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扰俗世中,清净生活的智慧。
顺应自然,才是最幸福的事。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是人类史上最具精微智慧、洞察力且独立的人。《庄子》一书,也是书史上一本最具思想性、独特性、启发性及诡辩性的书。
这位空灵的思想家,谛视乱世,观察人生,审度宇宙结构,衡量天下大小,面对芸芸众生;分析是非、真假、美丑、生死、梦与觉、德与不德、用与无用、齐与不齐、王与寇、人与物、大与小、辩与不辩、藏与仕……几乎触及所有人生及人世之情、理、智可能遇上的哲学命题。
这样的书即使放在百家争鸣的年代,也是相当震撼。而今,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流畅笔触演绎《庄子》,让我们更容易领会庄子的思维与作品的真义。
它开辟了另一扇门,另一个心灵空间,使人们在俗世努力挣扎时,有可以回旋的空地。
作者简介
谢鹏雄
台大外文系毕业,留日学者,资深电视从业人。曾任台视编审组长、企划组长、驻日代表等职,并任教世新与政大。十余年来,考察各国电视传播及电影,卓有声望。一生沉潜书海,涉猎文学,探索人情,优游于各种理念之间,触觉敏锐,言语犀利,并不断在报章撰写专栏。
作品曾获中山文艺奖,范围及文类极广,着有《花非花》《书生情怀》《观念游戏》《女人的美学》《透视日本》《红楼梦女人新解》等四十余种。
自序
庄子,是人类史上最具精微智慧(sophisticated)、最有洞察力(insight)且最独立的人。《庄子》一书,也是书史上一本最具思想性、独特性、启发性及诡辩性的书。这样的书及人在中国的文明及文化前进、演变到相当成熟的春秋战国阶段,与诸子百家前后出现,即使在百家争鸣的年代,想必也是很震撼的。 在约略相同的年代,古希腊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曾遭遇一群「诡辩」学派(sophist),中间也曾发生许多议论、论难,见于柏拉图《对话录》中。「诡辩」一词,在当年的希腊学界,并无贬损之意,因为语源sophos是智慧之意。人具备相当的智慧,才有能力辩论,诡辩(精微的辩论)更不在话下。 由是观之,庄子与惠子之间濠梁上的诡辩,孟子对杨朱、墨子之论难,都算是很积极的沟通。可惜,后来的中国人,在「恕」道的薰陶下,不再坚持为真理而「翻脸」的做法,使中国文化在这方面的前进迟缓下来。 在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儒家学术因得到历代帝王赏识及利用,一直传承下来,成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政治、道德,乃至生活规范。但其他的思想则大部分存在于学术中,不及影响庶民的生活意态。唯有庄子的思想,继续小规模却深入的进入士大夫、知识份子及庶民的理念、感觉及心灵中,提供他们另类的生活意识。 有一些学者说:中国的士人,得意时,就遵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失意时,就在老庄思想中找到庇护所,以正当化其退隐的生活。这个说法有一部分对,另一部分诬蔑了中国的知识份子。在大多数的知识份子中,儒、道思想在其心灵中所占的位置一直是平行而牢固的。何况,庄子的思想也不是传统的「道家思想」一语所能涵盖或尽其奥蕴。因为,庄子的思想,就内容而言跨越当时百家思想,在境界上超拔所有的别家理念。他的「一家之言」是中外皆无与伦比的。 庄子,一位空灵的思想家──他谛视乱世,观察人生,审度宇宙的结构,衡量天下的大小,面对芸芸众生,分析是非、真假、美丑、生死、梦与觉、德与不德、用与无用、齐与不齐、王与寇、人与物、大与小、辩与不辩、藏与仕……触及几乎所有人生及人世之情、理、智所可能触及的哲学命题,并将其粉碎,另架构一些独特的、超绝的、高蹈的、雄奇的理念。 其为论也崇高雄迈,其为文也如高山大河,汇为一种似议论、似哲学、似诗歌的艺术。两千多年来,渗透、感动所有接触的人,并替中国人开辟了另一扇门、另一个心灵空间,使他们在俗世努力挣扎、厌倦于仕途经济、人情义理之际,有处可以回旋的空地,有一种可以寄託风流的灵界。其为中国人及全人类所做的贡献,可谓空前绝后。 本书,以作者微薄之力,意图将庄子的心念写成较易接近的文字。是否有一得之愚,尚请方家指正。
我得承认,《哲人风流:庄子的智慧》这本书,比我预期的要更有意思。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严肃到让人打瞌睡的哲学解读,但它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作者在开篇就抛出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观点:庄子的智慧,是一种“风流”的智慧,它不拘泥于形式,不束缚于教条,而是一种随性而发的生命力量。这种解读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放下了对经典哲学解读的刻板印象。书中的语言,也非常有味道,时而像行云流水,时而又如涓涓细流,将那些深邃的思想,描绘得活灵活现。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庄子如何看待人生中的“无用之用”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豁达和辩证。这让我反思,在当今社会,我们过于追求“有用”和“效率”,反而错过了许多生命中真正美好的东西。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在静静地和我分享他的人生感悟,没有说教,只有启发,让我觉得,原来哲学,也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富有诗意。
