笔触的轻盈中得以体现,这种跨媒介的对话,无疑是极具挑战性但也极富创造力的。这本书的定位显然不是面向大众的速食读物,而是针对那些愿意深入挖掘文化根源和艺术表现力边界的知音。

评分

这本电子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张力,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那股汹涌的情感洪流。那种水墨晕染的效果,配合着古朴的字体,营造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美学。我光是盯着封面看了好一会儿,就能想象里面收录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画作,定然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思考的。这说明作者在创作时,不仅在文字上下了功夫,在视觉呈现上也下了大功夫,追求的是一种全方位的艺术体验,而非仅仅是内容的堆砌。我猜想,这本书的排版和内文设计也必然延续了这种高水准,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享受到极致的审美愉悦。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往往是优秀作品的标志,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出版物,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

评分

从这本书在市场上的初步反应来看,它似乎已经在小众群体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密度”有了更高的预期。通常而言,那些能引起如此热烈反响的作品,必然是在题材的选择上独辟蹊径,或者在技法的创新上有所突破。我更倾向于后者,或许作者在诗歌的结构上打破了传统框架,或者在绘画的媒介选择上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尝试。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态度,正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了“公”与“孙”两代人之间的传承与对话,更希望看到这种传承是如何在艺术形式上实现革新与跨越的。如果它能提供一种看待传统文化的新视角,那么它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