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中心

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中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德川时代
  • 古学派
  • 伊藤仁斋
  • 荻生徂徕
  • 王道政治
  • 日本思想史
  • 儒学
  • 政治哲学
  • 历史学
  • 幕府时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主要从内在思想的研究进路,对日本古学派各开宗门的伊藤仁斋(1627-1705)与荻生徂徕(1666-1728)作为研究中心,希望借着「王道政治论」内涵的线索,微观地探索日本儒学的细密化与对中国儒学思想的质变,并且宏观地鸟瞰德川思想的演变趋势。

  本书文分六章,第一章综述对于古学派中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绍仁斋与徂徕思想的形成经过,并综合比较两者思想,以作为进入研究课题之思想背景。第三章进入本书之中心主轴,对于中国孔孟之王道思想以及日本古学派之王道思想详加讨论与分析比较。第四章则更深层探索古学派的王道政治论之理论基础,从关键的「仁」、「义」、「礼」、「智」等儒学单位观念,分析日本古学派思想之细致化及中国儒学在德川儒者解释下质变的情形。第五章则由古学派开启的尊孟非孟议题,企图纵深地观察德川后儒对于王道政治论的回响,仍以孟子政治思想论辩为中心。最后,综合全论文,提出「王」、「道」、「经典」三者密切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中心 书籍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日本德川时代(江户时代)古学派思想的核心议题——“王道政治论”。这一时期,随着幕府统治的巩固和内部矛盾的积累,知识分子们开始重新审视儒家经典,特别是对古代圣王(如尧、舜、禹)所实践的理想政治形态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辨与历史考察。本书聚焦于两位最具代表性的古学大师:伊藤仁斋(1629-1701)和荻生徂徕(1648-1725),剖析了他们如何立足于对古代经典的“复古”立场,构建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政治哲学体系。 第一章:德川时代的思想背景与古学派的兴起 德川时代初期,朱子学(新儒学)作为幕府的官方哲学占据主导地位,强调“理”与“天命”,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对现实政治弊端的反思,朱子学的僵化和脱离现实的倾向日益显现。在此背景下,一批知识分子开始质疑朱子学的解释框架,主张回归儒家经典的“原意”,即“古学”。 古学派的核心诉求在于“复古”,但这种“复古”并非简单的历史模仿,而是一种对儒家理想政治精神的重申与批判性继承。他们认为,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结构虽然动荡,但圣王之道尚未完全失传。他们试图在古籍中寻找一套超越具体时代局限的、关于“如何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 本书首先梳理了古学派兴起的思想脉络,分析了他们与官方朱子学在方法论和政治观上的根本分歧。 第二章:伊藤仁斋的“仁”与“人道”:王道政治的伦理基础 伊藤仁斋是古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创立了“古义学”。仁斋对朱子学中繁复的“理气论”和“格物致知”提出了彻底的批判。他认为,儒学的核心不在于探讨宇宙本体论,而在于关注人伦之间的实践伦理。 在仁斋的思想体系中,“仁”是构成王道政治的基石。他强调“仁”并非一种抽象的道德概念,而是根植于人与人之间具体关系的实践德性,即“爱人”。他通过对《论语》等原典的重新解读,将“仁”的实践落实到“孝悌”这一家庭伦理的起点。 仁斋的王道政治论,实质上是以伦理实践为导向的政治哲学。他主张,一个理想的统治者必须首先具备真诚的仁爱之心,这种“仁”体现在其治国方针上,便体现为对百姓的体恤与关怀。他强调“为政者当以爱人为本”,政治的合法性来源于其是否真正体现了人性的良善。本书将详细分析仁斋如何构建“人道”与“王道”的统一,论述其政治观中蕴含的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 第三章:荻生徂徕的“道”与“古制”:政治形态的制度考察 荻生徂徕是仁斋的杰出后学,他将古学派的思想推向了更具制度化和历史批判性的方向,开创了“古文辞学”。与仁斋着重于伦理精神的发掘不同,徂徕更关注古代圣王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与文教规范,即“古制”。 徂徕认为,孔子所推崇的“道”,并非仅仅是抽象的道德理想,而是由古代圣王通过具体的制度、礼仪和法律所确立的社会秩序结构。他强调,政治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解之上。因此,他的“复古”带有更强的历史学和文献学的色彩。 本书将重点剖析徂徕的“古制论”。他主张,要实现王道政治,统治者必须恢复并完善古代圣王所创立的各项制度,如典章法度、官僚体系和教育规范。徂徕对先秦文献的细致考证,旨在揭示古代社会是如何通过制度安排来规范人行、实现政治稳定的。他的理论为后世日本思想界提供了审视现有幕府体制,并寻求改革路径的重要参照。 第四章:王道政治论的实践困境与历史影响 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的王道政治论,虽然在思想上试图回归儒家原典,但其在德川时代的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他们的学说是否能有效应对江户时代日益复杂的经济结构、武士阶层与町人阶层的矛盾,是本书探讨的另一关键面向。 仁斋的伦理化倾向,虽然温暖人心,但可能在面对大规模国家治理时显得力不从生;而徂徕的制度化倾向,则可能过于依赖对古代文献的精确复原,而忽略了时代变迁带来的新问题。 尽管如此,古学派的王道政治论对日本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冲击了朱子学的正统地位,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后世思想家对“国家”、“主权”和“治理”问题的重新思考。到了幕末时期,许多主张“尊王倒幕”的改革派知识分子,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古学派对古代圣王政治的理想化描绘,将其作为批判幕府、呼唤新时代的理论武器。 本书旨在全面梳理仁斋和徂徕的王道政治论,对比其异同,并评估其在德川时代思想变迁中的历史地位与深远意义。通过对这两位巨匠思想的细致解读,读者可以洞察德川时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社会构建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历程。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黄序………………………………………………………………………………I
自序………………………………………………………………………………I

