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

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德川時代
  • 古學派
  • 伊藤仁齋
  • 荻生徂徠
  • 王道政治
  • 日本思想史
  • 儒學
  • 政治哲學
  • 曆史學
  • 幕府時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主要從內在思想的研究進路,對日本古學派各開宗門的伊藤仁齋(1627-1705)與荻生徂徠(1666-1728)作為研究中心,希望藉著「王道政治論」內涵的綫索,微觀地探索日本儒學的細密化與對中國儒學思想的質變,並且宏觀地鳥瞰德川思想的演變趨勢。

  本書文分六章,第一章綜述對於古學派中伊藤仁齋與荻生徂徠的相關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紹仁齋與徂徠思想的形成經過,並綜閤比較兩者思想,以作為進入研究課題之思想背景。第三章進入本書之中心主軸,對於中國孔孟之王道思想以及日本古學派之王道思想詳加討論與分析比較。第四章則更深層探索古學派的王道政治論之理論基礎,從關鍵的「仁」、「義」、「禮」、「智」等儒學單位觀念,分析日本古學派思想之細緻化及中國儒學在德川儒者解釋下質變的情形。第五章則由古學派開啓的尊孟非孟議題,企圖縱深地觀察德川後儒對於王道政治論的迴響,仍以孟子政治思想論辯為中心。最後,綜閤全論文,提齣「王」、「道」、「經典」三者密切不可分的辯證關係。

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 書籍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日本德川時代(江戶時代)古學派思想的核心議題——“王道政治論”。這一時期,隨著幕府統治的鞏固和內部矛盾的積纍,知識分子們開始重新審視儒傢經典,特彆是對古代聖王(如堯、舜、禹)所實踐的理想政治形態進行瞭深刻的哲學思辨與曆史考察。本書聚焦於兩位最具代錶性的古學大師:伊藤仁齋(1629-1701)和荻生徂徠(1648-1725),剖析瞭他們如何立足於對古代經典的“復古”立場,構建齣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政治哲學體係。 第一章:德川時代的思想背景與古學派的興起 德川時代初期,硃子學(新儒學)作為幕府的官方哲學占據主導地位,強調“理”與“天命”,對社會秩序的維護起到瞭重要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和對現實政治弊端的反思,硃子學的僵化和脫離現實的傾嚮日益顯現。在此背景下,一批知識分子開始質疑硃子學的解釋框架,主張迴歸儒傢經典的“原意”,即“古學”。 古學派的核心訴求在於“復古”,但這種“復古”並非簡單的曆史模仿,而是一種對儒傢理想政治精神的重申與批判性繼承。他們認為,在孔子所處的春鞦戰國時代,社會結構雖然動蕩,但聖王之道尚未完全失傳。他們試圖在古籍中尋找一套超越具體時代局限的、關於“如何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則。 本書首先梳理瞭古學派興起的思想脈絡,分析瞭他們與官方硃子學在方法論和政治觀上的根本分歧。 第二章:伊藤仁齋的“仁”與“人道”:王道政治的倫理基礎 伊藤仁齋是古學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創立瞭“古義學”。仁齋對硃子學中繁復的“理氣論”和“格物緻知”提齣瞭徹底的批判。他認為,儒學的核心不在於探討宇宙本體論,而在於關注人倫之間的實踐倫理。 在仁齋的思想體係中,“仁”是構成王道政治的基石。他強調“仁”並非一種抽象的道德概念,而是根植於人與人之間具體關係的實踐德性,即“愛人”。他通過對《論語》等原典的重新解讀,將“仁”的實踐落實到“孝悌”這一傢庭倫理的起點。 仁齋的王道政治論,實質上是以倫理實踐為導嚮的政治哲學。他主張,一個理想的統治者必須首先具備真誠的仁愛之心,這種“仁”體現在其治國方針上,便體現為對百姓的體恤與關懷。他強調“為政者當以愛人為本”,政治的閤法性來源於其是否真正體現瞭人性的良善。本書將詳細分析仁齋如何構建“人道”與“王道”的統一,論述其政治觀中蘊含的深刻的人文主義精神。 第三章:荻生徂徠的“道”與“古製”:政治形態的製度考察 荻生徂徠是仁齋的傑齣後學,他將古學派的思想推嚮瞭更具製度化和曆史批判性的方嚮,開創瞭“古文辭學”。與仁齋著重於倫理精神的發掘不同,徂徠更關注古代聖王所建立的政治製度與文教規範,即“古製”。 徂徠認為,孔子所推崇的“道”,並非僅僅是抽象的道德理想,而是由古代聖王通過具體的製度、禮儀和法律所確立的社會秩序結構。他強調,政治的有效性,必須建立在對曆史經驗的深刻理解之上。因此,他的“復古”帶有更強的曆史學和文獻學的色彩。 本書將重點剖析徂徠的“古製論”。他主張,要實現王道政治,統治者必須恢復並完善古代聖王所創立的各項製度,如典章法度、官僚體係和教育規範。徂徠對先秦文獻的細緻考證,旨在揭示古代社會是如何通過製度安排來規範人行、實現政治穩定的。他的理論為後世日本思想界提供瞭審視現有幕府體製,並尋求改革路徑的重要參照。 第四章:王道政治論的實踐睏境與曆史影響 伊藤仁齋與荻生徂徠的王道政治論,雖然在思想上試圖迴歸儒傢原典,但其在德川時代的實踐過程中,仍麵臨諸多挑戰。他們的學說是否能有效應對江戶時代日益復雜的經濟結構、武士階層與町人階層的矛盾,是本書探討的另一關鍵麵嚮。 仁齋的倫理化傾嚮,雖然溫暖人心,但可能在麵對大規模國傢治理時顯得力不從生;而徂徠的製度化傾嚮,則可能過於依賴對古代文獻的精確復原,而忽略瞭時代變遷帶來的新問題。 盡管如此,古學派的王道政治論對日本思想史産生瞭深遠影響。它不僅衝擊瞭硃子學的正統地位,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後世思想傢對“國傢”、“主權”和“治理”問題的重新思考。到瞭幕末時期,許多主張“尊王倒幕”的改革派知識分子,都不同程度地藉鑒瞭古學派對古代聖王政治的理想化描繪,將其作為批判幕府、呼喚新時代的理論武器。 本書旨在全麵梳理仁齋和徂徠的王道政治論,對比其異同,並評估其在德川時代思想變遷中的曆史地位與深遠意義。通過對這兩位巨匠思想的細緻解讀,讀者可以洞察德川時代知識分子對理想社會構建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曆程。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黃序………………………………………………………………………………I
自序………………………………………………………………………………I

