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谈一次恋爱就像死过一回,从逝去的恋情走出来就像死里逃生,爱情岂是刻骨铭心,掏心掏肺这么简单,文字永远无法企及爱情的深度和锐度,以及复杂度。好比用试纸测试ph值,我们读到的只是表面数字,实际上那看不到的零点零零几才是最最准确的酸硷度。
于是,我们可以读到简媜对已成回忆的往事说:「不管往后我以何种身分与何人了结何法,宿命里永远有你一蓆坐榻」;张曼娟把爱情喻为令人流泪的洋葱:「剥开洋葱那刻,它呛辣的气味无法让人微笑」;王盛弘说「他把我引领了进来,并陪我走了一小段路」;苏伟贞想了很久才回答:「好吧,我们试试看!」;王文华嬉笑着说「谁的爱情不芭乐」,或者干脆像罗位育三句不离文学本行的挑明「如果男人机趣曼妙,妳何以交换?或者,营生?」……
本书特色
本书里,收录十八篇当代重要作家的散文精选,展现了十八种爱情书写的方式,体现了爱情的不同样貌,有苏伟真、罗位育、隐地、蔡诗萍、蒋勋、简媜、廖玉蕙、杨照、童元方、张曼娟、许正平、洪素丽、徐宗懋、周芬伶、林文义、林文月、王盛弘,以及王文华(按姓名笔划)。
作者简介
钟怡雯(1969?)
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元智大学中语系副教授。着有:散文集《河宴》、《垂钓睡眠》、《听说》、《我和我豢养的宇宙》、《飘浮书房》,散文精选集《惊情》,人物传记《灵鹫山外山:心道法师传》,论文集《莫言小说:「历史」的重构》、《亚洲华文散文的中国图象》、《无尽的追寻:当代散文的诠释与批评》;主编:《马华当代散文选》、《马华文学读本Ⅰ:赤道形声》、《马华文学读本Ⅱ:赤道回声》、《台湾现代文学教程2:散文读本》、《天下散文选》、《天下小说选》、《九十四年散文选》。
序
还有更多 钟怡雯
去年圣诞,我把心给了你 王文华
经过了他 王盛弘
A 林文月
无缘 林文义
与悠悠 周芬伶
写给妻子的一封情书 徐宗懋
荣耀 洪素丽
烟火旅馆 许正平
剥开我,你只会流泪 张曼娟
为甚么没有莫札特 童元方
饮酒时你总不在我身边 杨 照
那年春天 廖玉蕙
梦游书 简 媜
我们的爱没有血源 蒋 勋
男人之爱 蔡诗萍
半身之爱 隐 地
极速 罗位育
勇气 苏伟真
这本书里的一些散文,让我对“中年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青春期那种青涩的懵懂,也不是热恋期那种激情澎湃,而是经历过风雨,沉淀下来的那种懂得与珍惜。我记得一个故事,写的是一对夫妻,在孩子长大离家后,重新找回了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二人世界。他们开始一起去旅行,一起去学习新的事物,他们发现,原来即使相伴多年,对方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魅力。作者们用一种平和而温暖的语调,描绘了这种“重新认识”的过程。中年人的爱情,少了些冲动,多了些默契;少了些轰轰烈烈,多了些细水长流。它是一种更加成熟、更加深刻的理解,是在彼此身上看到了岁月的痕迹,也看到了不变的初心。这种爱情,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常常会想起,我身边一些中年夫妻,他们之间的那种淡淡的温馨,那种不需多言的理解,就是爱情最真实的写照。这本书里的故事,让我觉得,即使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爱情依然可以焕发新的光彩。
评分读完《因为玫瑰:当代爱情散文选》,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爱情是如此多姿多彩,它不仅仅是轰轰烈烈的追求,也不仅仅是浪漫的誓言,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这本书里的篇章,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描绘了爱情的各种形态。有初恋的青涩与悸动,有热恋的激情与甜蜜,也有平淡生活中的温情与陪伴,甚至还有因为错过而留下的淡淡的遗憾。我特别喜欢那些写到“日常”的篇章,比如早晨醒来,身边伴侣的呼吸声,或者是晚餐时,两人不经意间相视一笑的默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作者们用细腻的笔触,将这些平凡的时刻放大,让我们看到,爱情,原来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如此触手可及。它不是遥不可及的童话,而是实实在在,需要用心去经营,去感受的。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爱情的定义,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爱情,或许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
评分这本书里的某些散文,让我对“一见钟情”这个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它不再是电影里那种瞬间的火花,而是更细腻、更微妙的吸引。我记得一个故事,女主角在一家咖啡馆,看到一个男人在专心致志地看书,他专注的样子,他指尖翻动书页的动作,都深深地吸引了她。那并不是因为那个男人有多么英俊,而是他身上散发出的某种气质,一种宁静而深刻的吸引力。这种吸引,是灵魂深处的共鸣,是彼此内心某种期待的投射。它可能是一次偶然的眼神交汇,可能是一段不经意的对话,也可能只是在人群中感受到的一种特别的磁场。作者们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这种感觉。读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感受着那种难以言喻的心动。有时候,爱情的萌芽,就是如此悄无声息,却又异常坚定。它不是轰轰烈烈的追求,也不是刻意的迎合,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靠近。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一个人身上散发出的某种特质深深吸引,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另一半。这本书里的许多篇章,都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细微而又强大的情感。
