銲接学(修订版)

銲接学(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焊接
  • 焊接技术
  • 材料科学
  • 金属材料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制造工程
  • 工业工程
  • 修订版
  • 专业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兼具学术与实务,文中引用国内外的研发成果,内容丰富;对于重点说明图片使用彩色印刷方式呈现,相当的活泼生动。可供普通大学、科技大学的教科书,提供机械、工业工程和土木等各科系之基础专业科目使用,也可供产业界工程师参考。

■本书特色

1 .本书兼具学术与实务,文中引用国内外的研发成果,内容丰富。
2 .对于重点说明图片使用彩色印刷方式呈现,相当的活泼生动。
3 .提供大学、科大机械、工业工程和土木等相关科系「銲接学」课程之学生使用,也可供产业界工程师参考。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 论
1-1 銲接之定义
1-2 銲接之种类
1-3 銲接之发展
1-4 銲接之用途
1-5 銲接之优缺点

第2章 銲接基本原理
2-1 电弧之特性
2-1-1 电弧之形成
2-1-2 电弧本身之特性
2-1-3 电极本身之特性
2-1-4 电源机之特性
2-1-5 组合特性
2-1-6 电源机选择及电极选择之应用
2-2 銲滴之传递
2-2-1 銲滴型式之影响
2-2-2 影响銲滴之力量
2-2-3 銲滴传递之型式
2-2-4 影响銲滴之因素
2-2-5 保护气体之影响
2-2-6 电极包覆层之影响
2-3 銲接金属之凝固(weld metal solidification)
2-3-1 液体金属凝固
2-3-2 金属之铸造成形
2-3-3 銲接凝固
2-3-4 銲接熔融区之结构
2-4 热循环(thermal cycle)及温度分佈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2-4-1 影响热循环之因素
2-4-2 冷却速率及热影响区之变化
2-5 銲接残留应力与消除
2-5-1 銲接残留应力的由来
2-5-2 銲接残留应力之危害
2-5-3 銲接残留应力之消除
2-6 銲条及助銲剂
2-6-1 銲条之种类
2-6-2 电弧銲用助銲剂之功用及种类
2-6-3 软、硬銲用銲料及助銲剂

第3章 銲接法与熔断法
3-1 电弧銲法之理论
3-1-1 电弧銲法之基本原理
3-1-2 定电流与定电压
3-1-3 交流电銲机之电流特性
3-1-4 直流电銲机之极性
3-2 遮蔽金属电弧銲之理论与设备
3-3 惰气钨极电弧銲之理论与设备
3-4 惰气金属极电弧銲
3-5 包药銲线电弧銲
3-6 潜弧自动銲接法之原理与应用
3-7 电阻式銲接法之原理及应用
3-7-1 基本原理
3-7-2 电阻点銲法
3-7-3 电阻浮凸銲法
3-7-4 电阻缝銲法
3-7-5 闪光銲接法与端压銲接法
3-8 固态銲接法
3-8-1 摩擦銲法
3-8-2 爆炸銲接
3-8-3 其它固态銲接
3-9 其它特殊銲接法
3-9-1 电浆电弧銲接法
3-9-2 雷射束銲接法
3-9-3 电子束銲接法
3-9-4 铝热料銲接
3-9-5 电热熔渣銲接及电热气銲接
3-9-6 喷 銲
3-9-7 软銲与硬銲
3-10 气銲法之原理及设备
3-10-1 概说
3-10-2 氧乙炔气銲法之原理与设备
3-11 切割与熔断
3-11-1 概说
3-11-2 气体切割
3-11-3 电弧切割法
3-11-4 特殊切割法

第4章 銲接施工程序
4-1 銲接前的准备要项
4-2 正式銲接时之程序及要点
4-2-1 气銲
4-2-2 遮蔽金属电弧銲
4-2-3 惰气钨极电弧桿与惰气金属极电弧桿
4-3 钢管銲接之程序及要点
4-3-1 正式施銲前的准备
4-3-2 銲接程序
4-4 銲接自动化
4-4-1 銲接自动化的需求
4-4-2 銲接设备
4-4-3 銲接工作流程

