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风流:庄子的智慧

哲人风流:庄子的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哲学
  • 庄子
  • 道家
  • 智慧
  • 思想
  • 中国哲学
  • 古典
  • 人生
  • 修身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纷扰俗世中,清净生活的智慧。
顺应自然,才是最幸福的事。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是人类史上最具精微智慧、洞察力且独立的人。《庄子》一书,也是书史上一本最具思想性、独特性、启发性及诡辩性的书。
  这位空灵的思想家,谛视乱世,观察人生,审度宇宙结构,衡量天下大小,面对芸芸众生;分析是非、真假、美丑、生死、梦与觉、德与不德、用与无用、齐与不齐、王与寇、人与物、大与小、辩与不辩、藏与仕……几乎触及所有人生及人世之情、理、智可能遇上的哲学命题。
  这样的书即使放在百家争鸣的年代,也是相当震撼。而今,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流畅笔触演绎《庄子》,让我们更容易领会庄子的思维与作品的真义。
  它开辟了另一扇门,另一个心灵空间,使人们在俗世努力挣扎时,有可以回旋的空地。

作者简介

谢鹏雄

  台大外文系毕业,留日学者,资深电视从业人。曾任台视编审组长、企划组长、驻日代表等职,并任教世新与政大。十余年来,考察各国电视传播及电影,卓有声望。一生沉潜书海,涉猎文学,探索人情,优游于各种理念之间,触觉敏锐,言语犀利,并不断在报章撰写专栏。

  作品曾获中山文艺奖,范围及文类极广,着有《花非花》《书生情怀》《观念游戏》《女人的美学》《透视日本》《红楼梦女人新解》等四十余种。

《古道今歌:探寻先秦诸子的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 引言:在思想的沃土上,我们回望先秦 先秦时期,华夏文明的轴心时代,群星璀璨,思想交锋,塑造了后世数千年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这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爆炸、百家争鸣的黄金时期。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审视那些伟大的先哲留下的思想遗产时,我们不仅是在追溯历史的脉络,更是在寻找安顿当下心灵的智慧。 本书《古道今歌:探寻先秦诸子的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并非聚焦于某一家学派的片面阐述,而是试图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邀请读者共同进入先秦诸子的思想殿堂,从多个维度、通过深入的文本解读和历史情境的重构,探究他们面对“乱世”时所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如何映射出人类永恒的精神诉求。 第一部:乱世的呼唤与时代的烙印 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孕育着深刻的思想。春秋战国之际,周室衰微,礼崩乐坏,社会结构剧烈变动。这种现实的危机感,是所有先秦思想得以诞生的底层驱动力。 1.1 礼乐崩坏下的秩序重建 儒家学说的兴起,是对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最直接的回应。本部分将细致剖析孔子“仁”与“礼”的内在关联,探讨其在现实政治中推行的“克己复礼”的艰辛与理想性。我们不将孔子视为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深入探究他作为游说者、教育者的局限与伟大。重点在于考察儒家如何试图通过重建人伦关系和社会规范,来恢复一个稳定、有序的理想社会模型。 1.2 战争阴影下的生存哲学 与儒家的积极入世不同,道家思想在乱世中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个体精神的超脱与保全。本部分将侧重于老庄哲学早期流派的差异性(如果适用),探讨“无为”在政治哲学中的实际含义,以及它如何成为个体在强大国家机器面前,保护自身生命力的最后堡垒。我们将深入研究“自然”的概念,它如何从一种宇宙本体论,逐步演变为一种人生实践的指南。 1.3 兼并浪潮中的强国之道 法家思想,是那个时代最富现实主义色彩的产物。它直面人性的自利性,将国家治理视为一项精密的工程学。我们将详细解析法家如何构建以“法、术、势”为核心的权力运作机制,探讨其在短时间内实现国家富强与统一的有效性,同时也必须正视其对个体自由的约束与潜在的暴政风险。这一部分将着重对比不同法家代表人物(如商鞅、申不害、韩非)在侧重点上的微妙差异。 第二部:个体心灵的拓扑结构——诸子的人生态度 先秦诸子对“人应该如何生活”的回答,构成了古代中国人生哲学的基本图谱。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治国方针,更是面对生存困境时的心理解构。 2.1 墨家的兼爱与社会责任 墨家学派以其彻底的功利主义和强烈的社会关怀,构成了先秦思想中独特的“道德经济学”。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兼爱”的逻辑推导——它如何从反对私爱,走向对全人类利益的追求。同时,我们将分析墨家在组织纪律、非攻理论以及手工业技术上的实践性,展示这一学派如何将哲学理想化为一种近乎宗教式的集体行动。 2.2 名家的逻辑与语言的边界 名家,常常被视为先秦思想的“清流”,他们关注的是思维的清晰性与语言的准确性。本部分将剖析公孙龙“白马非马”等经典命题背后的哲学意图,探究他们如何试图通过对概念的精微辨析,来寻求一种超越具体事务的、普遍有效的认知框架。这部分内容旨在展示先秦思想中对理性思辨的追求。 2.3 阴阳五行:宇宙秩序与生命律动 虽然阴阳五行学说常被视为术数之学,但其在先秦哲学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试图提供一个将自然界、人事变迁统一起来的宏大模型。本部分将考察邹衍等人如何构建这一模型,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后世对天人关系的理解,特别是它如何为儒家、道家提供了描述宇宙运作规律的共同“语言”。 第三部:思想的张力与永恒的回响 先秦诸子的思想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充满了紧张的对话、互补与对立。 3.1 儒道互补:入世与出世的辩证 儒家强调积极参与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道家则主张顺应自然、个体逍遥。本书认为,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实际上共同构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应对复杂现实的“双重人格”:在需要建功立业时,他们是儒者;在遭受挫折或追求内心平静时,他们退守为道人。我们将探讨这种张力如何贯穿中国历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3.2 权力与个体的和解 从法家的强权构建到名家的逻辑批判,再到墨家的集体互助,先秦思想展现了人类在构建社会秩序时对“效率”“正义”和“自由”这三个核心价值的永恒权衡。我们将总结,哪种思想在特定历史阶段占据主导,往往取决于社会对哪种价值的需求最为迫切。 结语:借古鉴今,重塑当代精神坐标 先秦诸子的智慧,并非尘封的古董,而是解决当代困境的参照系。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信息爆炸的迷惘以及个体价值的重估,重温这些先哲的深刻洞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立场和生活方式。本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读者在继承这份丰厚思想遗产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生活经验,重新激活那些古老的哲学命题,从而在喧嚣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立足点,活出一种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生命状态。通过对“古道”的深刻体悟,我们方能更好地把握“今歌”的时代脉搏。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自序