评分《因为玫瑰》这本书,还让我看到了爱情中那些不那么完美,甚至带点伤痕的时刻。有些篇章,写的是爱情中的挣扎与选择,那些让人心碎的时刻,以及如何从中汲取力量重新站起来。我记得有几篇文章,描写的是失恋后的痛苦,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作者们没有回避这些负面情绪,而是用坦诚的笔触,去剖析那种无助、迷茫,以及那种想要逃离一切的冲动。然而,最触动我的,是他们如何在这段黑暗时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有的作者选择用阅读来疗伤,在书本的世界里寻找慰藉;有的则通过旅行,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重新审视自己;还有些,则是通过重新拾起曾经的梦想,在自我实现中找回自信。这些故事,就像是黑夜里的星星,虽然微弱,却能指引方向。它们告诉我们,爱情的结束,不代表生命的终结,而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关于“断舍离”的故事,女主角在一段失败的感情后,开始审视自己拥有的东西,从物质到情感,都进行了彻底的清理。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最终让她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和清晰。这让我明白,有时候,放下不适合自己的,是为了迎接更好的到来。
评分这本书里的部分散文,让我看到了爱情中,那些关于“遗憾”与“错过”的深刻描绘。它不像其他爱情故事那样总是以圆满结局告终,而是坦诚地展现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人生的无常。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写的是一对青梅竹马,本来以为他们一定会走到一起,但是在人生的岔路口,因为种种原因,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向,最终渐行渐远,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深的遗憾。作者用一种淡淡的笔调,写出了那种“如果当时…”的无奈,那种错过后,再也回不去的伤感。这种遗憾,不是因为谁对谁错,而是因为时机不对,因为命运的捉弄。读到这样的故事,我常常会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但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拥有的。它让我明白,爱情并非总是能如愿以偿,有些错过,注定成为生命中的一道风景,即使带着伤痕,也依然美好。我曾经也有过一段错过,当时因为太年轻,不懂得珍惜,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对方已经走远。那种悔恨,至今依旧时不时地会涌上心头。这本书里的故事,让我觉得,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些。
评分这本书里,有些篇章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成熟与包容,那种不再是少年时期轰轰烈烈的炽热,而是温火慢炖的懂得与陪伴。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老夫老妻”的描绘印象深刻。作者们没有去刻意渲染浪漫,而是用最日常的笔触,勾勒出两人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流淌出的深情。比如,清晨醒来,丈夫默默地把妻子最常喝的咖啡泡好;又或者,妻子在丈夫出差前,悄悄地在他的行李箱里塞上亲手做的点心。这些细节,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却蕴含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与安心。它让我看到,爱情并非只有初见的惊艳,更有着长久相伴的静水流深。有时候,夫妻之间一个眼神,一个默契的动作,就足以传递千言万语。书中有一个故事,写的是一对老夫妇,年轻时因为一些误会分开了,几十年后重逢,依旧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当年恋爱的影子,那种久别重逢的遗憾和释然,写得特别有力量。这让我思考,爱情的形态是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它会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激情走向平淡,但只要真心还在,那份连接就不会断。读到这些故事,我常常会想起我父母,或者我身边一些相濡以沫的老人,他们之间那种不动声色的温柔,那种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最长久的依靠,就是爱情最美的模样。
