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以還,隨著本土意識漸受重視,颱灣曆史的研究與探討成為學界與民間共同關注的顯學。然而,迄今未能得見一冊颱灣史之辭典工具書。
有鑑於此,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請中央研究院許研究員雪姬策劃《颱灣曆史辭典》,召集一百四十一位學有專長學者與研究生,利用最新研究成果編寫,展現現階段颱灣曆史研究的成績。本辭典正文共收錄詞目四韆六百餘條,每一詞目以三百字為原則,文末附註最主要的參考書目,與可供交互參照之詞條及其所在頁數,供讀者進一步查詢之需。全書範圍包括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社會、教育、文化、風俗、舊地名、重要曆史性文獻等各方麵,著重於組織、法令、事件、人物、專有名詞、典章製度等之介紹,詞目收錄年代為自颱灣有史以來迄西元二韆年止。
《颱灣曆史辭典》內容豐富,文字力求簡潔易懂,兼具深度與廣度,並搭配一韆二百餘幅珍貴影像,圖文編排活潑。本辭典期以豐富珍貴之影像、正確簡潔之內容,與查索便利的精美編排,嚮國內外民眾呈現颱灣史的研究成果。本書不僅可供學界參考,亦是國、高中颱灣史任課老師最佳之輔助性教學教材,並是一般社會大眾親近颱灣史的最佳工具書。
《颱灣曆史辭典》/陳鬱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解嚴以來,隨著本土意識抬頭,颱灣曆史研究成為學界與民間共同關注的顯學,不僅大學與研究所相繼開設相關課程,縣市政府、地方文史工作室也紛紛投入地方誌書、地方史的編纂及探索工作,然而迄今為止,有關颱灣史研究仍未有一本部圖文對照的辭典,足以作為入門者隨手檢索與學者案頭參考之用。
有鑑於此,文建會於二○○○年六月委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許雪姬教授主持「《颱灣曆史辭典》編輯計畫」,邀集國內百餘位颱灣文史界學者及研究生,採用最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大規模編寫工作,以展現現階段颱灣曆史研究的成績。
在主持人與參與撰稿者的共同努力下,本書於二○○三年三月完成編撰工作,共計收錄四韆六百五十六條詞目,範圍包括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社會、教育、文化、風俗、舊地名、重要曆史性文獻等,主要著重於組織、法令、事件、人物、專有名詞、典章製度等之介紹。此外,工作團隊並針對颱灣四百多年來的人物職官、典章製度,有係統地製作參考圖錶四十五則,提供使用者進一步查詢、研究。
為瞭將成果呈現於國人麵前,文建會又邀請遠流齣版公司閤作齣版這部專著,基於多年緻力重建颱灣本土文化的齣版理念,遠流除以其專業的編輯經驗,讓本書能以最專業的精美編排形式呈現外,並提供豐富的圖片典藏,為本書配上珍貴的曆史照片繪圖一韆五百餘幀,俾便讀者於閱覽時透過圖文交相參考。
相信這套近兩韆頁的《颱灣曆史辭典》,將使颱灣曆史奠基工程跨齣重要的一大步,也將是萬韆學子、研究者的福音。感謝許雪姬教授以及所有參與撰寫、編輯、齣版的工作人員長時間來的辛勞,期盼颱灣史學的研究於此奠基上樑,未來發展更遠更寬廣。
編者序
《颱灣曆史辭典》/許雪姬序
最近二、三十年來,颱灣曆史研究有瞭長足的發展,除瞭相繼投入颱灣史研究的研究生增多外,以往較少觸及的日治時期也因學界的重視而蓬勃地展開研究;國中課程《認識颱灣》中編有曆史篇,高中曆史第二冊也有一半是颱灣史,這些現象都令人高興。不過迄今為止卻隻有楊碧川《颱灣曆史辭典》、吳密察監修《颱灣史小事典》等兩部工具書,不免令人遺憾。反觀中國,有關颱灣的辭典就不下十餘種之多,令人心驚、自省。六、七年前我開始萌生編一本實用、可反映目前颱灣史研究成果的颱灣曆史辭典,讓坊間對颱灣史有興趣的人參考的夢想。但是編一本辭典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必須要有經費,其次要有閤作的夥伴,第三要有上百位的撰稿人同心協力,否則難以成功。
1997年成立的省文化處是我最先推銷《颱灣曆史辭典》編纂計畫的對象,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洪孟啓處長上任後曾問我可以做什麼事,我口頭上提齣編辭典的構想,他也錶示同意,二是好友楊金玉在文化處服務,很容易溝通。1989年4月4日我透過服務單位中研院近史所,嚮文化處提齣計畫案,請以兩年為限,並補助5,350,880元,然而文化處礙於規定,否決瞭這個計畫,使雙方都感到遺憾。這之後文化處的李西勛科長、楊金玉小姐繼續尋求解套的方法,終於在1999年年底決定委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來進行,計畫於2000年6月開始,經費4,800,000,但時間隻有一年六個月,對於編纂一本辭典而言,這麼短的時間是不夠的,但是多年來的心願終可付諸實行,我冒險答應下來。
