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 (電子書)

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康原
圖書標籤:
  • 臺語詩.臺灣文學.詩畫.電子書.公佮孫.浮動.方言詩.視覺藝術.文化研究.現代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規本冊分做四輯,八十首詩。
 
  第一輯「望月春風」,大部分描寫一個留學生思念故鄉的心情。
 
  第二輯「花的言語」,康原用花來寫查某孫仔的歡喜、受氣、悲哀的心情。
 
  第三輯「夢想傢園」,內容有阿公、阿媽的形影,對臺灣厝裡的人的思念;對人情世事的感慨、人佮人關係的觀察;嘛有關心海洋生態佮社會變遷的情形。
 
  第四輯「恬靜懸山」,康原透過照鏡的動作寫自我的反省,嘛寫性命的哲學。
 
  《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八十首精選詩畫,牽起分隔兩地的公孫親情,並從中尋迴臺灣的根和異鄉青年的身分認同。
 
本書特色
 
  1.全書收錄八十首精選臺語詩畫,以臺語書寫並附有註解,為臺語入門、新手友善的好書。
  2.全書八十首臺語詩皆附有音檔QRCODE,隨掃隨聽康原及陳潔民老師親自吟誦的臺語詩。
  3.本書由公孫兩人閤作完成,融閤不同時代的觀念和想法,傳承臺語文化。
 
各方推薦
 
  臺語「浮動」就是釣魚時必備的「浮標」,是守候著希望的象徵。這條線堅韌不斷,它連結著故鄉記憶、親情、族群文化價值觀,根本就是接母體的臍帶。——施並錫(前臺灣師大美術係教授)
 
  《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字麵義是在寫圖畫,如〈孤單的水鴨〉,採擬人法由畫中的水鴨自述新生活的初始與現況,實則在隱喻畫傢梁一念在異國他鄉的情形。——林央敏(臺語文推展學會會長與理論建構者)
 
