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台湾以前灌唱片都要到日本吗?你知道国内光碟制造龙头铼德科技,是做黑胶唱片起家的吗?继《台湾歌谣脸谱》之后,记录台湾音乐发展史的另一重要着作!
一九四五年迄今,整整一甲子,台语歌谣就像一条河,承载战后所有发生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起落、辛酸与甜美。在每个阶段的社会变迁中,词曲创作者都以其敏锐的观察与批判,或写实,或隐喻,留下许多让人难忘且具时代意义的台语歌谣,而这些旋律也宛如电影分镜画面,一幕幕呈现隐藏于社会各阶层的声音与生活缩影。
《宝岛歌声》除了介绍二十一位战后台湾歌谣界具代表性的人物之外,更将与歌曲流传息息相关的留声机与唱片历史,作了有系统的介绍,完整呈现战后台湾歌谣的历史发展。
收录
从一九四五算起—— 战后台语谣一甲子
词曲创作者与演唱者:苏桐/洪一峰/叶俊麟/黄敏/郭大诚/吴晋淮/郭芝苑/文夏/纪露霞/郑日清/洪弟七
黑胶唱片收藏者:王明山
留声机收藏者:林本博
作者简介
郭丽娟
一九六六年生于高雄务农之家。曾任报社、杂志社编辑长达十年,为多部纪录片撰写剧本,如「把传统留下来——李天禄掌中戏」、「台湾女婿——马偕博士」、「蕉叶微风——台湾音乐家陈泗治」、「飞驰达阵的身影——台湾橄榄球先驱陈清忠」等。着有《台湾歌谣脸谱》(玉山社)、《初相见——佛意.佛艺》(檀施文库)、《高度3858》(玉山社)。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
《宝岛歌声【之一】》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文化沉浸感。我一直认为,音乐是了解一个地方文化最直接、最深刻的途径之一,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台湾音乐世界的大门。作者在书中展现的不仅仅是对音乐本身的解读,更多的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音乐如何反映社会变迁、人民心声的深刻洞察。他细致地剖析了不同时期台湾流行音乐的风格演变,从带有时代烙印的乡愁歌曲,到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民谣,再到后来愈发多元化的风格,每一种转变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某些经典歌曲时,所引用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创作故事和幕后花絮。这些细节让歌曲不再是冰冷的旋律,而是有了血肉和灵魂,让听众更能理解创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意图。书中穿插的那些对音乐人及其作品的独立思考,也极具启发性。他敢于挑战一些既定的观点,用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去审视那些被奉为经典的歌曲,这让我受益匪浅。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去寻找那些被提及的歌曲反复聆听,音乐和文字在脑海中交织,构建出了一幅立体而饱满的台湾音乐画卷,让我对这片土地的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
评分不得不说,《宝岛歌声【之一】》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关于时代、关于文化认同的书。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展现的,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探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我尤其欣赏他对一些音乐作品的解读,他不会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会深入挖掘音乐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和人生哲理。比如,在讨论某些歌曲时,他会将音乐与当下社会的某些现象联系起来,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和处境的审视。这种跨界的解读方式,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考。书中对音乐人个体命运的描绘,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无奈。他让我们看到,在音乐的舞台背后,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坚持,也有他们的脆弱。这些故事,都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场心灵对话,他引导你去看待世界,去理解人生,去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温度的文字集。《宝岛歌声【之一】》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份关于情感的馈赠。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深深打动了我。他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真诚而质朴的语言,将那些关于歌曲、关于歌手、关于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常常在阅读时,被某些段落深深触动,仿佛看到了书中描绘的人物就在眼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与失落,都变得如此真实可感。书中对一些被遗忘的音乐人和他们的作品的挖掘,更是让我感到欣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曾经闪耀过的星光,而这本书就像是一位温情的记录者,将它们重新带回到我们的视野中。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它能轻易地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我读到某些关于青春的章节时,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那些青涩的悸动,那些不经意的忧伤,都随着书中的文字一同涌现。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阅读体验,它让我们在品味音乐的同时,也得以审视自己的内心。
评分这本《宝岛歌声【之一】》着实让我惊喜连连。还记得当初拿到它的时候,封面那复古的插画就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仿佛能闻到纸张中透出的淡淡墨香。翻开书页,一开始我以为会是一本纯粹的音乐赏析,或者是一些关于台湾流行音乐史的流水账。然而,它远不止于此。作者巧妙地将音乐的叙事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仿佛每一首歌都串联起了一段尘封的记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早期民谣的篇章,那些简单质朴的旋律,在作者笔下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故事感的年代。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不仅对音乐有着深刻的理解,更能用一种诗意盎然的笔触将其描绘出来,让即使是对音乐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他没有枯燥地罗列数据和年代,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情感纠葛,将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了解音乐,不如说是在与一群鲜活的灵魂对话,感受他们在那片土地上唱响的喜怒哀乐。那种亲切感,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在咖啡馆里闲聊,分享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歌,一起经历过的青春。
评分《宝岛歌声【之一】》为我打开了一扇观察台湾社会变迁的窗口。我一直对台湾的现代历史和文化发展很感兴趣,而这本书以音乐为切入点,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作者在梳理台湾流行音乐发展脉络的同时,巧妙地将社会、政治、经济等大背景下的时代特征融入其中。比如,他对某些歌曲创作背景的阐述,就能很清晰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思潮、社会议题以及主流价值观的变化。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校园民谣”和“民歌运动”的讨论,它不仅探讨了音乐风格的演变,更深入地挖掘了那个时代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反思,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声音。作者的分析鞭辟入里,既有宏观的时代背景,又不乏对具体作品和音乐人细致入微的解读,使得整个叙述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台湾社会发展史,音乐成为了串联起这些历史片段的纽带,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变得鲜活有趣。它让我意识到,音乐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时代的回声,是人民心声的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