  庄子,是人类史上最具精微智慧(sophisticated)、最有洞察力(insight)且最独立的人。《庄子》一书,也是书史上一本最具思想性、独特性、启发性及诡辩性的书。这样的书及人在中国的文明及文化前进、演变到相当成熟的春秋战国阶段,与诸子百家前后出现,即使在百家争鸣的年代,想必也是很震撼的。 在约略相同的年代,古希腊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曾遭遇一群「诡辩」学派(sophist),中间也曾发生许多议论、论难,见于柏拉图《对话录》中。「诡辩」一词,在当年的希腊学界,并无贬损之意,因为语源sophos是智慧之意。人具备相当的智慧,才有能力辩论,诡辩(精微的辩论)更不在话下。 由是观之,庄子与惠子之间濠梁上的诡辩,孟子对杨朱、墨子之论难,都算是很积极的沟通。可惜,后来的中国人,在「恕」道的薰陶下,不再坚持为真理而「翻脸」的做法,使中国文化在这方面的前进迟缓下来。 在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儒家学术因得到历代帝王赏识及利用,一直传承下来,成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政治、道德,乃至生活规范。但其他的思想则大部分存在于学术中,不及影响庶民的生活意态。唯有庄子的思想,继续小规模却深入的进入士大夫、知识份子及庶民的理念、感觉及心灵中,提供他们另类的生活意识。 有一些学者说:中国的士人,得意时,就遵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失意时,就在老庄思想中找到庇护所,以正当化其退隐的生活。这个说法有一部分对,另一部分诬蔑了中国的知识份子。在大多数的知识份子中,儒、道思想在其心灵中所占的位置一直是平行而牢固的。何况,庄子的思想也不是传统的「道家思想」一语所能涵盖或尽其奥蕴。因为,庄子的思想,就内容而言跨越当时百家思想,在境界上超拔所有的别家理念。他的「一家之言」是中外皆无与伦比的。 庄子,一位空灵的思想家──他谛视乱世,观察人生,审度宇宙的结构,衡量天下的大小,面对芸芸众生,分析是非、真假、美丑、生死、梦与觉、德与不德、用与无用、齐与不齐、王与寇、人与物、大与小、辩与不辩、藏与仕……触及几乎所有人生及人世之情、理、智所可能触及的哲学命题,并将其粉碎,另架构一些独特的、超绝的、高蹈的、雄奇的理念。 其为论也崇高雄迈,其为文也如高山大河,汇为一种似议论、似哲学、似诗歌的艺术。两千多年来,渗透、感动所有接触的人,并替中国人开辟了另一扇门、另一个心灵空间,使他们在俗世努力挣扎、厌倦于仕途经济、人情义理之际,有处可以回旋的空地,有一种可以寄託风流的灵界。其为中国人及全人类所做的贡献,可谓空前绝后。 本书,以作者微薄之力,意图将庄子的心念写成较易接近的文字。是否有一得之愚,尚请方家指正。

