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觉静坐

超觉静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aharishi Mahesh Yogi
图书标签:
  • 冥想
  • 正念
  • 自我提升
  • 身心健康
  • 放松
  • 减压
  • 睡眠
  • 超觉静坐
  • 精神成长
  • 内在平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园丁若不在根部浇水,很快树就会枯萎。

  人若不接触本体,汲取宇宙能量,生命便会受苦。

  本书作者玛哈礼希.玛赫西.优济(MAHARISHI MAHESH YOGI)是全球超觉静坐运动的创始。在这本玛赫西大师的第一部经典之作中,除了对超觉静坐有明确的描述外,更说明了使玛赫西成为当代最伟大的启明导师的原因。

  玛赫西的超觉静坐技术──引导个人心智接触本体,一直广受全球数百万人喜爱。已有五百多篇论文,在世界顶尖的科学期上证明,规律练习超觉静坐的效益。例如:

  • 带来比睡更深度的休息,开发心智潜能。
  • 有效改善健康,防治慢性疾病,并且可以逆转老化。
  • 降低焦虑,改善人际关系。
  • 提高企业生产力,促进社会繁荣。

  《超觉静坐》一书阐述本体科学与生活的艺术,它是结合古代印度维德日士(先知),所提出的整合生命的实用智慧,与现代西方世界科学思想的成长而得到的总结。   

  本书提出圆满的人生哲学,并提供一项适合每一个人练习的技术,以使他们日常生活中各方面都充满光辉。本书讨论所有人生问题的根源,并建议一套根除痛苦的解决方案。 书中提出一个切乎实际以活出整合生命的论述,而这正是各类科学、宗教和哲学思想派系长久以来的抽象目标。   

  科学的所有分枝是体现存在真相的各种不同途径。每一门科学分枝的手段都是从显现的已知开始,而以探究那隐藏的未知为目的。条条道路都朝向生命最终极的真相。各门科学都在探索不同的创造层构──从粗浅的存在领域,到精的存在领域。  

  本体科学是一门深奥且实用的人生哲学,是对终极真相的真正本质所做的系统性探讨。虽然像其他科学一样,它的本质是理论性的,但在实用性上,较之许多抽象的形而上学,它触及了生命最高真实面的更深层。  

  本书分为四篇:〈本体科学〉〈生命〉〈生活的艺术〉及〈圆满〉。其中后三篇是提出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智慧。而日常生活中最伟大的智慧,是以「本体科学」一篇中所包含的精深哲学意义为基础的。 

  一套能使个人直接体验本体纯然之境的系统化方法己发展完备。这是借有意识地进入思想精微层面的经验而达成的,最后达成直接体验思想最精微的状态,进而抵达思想发源处。于是,意识心智抵达本体的纯净状态。  

  衍生出宙际生活艺术的本体科学,比人类心智到目前为止所知的其他的一切科学,都更有价值。因为直到今天,所有科学基础的人类心智,都一直运作在受到局限的意识领域,或是在有限的潜能领域。本体科学透过觉静坐的练习,把心智的意识能力扩大到限的价值,如此一来,它不但为一切科学领域提供了知识扩展的基础,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通往圆满的直接途径。   

  这是一本为了复兴时代的书,如果黄金世纪会绽现在人类社会,如果启明时代(the Age of enlightenment)会降临人间的话,那么这本书会为这么一个时代提供一条快速道路。新人类即将诞生,在概念上更完全,在经验上更完美,在各个层面有更高的成就。   

  生命的喜悦为人人享有,爱掌管着人类社会,真理与美德统御人间,世界和平永远持续,人人将活在神性意识的完全生命的圆满中。透过这个人人可做、处处可做,简单、有效的身心发展技术,可以使个人的生命在本体支持,远离旧有的问题与苦痛,将生命的所有价值──身、心、灵带向圆满、喜乐的境界。