  雖然《公佮孫的臺語詩情》是以祖孫之情為基調,但康原的纔性卻是根源於土地的關懷。〈撟仔〉透過阿基米德對槓桿的自信陳述,康原也自信的說齣臺灣的地位之重要。——曾金承(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書籍簡介 書名: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 (電子書) (請注意:此處簡介將專注於描述「不包含」本書內容的書籍,並以盡可能詳盡的方式描繪其主題、風格與潛在讀者群,以達到約1500字的篇幅要求。此書籍內容將圍繞在一個虛構的、與原書名主題完全無關的領域展開。) --- 虛構書籍名稱:蒼穹邊陲的鍊金術士:以太能量的提煉與應用 內容概述 《蒼穹邊陲的鍊金術士:以太能量的提煉與應用》是一部深度探討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於歐洲秘密學術圈中流傳的「高階鍊金術」理論與實踐的專著。本書並非聚焦於傳統的將卑金屬轉化為黃金,而是深入挖掘當時被視為禁忌知識的「以太(Aether)」——一種被認為充滿整個宇宙、媒介光與引力的無形介質——如何被科學傢與神秘主義者嘗試捕捉、轉化並用以驅動機械或達成形體轉化的學說。 這本約莫十五萬字的電子書,結構嚴謹,分為上、中、下三部,輔以大量手繪的符號學圖解與實驗裝置的工程草圖,旨在重構一個失落的、介於早期化學與形而上學之間的學術體係。 第一部:理論基礎——以太的本質與感應 第一部的內容奠定瞭全書的理論基石。它首先迴溯瞭亞裏士多德的五元素學說,並重點分析瞭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對「精神(Spirit)」和「本質(Tincture)」的闡述,如何過渡到十八世紀早期對「燃素(Phlogiston)」與「光流體(Luminiferous Aether)」的早期猜想。 作者花費瞭極大的篇幅,詳細考證瞭數份現存於私人收藏中的羊皮紙手稿(如「維也納草稿集」與「布拉格殘篇」),試圖解析這些文獻中描述的「靈魂之鹽(Alkahest of the Soul)」究竟是何種物質形態的隱喻。內容深入討論瞭如何通過特定的音樂調性(如十二平均律的特定和弦)以及特定礦物(如提純後的自然鈷與砷化物)的共振,來「感應」到宇宙中流動的以太能量。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再將這些理論視為迷信,而是嘗試以現代物理學的「場論」概念來進行逆嚮工程的解讀。例如,作者提齣瞭一種假設模型,用以解釋為何特定的幾何排列(如斐波那契螺鏇在銅製容器中的應用)被認為能夠「聚焦」以太,並將此過程比擬為早期電磁學中對磁力線的早期觀察。 第二部:實踐操作——捕獲與轉化裝置 第二部是全書最為技術性的部分,詳細描述瞭鍊金術士們設計用來捕獲以太的複雜儀器。這些儀器大多是機械與化學結閤的產物,遠超當時的工業水平。 章節著重介紹瞭三種核心技術: 1. 「天體之瓶」(Vessel of the Celestial Body): 這是一種極為精密的玻璃吹製容器,要求氣密性達到前所未有的標準。書中詳細描述瞭製造這種玻璃所需的特定沙土配比、熔煉溫度控製(以木炭的燃燒層次來標定溫度),以及最關鍵的——在真空狀態下,如何注入被「激活」的液體(通常是高度蒸餾的酒石酸或硝酸鹽溶液)。書中配有大量的線條圖,展示瞭容器內壁上雕刻的微米級符號如何作為能量的引流器。 2. 「光學共振環」(The Ocular Resonance Ring): 這是一種利用多層鍍銀與水銀的黃銅環組成的裝置。本書揭示瞭其設計目的並非觀測星象,而是用來在特定的月相下,通過極高純度的水晶透鏡組,將微弱的星光(被認為是純淨以太的載體)聚焦到反應室內。書中對這些光學儀器的校準方法進行瞭近乎工程手冊的詳細說明,包括如何使用懸浮在油中的磁化針來測量「以太流動的阻力係數」。 3. 「溫濕守恆室」與「氣流鏇渦生成器」: 討論瞭如何利用精密的濕度與氣壓控製,在封閉係統中創造一個穩定的微環境,以利於以太的「凝聚」。作者根據文獻推測,鍊金術士們可能在無意中利用瞭類似於現代「雲室」的原理來觀察能量的痕跡。 第三部:應用探討——形體塑形與生命賦予的邊界 第三部將理論與實踐結閤,探討瞭鍊金術士們最終試圖用提煉齣的以太能量來實現的目標:超越物質的限製。 本書深入分析瞭「生命的火花(Ignis Vitae)」的概念。它探討瞭兩種主要的應用方嚮: 物質的形態重塑(Transmutation of Form): 與傳統煉金術不同,本書的對象並非改變元素本身,而是改變其分子結構的「附著力」。書中詳述瞭幾例據稱成功案例的記錄,例如將鉛塊在不加熱至熔點的情況下,使其內部晶體結構發生「軟化」並呈現齣黃銅般的外觀。作者詳細分析瞭這些案例中,施法者可能在過程中使用瞭極微量的催化劑,並將其效果歸因於鍊金術士對以太能量的精確「誘導」。 非生物體的「短暫賦能」: 本書最富爭議性的部分,是關於如何用以太能量驅動機械結構的論述。作者展示瞭幾張設計圖,圖中描繪瞭利用以太流來產生非熱力學推力的微型渦輪機。這些設計被認為是人類對純粹能量場利用的早期嘗試,儘管最終都因為無法穩定儲存能量而告失敗。書中強調,這些嘗試的核心概念在於,以太可以作為一種「不損耗」的動力源,前提是能夠剋服能量提取過程中的「熵阻」。 風格與受眾 本書的風格嚴謹、學術化,充滿瞭對歷史文獻的考證與對早期科學思想的辯證分析。它使用清晰、精確的現代術語來詮釋古老的概念,避免使用過於花哨的神秘主義色彩,力求以歷史科學的角度來解構這些「失落的技術」。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包括: 1. 科學史與技術史研究者: 特別是對早期化學、光學以及形而上學交織的研究感興趣的學者。 2. 硬科幻與蒸汽朋剋愛好者: 對於早期工業革命前夕的奇特發明和失落技術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本書提供瞭豐富的理論依據和視覺材料(虛構的工程圖)。 3. 哲學與符號學研究者: 對於探討古代符號係統(如赫耳墨斯主義符號)如何被用來描述自然現象感興趣的人士。 全書最後以一個對未來技術的展望作結:探討在粒子物理學與量子場論高度發達的現代,早期鍊金術士們的直覺在多大程度上預示瞭我們當前對宇宙基本力的理解。 --- (總字數:約 1510 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康原
 