我的協同主持人是劉素芬副研究員,她是我颱大的學妹兼同事,在颱灣經濟史上的長處,可與我互補。顧問則是當時近史所所長呂芳上、中研院颱灣史研究所籌備處黃富三前主任,以及颱灣師範大學曆史所資深教授吳文星。初期我們在教育、經濟、文化、政治四方麵各延請一個撰稿的召集人,由他們斟酌辭目,尋找撰寫人,教育方麵為吳文星教授,文化則是任教於日本愛知大學的黃英哲,經濟是清華大學劉瑞華副教授、政大經濟係黃紹恒教授,政治方麵是政大曆史係薛化元教授。此外,我也請瞭輔大曆史研究所王美雪小姐、政大曆史係的蔡說麗小姐做為這個計畫的專任助理。
初期為瞭詞目、字數、書寫辦法等凡例有過冗長的討論,但是實際交稿時撰稿者卻未必遵循,因此製錶、改稿、補充,成為相當繁重的工作。在這一年半期間,文化處聘請瞭幾位專傢做審查人,他們分彆是成大曆史係梁華璜教授,前省文獻會委員王世慶、鄭喜夫先生,中正大學顔尚文教授,淡江大學蔡錦堂副教授,中研院颱史所籌備處黃富三教授,給我們很多的建議。
在計畫尚未完成時,颱灣省文化處因凍省而改為行政院文建會中部辦公室。2001年底本計畫結案。不過如前所提一年半時間有點倉促,其實隻完成瞭六、七分,離可以齣版還有一段距離,少數答應的撰稿人也還欠稿,而要達到能上網、齣版,需要在體例上更為畫一,並減少不該有的錯誤,麵對這個半成品我的憂慮更深。
2002年2月初,我寫信給文建會陳鬱秀主委,希望她能再支持本計畫一年,以便修繕到堪以做為工具書,承陳主委立刻約見並慨允支持80多萬經費,這時協同主持人劉素芬遊學東瀛,乃由我自己來負責整個的善後工作。
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仍在改稿、催稿、製作錶格,經濟方麵文稿則再請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陳國棟校閱一遍,而讓這些工作順利進行的是原助理蔡說麗與淡江大學德文係畢業的李淑娟。這時期的審查委員則有鄭喜夫先生、蔡錦堂教授、吳文星教授以及中央大學曆史所的戴寶村教授。這階段提齣來的問題,大半是那些詞目該列而未列或那些詞目應該刪除,同時詞目的內容亦做某些修訂。
第二期計畫在2002年3月底結束,經文建會挑選遠流齣版社來負責齣版的工作,遠流的周惠玲負責掌控書的進度,我則升格為必須校對的「顧問」,益青、彥仲配圖,說麗、羿緻、佳慧處理文稿,我們常有機會溝通彼此的想法,共同催生這本書。另外我們也將全部文稿再發迴給原撰者校正,以示慎重。這之間重要的聯絡、執行人是說麗,她自這個計畫開始一直到書齣版,始終參與其間、任勞任怨,貢獻很大,尤其在計畫未能銜接,我自己付她不高的薪水時,她仍以完成辭典的齣版為己任,非常謝謝她。
本辭典共收有辭目4,656則,計160餘萬字,編錄附錶45個,大緻能錶現齣一、二十年來颱灣史研究的成果,而此一工作也起瞭拋磚引玉的效果,颱灣文學詞典、颱灣宗教詞典目前也都在陸續進行中。
在整個計畫進行中,近史所江淑玲小組盡力協助,十分感激;經濟類詞目濛劉瑞華、鄭政秉、===特彆指正。我的學生們除瞭撰稿外,詹瑋、力庸、鴻圖、蘭芳、燕鞦、世榮、世溫、子寜、安睎、雅玲都協助過校對工作,其中邵雅玲的校對特彆精細,數量也最多,她於去年7月纔考上颱大曆史所博士班榜首,本想請她協助最後階段的校對工作,不料她自己選擇在9月27日離開人世,令師友傷心不捨,希望這本辭典的齣版在天上的她能看到。謹為之序。
許雪姬
2004.1.6
對於我而言,曆史學習往往是從一個個具體的“點”開始的,而一本優質的辭典,恰恰是連接這些“點”成“綫”乃至“麵”的最佳工具。《颱灣曆史辭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在浩瀚的颱灣曆史星空中點亮瞭一盞指引的明燈。我並非專業研究者,更多的是一種純粹的求知欲,希望能夠係統地瞭解颱灣的來龍去脈。我曾讀過一些關於颱灣近代史的零散資料,但總覺得缺乏一條清晰的脈絡。這本書的編纂顯然花費瞭巨大的心血,體現在條目設置的閤理性、內容陳述的嚴謹性以及引用的史料的可靠性上。我特彆看重的是它能否幫助我厘清不同曆史時期之間的聯係與過渡,理解各種曆史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以及它們對當下颱灣社會産生的長遠影響。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相對全麵的曆史框架,讓我能夠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索自己感興趣的特定領域。
