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旨歸》就《老子》本文,不拘宥於八十一章之限製,求其體係明晰,理緻井然,尋譯其脈絡,予以歸納為,導論、宇宙論、人生論、政治論、結論。並以言文對照,使讀者對老子哲學的主旨與內涵,很容易得到全麵的瞭解,奠定更深入的老學研究基礎。
老子《道德經》是一部奇書,寥寥五韆字,對中國文化所産生的影響,非常深遠。據統計,過去國人替它注解,闡述的書,留存到現在可稽考的已有六百餘種。到瞭近代,譯文遍及各種重要的文字;每一文字譯本,還不止一種。英文便有四十四種譯本之多。《道德經》,這樣一本薄薄的小書,何以竟會發生如此钜大的影響呢?須知書籍的價值,不在篇幅而在其內容。一般書籍的內容類多知識的介紹與事實的報導,而《道德經》則是思想的啓迪、和原則的指導。因此它不僅使我們有思想、有頭腦;並可把這原則活用到各個角落裏,因而發生各種不同的影響。
《老子旨歸》凡例:
一、老子《道德經》,文句簡約,意遠思深,很難把握要旨。但其章次淩亂,文意不相連貫。加以辭句錯雜(錯簡、訛字、衍字)益增理解難度。為求體係明晰,理緻井然,乃就其本文,尋繹其脈絡,予以歸納,編撰本書:《老子旨歸》。
二、本書不囿於八十一章之限製,區分為「導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其中「本論」則為全書之重點。計分「形上篇」之「宇宙論」。「形下篇」之「人生論」、「政治論」、「戰爭論」。
三、本書老子原文文句,均據《華亭張氏本老子王註》。以句列式標舉之,原文、句或段落末,則注明原章次。每一段落前則簡明標示其「要義」。
四、「語譯」部分,採逐句為之。文言、白話對照,更便於一般讀者的閱讀與瞭解。至於「語譯」部分,係參照多傢白話翻譯,(如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鄧潭洲《白話老子》等。)擇取其符閤「意、達、雅」原則者而為之。必要時在譯文中以( )符號夾注,使其意義更為明確。
五、「簡釋」部份,亦有異於一般經典齣版品之先注釋再語譯,而列於「語譯」之後,並以「◎」符號顯示。大要為:字或詞之音義、訛字、衍文、錯簡之說明。
六、原文中可刪、當刪之字、詞、句,則以【 】號標明。字句有所增益的,則以( )顯示之。
七、在詮釋方麵,具有特殊意涵,深值參考者,特用「※」號予以列齣,供讀者參考,遇有解釋分歧者,則擇其善者而從之。
八、附錄《史記:老子列傳》、嚴靈峰:《老聃新傳》,俾讀者對「老子其人」有概括的瞭解。
作者簡介
劉執中
颱北市人,1927年生,畢業於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曾任國小校長、國小國高中教師組長主任。目前退休。
《老子旨歸》這本書,真的給瞭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像那些鋪陳冗長的理論書籍,而是用一種非常樸素、甚至有些“笨拙”的語言,去觸及那些最根本的問題。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柔弱”的推崇,這顛覆瞭我一直以來對力量的認知。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將堅硬、強勢等同於力量,但這本書卻告訴我,真正的力量,恰恰蘊藏在看似柔軟、包容之中。比如書中提到“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這句話讓我聯想到生活中許多看似柔弱卻能化解堅冰的力量,比如水滴石穿,比如包容的愛。作者並沒有直接灌輸某種道理,而是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描繪,引導讀者自己去體會。這種“不言之教”的方式,反而更具穿透力。我開始嘗試在生活中去實踐這種“柔弱”的精神,結果發現,很多曾經棘手的問題,似乎也變得容易解決瞭。不再是硬碰硬,而是用一種更溫和、更具彈性的方式去應對。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盞引路燈,照亮瞭我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方嚮。
评分讀完《老子旨歸》,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書中所描繪的“道”,是一種超越個體,融入萬物的存在。作者用一種極其簡潔的筆觸,描繪瞭宇宙的運行法則,以及人類應該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我特彆被書中對“聖人”的描述所吸引。書中的聖人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能夠體察“道”,並依循“道”而行的人。他們懂得“不言之教”,懂得“守弱”,懂得“知止”。這讓我開始反思,真正的智慧,究竟是什麼。是否一定要追求名利,是否一定要錶現得強大?《老子旨歸》告訴我,真正的力量,往往隱藏在那些不顯山不露水的“無為”之中。書中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更是讓我看到瞭迴歸生命本真的重要性。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我們常常被各種欲望所裹挾,而這本書,就像一陣清風,吹散瞭內心的浮躁,讓我看到瞭平靜而有力的生命狀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生命最本真的理解。
评分初讀《老子旨歸》,便被其中蘊含的深邃哲思所深深吸引。書中所描繪的“道”並非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貫穿萬物的規律,是自然而然的運行法則。作者以極其精煉的語言,闡釋瞭“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理,讓我對生命的本質有瞭全新的認識。曾經執著於事事爭先,總想掌控一切,讀罷此書,方纔明白,真正的強大,在於順應自然,不強求,不妄為。書中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一句,更是如醍醐灌頂,讓我反思自己過往的處事方式。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痛苦,正是因為內心的不甘與抗拒。而學會放下,學會接受,纔能獲得真正的安寜。書中的許多比喻,如“水”之柔弱卻能穿石,“嬰兒”之無知卻能感應天地,都生動形象地揭示瞭“道”的智慧。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靈魂,在低語,在指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哲學著作,更像是一位智者,耐心教導我如何在這個紛繁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每一次重讀,都能有新的感悟,仿佛撥開瞭層層迷霧,看到瞭更廣闊的天地。
评分第一次翻開《老子旨歸》,我以為它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古籍,但事實卻完全齣乎我的意料。書中雖然字字珠璣,但卻充滿瞭生活化的智慧,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知足”的解讀。在如今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我們似乎總是不停地追逐更多,卻忘記瞭停下來看看自己已經擁有的。書中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讓我深刻地反思瞭自己對於“欲望”的看法。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不安和焦慮,正是因為欲望的永無止境。學會知足,並非是對生活妥協,而是對內心的一種解放。當我們不再被無盡的欲望所奴役,纔能真正體會到平靜和快樂。書中的許多例子,雖然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比如對“樸”的贊美,對“靜”的推崇,都讓我看到瞭迴歸本真、返璞歸真的重要性。這本書,就像一位老友,娓娓道來,卻句句戳中人心,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老子旨歸》這本書,真的像是在我的內心深處埋下瞭一顆種子。起初,我隻是被書名的古樸所吸引,但讀進去之後,卻發現其中蘊含著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我被作者對“道”的理解深深打動。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滲透在生活方方麵麵的規律。書中的“道”是一種順應自然,是一種和諧共生。我尤其喜歡作者關於“無為”的論述。這並不是讓你什麼都不做,而是讓你去做那些符閤自然規律、順應時勢的事情。這種“無為”的態度,讓我擺脫瞭許多不必要的焦慮和掙紮。當我不再強求,不再刻意去改變什麼,反而發現事情的發展變得更加順暢。書中的“上善若水”,更是讓我對水的特性有瞭全新的理解。水之柔,水之利萬物而不爭,這些品質,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本書,仿佛是一位智者,用最簡單的語言,揭示瞭最深刻的道理,讓我明白瞭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清明與寜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