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概述了团体历程的基本要素,介绍了团体治疗中特有的伦理和专业的种种问题,并对十种有关团体谘商研究之主要概念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综合概述。
这本《团体谘商-的理论与实务》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且结构化的框架,帮助理解团体谘商的复杂性。书中对于团体历程的剖析尤其精彩,作者并没有将团体发展视为一条线性的、可预测的道路,而是强调了其动态性、多变性,以及不同成员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如何影响整体进程。 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团体危机”的部分。许多初学者在带领团体时,最怕的就是出现失控的场面,比如成员间的激烈冲突,或是有人想退出。这本书详细地探讨了这些“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提供了许多预防和处理的技巧。作者强调,很多时候所谓的“危机”反而是团体成长的契机,关键在于带领者如何把握住这个机会,引导成员面对并转化负面情绪,从中学习并深化彼此的理解。 此外,书中关于“团体目标设定”的内容也很有启发。它不是简单地让团体成员说出自己想要什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目标背后的深层需求,以及这些需求如何能在团体这个独特的空间中得到满足。作者还提到了“跨文化敏感性”在团体谘商中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不同背景的成员在沟通方式、价值观念上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作为带领者如何避免无意识的偏见,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它丰富且贴近现实的案例研究。作者并没有回避团体谘商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困难甚至令人沮丧的时刻,而是通过真实的例子,展现了理论如何被应用于实际情境,以及谘商师是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出决策的。这些案例让我觉得,团体谘商不是一套僵化的技术,而是一门需要智慧、灵活性和同理心的艺术。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团体谘商的“如何做”和“为何这样做”都给出了详尽的解答。它既有学术上的严谨性,又不失实践上的可操作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团体谘商的信心和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迫不及待想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评分在我看来,《团体谘商-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艳的地方,是它对于“情感的流动”在团体中的处理。作者非常细腻地描绘了情感如何在团体成员之间传递、转化,以及可能产生的“情感传染”现象。 书中关于“反移情”和“移情”在团体中的表现,让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将自己的一些未解决的议题投射到团体中,或者被团体中某个成员的情绪所“卷入”。作者不仅解释了这些现象的根源,更提供了如何识别、理解并恰当处理这些情感反应的策略。这对于谘商师保持专业的中立性,同时又能保持真诚的连接,非常有帮助。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故事叙述”在团体中的力量。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进入团体,而团体的过程,也往往是这些故事被重新讲述、被理解、被重构的过程。作者展示了如何鼓励成员分享他们的故事,并如何引导他们从中发现新的意义和可能性。这不仅仅是倾听,更是一种赋权。 此外,书中对于“非语言沟通”在团体中的作用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甚至团体的空间布局,都可能传递着重要的信息。作者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对这些细微之处的觉察,并利用它们来加深对团体动力和成员状态的理解。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引导性,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作者的叙述方式,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一步步穿越团体谘商的迷宫,并在每一个转角都为你点亮一盏灯。它让我看到了团体谘商的无限可能性,也增强了我对这个领域的信心和热情。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深入理解团体中人与人之间那些看不见却又至关重要的互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互动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团体的凝聚,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心灵的启发。
评分这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有启发性的团体谘商书籍之一。作者以一种非常深入且细腻的笔触,剖析了团体动力学的微妙之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团体中的沉默”的处理,这绝对是许多谘商师都会遇到的难题。作者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该如何打破沉默,更是引导我们去理解沉默背后可能隐藏的含义——是抗拒、是思考、是观察,还是其他? 书中对于“角色扮演”在团体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展示了如何通过角色扮演,让成员更直观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从而促进洞察和改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引导,让成员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不同的视角,并从中获得新的理解。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强调了“带领者的自我觉察”。作者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在带领团体过程中,如何处理自身的投射、如何面对被挑战,以及如何维持一个健康的工作关系。这些“内在的功课”对于提升谘商师的专业度和伦理性至关重要,也让我反思自己在实践中是否足够关注自身的成长。 此外,书中对于“团体结束”的处理也给出了非常周全的指导。团体谘商的结束往往比开始更具挑战性,如何让成员在离开团体时能够带着所学,并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这需要谘商师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深切的关怀。作者提供了许多具体的策略,帮助谘商师引导成员回顾、整合、并面对分离的感受。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流畅且富有人情味,阅读过程非常享受。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团体谘商实践的真挚热情。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团体谘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更强的实践信心。
评分这本《团体谘商-的理论与实务》简直是我在现实操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的“万能钥匙”。它以一种极其务实的态度,将那些常常让我们在团体带领中感到困惑的场景,一一拆解,并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分析。 特别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于“边界设定”的探讨。在团体中,边界的模糊常常是导致冲突和无效沟通的根源。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清晰地建立和维持团体中的物理边界、心理边界以及时间边界,并提供了在成员挑战边界时,谘商师如何恰当回应的范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提醒,因为有时在追求“温暖”和“接纳”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忽略了边界的重要性。 书中关于“权力动力”的分析也让我茅塞顿开。团体中的权力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它可能体现在成员的发言权、影响力,甚至是他们背后所代表的社会地位。作者引导我们去识别这些隐藏的权力结构,并思考如何去平衡它们,确保每个成员都能有机会被听见和尊重。这对于促进团体的平等和公平非常关键。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技术运用”的部分,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技巧,而是强调了“时机”和“目的”。什么时候运用澄清?什么时候运用反馈?什么时候运用聚焦?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让我们看到这些技巧是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下,服务于团体目标,并引发深刻的改变。这让我意识到,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谘商师的智慧和判断。 此外,书中对“危机介入”的讨论也非常深入。当团体出现严重的冲突、成员有自伤或伤人的倾向时,谘商师如何保持冷静,有效地处理危机,并为成员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技能。作者提供的指导非常具体,让我感觉自己不再对突发状况那么恐惧。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能帮助你“学以致用”的书。它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背景,但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理论落地,通过清晰的解释和生动的案例,让你在阅读中不断获得顿悟,并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的谘商能力。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参加团体谘商训练的及时雨!以前在学校学团体动力学,总觉得有些理论概念有点抽象,不容易跟实际操作联结起来。这本书的切入点就很棒,它不是那种枯燥地罗列一堆理论公式的教科书,而是从实际咨询师的视角出发,一步步带我们走进团体谘商的世界。 作者在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讲解了不同谘商取向在团体中的应用,比如认知行为、人本、精神分析等,这些在其他团体谘商书里可能就一带而过,但这本书真的把每个取向的核心理念、在团体中的具体技术、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都讲得很透彻。举个例子,讲到认知行为取向时,作者不仅解释了如何识别团体成员的非理性信念,还给出了具体的提问方式和示范,让我在阅读时就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在听一场谘商。 此外,书中对团体带领者的“内在功课”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点对我触动很大。很多时候我们都太关注外部技术了,却忽略了谘商师自身的信念、恐惧和偏见如何影响团体。作者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反思,让我觉得很亲切,也更有勇气去面对自己在团体带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团体中的权力动力、如何接住成员的投射性认同,这些内容都非常实用,让我受益匪浅。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团体发展阶段的描述,它不是简单地套用某个模型,而是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团体如何在初期建立信任、中期处理冲突、后期走向整合和结束。作者对于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潜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并提供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读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一次次模拟谘商中学习和成长。 总而言之,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学习团体谘商、或者已经在一线工作中希望提升团体谘商技能的谘商师,这本书绝对值得你拥有。它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充满了实操的智慧和人性的关怀,会让你对团体谘商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