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奥斯丁的经典作品,全面地介绍了他的哲学思想和学术成就,内容包括:语言现象学方法、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言语行为理论和对传统哲学问题(知觉、真理、知识、伦理)的语言分析。附录五篇为进一步了解奥斯丁生平和哲学活动的背景资料。
奥斯丁(Austin, John Langshaw, 1911-1960 ),英国着名的分析哲学家,牛津学派日常语言哲学的代表人物。「日常语言哲学」(Philosophy of Ordinary Language),又名「语言分析哲学」,分析哲学的主要支派之一。
奥斯丁认为对日常语言的研究,即使不是哲学研究的全部目的,也是哲学研究的起点。因他所探究的正是重要的传统的哲学问题,关注的正是语言之外的经验现象及世界,也正是通过对日常语言的研究揭示了语言的多功能性,是奥斯丁在语言哲学上的一大页献。
作者简介
杨玉成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博士,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
我对简·奥斯汀的喜爱,更多的是源于她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以及她作品中那种不动声色的批判力量。她的故事,总是在看似平淡的生活琐事中,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微妙。而“语言现象学”,这几个字,瞬间就点燃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我一直觉得,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塑造我们认知和体验的关键。奥斯汀的文字,总是那么精准,那么有分寸,仿佛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深入剖析她作品中的对话、独白,甚至是通过书信往来来展现人物关系和心理变化。它会不会像一个语言的侦探,去挖掘奥斯汀是如何通过语言来暗示角色的身份、性格、甚至她们内心的欲望和不安?而“哲学”部分,更是让我充满期待。奥斯汀的作品,本身就蕴含着对道德、理性、情感,以及社会规范的深刻思考。这本书是否能通过语言现象学的视角,更深入地揭示这些哲学议题在奥斯汀作品中的体现?比如,她笔下的角色是如何通过语言来建构她们对“好”与“坏”的理解?她们的“理性”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运作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更具学术深度的奥斯汀阅读体验,让我能够看到那些被我忽略的语言细节,并从中解读出更深层的哲学含义。
评分坦白说,当我在书架上注意到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本书真的会有人读吗?”。奥斯汀,在我印象里,一直是浪漫爱情小说的代表,是那种晚上窝在沙发里,配着一杯热可可,慢慢品读的甜点。而“语言现象学与哲学”,这两样东西听起来就带着点“硬核”的味道,让人联想到大学课堂上的晦涩讲义。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不搭界的组合,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开始设想,这本书究竟会如何把奥斯汀那些充满英式幽默和不动声色讽刺的对话,与严谨的哲学思辨联系起来?它会不会像解剖一把精密的钟表一样,将奥斯汀的文字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语言单位,然后分析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最终呈现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图景?我一直觉得,奥斯汀的伟大之处,在于她能用最简洁、最优雅的语言,触及最普遍、最深刻的人性问题。她笔下的女性,看似囿于闺阁,却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智慧,她们如何在有限的语言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争取自己的权益,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本书,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这种“语言的魔力”,解释奥斯汀的文字为何能经久不衰,并且在看似轻松的叙述中,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哲学思考。它会不会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匆匆略过的句子,发现其中隐藏的哲学奥秘?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解构”经典文本的著作抱有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当这个解构者能够洞察到作者本人可能都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深层逻辑时。简·奥斯汀,这位在我心中如同“小小说之神”一般的存在,她的作品总是以一种看似轻盈的方式,承载着沉甸甸的人性与社会观察。我总觉得,她的小说,其魅力不仅仅在于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塑造,更在于她文字中隐藏的那种精密的结构和深远的意图。书名中的“语言现象学”,让我立刻联想到对“经验”的关注,以及对“意义”是如何在我们与世界的互动中形成的探讨。奥斯汀笔下的角色,她们的“在场感”,她们的“意识流”,她们如何在对话中“展现”自我,又如何在沉默中“隐藏”秘密,这些都太吸引人了。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带我走进奥斯汀的“语言世界”,去分析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词语、句子、语调,甚至标点符号,是如何共同构建起她的小说世界。哲学,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像一个隐形的框架,规定了奥斯汀人物的思考方式,还是像一个放大镜,让我们看到奥斯汀作品中对人类存在、自由意志、道德判断等问题的深刻追问?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阅读奥斯汀的维度,一种能够深入到语言本体,并从中挖掘出哲学智慧的维度。
评分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心里还小小的“咯噔”了一下。简·奥斯汀?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英国乡绅的田园风光,以及那些穿着华丽长裙、讨论婚嫁的年轻女子。而“语言现象学与哲学”,听起来就是一股浓浓的学院派气息,充满了各种我不太敢轻易触碰的哲学概念。我一直以为,奥斯汀的小说,她的魅力主要在于她对人物心理的精准刻画,以及她对当时英国社会婚姻制度的巧妙讽刺。她的文字,总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不动声色地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荒谬。但“语言现象学”,这个词本身就暗示着对语言运作机制的深入探究。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分析奥斯汀笔下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话?比如,为什么某句看似简单的问候,在奥斯汀的手中,就充满了试探、暗示和社交的博弈?她是如何通过遣词造句,展现人物的阶级地位、教育背景,甚至是她们隐藏的企图?而且,哲学部分,又会与奥斯汀的作品产生怎样的奇妙碰撞?是分析她作品中隐藏的认识论问题?还是探讨她对道德、价值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能够真正地“看见”奥斯汀作品中被我们忽略的语言细节,并从中引申出深刻的哲学思考。它是否能解释,为什么奥斯汀的文字,即使跨越了几个世纪,依然能够引起我们这些远离那个时代的读者的共鸣?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文学和哲学都抱有极大好奇心,却又时常被庞大艰深的理论吓退的读者量身定做的!一直以来,简·奥斯汀的名字在我心中,更多的是与那些优雅的庄园、微妙的爱情和精明的社会观察联系在一起。她的作品,像《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理智与情感》里的埃莉诺,她们的言谈举止、内心情感,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却又似乎隐藏着某种更深层次的逻辑。我常常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去揣摩她们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她们沉默时的思绪万千。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语言现象学”,这可是我一直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现象学,总让人联想到胡塞尔,想到对经验世界的直接呈现,而语言,恰恰是承载和塑造我们经验的最重要载体。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揭示奥斯汀小说中那些看似寻常的对话、书信,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姿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语言结构和意义生成方式。它会不会让我们看到,奥斯汀是如何通过精妙的语言安排,构建出人物的内在世界,以及她们如何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用语言进行自我定义和与他人互动?如果这本书能将奥斯汀的文学世界与哲学思考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结合起来,那绝对是我近几年读到的最值得期待的学术著作之一,也可能彻底改变我日后阅读奥斯汀作品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