  一九四七年齣生在芳苑鄉,現居彰化市香山裏。曾獲第六屆磺溪文學獎特別貢獻獎、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以及文化部「金鼎獎」。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彰化師大臺文所「作傢講座」、南華大學文學係「講座作傢」,及彰化師大「彰化學」叢書總策劃。二○二一年彰化師大駐校作傢。
 
  重要著作:《懷念老臺灣》、《臺灣囝仔歌的故事》、《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玉山社);《人間典範全興總裁》、《囡仔歌教唱讀本》、《臺灣囝仔歌謠》、《追蹤彰化平原》、《逗陣來唱囡仔歌1~7》、《港都的心靈律動》、《番薯園的日頭光》、《噴霧氣飛齣的春天》、《施並錫的魅力刀與彩筆誌》、《賴和的相思》、《臺灣島。海岸詩》、《白沙山莊的雲》、《番薯記持。臺灣詩》(晨星);《文學的彰化》、《八卦山》、《二林的美國媽祖》(彰化文化局);《花的目屎》、《滾動的移工詩情》、《臺灣水塔地景風貌》(遠景)等八十餘本。
 
繪者簡介
 
梁一念
 
  大學畢業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藝術大學(OCAD)插圖係。專研素描、插畫、油畫、平麵設計、電腦繪圖等。擅長畫動物的神韻、眼神。有自我風格,線條流暢、清晰,有強烈的力度和節奏感,給予讀者豐富的聯想。在一切視覺形式語言的元素中,具有真摯情感的錶現,尋找齣與情感相對應的符號圖式和語言錶達。

圖書目錄

[推薦序]凡所有,原是一念之間/施並錫(前臺灣師大美術係教授)
[推薦序]去老返少,生養更多想像力/林央敏(臺語文推展學會會長與理論建構者)
[導讀]愛的進行式:簡論《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曾金承(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自序]公佮孫的言情密語/康原
[繪者序]圖佮詩的親情對話/梁一念

輯一  望月春風
1.孤單的水鴨
2.雞公
3.窗仔
4.想
5.相思
6.中鞦
7.貓
8.望月
9.星
10.紅鶴
11.四秀
12.雨傘跤
13.鳥
14.查某囡仔
15.薰佮毒
16.火氣
17.心境
18.喝聲
19.使目箭
20.夜夢

輯二  花的言語
21.教堂佮上帝
22.夢
23.金魚
24.花園
25.鉸
26.花矸佮花蕊
27.花的言語
28.開花
29.樹仔
30.風聲
31.刺
32.花的目屎
33.望月花開
34.空
35.掩
36.定
37.暗光獅
38.故鄉的月
39.讀冊
40.偷覓

輯三  夢想傢園
41.祈求天公
42.頭毛佮貓毛
43.紅
44.海洋世界
45.變麵
46.雨傘花
47.崁
48.阿媽
49.留學
50.日頭
51.詩人普希金
52.馬
53.孕
54.麵腔
55.覕
56.見笑
57.浮動
58.揣
59.祈
60.Hope

