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的激情梦幻,检视建筑师彼得‧艾森曼矛盾而失衡的力量,这一切都在教我们欣赏并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这片视觉景观。运用一套独特的语言来读懂影像的意思,可以在翻阅有图画的书本或漫步画廊的时候不再处于被动。本书不是美术史讨论,也不谈艺术理论,却能影响我们「阅读」视觉世界的态度,帮我们敞开眼与心来看其中无比的丰富。
毕卡索的「人像画」之中特别令人难忘的当然是一九三七年十月的那幅「哭泣的女子」。这幅小画大约有人的脸那么大,却充满自炽热的互补色,把眼睛往相反的方向拉,颜色有绿与红,紫与黄,橘与蓝。揉出尖角的白色手绢有了牙齿咬紧之状。在背景的闪金棕色与浅黄色(部分是适合圣像圣物着色的金叶,部分是透着俗世激情的巴黎小馆墙壁)衬托下,红色的帽子和帽上的深色矢车菊之令我感动甚于画中的任何其他部分。
这女子把自己装扮漂亮,戴上喜洋洋的帽子,梳理得体,本来期待着幸福,却在所有人的眼前落得这样,因伤心而变得丑陋,那欢喜的、时髦的、丝毫不在乎她的帽子正在嘲笑她。我们怎能忍心观看这么私人的悲哀?这画中少了什么,以至于局外人的我们可以轻易进入其空间,同时既可怜它又赞赏它?我们在半个
多世纪以后能从这画像故事得到什么线索,能教我们读懂这被情绪折磨的令人目眩的脸?
作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Alberto Manguel,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先后在义大利、法国、英国、大溪地居住,1985年成为加拿大公民。青少年时期曾为视力受损的名作家波赫士诵读,大受启发。有很多部作品获得重要奖项,其中又以《阅读地图》(A History of Reading,1999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联合报读书人版年度十大翻译好书奖) 最为杰出。其他作品包括《虚拟处所辞典》(The Dictionary of Imaginary Places)、《同时,在森林的另一处》Meanwhile, in Another Part of the Forest)、《黑水》(Black Water,二册),以及《异国的消息传到了》(News from a Foreign Country Came)。
译者:薛绚,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专事翻译。译作包括《福尔摩啥》(大块)、《植物的秘密生命》、《空间地图》、《美学地图》(以上商务)、《费正清论中国》(正中)、《书架──阅读的起点》(蓝鲸)等。
序
第一章 平常的看画人:影像说故事
第二章 琼.米契尔:影像无语
第三章 罗贝.康班:影像设谜
第四章 蒂娜.莫多蒂:影像作证
第五章 拉芬妮亚.芳塔娜:影像是了解
第六章 玛丽安娜.嘉特纳:影像是梦魇
第七章 菲洛泽诺斯:影像是内省
第八章 帕布罗.毕卡索:影像是暴行
第九章 阿莱扎丁诺:影像是颠覆
第十章 克劳德.尼克拉.雷杜:影像是哲学
第十一章 彼得.艾森曼:影像为记忆
第十二章 卡拉瓦乔:影像是剧场
结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