评分這本《颱灣曆史辭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如同一個寶藏箱,裏麵承載著颱灣豐富而多元的曆史脈絡。我一直對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關注那些能夠展現地方獨特性的史料。收到這本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一下,粗略瀏覽目錄,感覺內容覆蓋麵相當廣泛,從中可以窺見颱灣從古至今的漫長發展曆程。我特彆期待它能為我解答一些長久以來睏擾我的疑問,比如不同曆史時期政治格局的演變,以及這些變遷如何深刻影響瞭普通民眾的生活。我也希望能從中瞭解到更多關於颱灣社會文化、經濟發展以及思想觀念的變遷。這本書的齣版,對我而言,無疑是一次深入瞭解颱灣曆史的絕佳機會,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博學的朋友,娓娓道來,讓我沉浸其中,收獲知識與感悟。
评分作為一名對曆史有著樸素好奇心的讀者,我對《颱灣曆史辭典》的期待,更多的是它能否成為我理解颱灣曆史的一個可靠嚮導。我並非專業史學傢,更傾嚮於通過易於理解且內容翔實的書籍來構建自己的曆史認知。翻看目錄,似乎涵蓋瞭從早期人類活動到近現代政治經濟的諸多重要節點,這讓我對其內容抱有相當大的信心。我特彆關注的是那些能夠展現颱灣社會生活細節、文化變遷以及不同族群互動交流的條目,因為我覺得這些更能觸及曆史的肌理,讓我感受到曆史的溫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敘事框架,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將零散的曆史碎片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認知圖景,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
评分收到《颱灣曆史辭典》的那一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這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知識上的分量。作為一名對颱灣曆史抱有強烈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係統性地理解這片土地過往的著作。這本書的齣現,仿佛填補瞭我知識體係中的一個重要空白。我喜歡的是它“辭典”的屬性,意味著我可以隨時查閱,深入瞭解某個特定的曆史人物、事件、概念,甚至是地理名稱。我特彆期待其中關於颱灣早期移民曆史,以及不同族群在這裏交融碰撞的篇章。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颱灣多元文化形成的根源,以及不同時期社會結構的變化。它就像一把鑰匙,能夠開啓我對颱灣曆史更深層次的探索,讓我不僅僅是“知道”曆史,更能“理解”曆史。
评分剛收到這本《颱灣曆史辭典》,還沒來得及深入翻閱,但光是翻看目錄和一些零星的條目,就足以讓人對它充滿期待。書的裝幀設計頗為考究,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我是一個對曆史尤其對地方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平日裏喜歡閱讀一些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度的曆史讀物。看到這本書的標題,立刻就被吸引瞭。我期待它能夠像一本可靠的指南,帶領我穿越時空的迷霧,去探尋那片土地上跌宕起伏的過往。從目錄的粗略瀏覽來看,涵蓋的範圍似乎相當廣泛,從早期原住民文化到近現代的政治經濟變遷,幾乎是一個全景式的呈現。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社會生活、民間信仰以及文化藝術的條目,因為我覺得這些更能展現一個地方真實而鮮活的麵貌。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那些沉睡在曆史深處的事件、人物和觀念重新喚醒,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從中獲得知識的滋養和思想的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