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集兩類教育文章。本書「輯一」的四十五篇短文紀錄作者的一些教育觀察,它們分彆刊載在《颱灣新聞報》、《颱灣時報》、《成功日報》和《國教之友》等報章雜誌裏。從教育的觀點評述事理,發人省思;文章雖短,但理趣充盈。
「輯二」結集五篇文章。文長而析理較勝,引用資料、分析問題,使教育觀點清楚明白,讓好學者知所遵循,可供有興趣者參考。
作者簡介
張光甫
國立政治大學碩士,美國東伊利諾大學專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哲學博士;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實習輔導處處長;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係教授。著作有《教育論叢》(一九九八),高雄:高雄復文圖書齣版社;《教育哲學》(二○○三),颱北:雙葉書廊。
輯一
我們要的是尊嚴
教師的魅力在哪裏?
睏難、睏惑、睏
教官也是教師
大人難為
教育作業員
蠟燭與電池
重道為先
訓話不宜多
言簡必失
日日是新年
五育病重
是非題沒是非
資優之憂
畢業歡樂少
學生爭奪戰
混補
填鴨與烤雞
用所學、學所用
榮根第一
說門麵
朝三不等暮四朝
敬人愛物
榮譽算老幾
土地婆之仁
專傢如是說
假藉與盲從
理解情結
解日本結
愛讀纔會巧
德由行成
說做人
成功與學做人
人心的環保
知善行善全在我
報名孽障
製服便服
錯在考古題
書包問題多
校門口要飯
坐公車有話
大風起兮
說「作活」
脫給你看
圓觀人生
輯二
兒童觀昨是今非
「九年一貫」變奏麯
傢庭教育的典範-讀《幼梧九十二年浮生雜記》有感
日日都是傳習日-祝賀王校長傢驥夫子百齡嵩壽
學術倫理、研究倫理
聽說「教育隨筆」這本書裡麵,有些篇章可能在探討「雙語教育」的議題。這陣子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非常熱烈,也引發瞭不少正反意見。我個人是支持讓孩子多學一種語言,但我也擔心,如果執行不當,會不會反而造成孩子更大的學習壓力,甚至影響到他們對母語的認同。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成功的雙語教育經驗,例如,如何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英文,而不是死記硬背單字和文法。還有,對於城鄉教育資源不均的問題,書中會不會提齣一些建議,讓偏鄉的孩子也有機會接觸到優質的雙語學習環境?我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們具備未來競爭力,而語言能力絕對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但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普及雙語教育的同時,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對自身文化認同的穩固。所以,我對這本書中關於雙語教育的論述,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评分最近參加瞭一個傢長座談會,席間大傢都在熱烈討論「學習歷程檔案」這件事。許多傢長都覺得,這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額外的壓力,而且好像也看不齣到底對升學有多大的幫助。我很好奇,如果「教育隨筆」這本書裡有提到關於學習歷程檔案的討論,不知道會從哪個角度切入?是因為它能讓孩子更清楚自己的學習軌跡,還是因為它能幫助老師更全麵地瞭解學生?我總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隻是被動地在執行一些教育政策,卻沒有真正理解背後的意義。如果書中能有比較深入的探討,例如,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初衷,以及如何在實踐中剋服執行上的睏難,甚至是如何讓它真正成為一個對學生有益的工具,而不是一種形式上的負擔,那我想會引起很多傢長產生共鳴。尤其是在少子化的趨勢下,每個孩子都應該得到更細緻的關注,而不是被冰冷的數據和檔案所淹沒。我希望書中能傳達一種理念:教育應該是關於「人」的成長,而不是單純的「學科」能力的堆疊。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當孩子遇到挫摺,例如考試考不好、運動比賽輸瞭,或是跟同學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引導他們?「教育隨筆」這本書,不知道會不會有相關的內容,探討「挫摺教育」或是「品格培養」的議題。我總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太過於保護孩子,不讓他們經歷失敗,反而剝奪瞭他們從中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引導方式,例如,當孩子感到沮喪時,我們該如何傾聽、安慰,並幫助他們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方法,那會非常有幫助。我也很好奇,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真實的案例,說明孩子是如何透過一次次的跌倒,最終站起來,變得更堅強、更有韌性。我認為,品格的養成,比任何學科成績都來得重要,它將伴隨孩子一生,影響他們如何麵對人生的種種挑戰。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讓我們能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更好的引導者。
评分最近常聽到身邊的朋友在討論一本叫做「教育隨筆」的書,聽說裡麵探討瞭許多現行教育體製下,傢長和老師們都很有感的議題。雖然我還沒機會翻閱,但從大傢的討論中,我對書中可能提到的幾個麵嚮感到特別好奇。 首先,我對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分數至上」的迷思非常有興趣。在颱灣,升學壓力嚮來是傢長和學生的頭等大事,但我也越來越看到,過度追求分數,反而扼殺瞭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的動力。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跳脫傳統升學觀念的思考,或是分享一些成功不以分數為唯一標準的教育案例,那肯定會引起很大的迴響。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探討,如何在現有的體製下,找到讓孩子們發掘自己潛能、培養學習興趣的平衡點。例如,是否能談談多元評量的方式,或者是如何鼓勵孩子們從失敗中學習,而不是一味地懼怕挫摺。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升學主義如此盛行的社會,但我相信,如果有人能勇敢地提齣這些問題,並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對於正在為孩子教育煩惱的傢長們來說,將會是莫大的啟發。
评分我的小孩現在正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年紀,一方麵要麵對課業的壓力,另一方麵又開始展現獨立自主的個性。我常常感到,在管教和放手之間,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教育隨筆」這本書,不知道會不會觸及「青少年階段的親子溝通」或者「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這些議題。我非常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如何與青少年有效溝通的建議,例如,如何傾聽他們的想法,如何尊重他們的意願,同時又能適時地給予指導。另外,我也希望書中能探討,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幫助孩子們辨別資訊的真偽,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人雲亦雲。我認為,培養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比給他灌輸多少知識都來得重要,這將是他們未來麵對複雜世界的基石。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觀點,幫助我們這些傢長,更好地引導孩子們走嚮成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