评分这几天读了《哲人风流:庄子的智慧》的开头部分,感觉作者在处理庄子这样一位古老而又极富争议的哲学家时,展现出了一种别样的角度。他没有一开始就堆砌艰深的理论,而是从庄子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入手,将这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伟大思想家,描绘成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风流”人物。我喜欢这种“入世”又“出世”的解读方式,它让庄子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导师,而更像是一个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深刻洞察力的人生行者。作者在文字的运用上,也极具匠心,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又用现代的譬喻来解释那些看似难以理解的哲学概念,使得整个阅读过程非常流畅,毫无晦涩之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写庄子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超然和洒脱,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尘世,常常被欲望所困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启迪。读完这几章,我感觉自己仿佛也随着作者的笔触,进入了庄子的精神世界,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得失。
评分我刚拿到《哲人风流:庄子的智慧》这本书,就被它别致的装帧设计所吸引。整体风格偏向于素雅,没有过于花哨的图案,但却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的序言,他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叙事风格,分享了自己与庄子思想结缘的历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位古代哲学家的深深敬意和理解。我一直觉得,对于经典著作的解读,最怕的就是流于表面或者生搬硬套,而这位作者似乎另辟蹊径,他并没有急于剖析庄子理论的每一个细节,而是试图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庄子思想的内核,以及它在今天依然具有的现实意义。他似乎在强调,庄子的智慧,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生命的一种态度,一种处世的哲学。我特别期待后续的内容,能够深入探讨庄子如何看待人生中的各种困境,以及他提出的那些“解构”式的智慧,是如何帮助人们在逆境中找到出路的。
评分最近终于有机会翻阅《哲人风流:庄子的智慧》这本书。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在解读庄子时,并没有选择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腔调,而是运用了一种更加生动、更富感染力的笔触。他将庄子的思想,比作一股“风流”,既有飘逸潇洒的洒脱,又有涤荡心灵的清澈。我一直认为,理解像庄子这样的古代哲学家,最关键的是要抓住他们思想的“精髓”和“神韵”,而不仅仅是那些表面的概念。这本书似乎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者在引用庄子原文的同时,还会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仿佛他不是在“教书”,而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关于人生智慧的深度对话。尤其是在他探讨“齐物论”和“无为而治”等概念时,那种化繁为简、寓理于事的叙述方式,让我受益匪浅。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好像也获得了一些看待问题的全新视角,对于生活中的许多不如意,似乎都能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了。
评分最近翻到一本叫《哲人风流:庄子的智慧》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从封面和序言来看,就觉得这一定是一本值得花时间去沉淀的书。封面的设计很有意境,水墨晕染的风格,搭配上“哲人风流”四个字,给人一种淡雅而深邃的感觉,仿佛能够窥见古老智慧的飘逸身影。序言中,作者似乎对庄子其人其思想有着独到的见解,用非常朴实而又不失文采的语言,勾勒出一位超脱世俗、笑看风云的智者形象。我一直觉得,庄子的思想,虽然古老,但却有着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快节奏、充满焦虑的社会,能够有这样一本以“风流”姿态呈现的庄子解读,无疑是一股清流。我期待它能引导我,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从容与自在,就像那“鼓枻而去,不知其所届”的逍遥游,能够挣脱束缚,领略生命的辽阔。书的纸质也很好,拿在手里很有质感,这种细致的触感,总是让我觉得,一本好书,从内到外都应该充满诚意,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心生欢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