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淡江大学中文系第十届「社会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以「经典与文化」为主题来构思,从经点的界定、形成、教育、出版、批判等多重视角来研讨经典的过去、现在、未来。一共发表15篇论文,篇名如下:
01.陈葆文:由再创作论《聊斋志异》之经典性─以〈侠女〉为例
02.陈旻志:《洛阳伽蓝记》与文化人格的美学教育
03.周德良:从汉代礼制看《白虎通》的时代意义
04.林中明:经典与创新:知识平台与文化纵深
05.李康范:清代初期考据学兴起的政治背景
06.许华峰:明代王世名为父报雠的相关记载与问题
07.陶礼天:刘勰的经典视域与理论建构─《文心雕龙》之「文德」与「神理」诸范畴考释
08.郑滋斌:汉人对《诗经‧周南‧关雎篇》之诠释研究
09.黄复山:《开元占经》版本流传考论
10.林耀潾:经典与政治:以《汉书‧王莽传》为例的研究
11.殷善培:学为君子─孔门的成德历程
12史国兴:苏轼经典与经典苏轼
13蔡志超:再论杜甫诗史说
14张伯宇:再论阳明心即理
15邵曼珣:明代戏曲文学的接受与传播历程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把那些看似遥远的“经典”变得触手可及了。它不是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巨著,也不是照本宣科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带着你一步步走进那些思想的宝库。我特别喜欢它在解读过程中,那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处理方式。它不会简单地罗列事实,也不会生硬地灌输观点,而是通过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引导你去思考,去感受。就好像,它在点拨你,让你自己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智慧。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讲的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用了一种非常诗意,又非常朴素的语言,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经历,那种与天地万物相处的微妙感受,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引而不发”的解读,恰恰是最高明的。它没有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让你自己去探索,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到对经典的理解过程中,这种参与感,是让我觉得非常珍贵的。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因为“经典”这个词,有时候会让我觉得有点沉重。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吸引住了。它就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对经典原本的刻板印象。我最喜欢的是它那种“启发式”的引导。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提出问题,让你去思考,去探寻。这种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侦探,在文本的海洋中寻找线索,去解开那些古老的谜题。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清晰和简洁。它能够用最朴素的语言,阐释最深刻的道理,不玩弄概念,不故弄玄虚。这种“大道至简”的风格,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是简洁而富有力量的。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思考自己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去践行那些古老的智慧,如何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平静。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悄无声息的,但却又深深刻在了心里。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经典”的意义。我以前总觉得,经典就是那些被奉为圭臬的、无法逾越的文字,是历史的沉淀,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但这本书,它就像一把温柔的钥匙,打开了我内心对经典原本存在的那层距离感。它没有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和、亲切的语气,邀请你去“叩问”,去质疑,去探索。我最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强求你去接受某种固定的解读,而是鼓励你形成自己的观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很少在其他书中遇到的。尤其是在读到关于“个人成长”的部分时,它并没有给出现成的“成功秘诀”,而是通过对古代智慧的解读,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是内在的修炼,是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比那些大声疾呼的口号,更能打动我。
评分这套书的书名着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叩问经典』,光是这四个字,就带着一种庄重而又充满力量的叩问感。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经典并非高高在上、束之高阁,而是需要我们去亲近,去理解,去从中汲取养分。这本书似乎就是在邀请我们放下身段,以一种平视的角度,去和那些流传千古的思想对话。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带领我穿越时空的界限,去触碰那些古圣先贤的灵魂,去感受他们当时的心境,去领会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我希望它不是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感悟。比如说,如果它能结合一些生动的故事,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来阐释那些深邃的道理,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了。我尤其对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或者说,是一种“叩问”的方式,让我能够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去重新审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感到非常有期待。会不会有那种“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的豁然开朗,是我迫切想知道的。平装的设计,也让我觉得它更适合日常的阅读,可以随手翻阅,慢慢品味,而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一种“啊,原来是这样!”的惊喜。它不是那种一目了然的书,也不是那种需要反复钻研的学术专著,它介于两者之间,恰到好处。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以小见大”的解读方式。它会抓住经典中的某个细节,某个词语,然后从中延展出深刻的道理,让你觉得,原来一个如此微小的点,竟然可以承载如此丰富的内涵。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节,讲到“仁”这个字,作者并没有去空泛地阐释,而是从某个古代小故事入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展现“仁”的真正含义。这种具体的、有画面感的解读,比那些抽象的概念,更能深入人心。它让你看到,那些古人并非活在虚无缥缈的理论里,而是将他们的智慧,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这种“落地”的解读,让我感觉,经典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