第5章 銲接缺陷与防范对策
5-1 銲接缺陷之分类与简介
5-1-1 裂缝(Crack)-100系
5-1-2 空洞(cavities)-200系
5-1-3 固体夹渣(solid inclusions)-300系
5-1-4 不完全熔融(incomplete fusion)及不完全穿透
            (incomplete penetration)-400系
5-1-5 不完全外型(imperfect shape)或称不可接受的轮廓
            (unacceptable contour)-500系
5-1-6 其他缺陷(miscellaneous defect)-600系
5-2 冷裂与热裂
5-2-1 冷裂缝(cold cracking)
5-2-2 热裂缝(hot cracking)
5-2-3 低凝固点化合物(low-freezing compounds)
            产生的热裂缝(hot cracking)
5-2-4 再热金属中的热裂缝
             (hot cracking in reheated metal)
5-3 气孔(Porosity)
5-3-1 均匀分散之气孔
             (uniformly-scattered porosities)
5-3-2 线性气孔(linear porosity)
5-3-3 管状气孔(piping porosity)及虫孔状气孔
             (wormhole porosity)
5-3-4 气陷(gas dent)和麻点(pock mark)
5-4 夹杂(Inclusion)
5-4-1 金属夹杂物(metallic inclusion)
5-4-2 非金属夹杂物(nonmetallic inclusion)
5-5 不完全熔融与不完全穿透
5-5-1 不完全熔融
5-5-2 不当的接点穿透
5-6 过熔低陷(undercut)(又称之为銲蚀)
5-7 母材金属的缺陷
5-7-1 母材龟裂与材质之关系
5-7-2 夹层(lamination)与分层(delamination)
5-7-3 层状撕裂(lamellar tearing)

第6章 特殊钢及铸铁之銲接性
6-1 高强度低合金钢
6-1-1 高强度低合金钢之分类与特性
6-1-2 高强度低合金钢之銲接问题
6-1-3 高强度低合金钢之銲接方法
6-1-4 高强度低合金钢銲条之选择
6-2 耐热钢
6-2-1 耐热钢之分类
6-2-2 耐热钢之特性
6-2-3 耐热钢之銲接问题
6-2-4 耐热钢之銲接方法
6-3 低温用钢
6-3-1 低温用钢的分类与特性
6-3-2 低温用钢的銲接问题
6-3-3 低温钢的銲接方法与銲条选用
6-4 不?钢
6-4-1 不?钢的分类与特性
6-4-2 不?钢的銲接问题
6-4-3 不?钢的銲接方法
6-4-4 不?钢銲条之选择
6-5 铸 铁
6-5-1 铸铁的分类与特性
6-5-2 铸铁的銲接问题
6-5-3 铸铁的銲接方法
6-5-4 铸铁銲条之选择
6-6 工具钢
6-6-1 工具钢的分类
6-6-2 工具钢的銲前准备与銲后热处理
6-6-3 工具钢的銲接问题
6-6-4 工具钢銲条之选择
6-6-5 工具钢之条补銲
6-6-6 复合式工具件的銲接

第7章 銲件之检验与测试
7-1 液体渗透剂检验法(liquid penetrant testing)
7-1-1 原理
7-1-2 适用范围与设备
7-1-3 检验剂材料
7-1-4 检验步骤
7-1-5 注意事项
7-1-6 液态渗透剂检验法之优缺点
7-2 磁粉检验法(Magnetic Partical Inspection)
7-2-1 磁粉检验之原理
7-2-2 磁 化
7-2-3 磁化电流之特性
7-2-4 磁粉特性
7-2-5 检验方法
7-2-6 退磁(demagnetization)
7-2-7 磁粉检验法之优缺点
7-3 涡电流检验法(eddy current inspection)
7-3-1 涡电流感应的影响因素
7-3-2 涡电流的感应深度
7-3-3 涡电流的侦测
7-3-4 涡电流检测之优劣点
7-4 超音波检验(Ultrasonic Testing)
7-4-1 超音波的发生与基本原理
7-4-2 超音波设备及配件
7-4-3 常用材料测试之音波频率
7-4-4 超音波之各种检测方法
7-4-5 超音波检测之优劣点
7-5 放射线检验法(radiography Inspection)
7-5-1 X射线检查之原理
7-5-2 X光放射检验之装置
7-5-3 X光摄影
7-5-4 X射线检验技术及其在銲接上之运用
7-5-5 X射线对銲件的检验要点
7-5-6 实 例
7-6 破坏性检验
7-6-1 拉伸试验(tensile test)
7-6-2 弯曲试验(bending test)
7-6-3 硬度试验(hardness test)
7-6-4 冲击试验(impact test)
7-6-5 化学试验(chemical test)
7-6-6 金相观察试验(metallographic test)