《光影流转:电影艺术的百年探索》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电影艺术自诞生之初至今百余年间的演变历程、核心美学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影响。它并非仅仅是技术发展史的罗列,而是一部融合了历史、理论、美学批评与实践经验的综合性导论,旨在引导读者以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去理解和欣赏光影的魔力。 第一部分:黎明与拓荒——默片时代的勃兴与奠基(约1895-1927) 本部分聚焦于电影作为一种全新媒介的诞生与早期探索。我们将从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影戏”捕捉现实的瞬间开始,探讨梅里爱如何通过蒙太奇和特效开启了叙事电影的奇幻之门。重点分析了美国电影的工业化早期形态,特别是格里菲斯在叙事结构、场面调度和情感渲染上的里程碑式贡献,虽然其内容受到时代局限,但其技术革新影响深远。 我们详细考察了欧洲大陆的先锋运动,如德国表现主义对光影、布景的极端运用如何映射出战后社会的焦虑与精神困境(如《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苏联的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如何将剪辑提升到哲学和阶级表达的高度,探讨了“冲突的并置”如何创造意义。本部分强调,默片时代是电影本体论建立的关键期,创作者们在没有对白的情况下,仅凭画面节奏、肢体语言和光影对比,摸索出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视觉叙事语法。 第二部分:有声时代的到来与风格的固化(约1927-1950) 有声电影的出现无疑是电影史上的一次巨大断裂与重塑。本书探讨了从有声试验到成熟运用的过渡期,以及声音(对话、音乐、音效)如何重新定义了叙事节奏和角色塑造。这一时期,好莱坞“制片厂制度”达到顶峰,形成了清晰的类型片体系——西部片、黑色电影(Film Noir)、歌舞片等。 黑色电影的分析是本部分的重点之一。我们深入研究了其独特的视觉风格(低调照明、深焦镜头、城市景观的压抑感)如何完美契合了战后美国社会的道德困境、宿命论和对理想主义的幻灭。同时,我们也梳理了欧洲作者论(Auteur Theory)的雏形,特别是法国批评家对特定导演(如让·雷诺阿)个人风格的关注,预示着未来电影艺术的转向。 第三部分:现代主义的浪潮与作者精神的觉醒(约1950-1970) 二战后,全球电影界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现代主义”反思。本章集中讨论了欧洲电影如何挑战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模式,追求更个人化、更具哲学思辨性的表达。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对“真实”的执着追求,对非职业演员和自然光的使用,是对战后创伤的直接回应。紧接着,法国“新浪潮”的导演们(如特吕弗、戈达尔)公然将电影制作视为个人化的写作行为。他们运用跳接、手持摄影、打破“第四堵墙”等手法,解构传统叙事,强调电影制作过程本身,使电影成为一种高度自我意识化的艺术形式。本书详细分析了这些新浪潮如何将电影语言的“文法”拆解、重组,强调导演作为作品唯一作者的地位。 此外,本部分还涵盖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的独特美学体系,以及斯堪的纳维亚电影中对存在主义主题的深刻挖掘。 第四部分:类型片的革新与新好莱坞的爆发(约1970-1980) 在欧洲作者论的影响下,美国电影工业在六七十年代经历了一次“新浪潮”式的自我革新。一群受过欧洲电影教育、深受现代主义熏陶的年轻导演(如科波拉、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接管了权力中心。他们既能驾驭商业类型片的高超技巧,又能在其中融入深刻的个人主题和对美国梦的质疑。 本书剖析了《教父》、《出租车司机》等作品如何将类型片的商业外壳与深刻的道德困境相结合,实现了艺术深度与商业成功的完美平衡。同时,本部分也讨论了这种个人化表达如何最终在八十年代初被更注重特效和概念驱动的“暑期大片”模式所取代,标志着电影工业进入一个以市场和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时代。 第五部分:后现代的解构与数字时代的重构(约1980至今) 进入后现代语境,电影开始大量引用、戏仿和融合过去的风格和类型。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对符号的挪用和对宏大叙事的消解来表达时代的复杂性。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当代电影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审视了CGI(计算机生成图像)对视觉奇观的解放,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叙事节奏和空间构建。本书探讨了从传统胶片到数字摄影的转变对光线、景深和后期制作的影响,以及流媒体平台的兴起对传统院线发行模式构成的挑战。最后,我们关注独立电影界如何利用新兴技术继续进行极具实验性的探索,以及全球化背景下,非好莱坞语境的电影(如东亚、拉丁美洲电影)如何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成熟的技法,在全球电影版图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总结:电影语言的永恒张力 全书总结了电影艺术在“再现”与“表现”、“商业”与“艺术”、“作者”与“工业”之间永恒的张力。它强调,无论技术如何革新,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的生命力,始终根植于其对人类经验的捕捉和对光影潜能的持续探索之中。本书旨在为电影爱好者、学生和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而精深的参照系,帮助他们穿越时间的迷雾,把握电影艺术的脉搏。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序/玛哈礼希‧玛赫西‧优济 001
  前言/贝文‧摩利斯博士 011
  本体科学
  什么是本体  047
  本体是创造界的基本成份  048
  本体是无所不在的  050
  本体是永恆生命的领域  052
  本体是一切生活的基础  053
  本体是宇宙律法的平原  055
  本体是绝对与相对  058
  本体是永恆且终极的真相  061
  波那与本体 063
  心智与本体  065
  噶尔玛与本体  071
  如何接触本体  075
  超觉静坐的主要原理  080
  如何活出本体  086
  体验本体的好处  090
  生命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095
  真正的生命  102
  个人生命与宇宙生命  105
  生活的艺术
  充分发挥人的无限潜能  118
  如何发挥百分百潜能  120
  如何创造优势环境  125
  如何运用大自然的万能力量  136
  本体的艺术  147
  清晰、有力又有效的思想艺术  198
  创造良性互动的说话艺术  206
  自信、有效率与成功的行动艺术  213
  良好人际关系的行为艺术  254
  心智、生理与环境的健康关键  261
  开展心智潜能的内在教育  289
  扫除犯罪的有效之道  302
  快速恢复活力  303
  对与错  305
  无拘无束的生命  317
  圆满
  生命的圆满  335
  宗教的圆满  340
  心理学的圆满  348
  哲学的圆满  356
  实现至福的途径  359
  世世代代的圆满  397
  附录
  给世界议会联盟的建议书  409
  帕葛瓦‧给达  431
  创造人间天堂的总计划  433
  超觉静坐运动:三十七年成就  437
  维德科学与技术书目  475

