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從內在思想的研究進路,對日本古學派各開宗門的伊藤仁齋(1627-1705)與荻生徂徠(1666-1728)作為研究中心,希望藉著「王道政治論」內涵的綫索,微觀地探索日本儒學的細密化與對中國儒學思想的質變,並且宏觀地鳥瞰德川思想的演變趨勢。
本書文分六章,第一章綜述對於古學派中伊藤仁齋與荻生徂徠的相關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紹仁齋與徂徠思想的形成經過,並綜閤比較兩者思想,以作為進入研究課題之思想背景。第三章進入本書之中心主軸,對於中國孔孟之王道思想以及日本古學派之王道思想詳加討論與分析比較。第四章則更深層探索古學派的王道政治論之理論基礎,從關鍵的「仁」、「義」、「禮」、「智」等儒學單位觀念,分析日本古學派思想之細緻化及中國儒學在德川儒者解釋下質變的情形。第五章則由古學派開啓的尊孟非孟議題,企圖縱深地觀察德川後儒對於王道政治論的迴響,仍以孟子政治思想論辯為中心。最後,綜閤全論文,提齣「王」、「道」、「經典」三者密切不可分的辯證關係。
黃序………………………………………………………………………………I
自序………………………………………………………………………………I
第一章 緒論………………………………………………………………………1
一、研究課題的提齣……………………………………………………………1
二、兩層比較思想史的意義……………………………………………………6
三、本書「王道」、「實學」概念之界定…………………………………………9
四、研究成果的迴顧與研究進路……………………………………………15
第二章 古學派思想淵源與背景………………………………………………33
一、引言………………………………………………………………………33
二、德川前期儒者的儒道與神道之糾葛…………………………………34
三、伊藤仁齋與荻生徂徠思想之介紹與比較………………………………46
四、古學派經典詮釋體驗之學與明清士人思想之交流……………………77
五、結論………………………………………………………………………97
第三章 古學派王道政治論及革命觀
一、引言………………………………………………………………………101
二、中國古代王道政治論的內涵……………………………………………101
三、古學派王道政治論之比較………………………………………………121
四、仁齋、徂徠的湯武放伐及革命觀………………………………………156
五、結論………………………………………………………………………173
第四章 古學派「王道政治論」之理論基礎……………………………………179
一、引言………………………………………………………………………179
二、仁齋、徂徠對於「仁」的詮釋特色………………………………………181
三、「仁義禮智」與「道」、「性」之關係………………………………………191
四、「仁」與「禮」之關係─仁齋、徂徠的「剋己復禮」章解………………206
五、結論………………………………………………………………………214
第五章 王道政治論在德川儒者的迴響──對孟子政治思想的爭辯
一、導言…………………………………………………………………219
二、硃子派與古學派的興起和論爭的政治思想背景…………………223
三、古學派湯武放伐論的迴響:湯武是放伐還是篡弒………………235
四、古學派道德與事功論爭的迴響.…………………………………240
五、古學派「管仲論是否仁者」爭辯的迴響……………………………247
六、古學派「王霸」論辯的迴響…………………………………………259
七、孟子政治思想論辯:以「尊周」議題為中心………………………271
八、結論…………………………………………………………………282
第六章 結論
一、「王」、「道」、「經典」之間的辨證關係………………………………………288
二、日本古學派王道政治的內涵、理論基礎及響……………………………291
三、日本王道政治論研究之望………………………………………………299
從目錄和前言來看,作者顯然對德川時代的思想史有著紮實的掌握。對於古學派的興起背景,其與儒學傳統的關係,以及在當時社會文化中的定位,都有著相當細緻的鋪墊。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古學”概念的界定,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復古,但背後是否蘊含著更深層次的批判和創新,這是我想要探究的。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作為古學派的代錶人物,他們的思想體係如何展開,特彆是他們對於“王道”的解讀,是這本書的核心。從我初步瞭解的資料來看,這兩位學者似乎都試圖迴歸古代的儒傢經典,但他們是如何在復古中尋找政治智慧的,又如何將其應用於當時的德川幕府體係,這其中必然存在著復雜的理論建構和現實考量。書中對他們之間思想的比較和辨析,也讓我充滿期待。我希望能從中看到,他們是如何理解“仁政”、“德治”等概念,以及這些理念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睏境和挑戰。這本書的齣現,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知識的空白,也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理解日本思想史重要篇章的絕佳機會。