第8章 銲接安全管理规则
8-1 操作安全事项
8-1-1 氧乙炔气銲与切割的操作安全
8-1-2 电弧銲接与切割的操作安全
8-1-3 雷射銲接的操作安全
8-1-4 电阻銲接的操作安全
8-2 銲接伤害及对策
8-2-1 气銲伤害及对策
8-2-2 电弧銲接与切割的伤害及对策
8-3 銲接工场管理注意事项

第9章 附 录
9-1 銲接符号
9-1-1 銲接符号的介绍
9-1-2 銲接接头之基本形式与适用之銲接
9-1-3 銲接符号之图例说明
9-2 銲接名词术语(资料来源:参考书目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銲接学(修订版)》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修订版”三个字。这意味着它不是一本陈旧的教科书,而是经过了时代的洗礼和内容的更新。我在自动化焊接领域工作,近年来随着机器人焊接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传统的焊接理论和实践都需要更新换代。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是关于机器人焊接的参数优化和工艺开发。如何根据不同的工件、材料和焊接任务,为机器人设定最优的焊接参数,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其次,是焊接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反馈控制。现在我们越来越依赖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来实时监控焊接过程,并进行自动调整,这本书能否在这方面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案例分析?最后,是关于焊接模拟和仿真技术。在实际焊接之前,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可以大大降低试错成本,提高焊接效率。我希望这本书能对这些前沿技术有更深入的阐述,能够帮助我将最新的技术理念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我们团队的自动化焊接水平。

评分

我是一位在制造业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主攻精密金属件的焊接。我拿到《銲接学(修订版)》这本书,首先关注的是它对微小焊接缺陷的识别和处理。在精密焊接领域,一个微小的气孔、夹渣,都可能导致产品报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加精细化的焊接缺陷分析,比如,针对不同尺寸、不同位置的缺陷,如何准确判断其产生原因,并且给出有效的修复方案。同时,我也非常关心书中对于焊接应力应变控制的论述。在焊接过程中,金属的收缩变形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精度要求极高的零件,我们必须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我更好地控制焊接变形,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工艺,比如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在精密加工中的应用,我也希望能够有所了解,看看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打开新的思路。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銲接学(修订版)》,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不过光是这个厚度和封面设计,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从事銲接相关行业已经有十年了,从一开始的学徒,到现在的技术骨干,一路走来,深知在这个领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在一线操作,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就很难找到根本原因,更别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了。市面上关于銲接的书籍其实不少,但真正能够深入浅出、又贴合实际应用的书却不多。我尤其关注一些关于新材料、新工艺的介绍,毕竟技术一直在进步,我们也不能原地踏步。《銲接学(修订版)》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它应该包含了最新的行业动态,也应该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学习提升的技术人员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我迫不及待想看看它在金属疲劳、焊接变形控制、以及各种特殊材料(比如航空航天领域用的镍基合金、钛合金)的焊接工艺方面,有没有新的见解和详细的阐述。毕竟,每一次的修订,都意味着作者在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去总结,这是对读者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贡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也能开拓我的视野,让我对銲接这门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攻读焊接工程专业的大学老师,刚收到《銲接学(修订版)》这本书。对于我们教学来说,一本内容翔实、与时俱进的教材至关重要。我最看重这本书在基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能否满足教学需求。我希望它能对各种焊接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进行清晰的阐述,并且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复杂的焊接过程。同时,对于一些新兴的焊接技术,比如增材制造(3D打印)中的焊接技术、以及一些特种焊接工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有所介绍,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另外,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大量的工程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修订版”,我尤其关注它是否更新了最新的焊接标准、规范和检测方法,这对于教学的权威性和实用性都非常重要。

