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
众生心中诸佛,念念弥陀。
《净土或问》是元朝临济宗天如惟则禅师的着作,以问答的方式提出二十六对问答,各问答之间皆有连贯,文脉一气呵成,一一剖析净土法门的各种信仰问题,不但让一般读者对净土法门有初步认识,即使高才博学的人亦能感其文意高妙,受益匪浅,是一本涵盖思想理论及修持方法两方面的净土要典。
本书以三个层次来撰写,首先将《净土或问》的原文置于最前面,接着在每一段问答的原文之后导读本意,最后对于相关的名相、语词、出处等加以註释,供读者对照检阅。作者以「阐述」的方式代替翻译,仅将个人对原文的认知,直接入题叙议,不在文端一一作出解释,希望让出更多的思考空间给读者,于咀嚼文义之际顿悟了脱生死之义谛。对于想进一层研究的读者,更能借由引文出处的标示按图索骥,继续深入堂奥,直达心灵深处,落实对净土法门的信仰。
作者简介:陈剑锽,生于1964年,高雄巿人。
香港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
现任职于文藻外语学院应用华语文系助理教授兼研究发展处处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净土思想及宋明学术思想,着有《圆通证道——印光的净土启化》,并发表〈阳明后学所产生之诸问题〉、〈理学家对「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争议及其运用〉、〈高攀龙的格致见解——兼论对朱子、阳明、李材之评〉、〈高攀龙论王阳明〉、〈印光的念佛法〉、〈「四大名山志」的修撰过程及其宗教意义〉、〈近代确立莲宗十三位祖师的经过及其释疑〉等十余篇论文。
我对《净土或问‧导读》这本书的初印象,其实是它所呈现出的一种“对话感”。我通常不太喜欢那些过于单方面的说教式书籍,总觉得少了些互动和温度。而这本书的标题“净土或问”,就给我一种它像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心灵的交流。我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阅,发现它的文字果然如我所预期的那样,更像是将一些复杂的佛教概念,以一种非常亲切、像是回答读者疑问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没有回避读者可能会有的困惑,反而积极地去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困惑的根源。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往生”这个概念时,所用的比喻,非常贴切,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其中的深意。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佛教的修行,并不一定要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温暖人心。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被理解”的力量,也让我对净土法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积极的态度。
评分说实话,《净土或问‧导读》这本书,一开始吸引我的并非其内容本身,而是它所传递出的一种“提问”与“探寻”的姿态。我本身是一个非常喜欢思考和质疑的人,很多时候,面对一些既定的观念,我总会忍不住去问“为什么”。而这本书的标题“净土或问”,恰恰迎合了我这种探索精神。我翻开它,期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净土宗的深度探讨,一些能够挑战我固有思维的观点。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清晰,它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强行灌输,而是像一位温和的引导者,带领读者一步步地去理解净土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讲解“什么是净土”,更像是探讨“为什么要有净土”,以及“我们如何能够接近净土”。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在感到知识被注入的同时,也激发了我更多的思考。它没有给我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给了我一个可以思考的方向,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与我共同成长的伙伴。
评分《净土或问‧导读》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翻到的,当时它静静地躺在书店的角落,封面设计朴实却又带着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我本身就对佛教的一些基础概念和一些修行法门抱有好奇,但又觉得许多经文和论著读起来太过艰涩,总觉得望而却步。而这本书的标题“净土或问”,给我一种它会以一种比较亲切、像是解答疑问的方式来呈现净土宗的教义,这让我感到眼前一亮。我翻了几页,发现它的文字确实不像我之前接触过的那些古籍那么枯燥,反而更像是有一位长者在娓娓道来,将一些看似深奥的道理用生活化的语言解释清楚。它不是那种强迫你接受某种观点的书,更像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你去思考、去探索。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日常生活的经历,试着去对照书中所讲的道理。有时候会觉得豁然开朗,有时候也会觉得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体会。整体来说,这本书给我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即使是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一点时间翻阅,也能让我感到内心的平静。它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是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引导读者去认识和理解净土法门。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通过朋友推荐得知了《净土或问‧导读》这本书。当时我正处于人生的一个低谷期,感到迷茫和无力,渴望找到一些能够支撑我心灵的力量。市面上关于心灵成长的书籍很多,但大多侧重于个人奋斗或者心理疗法,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它的书名《净土或问‧导读》并没有立刻吸引我,但朋友的一句话“这本书能让你找到内心的平静”让我决定翻阅一下。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一场宁静的旅程中,一位慈祥的长者循循善诱,为我一一解开心中疑惑。它没有讲太多高深的佛法理论,而是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将净土的理念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强调必须做到什么,而是强调一种“信”和“愿”,这种轻松的基调让我感到释怀。它让我明白,即使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也依然可以向往并往那个美好的方向前进。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也让我对生活多了一份希望和勇气。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净土或问‧导读》这本书并没有太高的期待,主要是因为“净土”这个词汇在我脑海里总会联想到一些比较仪式化、甚至有些神秘的宗教色彩,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过于形式化的东西。但这本书的“导读”二字,以及封面上那种简洁的风格,还是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抱着一种“姑且看看”的心态翻开了它,结果却意外地发现,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相当地接地气。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很多宗教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地从一些大家都能理解的疑问出发,然后慢慢深入到净土宗的核心理念。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信”和“愿”这两个概念时,所举的例子。它将这些抽象的修行词汇,转化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相信”和“渴望”,让我觉得原来修行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现代化,读起来不会有负担感,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个很懂你、很愿意跟你分享心得的朋友聊天。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净土宗的刻板印象,也让我开始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去实践一种心灵上的安宁与寄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