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旨归》就《老子》本文,不拘宥于八十一章之限制,求其体系明晰,理致井然,寻译其脉络,予以归纳为,导论、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结论。并以言文对照,使读者对老子哲学的主旨与内涵,很容易得到全面的了解,奠定更深入的老学研究基础。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奇书,寥寥五千字,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据统计,过去国人替它注解,阐述的书,留存到现在可稽考的已有六百余种。到了近代,译文遍及各种重要的文字;每一文字译本,还不止一种。英文便有四十四种译本之多。《道德经》,这样一本薄薄的小书,何以竟会发生如此鉅大的影响呢?须知书籍的价值,不在篇幅而在其内容。一般书籍的内容类多知识的介绍与事实的报导,而《道德经》则是思想的启迪、和原则的指导。因此它不仅使我们有思想、有头脑;并可把这原则活用到各个角落里,因而发生各种不同的影响。
《老子旨归》凡例:
一、老子《道德经》,文句简约,意远思深,很难把握要旨。但其章次凌乱,文意不相连贯。加以辞句错杂(错简、讹字、衍字)益增理解难度。为求体系明晰,理致井然,乃就其本文,寻绎其脉络,予以归纳,编撰本书:《老子旨归》。
二、本书不囿于八十一章之限制,区分为「导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其中「本论」则为全书之重点。计分「形上篇」之「宇宙论」。「形下篇」之「人生论」、「政治论」、「战争论」。
三、本书老子原文文句,均据《华亭张氏本老子王註》。以句列式标举之,原文、句或段落末,则注明原章次。每一段落前则简明标示其「要义」。
四、「语译」部分,採逐句为之。文言、白话对照,更便于一般读者的阅读与了解。至于「语译」部分,系参照多家白话翻译,(如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邓潭洲《白话老子》等。)择取其符合「意、达、雅」原则者而为之。必要时在译文中以( )符号夹注,使其意义更为明确。
五、「简释」部份,亦有异于一般经典出版品之先注释再语译,而列于「语译」之后,并以「◎」符号显示。大要为:字或词之音义、讹字、衍文、错简之说明。
六、原文中可删、当删之字、词、句,则以【 】号标明。字句有所增益的,则以( )显示之。
七、在诠释方面,具有特殊意涵,深值参考者,特用「※」号予以列出,供读者参考,遇有解释分歧者,则择其善者而从之。
八、附录《史记:老子列传》、严灵峰:《老聃新传》,俾读者对「老子其人」有概括的了解。
作者简介
刘执中
台北市人,1927年生,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曾任国小校长、国小国高中教师组长主任。目前退休。
《老子旨归》这本书,真的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像那些铺陈冗长的理论书籍,而是用一种非常朴素、甚至有些“笨拙”的语言,去触及那些最根本的问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柔弱”的推崇,这颠覆了我一直以来对力量的认知。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坚硬、强势等同于力量,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真正的力量,恰恰蕴藏在看似柔软、包容之中。比如书中提到“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这句话让我联想到生活中许多看似柔弱却能化解坚冰的力量,比如水滴石穿,比如包容的爱。作者并没有直接灌输某种道理,而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绘,引导读者自己去体会。这种“不言之教”的方式,反而更具穿透力。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去实践这种“柔弱”的精神,结果发现,很多曾经棘手的问题,似乎也变得容易解决了。不再是硬碰硬,而是用一种更温和、更具弹性的方式去应对。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盏引路灯,照亮了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方向。
评分第一次翻开《老子旨归》,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古籍,但事实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书中虽然字字珠玑,但却充满了生活化的智慧,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知足”的解读。在如今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不停地追逐更多,却忘记了停下来看看自己已经拥有的。书中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对于“欲望”的看法。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安和焦虑,正是因为欲望的永无止境。学会知足,并非是对生活妥协,而是对内心的一种解放。当我们不再被无尽的欲望所奴役,才能真正体会到平静和快乐。书中的许多例子,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对“朴”的赞美,对“静”的推崇,都让我看到了回归本真、返璞归真的重要性。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却句句戳中人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老子旨归》这本书,真的像是在我的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种子。起初,我只是被书名的古朴所吸引,但读进去之后,却发现其中蕴含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我被作者对“道”的理解深深打动。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的规律。书中的“道”是一种顺应自然,是一种和谐共生。我尤其喜欢作者关于“无为”的论述。这并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你去做那些符合自然规律、顺应时势的事情。这种“无为”的态度,让我摆脱了许多不必要的焦虑和挣扎。当我不再强求,不再刻意去改变什么,反而发现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畅。书中的“上善若水”,更是让我对水的特性有了全新的理解。水之柔,水之利万物而不争,这些品质,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本书,仿佛是一位智者,用最简单的语言,揭示了最深刻的道理,让我明白了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评分读完《老子旨归》,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书中所描绘的“道”,是一种超越个体,融入万物的存在。作者用一种极其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宇宙的运行法则,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我特别被书中对“圣人”的描述所吸引。书中的圣人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能够体察“道”,并依循“道”而行的人。他们懂得“不言之教”,懂得“守弱”,懂得“知止”。这让我开始反思,真正的智慧,究竟是什么。是否一定要追求名利,是否一定要表现得强大?《老子旨归》告诉我,真正的力量,往往隐藏在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无为”之中。书中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更是让我看到了回归生命本真的重要性。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所裹挟,而这本书,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内心的浮躁,让我看到了平静而有力的生命状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命最本真的理解。
评分初读《老子旨归》,便被其中蕴含的深邃哲思所深深吸引。书中所描绘的“道”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贯穿万物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运行法则。作者以极其精炼的语言,阐释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让我对生命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曾经执着于事事争先,总想掌控一切,读罢此书,方才明白,真正的强大,在于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妄为。书中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一句,更是如醍醐灌顶,让我反思自己过往的处事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正是因为内心的不甘与抗拒。而学会放下,学会接受,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书中的许多比喻,如“水”之柔弱却能穿石,“婴儿”之无知却能感应天地,都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道”的智慧。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灵魂,在低语,在指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哲学著作,更像是一位智者,耐心教导我如何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每一次重读,都能有新的感悟,仿佛拨开了层层迷雾,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