图书试读

◎春日访谈庄子心
「谢鹏雄先生,听说你要为『经典智慧』书系写庄子,为什么选上庄子?」
「喜欢他。」
「喜欢?就这么简单?」
「喜欢一个人,是人与人之间最深入的关系。很简单,很不容易。」 「为什么不容易?」
「譬如有一个人,他官居要职,地位很高,你会敬而远之。又有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你会尊敬他,但不见得喜欢他。可能有一个美女,艳丽绝伦,你心向往之,但轮不到你喜欢她。」
「这么说,庄子轮得到你喜欢他?」
「似乎如此。庄子的思维,先将自己掏虚,变成空虚的人。虚就能接受人,空就能容纳人。我有一种感觉,他不介意我喜欢他。」
「听来好玩得很,为什么要把自己掏空?」

「印度有一位名人,人称大师,名叫奥修(Osho)。他毕生研读《庄子》,将心得写成一本书,书名《空船》(The Empty Boat)。他说你若驾舟在湖上航行,有另一艘船撞上来,你会生气。但如果仔细一看那船上并没有人,你就不生气了。因为对一艘空船生气是没有意义的。」
「船上为什么没有人?」
「因为那人被庄子虚化。虚化就是无我、忘我、无执、无相,等于零。归零了。」
「为什么要归零?」
「庄子认为人的意识、认知多系偏执之想。归零之后,才能去认识或欣赏天然的美、自然之理、自由的境界和意念的浪漫。」
「奥修是印度人,对庄子的体会那么深,他好像也喜欢庄子?」

「外国人──其实外国人这个名词就是违背庄子的思想的──但姑且说,外国人中喜欢庄子的很多。奥修之外,西方的叔本华、卡缪,还有日本人研究庄子的,少说也有上百人。」
「中国人呢?」
「中国人爱好庄子思想的更多,魏晋以下,老庄的思想常常与儒学思想并行。你看《世说新语》及竹林七贤那些人的言行,是把庄子的意境放在心中生活的!」
「我不敢与那些名人比。但庄子的思想,两千年来沁入中国知识份子的心中很深,有很多原因。那是一种人在功利场上为现实挣扎之余,可以退下来获得心灵舒放的境界。」
「有没有更积极的意义?」