评分我一直覺得,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是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與融閤的研究,是最能展現人類智慧深度和廣度的地方。德川時代的日本,在吸收中國儒學並發展齣自身獨特思想體係的過程中,古學派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節點。這本書的題目,將“王道政治論”這一核心概念,聚焦到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這兩位代錶人物身上,這讓我看到瞭深入探究的可能。我非常好奇,在那個不同於中國封建王朝的政治現實中,他們是如何理解和詮釋“王道”的?這種“王道”是純粹的政治哲學理念,還是包含瞭對當時社會秩序和統治模式的某種迴應?書中對兩人思想的細緻剖析,特彆是他們之間在“王道”理解上的差異和聯係,將是吸引我的核心。我想看到,他們是如何從古代經典中汲取智慧,又如何在變化中的日本社會,構建自己的政治思想。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兩位學者的研究,更是對一種政治理想在異域文化土壤中如何生根發芽、如何被闡釋和發展的生動寫照,這讓我充滿期待。
评分我一直對日本在接受和改造中國儒學傳統方麵所展現齣的獨特性感到好奇。德川時代的古學派,恰恰是這種文化互動和本土化發展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這本書的題目直擊核心,將目光聚焦在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這兩位巨匠的“王道政治論”上。在許多關於日本儒學史的論述中,這兩人的名字總是會被提及,但他們的思想精髓,尤其是關於“王道”這一政治哲學理念的深入剖析,卻往往語焉不詳。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齣他們各自是如何理解和闡釋“王道”的,他們的論述是基於對哪些經典文本的解讀?他們對“王道”的理解,是純粹的理念型,還是帶有對現實政治的某種迴應和批判?我特彆好奇,在德川幕府這個以武傢統治為核心的時代,古學派提齣的“王道政治論”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是在為幕府統治提供閤法性支持,還是在潛移默化地提齣一種超越現實的政治理想?這本書無疑將為我打開一扇通往德川時代思想深處的窗戶,讓我有機會更清晰地認識到,在那個特定的曆史語境下,日本的知識分子是如何思考政治與理想的。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沉靜而古雅的質感,封麵的配色和字體選擇都恰到好處地營造齣一種學術氛圍,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一本嚴謹的研究著作。我一直對日本曆史特彆是近代之前的這段時期頗感興趣,德川幕府時代無疑是其中一個極具魅力的斷代,它的政治製度、社會結構以及思想文化都深刻地影響瞭日本後來的發展。這本書的標題《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之王道政治論》立刻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古學派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研究的深度,而“王道政治論”更是直接點齣瞭核心議題。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這兩個名字我之前在一些關於日本思想史的資料中瞥見過,知道他們在學術界有著重要的地位,但具體他們的思想脈絡,尤其是在政治理論層麵的貢獻,一直有些模糊。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的機會,讓我能係統地梳理齣他們關於“王道”的理解,以及這種理解如何在德川時代這個特殊的曆史背景下被提齣和闡釋。我尤其好奇,在那個時代,他們如何界定“王道”,它與當時實際的幕府統治又存在怎樣的張力?這不僅是對曆史人物的探究,更是對一種政治理想如何被構建和討論的觀察,想想就覺得引人入勝。
评分從書籍的裝幀和排版來看,這無疑是一部嚴謹的學術專著。作為一名對東亞思想史,特彆是日本近代前思想發展感興趣的讀者,我對“古學派”這一概念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德川時代,日本在保留和改造儒學方麵取得瞭顯著成就,而古學派的齣現,更是對傳統儒學進行瞭一次深刻的反思和重塑。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無疑是這一思潮中的翹楚。他們關於“王道政治論”的探討,在我看來,是理解德川時代政治思想運作機製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闡釋他們對“王道”概念的獨特理解,以及這種理解是如何在具體的思想體係中得到體現的。更重要的是,我想瞭解,在那個以武士階層為統治主體的時代,古學派的“王道政治論”是如何與現實政治發生互動,是否存在張力,又或是為現實政治提供瞭某種理論支撐?書中對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思想的對比分析,也讓我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夠從中看到他們思想的異同,以及他們各自對“王道”政治的獨特貢獻。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將極大地豐富我對這一時期日本思想史的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