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国女子苏珊‧巴顿,在航海中遇到船员暴动,她被弃置在一条小船上,漂流到大西洋上的某座小岛。一个名叫鲁宾逊‧克鲁索的人救了她。鲁宾逊‧克鲁索(也就是知名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主人翁)统治这座小岛,此外还有一名哑巴仆人——星期五。一年后,苏珊被解救而返回伦敦。她带着星期五来到作家丹尼尔‧狄福(《鲁宾逊漂流记》作者)面前,希望作家能写下他们的故事。然而,作家却发现了另一个全然不同的故事,并想要「在所有实质事物中揭露真相」。这也是在《仇敌》一书中,作者柯慈想要探讨的议题。
本书是《鲁宾逊漂流记》的变异体,也是一本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寓言。风格迥异于柯慈以往的作品。他借由对《鲁宾逊漂流记》的思考,检视故事本身与其欲传达的意义之间,所产生的巨大鸿沟;以及说话与沈默、奴役与被奴役、故事与说故事者等等的关系。美国〈出版家週刊〉更认为,《仇敌》隐喻着毒化南非的邪恶社会教条,在主角间的互动关系中呈现出来。
作者简介
柯慈(J.M. Coetzee)
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1956年取得开普敦大学文学及数学学位;1965年至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1972年返回南非,担任开普敦大学文学以及语言学教授。身为南非开普敦大学的大众文学教授,柯慈获得了许多文学奖,包括CAN奖(南非第一文学奖)、英国布克奖,还有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着作包括《昏暗之地》(1974)、《在国家心中》(1977)、《等待野蛮人》(1982)、《麦可K的生命与时代》(1983)、《仇敌》(1986)、《彼得堡的主人》(1994)、《双面少年》(1997)、《屈辱》(1999)等。其中《等待野蛮人》于1982年出版时,被《纽约时报书评》赞誉为「真正的文学鉅作」。柯慈的四本连续小说,包括赢得普立兹奖的《麦可K的生命与时代》,都为他赢得了高度评价与赞赏,2003年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堪称为南非国宝级作家。
刚收到《仇敌》这本书,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暗沉的色调,搭配略带沧桑感的字体,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那些关于人性纠葛、爱恨情仇的故事很着迷,总觉得在这些复杂的情感洪流中,才能最真实地窥探人心。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有些直接,但反而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仇敌”,又会引发怎样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在书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是如何被仇恨所驱动,又或者是在仇恨的漩涡中如何挣扎求生,寻找救赎。台湾的文学作品,常常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上做得非常到位,希望《仇敌》也能延续这份优良传统,让我读到那些令人心碎又感同身受的瞬间。我更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单纯的复仇故事,而是能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引发读者对于善恶、正义、原谅等深刻议题的思考。期待着,它能给我带来一次久违的阅读惊喜。
评分一看到《仇敌》这本书的书名,我就被它所散发出的那种强大气场吸引住了。我平常阅读的题材比较多元,但对于探讨人性阴暗面、描绘情感纠葛的故事总是情有独钟。我觉得,只有在最极致的情感冲突中,才能最清晰地看到人性的真实面貌。这本书的书名虽然直白,但却充满了想象空间,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会讲述怎样一段关于“仇敌”的故事。是关于个人恩怨,还是更宏大的社会背景下的冲突?台湾的作家,在捕捉时代情绪、刻画人物内心戏方面常常有令人惊艳的表现,我非常期待《仇敌》能在这方面带给我深刻的阅读体验。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一个能够引发思考的媒介,让我能够透过文字,去理解那些被仇恨蒙蔽的灵魂,以及他们身上所承载的复杂人性。
评分老实说,《仇敌》这个名字,一开始让我有点犹豫,总觉得有点过于沉重。我平常比较喜欢一些轻松愉快的读物,或者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但最近听朋友们推荐的次数越来越多,也渐渐对它产生了兴趣。他们说,这本书虽然标题听起来硬邦邦的,但内容其实非常触动人心,而且作者的笔触相当细腻,能够把角色的内心纠结和情感转变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仇恨”这个主题的,是简单粗暴的复仇,还是有更深层的心理剖析?我希望看到的是,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矛盾冲突,更希望能够深入到角色的成长经历,了解他们为何会走到这一步,以及在仇恨之外,他们身上还有哪些闪光点。台湾的作家,总是有办法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故事,我期待《仇敌》也能有这样的力量,让我读完之后,能够有所感悟,甚至是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一些小小的触动。
评分《仇敌》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让人充满遐想。我个人非常喜欢带有悬念感或者某种冲突感的故事,这本小说似乎恰好满足了我的阅读口味。我一直对“复仇”这个主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更吸引我的是,作者如何去处理这种情感的起源和发展。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希望能够看到人物内心的动机,他们是如何被激怒,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无法挽回的境地。台湾的文学创作,常常在细腻的情感刻画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方面有着独到之处,我非常期待《仇敌》能够在这两方面都给我带来惊喜。我希望它能够让我看到,在仇恨的表面之下,隐藏着怎样的故事,那些被伤害的人,又会以何种方式面对自己的命运。我更期待它能让我对“敌人”这个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许,敌人并非全然是负面的存在。
评分拿到《仇敌》这本小说,我的第一感觉是,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随意翻翻的书。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宿命感,仿佛预示着一场无法逃避的较量。我一直都很欣赏那些能够探讨复杂人际关系和深层人性议题的作品,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难完全避免与他人的摩擦和冲突,而“仇恨”无疑是其中最极端也最令人唏磨的一种情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张力的世界,让我看到角色们如何在巨大的压力和矛盾中做出选择,他们的挣扎,他们的痛苦,以及他们可能找寻到的那一丝微弱的希望。台湾的文学,常常有着一种独特的温度,即使是在讲述沉重的故事,也不会让人感到绝望,总能透出人性的光辉。我期待《仇敌》能够带给我这样的体验,让我不仅仅是阅读一个故事,更是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