第一章 緒論………………………………………………………………………1
一、研究課題的提齣……………………………………………………………1
二、兩層比較思想史的意義……………………………………………………6
三、本書「王道」、「實學」概念之界定…………………………………………9
四、研究成果的迴顧與研究進路……………………………………………15

第二章 古學派思想淵源與背景………………………………………………33
一、引言………………………………………………………………………33
二、德川前期儒者的儒道與神道之糾葛…………………………………34
三、伊藤仁齋與荻生徂徠思想之介紹與比較………………………………46
四、古學派經典詮釋體驗之學與明清士人思想之交流……………………77
五、結論………………………………………………………………………97

第三章 古學派王道政治論及革命觀
一、引言………………………………………………………………………101
二、中國古代王道政治論的內涵……………………………………………101
三、古學派王道政治論之比較………………………………………………121
四、仁齋、徂徠的湯武放伐及革命觀………………………………………156
五、結論………………………………………………………………………173

第四章 古學派「王道政治論」之理論基礎……………………………………179
一、引言………………………………………………………………………179
二、仁齋、徂徠對於「仁」的詮釋特色………………………………………181
三、「仁義禮智」與「道」、「性」之關係………………………………………191
四、「仁」與「禮」之關係─仁齋、徂徠的「剋己復禮」章解………………206
五、結論………………………………………………………………………214

第五章 王道政治論在德川儒者的迴響──對孟子政治思想的爭辯
一、導言…………………………………………………………………219
二、硃子派與古學派的興起和論爭的政治思想背景…………………223
三、古學派湯武放伐論的迴響:湯武是放伐還是篡弒………………235
四、古學派道德與事功論爭的迴響.…………………………………240
五、古學派「管仲論是否仁者」爭辯的迴響……………………………247
六、古學派「王霸」論辯的迴響…………………………………………259
七、孟子政治思想論辯:以「尊周」議題為中心………………………271
八、結論…………………………………………………………………282

第六章 結論
一、「王」、「道」、「經典」之間的辨證關係………………………………………288
二、日本古學派王道政治的內涵、理論基礎及響……………………………291
三、日本王道政治論研究之望………………………………………………299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從目錄和前言來看,作者顯然對德川時代的思想史有著紮實的掌握。對於古學派的興起背景,其與儒學傳統的關係,以及在當時社會文化中的定位,都有著相當細緻的鋪墊。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古學”概念的界定,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復古,但背後是否蘊含著更深層次的批判和創新,這是我想要探究的。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作為古學派的代錶人物,他們的思想體係如何展開,特彆是他們對於“王道”的解讀,是這本書的核心。從我初步瞭解的資料來看,這兩位學者似乎都試圖迴歸古代的儒傢經典,但他們是如何在復古中尋找政治智慧的,又如何將其應用於當時的德川幕府體係,這其中必然存在著復雜的理論建構和現實考量。書中對他們之間思想的比較和辨析,也讓我充滿期待。我希望能從中看到,他們是如何理解“仁政”、“德治”等概念,以及這些理念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睏境和挑戰。這本書的齣現,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知識的空白,也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理解日本思想史重要篇章的絕佳機會。

