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

太行山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生于中原文化发源地,加之儒学古籍的浸淫,历经战乱流离苦难,走过黄河长江两岸,以财务会计专业的角色,见证了抗日战争种种,以及台湾经济的成长发展,透过史传式的回忆记录,展现中华文化生命的延续。

  作者为河南省林县横水镇人,于二七年进入在合涧镇新成立的林县中学,后经战乱,学校迁至豫西灵宝复学,又辗转到灵宝继续学业,在高二阶段,日军又侵犯豫西,又流亡至西安,因为离乡背井,多无经济支援,遂在卅三年暑期考入管吃住的军需学校,毕业后迁到台湾来工作。光阴似箭,作者也已白发退休,以良好的国学基础,文笔通畅的写出自己在战乱中遭遇以及奋斗历程,不仅自己可以勉惕,也可让后辈们有所遵循努力向上。

作者友人张斌代序言及值得一提的几点,颇有意思,摘录于下:

  • 一、我们故乡林县(现已升格为林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四面环山,形势险要,是纵跨河北、河南和山西中间太行山最美丽一段,其中山水秀美号称太行大崃谷,目前已成为豫北重要观光景点,在与日本作战初期,日军沿平汉线铁路南下,林县仍是一片干净土,日军虽在南部拓展疆域,而未攻佔林县,如同芒刺在背,非拔掉不可,因此聚集大军,于卅一、二年进行两次大规模扫荡,偏遭四十军一○六师李振清坚强抵抗,战况激烈,以简单配备与配备优良且有空军支援的日寇作殊死战,虽有伤亡,但敌人损耗在数倍之上,发挥以寡敌众精神,李师长因此而获得李铁头之尊号,来台后曾被任为澎防司令,后升任为陆军副总司令,郭兄描述二次激战状况不输于行军记者之描述。
  • 二、林县弃守后,林中到豫西灵宝复校,我们尚在高二肄业,得到消息后,每位学子都想到母校去完成学业,我们集合十余人,由杨怀珍老师带领,首次离开故乡,绕道开封商邱,经界首漯河而到洛阳,到灵宝复学后,虽有书可读,但每人补助不多,每日二都是一个黄面馒头,蘸辣椒粉当菜吃下,此时正是生长期,食慾旺盛,每天都在饥饿下硬熬过来,锻鍊成坚强体魄,后来又经敌军向西扫荡,许多青年学子分头纷纷跑至西安,幸赖政府早有准备,在北大街设有战地学生招待站,南院门有青年失学辅导处,只要如实登记,即可能继续读书,以勉冻馁之苦,读这一段令人想起政府对青年学生所费苦心。
  • 三、我们流亡西安时,不时聚首,并以林县富商在西安尚仁路开设之「集兴成」商号为联络中心,在那里巧遇第十三联中(设在辉县)校长徐翊中老师,徐老师原在第三区联中(林县联中)教英文,为照顾青年学子,同意我们随附该校毕业班就读,并每人发予一纸临时毕业証书,我亦由「衡湘」易名单字「斌」,载入证书上,三十四年暑假,许多军事学校到西安招考新生,不花钱而可读书,正是我们想去的地方,斯时靖寰兄已考入军需学校,我想考军医学校(国防医学院)以投入医界服务,乃持临时毕业证书,前往报考,倖被录取,不胜欣慰。当时各战时学校视环境适合否,不时搬迁,军医学校由西安而贵州、而上海,最后迁来台湾,如此这般,绕来绕去,终于完成心愿,现在想来,如非一纸临时毕业证书,我还无缘为一名医师。
  • 四、这册书也是有完善游记描述,因为战乱,当时青年学生走了不少地方,他对我们出身林州市已有详细记述,以及他由宝鸡到四川沿途风光叙述不少,成都重庆描绘很多,胜利复原,他已由学校毕业,回京沪筹设经理、财务学校,放宽胸襟更可畅游,沿长江出川对三崃、宜昌、武汉、南京、上海,各地风景美点,皆有着墨,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有旷达胸襟,在昇平时,青年学生很难有此机会。

      在出版后记中,作者补充说明「太行山下」这个地方:「若干年前,尚在军中服务时,乡思难解,辄有如此感叹。当时两岸关系限制綦严,尺素难通,何云往还?开放后,多次探亲,郁郁稍解,兹以八二高龄,回忆录《太行山下》。‧‧‧近期,.有晚辈扶持,乃有重行登临太行山之念。‧‧‧一家八口从太行大崃谷北端之络丝潭(天桥断)、青年洞、王相宕、桃花洞、冰冰背等作系列性之浏览。虽系旧地重游,而观感迥不相同,盖以络丝潭水奔腾澎湃,形成多处飞瀑,与枯水期之静谧幽深,大异其趣,浊漳河水在此啸鸣沖击,迨越过石阵后,始悄悄东流。而青年洞深邃如昔,但从一线天夹道登临山顶后,穿过两山间新建铁索悬桥,行走其上,惩悠晃晃,下临绝壑,令人魂飞。‧‧‧此谷乃太行崃谷之谷中谷,最狭处仅二十公尺,全长七公里。稍向前行,即为黄龙潭,瀑布从高崖垂下,苍壁白练,相胦成趣,流水相聚成潭,平若明镜,其下五十公尺处有一块巨石,名为「琴台石」,传说姜子牙来此游览时,被山色流水陶醉,席地而坐,支起琴案,弹奏乐曲,乐而忘返,当你在此静坐,似还能聆听美妙的乐曲声,余夫妇曾在此合影留念。‧‧‧太行崃谷景观处处,天平山、小西天、黄华谷等,余亦次第登临,尤其是天平山,以其峰势峻极,「上平于天」,有天平北雄、太行之嵴之美誉。北宋时名相韩琦经营驿道以通晋豫,山瀑流泉,神秘莫测,为历代仙释之徒、圣人雅士游赏栖息,帝王叛臣屯兵留寨之地。我们在天平山观景台小憩,真有「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之感受。自此遥望小西天,晋豫雄关十八盘天险,为历代兵家战略要沖,二千五百年前,晋将赵胜击败齐兵于此,其后石勒、高欢、赵匡胤、李自成皆曾屯兵于此。近代平民领袖(天门会头头)韩欲民亦曾屯兵北峰之四方,抗战时新五军师长刘月亭在此兵败被俘,所以天平山实具有深厚之历史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
      郭靖寰,字海屏,河南省林州市人,生于民国十二年,军需学校(国防管理学院前身)毕业,军中退役后转调华视。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