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8
作者生于中原文化发源地,加之儒学古籍的浸淫,历经战乱流离苦难,走过黄河长江两岸,以财务会计专业的角色,见证了抗日战争种种,以及台湾经济的成长发展,透过史传式的回忆记录,展现中华文化生命的延续。
作者为河南省林县横水镇人,于二七年进入在合涧镇新成立的林县中学,后经战乱,学校迁至豫西灵宝复学,又辗转到灵宝继续学业,在高二阶段,日军又侵犯豫西,又流亡至西安,因为离乡背井,多无经济支援,遂在卅三年暑期考入管吃住的军需学校,毕业后迁到台湾来工作。光阴似箭,作者也已白发退休,以良好的国学基础,文笔通畅的写出自己在战乱中遭遇以及奋斗历程,不仅自己可以勉惕,也可让后辈们有所遵循努力向上。
作者友人张斌代序言及值得一提的几点,颇有意思,摘录于下:
在出版后记中,作者补充说明「太行山下」这个地方:「若干年前,尚在军中服务时,乡思难解,辄有如此感叹。当时两岸关系限制綦严,尺素难通,何云往还?开放后,多次探亲,郁郁稍解,兹以八二高龄,回忆录《太行山下》。‧‧‧近期,.有晚辈扶持,乃有重行登临太行山之念。‧‧‧一家八口从太行大崃谷北端之络丝潭(天桥断)、青年洞、王相宕、桃花洞、冰冰背等作系列性之浏览。虽系旧地重游,而观感迥不相同,盖以络丝潭水奔腾澎湃,形成多处飞瀑,与枯水期之静谧幽深,大异其趣,浊漳河水在此啸鸣沖击,迨越过石阵后,始悄悄东流。而青年洞深邃如昔,但从一线天夹道登临山顶后,穿过两山间新建铁索悬桥,行走其上,惩悠晃晃,下临绝壑,令人魂飞。‧‧‧此谷乃太行崃谷之谷中谷,最狭处仅二十公尺,全长七公里。稍向前行,即为黄龙潭,瀑布从高崖垂下,苍壁白练,相胦成趣,流水相聚成潭,平若明镜,其下五十公尺处有一块巨石,名为「琴台石」,传说姜子牙来此游览时,被山色流水陶醉,席地而坐,支起琴案,弹奏乐曲,乐而忘返,当你在此静坐,似还能聆听美妙的乐曲声,余夫妇曾在此合影留念。‧‧‧太行崃谷景观处处,天平山、小西天、黄华谷等,余亦次第登临,尤其是天平山,以其峰势峻极,「上平于天」,有天平北雄、太行之嵴之美誉。北宋时名相韩琦经营驿道以通晋豫,山瀑流泉,神秘莫测,为历代仙释之徒、圣人雅士游赏栖息,帝王叛臣屯兵留寨之地。我们在天平山观景台小憩,真有「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之感受。自此遥望小西天,晋豫雄关十八盘天险,为历代兵家战略要沖,二千五百年前,晋将赵胜击败齐兵于此,其后石勒、高欢、赵匡胤、李自成皆曾屯兵于此。近代平民领袖(天门会头头)韩欲民亦曾屯兵北峰之四方,抗战时新五军师长刘月亭在此兵败被俘,所以天平山实具有深厚之历史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
郭靖寰,字海屏,河南省林州市人,生于民国十二年,军需学校(国防管理学院前身)毕业,军中退役后转调华视。
太行山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太行山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