评分

我对《銲接学(修订版)》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对于复杂结构件焊接的理论指导。我常年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作,我们接触到的材料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焊接精度要求极高。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针对性强的指导,比如,对于异种材料的焊接,如何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焊材?对于薄壁、大尺寸的结构件,如何有效地控制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焊接数值模拟和优化的内容。我们经常需要通过仿真来预测焊接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趋势,然后根据仿真结果来调整焊接工艺。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实用的模型和案例,对我们来说将是巨大的帮助。此外,对于焊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和环保要求,作为一本修订版,我也希望它能包含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我们的工作既高效又安全。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銲接学(修订版)》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抱着一种既好奇又有点担忧的心情。好奇的是,时隔多久的修订?这个“修订版”到底修订了什么?是不是真的能跟上我们现在实际生产中的一些新需求?我身边很多同事都买过旧版的,评价都不错,但总觉得技术更新太快了,旧的东西可能有点跟不上了。我个人最在意的是,这本书在焊接缺陷的诊断和预防方面,有没有更详细、更深入的分析。我们在现场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焊接缺陷,比如气孔、裂纹、未焊透等等,有时候即使看了图,也很难一下子分辨出具体的原因,更不用说如何去避免了。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系统的、图文并茂的分析,并且给出一些实用的预防措施,那就太棒了。我还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焊接质量检验的部分,现在我们对焊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希望这本书能够及时反映这些变化。而且,如果它能涵盖一些最新的无损检测技术,比如超声波、射线检测在焊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那就更好了。毕竟,质量是銲接的生命线,我们必须时刻紧绷这根弦。

评分

这本书《銲接学(修订版)》的书名,尤其是“修订版”这几个字,让我非常有兴趣。我是一名从事质量控制的工程师,我们日常工作中,对焊接质量的要求极其严格,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我最希望这本书在“焊接质量控制”这一块,能够有深入的探讨。这不仅仅是关于缺陷的识别,更重要的是关于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比如,在焊接工艺设计阶段,如何预判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在焊接过程中,如何进行实时监控和质量反馈?在焊接完成后,如何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评定?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量化的、可操作的方法和工具,例如,如何利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来分析和改进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如何选择最适合特定产品和工艺的无损检测方法?而且,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焊接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3834)的介绍,那就更加完善了。

评分

我是一个在大型工程项目现场工作的銲接技师,手上这本书《銲接学(修订版)》的份量,让我感觉沉甸甸的。我们项目上用的材料种类繁多,焊接工艺也五花八门,从普通的碳钢结构,到一些特殊合金的管道,都需要我们去处理。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在不同材料焊接方面的指导性。比如,我们最近在处理一些高强度钢的连接,焊接工艺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裂纹。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详细的指导,包括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的参数,以及选择合适的焊材等。而且,对于一些比较冷门的材料,比如一些高性能的耐腐蚀合金,它们的焊接特性和工艺也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难题。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涉猎,并给出一些经验性的建议,那将非常有价值。另外,我一直觉得,焊接不仅仅是技术的活,也是一门艺术。焊接的质量、美观程度,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最终效果。我希望这本书也能在焊接的精细化操作、工艺优化方面,给出一些指导,帮助我们提升焊接的整体水平。

评分

作为一名在设备维护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拿到《銲接学(修订版)》这本书,最关注的是它在“现场维修焊接”方面的实用性。我们经常需要对各种设备进行维修,其中很多都需要用到焊接。有时候,设备是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下,或者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焊接,这对操作技能和工艺选择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技巧,比如,如何在恶劣环境下保证焊接质量?如何进行快速、高效的临时性焊接?另外,对于一些老旧设备,它们的材质可能比较特殊,或者已经存在一些腐蚀、磨损等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维修焊接方案。我特别关心书中对于防腐蚀焊接、以及在高温、高压等特殊工况下的焊接技术是否有所阐述,这些都是我们在设备维护中经常会遇到的挑战。

评分

我是一个对銲接技术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零件的制作和修复。我拿到《銲接学(修订版)》这本书,虽然可能不会像专业人士那样深入研究,但我希望它能给我提供一个清晰的入门路径。我对基本銲接方法的原理、操作要领、以及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图文描述如果足够详细,并且有清晰的步骤指导,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会非常有帮助。我希望它能让我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焊料、焊丝,如何正确地连接电极,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材质上进行銲接。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銲接错误,书中能否给出一些避免和纠正的建议?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掌握一些基础的銲接技能,并且对銲接这门技术有一个初步的、系统的认识。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简单的、适合家庭操作的项目范例,那就更棒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