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7
成立于1986年9月28日的「民主进步党」(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以下简称民进党),在短短十余年的期间,已由早期的党外势力、最大反对党而逐步迈向执政之路。回顾台湾自由化与民主化的发展过程,民进党的地位与影响力的确有目共睹;主要政治议题诸如组党、解除戒严、言论自由、国会全面改选、政治禁忌突破、历次修宪、总统开放直接民选、住民自决与独立建国等,民进党都是其中过程的主要推动力量。
2000年3月,台湾地区透过制度化的总统、副总统选举,进行了战后五十多年来第一次的政党轮替。在这难得的政党轮替经验中,长期在野的民进党正式成为执政党,并逐渐在总统与各个国家机关取得重要的权力地位。至此,台湾的政党政治,终于因民进党执政,而走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个新兴的执政党,不管将来能否继续执政,其重要性已迫使我们必须深刻地进行认识。不同于国内其他政党,当我们在观察民进党的政治运作与权力结构时,最常聚焦的着眼点就是其党内长期制度化运作的派系政治。早在党外时期,其内部就有「党外编联会」与「党外公政会」两大势力的存在;成为组织化的反对党后,随着时空环境的改变与派系之间的分合,更衍生出包括「美丽岛」、「新潮流」、「正义连线」、「台湾福利国连线」、「台独联盟」、「新世纪」与「新动力」等大派系。甚至目前成为执政党,虽然派系之间实力互有消长,部分派系也共同组成「主流联盟」以寻求发展;但实际上派系仍是各自持续运作及互动,形构出现阶段民进党真实的权力生态与结构。
虽然派系政治是任何政党内难以避免的现象;但如同民进党般,长期以来其政党事务、选举事务与政府事务皆有党内派系明显介入运作,而其政治菁英则几乎都以隶属各派系身分从事政治竞争,也是极为特殊的政党特色。尤其令人好奇的是,当国内政党均面临同样的政治环境与制度时,为何只有民进党产生明显的派系政治现象?甚至,在近几年,这种特色也逐渐引起国内其他政党的重视。例如国民党内丁守中、陈鸿基(已退党)、陈学圣、王作荣与各次级团体便主张应参考民进党或日本自民党的派系共治及运作,以进行所谓「泛蓝阵营」的团结,并健全未来政党路线的发展。
根据上述发展背景,且在衡量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下,本论文拟以民进党的派系政治为研究主题。在研究规划上,笔者以现有相关理论、重要文献作为分析基础,辅以适当的研究方法,分别深入探究民进党派系的整体发展、人事及组织运作与其在政党事务、选举事务及政府事务的参与及影响,期望能就此对民进党派系政治的来龙去脉作一全盘、周延的认识及理解,并一窥该政党权力结构的形成与变迁。除此之外,笔者并尝试提出民进党派系政治的分析架构与实际运作上的建议。
必须说明的是,民进党内除了有上述政党层次的派系外,也有地方层次的派系存在。这是源自早期党外时期的地方山头势力,例如高雄的余登发、新竹施性忠、宜兰陈定南及屏东邱连辉等人。党外时期,这些山头的实力相当可观,不过到目前,可能只剩下高雄余家班的「黑派」最具规模。在本论文的规划中,此等地方派系并不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不过,笔者在文中仍会论及其与党内主要派系的关联。
一脉总相承:派系政治在民进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一脉总相承:派系政治在民进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