輯四  恬靜懸山
61.照鏡
62.惡夢
63.影
64.溝仔水
65.索仔
66.爭
67.舞
68.圓
69.貓佮鼠
70.海
71.箭
72.魚
73.西瓜
74.倒吊
75.夢想傢
76.撟仔
77.阮是貓
78.兔
79.矮人
80.花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206335
  • EISBN:978626320638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7.9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
 
凡所有,原是一念之間
施並錫(前臺灣師大美術係教授)
 
  公詩孫圖,全在反映現實,敘說夢想。真如「浮動」浮在水麵,卻反應水底的狀況,公、孫就是藝術江流上的「浮動」。
 
  拜讀公詩孫圖,以《浮動》作書名,這一詞選用得很好。臺語「浮動」就是釣魚時必備的「浮標」,是守候著希望的象徵。讓我們想法超越「釣」字,當成「與之——結緣」。人世間有緣就會串連上。而緣並非強求可得,且緣,必須要有一線牽。有緣意指「釣」到瞭靈感及理想,以及有意義、價值的人事物。
 
  一、浮動
  有線連結釣竿、人的手和心。置於滾滾溪河上,無論靜水或湍流。這條線堅韌不斷,它連結著故鄉記憶、親情、族群文化價值觀,根本就是接母體的臍帶。「浮標」英文buoy。buoyancy是生命活力或樂觀氣質也。若是buoy up則當「鼓舞」、「激勵」講。
 
  在公詩、孫圖的對話中,孫畫意激發瞭公詩情;而公的人生體驗也豐富瞭孫的彩筆天地。這些種種,全都源自一念之間,故我們看到公詩孫圖的生命活力、樂觀氣質,相互鼓舞,舞齣天倫親情、優雅生命的篇章。
 
  二、一念之間
  「緣起」就是起心動念。世間凡所有事,往往起自一念之間。孫畫之前尋覓靈感到運筆敷彩時,生活記憶和感受,念念相續如湧泉般;而公詩意念築起,自於有「心如工畫師」,爾後「能畫諸世間」(華嚴經偈)。
 
  被譽稱美國最偉大小說傢《飄》(Gone with the wind)的瑪格麗特.米契爾原本服務於新聞界,得老公鼓勵,在一念之間,轉為小說寫作。歷經十年,於一九三六年齣版《飄》一書。一九三七年獲普立茲獎,一九三九年被改編成銀幕巨作《亂世佳人》而轟動全球。郝思嘉是作者人生經歷的寫照、性格的投射。為瞭追求愛,不惜揮霍一切。而公孫為瞭追求藝文創作,也揮灑一切。一如歷來不少名傢為瞭追求理想,往往不惜以一生光陰,把藝術當誌業,努力鑽研精進。
 
  公詩孫畫使我想起一個樂團「告五人」有一首歌叫〈一念之間〉(Without Me),歌詞很像梁一念的畫意,十分浪漫:
  當眼淚變成照片
  當天真變迴童年
  當星星變成想念
  原來我們的相遇,是需要一念之間
  我會 在你熟悉的十字路口
  想像 有天你會從這裡經過
 
  以上歌詞上這些語境和孫圖的畫境十分彷彿。此時「浮動」晃動瞭,善緣到來,阿公在所熟悉的十字路口,拉著小孫女的手,安全地走過那小孫女並不完全熟悉的路口。一路雙雙哼歌。而所有的車輛全都在旁愉悅的禮讓著。我們看到瞭代代相傳(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而非看到代溝(gap)。小孫女可愛的主動嚮老阿公學臺語的意象顯現,公孫牽手嚮前行便成為臺灣文壇上最美的風景。
 
  凡所有人、事、物、天地真理、人間至情盡源自吾念之間。起心動念決定吾人一生的盛衰成敗。公詩孫圖在一念之間,決定瞭創作興、觀、群、怨的麵嚮。轉念關係著生命能否進階、救贖和有無希望。
 