评分

我一直覺得,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是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與融閤的研究,是最能展現人類智慧深度和廣度的地方。德川時代的日本,在吸收中國儒學並發展齣自身獨特思想體係的過程中,古學派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節點。這本書的題目,將“王道政治論”這一核心概念,聚焦到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這兩位代錶人物身上,這讓我看到瞭深入探究的可能。我非常好奇,在那個不同於中國封建王朝的政治現實中,他們是如何理解和詮釋“王道”的?這種“王道”是純粹的政治哲學理念,還是包含瞭對當時社會秩序和統治模式的某種迴應?書中對兩人思想的細緻剖析,特彆是他們之間在“王道”理解上的差異和聯係,將是吸引我的核心。我想看到,他們是如何從古代經典中汲取智慧,又如何在變化中的日本社會,構建自己的政治思想。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兩位學者的研究,更是對一種政治理想在異域文化土壤中如何生根發芽、如何被闡釋和發展的生動寫照,這讓我充滿期待。

评分

我一直對日本在接受和改造中國儒學傳統方麵所展現齣的獨特性感到好奇。德川時代的古學派,恰恰是這種文化互動和本土化發展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這本書的題目直擊核心,將目光聚焦在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這兩位巨匠的“王道政治論”上。在許多關於日本儒學史的論述中,這兩人的名字總是會被提及,但他們的思想精髓,尤其是關於“王道”這一政治哲學理念的深入剖析,卻往往語焉不詳。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齣他們各自是如何理解和闡釋“王道”的,他們的論述是基於對哪些經典文本的解讀?他們對“王道”的理解,是純粹的理念型,還是帶有對現實政治的某種迴應和批判?我特彆好奇,在德川幕府這個以武傢統治為核心的時代,古學派提齣的“王道政治論”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是在為幕府統治提供閤法性支持,還是在潛移默化地提齣一種超越現實的政治理想?這本書無疑將為我打開一扇通往德川時代思想深處的窗戶,讓我有機會更清晰地認識到,在那個特定的曆史語境下,日本的知識分子是如何思考政治與理想的。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沉靜而古雅的質感,封麵的配色和字體選擇都恰到好處地營造齣一種學術氛圍,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一本嚴謹的研究著作。我一直對日本曆史特彆是近代之前的這段時期頗感興趣,德川幕府時代無疑是其中一個極具魅力的斷代,它的政治製度、社會結構以及思想文化都深刻地影響瞭日本後來的發展。這本書的標題《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立刻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古學派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研究的深度,而“王道政治論”更是直接點齣瞭核心議題。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這兩個名字我之前在一些關於日本思想史的資料中瞥見過,知道他們在學術界有著重要的地位,但具體他們的思想脈絡,尤其是在政治理論層麵的貢獻,一直有些模糊。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的機會,讓我能係統地梳理齣他們關於“王道”的理解,以及這種理解如何在德川時代這個特殊的曆史背景下被提齣和闡釋。我尤其好奇,在那個時代,他們如何界定“王道”,它與當時實際的幕府統治又存在怎樣的張力?這不僅是對曆史人物的探究,更是對一種政治理想如何被構建和討論的觀察,想想就覺得引人入勝。

评分

從書籍的裝幀和排版來看,這無疑是一部嚴謹的學術專著。作為一名對東亞思想史,特彆是日本近代前思想發展感興趣的讀者,我對“古學派”這一概念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德川時代,日本在保留和改造儒學方麵取得瞭顯著成就,而古學派的齣現,更是對傳統儒學進行瞭一次深刻的反思和重塑。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無疑是這一思潮中的翹楚。他們關於“王道政治論”的探討,在我看來,是理解德川時代政治思想運作機製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闡釋他們對“王道”概念的獨特理解,以及這種理解是如何在具體的思想體係中得到體現的。更重要的是,我想瞭解,在那個以武士階層為統治主體的時代,古學派的“王道政治論”是如何與現實政治發生互動,是否存在張力,又或是為現實政治提供瞭某種理論支撐?書中對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思想的對比分析,也讓我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夠從中看到他們思想的異同,以及他們各自對“王道”政治的獨特貢獻。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將極大地豐富我對這一時期日本思想史的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