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3
一九八○年代以后,日本流行文化热在亚洲持续的漫延和发烧,面对这股无法抵御的浪潮,从输出地的日本、接受地的亚洲、以及其他的国度,都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知识论述,去支撑、去批判、去再生产这个跨文化现象。《媒介拟想》的首期,主要从「消费」日本流行文化的亚洲各国之观点出发,做为刊物问世的特集。在日本流行文化极重要的消费地──台湾,哈日族的诞生以及针对哈日现象的诸多探讨,便是其中一例。
第二期也就是本期,共编录了六篇论文,三篇台湾本地、两篇日本观点、以及一位美国学者的作品,继续挖掘有关日本流行文化热不同的意涵。和创刊号相比,本期有它独到的特色,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是观点的延续:首期中已经略为提到日本人对于亚洲的文化想像,也就是日本人的亚洲观,它如何反映或影响日本人看待「日本流行文化在亚洲」此一现象。本期中,岩 功一与冈田章子两位日本学者也从这样的角色切入,继续深入地批判「日本是优越的v.s.亚洲是落后的」这种百年以来不平等且扭曲的关系,如何在现今的「日本消费亚洲文化」以及「日本输出文化到亚洲」等过程中,继续地被日本人建构下去。
二是观点的超越:日本,不仅只是流行文化的输出国,同时,它也是西方艺术的输入国,Gordon Mathews从不同领域的日本艺术创作者之立场,去探讨当代日本艺术文化与认同创塑的关系。
三是主题的多元:本期的研究主题已经从偶像剧、漫画、动画等影像媒介,扩展至观光旅游、流行消费、空间文化、女性杂志、以及当代日本艺术文化等不同层面。
本期收录的六篇论文各有其观点上与主题上的特点,但都可统合在「认同实践、认同创塑」这个研究范畴当中。
首先,台湾本地的三篇作品从认同宰制到认同协商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哈日族的认同光谱。李天铎与何慧雯认为,哈日现象突显了台湾对日本的欲求是过往历史的沉淀,也是现今国际秩序编排的结果,在多元的背后暗藏的是文化主体的空洞,不明确的文化主体,使得台湾欠缺足以凝聚民众认同的基础。李明璁以消费日本电视剧与赴日旅行为个案,探讨台湾年轻人如何在哈日潮流中型塑他们自己的跨文化认同。迟昌连结空间与青少年次文化研究,探讨西门町做为青少年公共空间的过程中,他们是如何中介全球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使得西门町成为消费日本流行文化的哈日之城。
其次,是两位日本学者的作品,冈田章子从分析日本女性杂志再现下的亚洲流行意象出发,解构日本在看待亚洲时所持有的三重东方主义之眼。岩 功一检视长久以来日本东方主义式的亚洲概念,以及随着亚洲经济起飞以及日本流行文化在亚洲域内的流通,日本有意重新投身亚洲的慾望如何再度浮现。
还有,是学习日本尺八乐器的美国人类学者Gordon Mathews的力作,他从「全球文化超市」的观点出发,主张虽然这会威胁日本文化传承的根源,但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选择,并从深度访谈中呈现日本艺术家认同挣扎的辛苦过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编纂过程中,原作者、译者、修稿者、审稿者、编者彼此间的互动激盪未曾止息,会去论述「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与亚洲」此一作为本身,就是进╱出异文化的具体实践,本期的出刊,也可看成上述所有参与者对于异文化理解与误解的集体知识生产。在此,特别要感谢的是,淡江大学袁樱珊、梁逸芬以及师范大学王韵如三位女士在译稿与修稿中的帮忙。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与亚洲(II)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与亚洲(II)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