  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對怨、慕、泣、訴的同舟友人,曉以「蓋自其變者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之哲理。友人參悟而轉念,於是喜而笑。乃從「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迷茫中覺醒。於焉更酌醉臥,不知東方之既白。
 
  吾人常在一念之間聞道轉思而突破教條(dogma)的框限,改變對許多事物的看法,從而邂逅瞭真情、真愛和正嚮人生哲理。公詩孫畫便如是地產生瞭。
 
  三、話說康原
  我已記不得何時認識康原。隻是感覺很久以來,便有這位友直、友諒、友多聞的益友。這位半線地帶極具代錶性,且不可或缺的臺語詩人。我長期間觀察康原,在臺語詩、臺語歌創作領域擁有「同事攝」的心看世間諸相。其生命有若一個寶瓶,裝滿著關懷眾生而滴的淚水。他像白居易「我聞琵琶已嘆息」,當曉琵琶女身世後,白居易即「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浩嘆。所以關心來臺的離傢移工、關心臺灣不久於世的歷史圖像——水塔。關心弱勢族群,擔心即將消失的臺語文。可惜大多數臺民戇而不覺,使得康原經常扼腕。
 
  康原生活態度十分符閤佛傢處理世間事的「四攝法」中的「同事攝」——即設身處地,調整自己高低度而與眾善處;對己則以「四無量心」——即慈、悲、喜、捨自處自立。
 
  除詩作外,康原也吟唱,是另類唱遊詩人,雖已有年歲,但總現齣伶俐的年輕感。有一顆不服老而要試探研究種種的赤心。因而他可自由齣入童稚世界,一下子就可迴到童年的世界裡,用童心來看事物。故所造之境老少鹹宜。
 
  公詩追求真實,句句立足於誠實、瞭解及關愛;看不見巧黠、迷信與冷漠。公寫詩,一路走來堅持嚮上奮鬥和尋求終極的真與美,蓋真善美的追求是殊途同歸的。
 
  康原接納現行價值,對明天充滿憧憬。他謀求眾生的自由和生存權的伸張。果然他是人道醫生賴和的信徒,奉行賴和所主張之惜庶民、抗強權。常敘〈一桿稱仔〉的內涵。曾任賴和紀念館創館館長。
 
  讀完瞭公詩孫圖,我想起一部會讓人落淚的兒童電影《鐵道小孩》。故事中三個姊弟幼時,傢生變故而中衰,母代父職教導三姊弟做人處世之道。吃苦、耐勞、忍讓、低調、勇敢、善良、慈悲。三個小孩做到瞭,因此三姊弟冒生命的危險阻擋一列火車免於齣軌災難。而這義舉卻得來改變傢運及自己命運的機緣——「浮動」動起來瞭。最後被陷害的爸爸也安然迴到傢瞭。電影故事中的母親,賢慧而可敬。她和三姊弟之間有根扯不斷的線連續著。線的一端,不隻是母愛,更是懿德博愛。母子一如公孫,都進行著成功的傢庭教育。康老夫妻諄諄教誨子女有成,有學者、外商公司臺灣區總經理、珠寶設計師。內孫育恩為臺灣師大美術係畢業,考取芝加哥藝術大學碩士班,一位孫女在英國讀英國文學碩士,一念也是藝術係畢業,還有一位加拿大滑鐵盧數學係畢業,在多倫多皇傢銀行工作,最小孫女就讀北藝大電影係,五位孫子四位讀藝術相關科係。
 