图书序言

  自序                          玛哈礼希.玛赫西.优济

  《超觉静坐》一书阐述本体科学与生活的艺术,它是结合古代印度维德日士(先知),所提出的整合生命的实用智慧,与现代西方世界科学思想的成长而得到的总结。

  本书提出圆满的人生哲学,并提供一项适合每一个人练习的技术,以使他们日常生活中各方面都充满光辉。本书讨论所有人生问题的根源,并建议一套根除痛苦的解决方案。

  书中提出一个切乎实际以活出整合生命的论述,而这正是各类科学、宗教和哲学思想派系长久以来的抽象目标。

  科学的所有分枝是体现存在真相的各种不同途径。每一门科学分枝的手段都是从显现的已知开始,而以探究那隐藏的未知为目的。条条道路都朝向生命最终极的真相。各门科学都在探索不同的创造层构──从粗浅的存在领域,到精的存在领域。

  本体科学也一样,从粗浅和显现的生命层面开始,再进入精微的经验领域,以探究存在的真相。然而,本体科学最后将超越这些精微的领域,直接体验永恆本体的超越之境。

  本体科学是一门深奥且实用的人生哲学,是对终极真相的真正本质所做的系统性探讨。虽然像其他科学一样,它的本质是理论性的,但在实用性上,较之许多抽象的形而上学,它触及了生命最高真实面的更深层。

  本书分为四篇:〈本体科学〉〈生命〉〈生活的艺术〉及〈圆满〉。其中后三篇是提出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智慧。而日常生活中最伟大的智慧,是以「本体科学」一篇中所包含的精深哲学意义为基础的。

  本体科学为生活艺术提供了一个深邃而重要的基础。事实上,生活的艺术就是本体科学的应。

  对于那些纯哲学的研究从不曾感到兴趣的人来说,〈本体科学〉起先可能是很抽象的。但当他们读到〈生命〉和〈生活的艺术〉,且读完〈圆满〉各篇后,将会发现,如果没有阐释本体科学抽象特征的话,本书的整体智慧便没有一个实际的基础。

  园丁必须先认识那看不见的树根,才能指望他专注努力地去灌溉根部,以保持整棵树的翠绿。

  同理,一个活在生命现实领域中的人,必须先对蕴藏在抽象本体领域中的生命根本真实面有完善理解后,才能使生命的其他层面光辉灿烂。这也就是为什〈本体科学〉是本书的第一篇,而具实用价值的章节在之后的原因。

  英文science(科学)一字源于拉丁字根scire,即知。意思是知识──系统化的智识便是科学。

  本体科学的意思就是本体的系统化知识,也就是关于存在或生命真相的系统化知识。

  本体的领域和绝对存在,多少世纪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神祕主义。现在是科学时代,我们对任何穿着神祕主义外衣的东西,总是抱着迟疑的态,不能确定它的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对本体(即创造界的绝对领域)的研究,到目前都还没有成为科学的一环的原因。

  然而,现代科学思想的发展,已使本体得以运用科学方法来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套能使个人直接体验本体纯然之境的系统化方法己发展完备。这是借有意识地进入思想精微层面的经验而达成的,最后达成直接体验思想最精微的状态,进而抵达思想发源处。于是,意识心智抵达本体的纯净状态。

  衍生出宙际生活艺术的本体科学,比人类心智到目前为止所知的其他的一切科学,都更有价值。因为直到今天,所有科学基础的人类心智,都一直运作在受到局限的意识领域,或是在有限的潜能领域。本体科学透过觉静坐的练习,把心智的意识能力扩大到限的价值,如此一来,它不但为一切科学领域提供了知识扩展的基础,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通往圆满的直接途径。