「当然有。庄子思想的精华,就在其貌似恬淡而实际上豪迈浪漫之处。譬如说,他的书首篇就大谈『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种情景,是美学的极致。又谈到植大树于『广莫之野』,逍遥其下,意思何等旷达。其实《庄子》一书表面上好像谈哲学思想的议论,骨子里所呈现的是文学、艺术、诗。庄子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学家!」
「莫非你也是那些人之一?」
「美学是很新的名词哪?」
「庄子是超时代的人。他的超逻辑的思维模式,不认同僵硬的道德律,及对善恶、是非、美丑之另类看法,必须放在近代认识论及价值观的架构上来讨论,才能理解到真正的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承认,《哲人风流:庄子的智慧》这本书,比我预期的要更有意思。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严肃到让人打瞌睡的哲学解读,但它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作者在开篇就抛出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观点:庄子的智慧,是一种“风流”的智慧,它不拘泥于形式,不束缚于教条,而是一种随性而发的生命力量。这种解读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放下了对经典哲学解读的刻板印象。书中的语言,也非常有味道,时而像行云流水,时而又如涓涓细流,将那些深邃的思想,描绘得活灵活现。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庄子如何看待人生中的“无用之用”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豁达和辩证。这让我反思,在当今社会,我们过于追求“有用”和“效率”,反而错过了许多生命中真正美好的东西。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在静静地和我分享他的人生感悟,没有说教,只有启发,让我觉得,原来哲学,也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富有诗意。

评分

这几天读了《哲人风流:庄子的智慧》的开头部分,感觉作者在处理庄子这样一位古老而又极富争议的哲学家时,展现出了一种别样的角度。他没有一开始就堆砌艰深的理论,而是从庄子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入手,将这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伟大思想家,描绘成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风流”人物。我喜欢这种“入世”又“出世”的解读方式,它让庄子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导师,而更像是一个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深刻洞察力的人生行者。作者在文字的运用上,也极具匠心,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又用现代的譬喻来解释那些看似难以理解的哲学概念,使得整个阅读过程非常流畅,毫无晦涩之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写庄子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超然和洒脱,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尘世,常常被欲望所困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启迪。读完这几章,我感觉自己仿佛也随着作者的笔触,进入了庄子的精神世界,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得失。

评分

我刚拿到《哲人风流:庄子的智慧》这本书,就被它别致的装帧设计所吸引。整体风格偏向于素雅,没有过于花哨的图案,但却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的序言,他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叙事风格,分享了自己与庄子思想结缘的历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位古代哲学家的深深敬意和理解。我一直觉得,对于经典著作的解读,最怕的就是流于表面或者生搬硬套,而这位作者似乎另辟蹊径,他并没有急于剖析庄子理论的每一个细节,而是试图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庄子思想的内核,以及它在今天依然具有的现实意义。他似乎在强调,庄子的智慧,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生命的一种态度,一种处世的哲学。我特别期待后续的内容,能够深入探讨庄子如何看待人生中的各种困境,以及他提出的那些“解构”式的智慧,是如何帮助人们在逆境中找到出路的。

评分

最近终于有机会翻阅《哲人风流:庄子的智慧》这本书。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在解读庄子时,并没有选择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腔调,而是运用了一种更加生动、更富感染力的笔触。他将庄子的思想,比作一股“风流”,既有飘逸潇洒的洒脱,又有涤荡心灵的清澈。我一直认为,理解像庄子这样的古代哲学家,最关键的是要抓住他们思想的“精髓”和“神韵”,而不仅仅是那些表面的概念。这本书似乎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者在引用庄子原文的同时,还会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仿佛他不是在“教书”,而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关于人生智慧的深度对话。尤其是在他探讨“齐物论”和“无为而治”等概念时,那种化繁为简、寓理于事的叙述方式,让我受益匪浅。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好像也获得了一些看待问题的全新视角,对于生活中的许多不如意,似乎都能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了。

评分

最近翻到一本叫《哲人风流:庄子的智慧》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从封面和序言来看,就觉得这一定是一本值得花时间去沉淀的书。封面的设计很有意境,水墨晕染的风格,搭配上“哲人风流”四个字,给人一种淡雅而深邃的感觉,仿佛能够窥见古老智慧的飘逸身影。序言中,作者似乎对庄子其人其思想有着独到的见解,用非常朴实而又不失文采的语言,勾勒出一位超脱世俗、笑看风云的智者形象。我一直觉得,庄子的思想,虽然古老,但却有着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快节奏、充满焦虑的社会,能够有这样一本以“风流”姿态呈现的庄子解读,无疑是一股清流。我期待它能引导我,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从容与自在,就像那“鼓枻而去,不知其所届”的逍遥游,能够挣脱束缚,领略生命的辽阔。书的纸质也很好,拿在手里很有质感,这种细致的触感,总是让我觉得,一本好书,从内到外都应该充满诚意,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心生欢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