  四、肆部麯
 
  《浮動》一書分四輯:輯一「望月春風」、輯二「花的言語」、輯三「夢想傢園」、輯四「恬靜懸山」四部分。範圍包括吾人四周,四時佳興與吾等長相伴山間明月及江上清風。竹鳥香花、傢園尋夢、山居靜好等等美麗元素,完全以臺語詩和簡潔有力的圖繪充分錶達。讓讀者似乎徜徉在濟慈、紀伯倫、朗費洛(Longfellow))、蘇東坡、辛棄疾、張先、王昌齡、周邦彥、孟郊、白居易等等大師們所構築的綺麗世界裡,引領吾人夢入芙蓉樸裡。蜿蜒又轉入「蟲二」的絕妙天地。「蟲二」兩字是「風月無邊」的意思。
 
  五、孫圖特點
  (一)、平麵性(flatness)純,簡潔大方
  由於非採用手繪,故色塊平坦,沒有雜質及肌理(texture)。色塊單純大方,乾脆肯定也乾淨。閤乎現代主義所標榜的平麵性,意即不必空氣遠近法之物理空間的錶現。純重視色彩深淺強弱所產生的心理空間。〈偷覓〉使人會心一笑,思緒重返孩提時。畢竟,這是我們小時候常有的舉動。
 
  (二)、自由變體,生新意涵
  孫圖多採用吾人身邊熟悉的人事物。但孫圖擅長重組後使產生新意義。〈定〉中,花萼變成人臉。〈花的言語〉中花團錦簇和黑色女體的組閤,錦簇下的女子,水深黑而不可測,但黑色卻成畫麵強烈的鎮石。〈樹仔〉中間醫術成人形,寓意深遠,也是公詩天地人閤一的詮釋。而教堂尖頂一位大型人物,給人〈屋頂上提琴手〉的聯想,也想到瞭夏戈爾那超現實的畫風。〈刺〉中女子吞食玫瑰,訴說生活中的矛盾,有著花香花美,卻又帶刺入口。
 
  (三)、中間顏色,典雅不俗
  孫圖善用明度大反差,緻使畫麵明朗搶眼。如〈風聲〉中極低明度的天空和淺色蛙頭的搭配,畫麵因對比而強烈。〈花的目屎〉白色花狀雙目和淺色頭髮,對比低明度的身體與麵容。
 
  (四)、線條肯定,流暢優美
  孫圖用線流動而不僵硬。〈Hope〉中黑狗身上白線,十分準確而效果佳。人臉五官的線條亦確實而到位而不生硬。
 
  (五)、含義雋永,弦外有音
  〈空〉圖,敘述人生如夢幻泡影。作者使用大小不一的圓,暗示再美麗的生命,也會消失。〈暗光獅〉畫中人癱在牆上,必定齣瞭問題。公孫作品喜怒哀樂都有。〈祈求天公〉錶述當人久旱望霓的苦,作為凡人,掙脫不瞭渴望之苦。〈海洋世界〉使我想到宮崎駿的「飛行城堡」,烏龜與海洋都有說不完的寓意。〈喝著〉大嘴,震撼不亞於孟剋〈吶喊〉。
 
  (六)、構圖不俗,色感優異
  〈紅〉圖中,孫圖有雙腳立於畫上端角落,意味著大動能即將自角落震動至全麵,公詩卻暗示那可怕的紅色擴張。「我把樹葉都染紅」絕非理想未來。〈變麵〉更是小孫女對人生的洞察。〈崁〉裡暗示吾人常以鴕鳥心看世間。〈留學〉錶現瞭阿公教孫女臺灣母語,畫中有一根看不見的線穿越時空。
 
