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也许有过以下的疑问:
其实,生活里无处不是学问。很多的问题,都有个科学的答案。
《台湾科学教室1》就是以台湾的人事时地物为主题,用浅显的文字提示,呈现这些题材的科学意涵;在认识台湾这块土地的同时,孩子自然有了科学的思考,而在进行科学理解的同时,孩子也自然认识了台湾这块土地!
本书一共包含五十一个子题,有的是基本的知识,有的是趣味盎然小常识,有的是一般成人也不了解而感到疑惑的问题。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读、老师可以作为教学的补充教材,孩子们自行阅读,也能得到许多的乐趣与知识。
作者简介
黄沼元,台南市人,逢甲中文研究所毕,作品有儿童读物《伟人的故事》、《儿童座右铭》、《成语应用字典》、《分类成语字典》、《表格式字典》、《儿童健康宝典》、《基度山恩仇记》改写,以及《考上名校大作战》、《这样养生最健康》、《不景气照样财源滚滚》、《台湾的老街》等十余种,目前从事国小语文教学与编着採访工作。
绘者简介
若纮,专职插画家,作品多样,包含儿童漫画、杂志插画、童书绘本等。
哇,这本《台湾科学教室1》简直是打开了我小时候对科学的好奇心宝盒!记得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学生,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疑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会有彩虹?为什么石头会沉到水里,木头却会浮起来?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台湾科学教室1》里,作者都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给了解释。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关于“光”的章节,作者用了一个简单的实验,用镜子反射阳光,就让我明白了光是直线传播的,而且还能折射、反射。那个时候,我简直觉得自己发现了新大陆,每天拿着小镜子在院子里玩,对着墙壁、对着水面,玩得不亦乐乎。书里那些插画也画得特别可爱,把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形象易懂,比如讲解“浮力”的时候,画了一个小人儿在水里,然后旁边画了好多小小的箭头表示水往上推的力量,我一看就懂了。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贴近台湾小朋友的生活,用的都是我们熟悉的例子,比如讲解“热胀冷缩”的时候,提到了夏天冰棒会融化,冬天水管会结冰爆裂,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却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的事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科学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公式和理论,而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让我开始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甚至还激发了我以后想要当科学家的梦想!这本书真的是一本非常棒的启蒙读物,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科学感兴趣的小朋友们!
评分老实说,《台湾科学教室1》这本书,我当初是被它封面吸引的,那种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设计,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但是,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原因,是它那充满智慧和探索精神的内容。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活泼,就像和一位知识渊博又风趣的朋友聊天一样。它不会用枯燥的语言去解释科学原理,而是用一种启发式的提问方式,引导我们一步步地去思考。我记得在讲“能量的转化”这一章时,作者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能量有多少种形式,而是问我们,为什么运动的汽车能让灯泡发光?为什么太阳能板可以把阳光变成电?然后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小故事和类比,比如将能量比作“积木”,可以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让我们理解能量守恒的概念。书里的插图也是一大亮点,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帮助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工具。有时候,一张图片比长篇大论的文字更能说明问题。比如,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时,画了一个非常形象的示意图,把太阳光、二氧化碳、水变成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它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书中穿插的“小实验”设计得非常巧妙,使用的材料都是家里常见的物品,比如纸板、弹簧、橡皮筋等等,让我们可以在家轻松完成,并且亲身验证科学原理。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爱上了科学探索的过程,也培养了我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
评分《台湾科学教室1》这本书,对于我这种对科学有着朦胧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次绝佳的体验。它让我看到了科学并非高不可攀,而是触手可及,并且充满着无穷的乐趣。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在地化”特色,作者非常巧妙地将许多台湾特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场景融入到科学的讲解中。比如,在讲到“气候”的时候,作者就结合了台湾四季的变化,从北到南不同的气候特点,以及台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书中关于“地震”的讲解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且提供了应对地震的安全知识,这对于身处地震带的我们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而且,这本书在讲解科学原理时,没有照搬国外的教材,而是用台湾读者熟悉的语言和方式来呈现,比如在讲“电路”的时候,就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器来举例,让我们更容易产生共鸣。书中大量的插图也极具台湾特色,画风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让整个阅读过程都显得格外轻松愉快。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台湾特有动植物”的科普内容,让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更加了解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培养了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总而言之,《台湾科学教室1》不仅是一本优秀的科学启蒙读物,更是一本让我们了解台湾、热爱台湾的科普读物,它让我看到了科学的魅力,也让我对我们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这本《台湾科学教室1》,说实话,我拿到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儿童科普书很多,能做得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却不多。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独特,不是那种一上来就抛出大量专业术语的模式,而是从一个生活中的小现象入手,然后层层剥开,引出背后的科学原理。我记得有个章节讲的是“声音的传播”,作者没有直接讲声波,而是先问读者,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远处的声音?然后通过一个用线牵着两个纸杯组成的“土电话”的例子,让我们亲身体验声音是如何通过振动传递的。这种“动手做中学”的方式,真的太棒了!而且,书里的图片也经过精心设计,既有写实的插画,也有清晰的示意图,帮助我们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讲解“磁力”的时候,画了不同的磁铁互相吸引和排斥的场景,还展示了磁力可以穿透一些物体,这些都让我看得目不转睛。最让我赞赏的是,这本书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科学思维方式,它鼓励我们去提问,去观察,去尝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书里经常会穿插一些“小实验”或者“思考题”,让我们主动去探索,去验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变了,以前觉得司空见惯的事情,现在都能从中发现科学的奥秘。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更是一把开启我们探索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
评分《台湾科学教室1》这本书,我不得不说,它的内容实在是太扎实了!虽然书名看起来很基础,但它所涵盖的知识点却相当丰富,而且讲解得非常透彻。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物质的形态变化”那一部分,作者非常细致地解释了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比如水如何结冰、融化、蒸发、凝结。书里还配有非常精美的插画,清晰地展示了水分子的运动状态,让我们能直观地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而且,作者还联系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讲解“结冰”的时候,就提到了冰箱里的冰块,而讲到“蒸发”时,就联系了我们洗完衣服晾干的过程。这种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科学知识变得更加亲切,也更容易被我们这些读者所接受。更难得的是,这本书在介绍一些科学概念的时候,还会简要地提及相关的历史发展,比如在讲到“牛顿三大定律”的时候,稍微介绍了一下牛顿爵士的生平和他对科学的贡献。这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们对科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的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更加完整了,对很多自然现象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就像一个百科全书,满足了我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让我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