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本世纪最热门的话题,却是最少人了解的观念。世界各国前仆后继加入WTO,「全球化」似乎是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全球单一市场」的愿景,彷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依归。是这样的吗?
企业领导的经济整合计画,已使全球化蒙上一层阴影。现行的自由市场模式非但没有打造出更好的世界,反而侵蚀了民主和平等,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决策权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在地文化遭到摧毁、区域紧张情势升高、生态与环境饱受摧残……这是「全球化」带来的悲惨事实,它的缺陷淹没了原本「全球化」的善意,指向令人忧心的将来。
本书简单说明全球经济制度的历史、结构和缺点,使我们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跳出对「全球化」一厢情愿的浪漫幻想,点出更适切的发展途径。
作者简介
Wayne Ellwood
自1977年开始,担任英国以国际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事务为主题的New Internationalist 月刊编辑,于加拿大多伦多成立New Internationalist分社,目前定居于多伦多。着作包括The A to Z of World Development等书。其所造访过的第三世界国家不计其数,包括辛巴威、赖比瑞亚、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印度、菲律宾和古巴等。
译者简介
王柏鸿
台湾大学外文系、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曾任国内报纸编译多年,广泛发表国际、经济、商业以及财政译文。现专事翻译,译作繁多,包括《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忧郁巨人》(Big Blues)、《全球投资漫谈》(Investment Biker)等。译作曾获《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十大好书、《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以及其他奖项。
**篇章五** 我对“假面经济荣景”这个概念感到非常好奇,它似乎暗示着一种表里不一的现状。在台湾,我们常常能看到光鲜亮丽的经济指标,但同时也有不少关于社会压力、年轻人低薪、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的讨论。这本书的出现,恰好点出了这种矛盾。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讨全球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全球化加速了这种“假面”的形成,还是它揭示了全球化本身的问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分析,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过度依赖全球化,并在其中扮演某个特定角色时,可能产生的脆弱性。比如,过度集中于某个产业,或者成为某个全球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一旦这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体经济就会受到巨大冲击。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重新审视台湾在全球化中的定位,以及我们是否需要建立更具韧性的经济体系。这本书,不应仅仅是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指明未来的方向。我希望它能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摆脱那些虚幻的“荣景”,建立一个真正稳固、普惠的经济未来。
评分**篇章一** 近来台湾社会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虑,不少人都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经济发展的路径。尤其当“全球化”这个词汇被频繁提及,但实际感受却越来越模糊时,总让人不禁要问:那些曾经的荣景,究竟是真实的繁荣,抑或是精心编织的幻象?这本书的出现,恰恰触及了这一点。它像是为我们撕开了一层层不那么光彩的幕布,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在光鲜外表下暗流涌动的真实。不再是被动接受经济学界或政客们描绘的美好蓝图,而是开始用更批判、更深入的视角去解读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过去的成功并非全然是自然而然,其中可能包含着许多被刻意遮蔽的因素,甚至是某些“假面”的成分。阅读它,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繁荣”的定义,以及它是否真正惠及了我们每一个人,还是只是一场少数人狂欢的盛宴。我尤其在意作者如何剖析那些被包装得天花乱坠的经济指标背后,可能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台湾未来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这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的书,更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渴望认清的真相。
评分**篇章四** 最近和朋友们聊天,常常会谈到“台湾经济到底怎么样?”这个问题。虽然新闻里总说经济数据不错,股市也涨了不少,但很多人的生活感受却不是那么乐观。薪资增长缓慢,房价却居高不下,年轻人的未来似乎比上一代更加迷茫。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所说的“经济荣景”,究竟是如何被定义的?它是一种普遍的幸福感,还是仅仅体现在一些冰冷的数字上?《全球化反思:粉碎假面经济荣景》这本书的出现,正合我心。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剖析,那些看似繁荣的经济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代价。也许,某些经济政策的制定,是为了迎合短期的增长目标,而忽略了长远的社会影响。又或者,全球化带来的成本,被转嫁给了普通民众。我期待作者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论据和事例,来支撑他的观点,让我们这些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也能看得懂,并且产生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集体性的追问,促使我们去思考,我们所追求的“荣景”,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健康、可持续、并且人人都能受益的经济发展模式。
评分**篇章三** 对于我这种长期关注国际时事,并且对宏观经济学有一定兴趣的读者来说,《全球化反思:粉碎假面经济荣景》这个题目,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性。过往接触到的许多关于全球化的论述,往往侧重于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和经济增长,但书中“反思”和“粉碎假面”的字眼,预示着一种颠覆性的视角。我很好奇,作者究竟会从哪些角度来拆解那些被认为是“经济荣景”的表象?是贸易战的深层原因?是资本流动的背后逻辑?还是那些被忽视的社会成本?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全球化对区域发展不均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加剧了贫富差距。作为一名台湾读者,我更关注这样的反思是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台湾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荣景”的重新定义,理解它是否真的是可持续的,还是只是一个脆弱的泡沫。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更清晰的地图,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化浪潮中,不至于迷失方向,甚至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
评分**篇章二** 作为一名在台北经营小店的生意人,我对“全球化”的感受其实非常复杂。一方面,我们确实受惠于全球供应链,能够获得更具竞争力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国际大厂的强势介入,以及汇率的波动,常常让我们这些小业主感到喘不过气。这本书的标题《全球化反思:粉碎假面经济荣景》立刻吸引了我。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这些“假面”的,以及这些“假面”是如何塑造了我们对经济发展的认知。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产业,究竟是如何因为全球化而走向衰落,或者又是如何被包装成一片欣欣向荣的假象。我希望作者能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那些深奥的经济理论,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其中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应对之道,或者至少能更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以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找到生存的空间。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仅仅是学术探讨,更应是我们每个在台湾土地上努力生活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