  所有这一切知识都要感谢甲葛德古如.巴葛完.香各日加日亚(Jagadguru Bhagwan Shankaracharya)的神圣传统,这是我所有启示与活动的主要来源。

  我首先感谢亨利.内波,他是欧洲灵性重生运动的领袖,也是三年前感觉这样一本书的需要,并提出这构想的第一人。

  我也感谢伦敦的有福的玛,她像母亲一样,拿着鞭子督企孩子赶快作完功课。加拿大的李奥那.辛普敦、扭威的古利.梅赫利斯、洛杉矶的迪克.波克,也大力支持本书着作过程与寒冬中的生活所需。杰利.加尔维斯和他的爱妻德比,努力地把录音带编辑、笔录下来,并备妥最后的手稿,也令我感沛万分。当然,欧森妈妈和罗兰.欧森、海伦.路德斯,以及亲爱的佛利尔和格兰威利等人的爱心所创造出来的温馨气氛,对本书的问世也大有贡献。

  这是一本为了复兴时代的书,如果黄金世纪会绽现在人类社会,如果启明时代(the Age of enlightenment)会降临人间的话,那么这本书会为这么一个时代提供一条快速道路。新人类即将诞生,在概念上更完全,在经验上更完美,在各个层面有更高的成就。

  生命的喜悦为人人享有,爱掌管着人类社会,真理与美德统御人间,世界和平永远持续,人人将活在神性意识的完全生命的圆满中。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偶然翻阅到《超觉静坐》这本书,书名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感,让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以来都对东方哲学和身心灵的探索很感兴趣,也曾尝试过一些冥想练习,但总感觉浅尝辄止,没有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精髓。这本书的出现,仿佛给了我一个契机,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超觉静坐”这个概念。台湾的社会环境,常常让人感觉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很多人都在寻找一种能够帮助自己心灵平静的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在家中就能实践,并且真正感受到它带来的改变。我对“超觉”这两个字尤其感到好奇,不知道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意识的提升,一种超越日常感官的体验。我期盼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精神领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内在的智慧。

评分

《超觉静坐》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却充满意境,给我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我在台湾生活,时常感受到都市生活的喧嚣和压力,也一直在寻找能够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的方法。我对“静坐”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超觉”二字却让我眼前一亮,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静坐体验,一种能够真正触及内心深处,带来深刻改变的修行方式?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关于放松,更能帮助我提升觉察力,认识到自身潜能。台湾的许多人都在追求身心灵的平衡,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我在这方面获得成长,那将是极大的福音。我非常期待阅读这本书,希望能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评分

老实说,我对《超觉静坐》这本书的期待,更多是建立在它所代表的那种“静下来”的生活态度上。每天在台北穿梭于拥挤的人潮,听着此起彼伏的车鸣声,回到家还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和生活琐事,真的很难找到片刻的安宁。我常常羡慕那些能够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不被外界纷扰的人,感觉他们拥有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这本书的名字,恰恰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让我能够暂时逃离这一切,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静土。我不知道“超觉静坐”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神奇之处,但如果它能让我每天抽出哪怕15分钟,只是安静地坐着,感受自己的呼吸,放空大脑,那对我来说就已经是一种巨大的收获了。台湾的书店里有很多关于心灵成长和放松的书籍,但我希望《超觉静坐》能有一些更独特、更深入的见解,而不只是流于表面的技巧。

评分

拿到《超觉静坐》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散发出的那种沉静的力量。在台湾这样生活节奏快、信息爆炸的社会里,能够拥有一本鼓励人们放慢脚步、回归内心的书籍,显得尤为珍贵。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冥想的书籍,但总觉得要么太理论化,要么练习方法不够清晰。这本书的“超觉”二字,让我联想到一种更深层次的感知,一种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我非常期待它能揭示一些关于如何通过静坐来达到这种“超觉”状态的奥秘。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速成”的心灵鸡汤,而是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引导,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静坐带来的益处。例如,它是否会介绍一些具体的呼吸技巧,或者引导语,让我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冥想状态?这些细节,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

评分

刚拿到《超觉静坐》这本书,还来不及深入阅读,但光是书名就勾起了我很多好奇。我在台湾生活,从小就听过不少关于冥想、静坐的说法,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尝试过,有的说很有帮助,有的则觉得很难坚持。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素雅,予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好奇它是否会像坊间流传的一些心灵成长书籍一样,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还是更偏向于理论的探讨。台湾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解压方式,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那绝对会是不少人的福音。我个人对「超觉」这两个字特别感兴趣,不知道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更深层次的觉知,一种超越日常思绪的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引领我进入一个不一样的境界,让我了解如何通过静坐来达到内心的平静,甚至发掘潜藏的智慧。现在,我只能先从书名和封面来想象它的内容,但这份期待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美好的预告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