评分《因为玫瑰》这本书,也涉及到了“爱情的考验”这个主题。一些篇章,描绘了爱情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比如家庭的反对,经济的压力,或者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我记得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对恋人,因为家庭的背景差异,受到了双方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们经历了无数的争吵和泪水,但是,他们始终坚守着彼此的爱,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决心。作者们没有回避这些困难,而是展现了爱情在逆境中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来自于内心的坚定,是来自于对彼此的信任,也是来自于对未来共同的憧憬。它让我看到,爱情并非总是顺风顺水,它需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更加坚固。我曾经也见过一些因为外界压力而分开的情侣,所以,读到这本书里那些坚持下来的故事,让我感到非常感动。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是能够经受住考验的。
评分《因为玫瑰:当代爱情散文选》这本集子,就像是打开一本老相册,里面摆满了泛黄的照片,每一张都承载着一段细碎而又真挚的情感。我尤其喜欢里头那些关于初恋的篇章,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那种青涩的悸动,读来让人忍不住莞尔。作者们用文字编织出那段纯粹的时光,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淡淡的青草香,感受到指尖微颤的触感。有的故事里,爱情是发生在图书馆的偶遇,是借阅书籍时悄悄递来的纸条;有的则是在篮球场边,汗水淋漓间投射出的目光交汇。这些片段,看似平凡,却有着最动人的力量,因为它触碰到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那些年的心思,那些说不出口的话,那些因为一个眼神而燃起又瞬间熄灭的勇气,都被一一捕捉。我记得有个故事,女主角因为暗恋的男生喜欢某一本漫画,自己也硬着头皮去读,结果却意外地爱上了那个故事,也因为这个故事,她和男生有了共同的话题,慢慢地靠近。这样的情节,真的太能引起共鸣了!好像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为了一个人,去尝试自己原本不会涉足的领域,去改变自己,只为了能离那个人更近一点点。这种因爱而生的改变,有时候是小心翼翼的模仿,有时候则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书中,作者们把这些细腻的情感变化,写得那么到位,那么真实,让我们在阅读时,不仅仅是在看别人的故事,更像是在回顾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懵懂。
评分《因为玫瑰》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爱情中,那种“独立与依存”的微妙平衡。很多篇章,都展现了爱情并非是两个人的完全融合,而是在各自独立的基础上,相互扶持,共同成长。我记得一个故事,女主角是一个非常有事业心的女性,她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追求。她的伴侣,并没有因为她的独立而感到不安,反而成为了她最坚实的后盾,鼓励她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关系,让我看到了成熟爱情的模样。它不是一方为了另一方而牺牲自我,也不是一方完全依赖另一方,而是在彼此的世界里,都有足够的空间去呼吸,去发展,同时又能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彼此最温暖的依靠。作者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种“你很好,我也不差,我们在一起,会更好”的状态。这种相互欣赏,相互成就的关系,是爱情中最健康、最长久的状态。我曾经的朋友,就曾因为伴侣的事业发展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最终感到失落。读到这本书里的故事,我才明白,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支持对方去闪耀,而不是让对方黯淡。
评分《因为玫瑰》这本书,也描绘了爱情中那些充满未知与探索的旅程。我尤其被那些关于“远距离恋爱”的故事所吸引,它们展现了在空间的阻隔下,爱情如何通过信任、沟通和坚持来维系。我记得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对情侣,因为学业或工作分隔两地,他们只能依靠每天早晚的电话,和偶尔的网络视频来维系感情。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他们更多的是靠写信,每一封信都承载着思念和期盼。作者们将那种收到对方信件时的喜悦,以及读信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写得特别生动。那种等待的煎熬,那种重逢的激动,都让人感同身受。还有的故事,则写到了现代社会中的远距恋,虽然有了即时通讯,有了视频通话,但思念的重量却丝毫未减。他们通过共同线上看电影,一起玩网络游戏,努力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属于他们的“在一起”的时光。这些篇章,让我看到了爱情的韧性,它不畏惧距离,不畏惧时间,只要心意相通,就能跨越一切障碍。我曾经也经历过一段远距恋,那种每时每刻都想着对方,却又无法触碰的孤单,真的很难熬。但是,当我们终于等到重逢的那一天,那种喜悦,也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这本书里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