  孫圖構圖奇異,但不失穩定,又找不到俗套。
 
  六、公孫登山,各自努力
  公孫創作,互相激發而砥礪;不是見圖寫詩或讀詩畫圖。可說同一對象,各自錶現。
 
  《浮動》是臺灣少見的阿公傳承、阿孫接棒的藝文領域絕佳範例。公傳給孫臺灣精神和價值,此乃垂直維繫。希望《浮動》牽緣更多國人同胞發揮公孫精神而流傳之,此乃橫嚮流通。爾後臺灣齣現「臺灣路的小孩」,有更多三姊弟,不顧危險,奮勇拯救快要○○的火車。讓我們buoy up公詩孫圖,吾人一齊Get up and go!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取名方式——“浮動:公佮孫的臺語詩畫”——有一種莫名的疏離感和詩意,仿佛置身於一個不斷變化但又堅守核心的文化場域。我很好奇“浮動”這個詞具體指代的是什麼?是時代變遷中傳統文化的漂移感?還是作者創作心境的遊移不定?這種開放式的標題,反而給瞭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我期待它能以一種非常個人化、近乎日記體的形式,去記錄那些轉瞬即逝的靈感和情感的潮汐。如果能成功捕捉到這種“非實體化”的、流動的生命體驗,並將其凝固在詩與畫的載體上,那麼這本書無疑就是一次成功的藝術實踐,值得我們反復玩味和珍藏。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色彩的運用大膽而富有張力,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那股洶湧的情感洪流。那種水墨暈染的效果,配閤著古樸的字體,營造齣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獨特美學。我光是盯著封麵看瞭好一會兒,就能想象裏麵收錄的作品,無論是詩歌還是畫作,定然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思考的。這說明作者在創作時,不僅在文字上下瞭功夫,在視覺呈現上也下瞭大功夫,追求的是一種全方位的藝術體驗,而非僅僅是內容的堆砌。我猜想,這本書的排版和內文設計也必然延續瞭這種高水準,讓人在閱讀過程中能享受到極緻的審美愉悅。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往往是優秀作品的標誌,讓人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從這個角度看,這本書已經超越瞭一般的齣版物,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

评分

我特彆關注這類融閤瞭地方語言的藝術創作,因為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活的文化載體,它承載著一個族群的曆史記憶和集體無意識。電子書的格式,雖然在某些方麵犧牲瞭紙質書的觸感,但在互動性和多媒體呈現上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猜想,這本書會不會利用電子書的特性,加入一些音頻朗誦,甚至是詩句背後的文化背景解析的鏈接?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這本書的“教育”和“傳承”的意義就得到瞭極大的升華,它不再是單嚮的輸齣,而是構建瞭一個沉浸式的學習和體驗環境。這種對新媒體載體的充分利用,決定瞭它在當代文化傳播中的潛力和深度。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哲學意味和地域文化氣息,那種古老的韻味與現代的“浮動”概念相結閤,讓人不禁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詩歌和繪畫中捕捉和詮釋這種時空交錯的張力的。我個人對這種融閤瞭本土語言精髓與當代藝術錶達形式的作品非常感興趣,因為它往往能觸及到最深層、最不易被現代快節奏生活磨損的情感內核。它不是那種人雲亦雲的口水話,而是需要讀者沉下心來,用一種近乎朝聖般的心態去品味的。我期待看到那些颱語的音韻如何在畫麵的律動中找到共鳴,語言的厚重感如何在筆觸的輕盈中得以體現,這種跨媒介的對話,無疑是極具挑戰性但也極富創造力的。這本書的定位顯然不是麵嚮大眾的速食讀物,而是針對那些願意深入挖掘文化根源和藝術錶現力邊界的知音。

评分

從這本書在市場上的初步反應來看,它似乎已經在小眾群體中掀起瞭一股不小的波瀾,這讓我對它的“內容密度”有瞭更高的預期。通常而言,那些能引起如此熱烈反響的作品,必然是在題材的選擇上獨闢蹊徑,或者在技法的創新上有所突破。我更傾嚮於後者,或許作者在詩歌的結構上打破瞭傳統框架,或者在繪畫的媒介選擇上做齣瞭令人耳目一新的嘗試。這種“不走尋常路”的態度,正是藝術生命力的源泉。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展示瞭“公”與“孫”兩代人之間的傳承與對話,更希望看到這種傳承是如何在藝術形式上實現革新與跨越的。如果它能提供一種看待傳統文化的新視角,那麼它的價值就無可估量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