第一章 绪论………………………………………………………………………1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1
二、两层比较思想史的意义……………………………………………………6
三、本书「王道」、「实学」概念之界定…………………………………………9
四、研究成果的回顾与研究进路……………………………………………15

第二章 古学派思想渊源与背景………………………………………………33
一、引言………………………………………………………………………33
二、德川前期儒者的儒道与神道之纠葛…………………………………34
三、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思想之介绍与比较………………………………46
四、古学派经典诠释体验之学与明清士人思想之交流……………………77
五、结论………………………………………………………………………97

第三章 古学派王道政治论及革命观
一、引言………………………………………………………………………101
二、中国古代王道政治论的内涵……………………………………………101
三、古学派王道政治论之比较………………………………………………121
四、仁斋、徂徕的汤武放伐及革命观………………………………………156
五、结论………………………………………………………………………173

第四章 古学派「王道政治论」之理论基础……………………………………179
一、引言………………………………………………………………………179
二、仁斋、徂徕对于「仁」的诠释特色………………………………………181
三、「仁义礼智」与「道」、「性」之关系………………………………………191
四、「仁」与「礼」之关系─仁斋、徂徕的「克己复礼」章解………………206
五、结论………………………………………………………………………214

第五章 王道政治论在德川儒者的回响──对孟子政治思想的争辩
一、导言…………………………………………………………………219
二、朱子派与古学派的兴起和论争的政治思想背景…………………223
三、古学派汤武放伐论的回响:汤武是放伐还是篡弒………………235
四、古学派道德与事功论争的回响.…………………………………240
五、古学派「管仲论是否仁者」争辩的回响……………………………247
六、古学派「王霸」论辩的回响…………………………………………259
七、孟子政治思想论辩:以「尊周」议题为中心………………………271
八、结论…………………………………………………………………282

第六章 结论
一、「王」、「道」、「经典」之间的辨证关系………………………………………288
二、日本古学派王道政治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响……………………………291
三、日本王道政治论研究之望………………………………………………29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与融合的研究,是最能展现人类智慧深度和广度的地方。德川时代的日本,在吸收中国儒学并发展出自身独特思想体系的过程中,古学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节点。这本书的题目,将“王道政治论”这一核心概念,聚焦到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这两位代表人物身上,这让我看到了深入探究的可能。我非常好奇,在那个不同于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现实中,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诠释“王道”的?这种“王道”是纯粹的政治哲学理念,还是包含了对当时社会秩序和统治模式的某种回应?书中对两人思想的细致剖析,特别是他们之间在“王道”理解上的差异和联系,将是吸引我的核心。我想看到,他们是如何从古代经典中汲取智慧,又如何在变化中的日本社会,构建自己的政治思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两位学者的研究,更是对一种政治理想在异域文化土壤中如何生根发芽、如何被阐释和发展的生动写照,这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沉静而古雅的质感,封面的配色和字体选择都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种学术氛围,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本严谨的研究著作。我一直对日本历史特别是近代之前的这段时期颇感兴趣,德川幕府时代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魅力的断代,它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思想文化都深刻地影响了日本后来的发展。这本书的标题《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古学派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研究的深度,而“王道政治论”更是直接点出了核心议题。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这两个名字我之前在一些关于日本思想史的资料中瞥见过,知道他们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具体他们的思想脉络,尤其是在政治理论层面的贡献,一直有些模糊。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让我能系统地梳理出他们关于“王道”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如何在德川时代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被提出和阐释。我尤其好奇,在那个时代,他们如何界定“王道”,它与当时实际的幕府统治又存在怎样的张力?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探究,更是对一种政治理想如何被构建和讨论的观察,想想就觉得引人入胜。

评分

从书籍的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无疑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专著。作为一名对东亚思想史,特别是日本近代前思想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我对“古学派”这一概念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德川时代,日本在保留和改造儒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古学派的出现,更是对传统儒学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和重塑。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无疑是这一思潮中的翘楚。他们关于“王道政治论”的探讨,在我看来,是理解德川时代政治思想运作机制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释他们对“王道”概念的独特理解,以及这种理解是如何在具体的思想体系中得到体现的。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在那个以武士阶层为统治主体的时代,古学派的“王道政治论”是如何与现实政治发生互动,是否存在张力,又或是为现实政治提供了某种理论支撑?书中对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思想的对比分析,也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从中看到他们思想的异同,以及他们各自对“王道”政治的独特贡献。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极大地丰富我对这一时期日本思想史的认知。

评分

从目录和前言来看,作者显然对德川时代的思想史有着扎实的掌握。对于古学派的兴起背景,其与儒学传统的关系,以及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定位,都有着相当细致的铺垫。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古学”概念的界定,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复古,但背后是否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批判和创新,这是我想要探究的。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作为古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体系如何展开,特别是他们对于“王道”的解读,是这本书的核心。从我初步了解的资料来看,这两位学者似乎都试图回归古代的儒家经典,但他们是如何在复古中寻找政治智慧的,又如何将其应用于当时的德川幕府体系,这其中必然存在着复杂的理论建构和现实考量。书中对他们之间思想的比较和辨析,也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他们是如何理解“仁政”、“德治”等概念,以及这些理念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和挑战。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的空白,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日本思想史重要篇章的绝佳机会。

评分

我一直对日本在接受和改造中国儒学传统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性感到好奇。德川时代的古学派,恰恰是这种文化互动和本土化发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本书的题目直击核心,将目光聚焦在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这两位巨匠的“王道政治论”上。在许多关于日本儒学史的论述中,这两人的名字总是会被提及,但他们的思想精髓,尤其是关于“王道”这一政治哲学理念的深入剖析,却往往语焉不详。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出他们各自是如何理解和阐释“王道”的,他们的论述是基于对哪些经典文本的解读?他们对“王道”的理解,是纯粹的理念型,还是带有对现实政治的某种回应和批判?我特别好奇,在德川幕府这个以武家统治为核心的时代,古学派提出的“王道政治论”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在为幕府统治提供合法性支持,还是在潜移默化地提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政治理想?这本书无疑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德川时代思想深处的窗户,让我有机会更清晰地认识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日本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思考政治与理想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