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宋代淳熙八年,迄今有八百余年历史的四川新津观音寺,位于如盛开莲花的九座峰峦连绵而成的九莲山山麓,为被称作「莲华接翠」的新津县十二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五年,拍摄观音雕塑多年的摄影家马元浩受寺内的飘海观音吸引,自海南跋涉至四川拍摄自明代重建后留存至今的观音佛像与壁画,将隐于翠深霭浓之中的中国佛教艺术与其内蕴的人文光泽,透过摄影镜头带至世界眼前。
历经风雨劫难也经过多次修复的观音寺,其现址上留存着观音殿、毗卢殿、弥勒殿、接引殿等古建筑。除了寺院中的宋少保张商英的纪念碑外,观音殿的观音三大士像与五百大小罗汉像,毗卢殿的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与十三个供养人像壁画,以及各殿依循宋代营造法式建成的抬樑式构造,均以朴实谨素、丰润柔和的线条与用色,特立于富丽艳彩的艺术表现之上;而在其人物鲜活细腻的动作与表情上,亦随处可见经沧桑洗鍊而尤显劲道的描绘与刻塑技巧。
现任海南岛博鳌东方文化苑任荷花馆馆长、曾举办多次佛像摄影展览的摄影作者马元浩,继一九九七年出版的《双林寺彩塑佛像》后,在本书中以更显浑熟与意蕴的摄影技巧,透过镜头传递出新津寺佛像与壁画的艺术力量。
作者简介
马元浩
现任海南岛博鳌东方文化苑任荷花馆馆长,于青岛雕塑馆成立「马元浩摄影工作室」。曾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FRPS)头衔,在日本、香港与大陆各地举办多次佛像雕塑摄影展,并于2005年任「遗珠古镇——阮仪三教授致力保护古镇」六集电视记实片导演。
*着作
摄影集《双林寺彩塑佛像》(艺术家,1997)、《莲华接翠观音寺》(艺术家,2006)、画集《墨影画》(北京)。
序言(马元浩)
● 千变万化的观音——观音形象与名称初探(文∕林保尧)
一、观音造像
二、观音名称
三、观音经典
四、观音性别
● 莲华接翠观音寺(文∕苏浙生)
● 雄浑壮观的观音殿明代雕塑(文∕苏浙生)
五百罗汉——造像独特.细腻传神
飘海观音——重彩鎏金.神采飘逸
● 惊世绝伦的毗卢殿明代壁画(文∕苏浙生)
● 毗卢殿明代壁画——十二圆觉菩萨像(文∕苏浙生)
图版索引
《莲华接翠观音寺》这个书名,光是读出来就有一种很典雅、很疗愈的感觉,让我立刻产生了兴趣。我本身就喜欢阅读一些关于台湾在地文化、历史故事的书籍,特别是那些能够触及心灵、带来平静的作品。我对台湾的寺庙文化一直都抱有浓厚的敬意,觉得那些古老的建筑和信仰,是我们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带我们去深入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音寺,不仅仅是它们的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它们背后所承载的歷史、传说,以及与地方社群之间的联系?我想象着,这本书或许会描绘出那些寺庙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变迁,那些关于观音菩萨的慈悲故事,或者是一些在寺庙中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民间传说。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细腻、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为我们展现台湾寺庙文化中那份宁静致远的力量,也让我能在阅读中获得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安顿。这本书给我一种能够让我慢下来,去感受台湾这片土地上最纯粹、最温暖的力量的期待。
评分这本《莲华接翠观音寺》的书名,让我感觉一股清净又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我对我们这片土地上各种大大小小的寺庙,尤其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它们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像是我们社区的中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信仰和记忆。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带我们去探访一些我可能去过,但却不太了解其背后故事的观音寺?又或者是,那些隐藏在深山野林中,不为人知但却充满灵气的古寺?我期望作者能用一种非常生活化、但又不失深刻的笔触,来描绘这些寺庙的日常,比如早课的钟声,信徒们虔诚的祈祷,或是寺庙里的一草一木所蕴含的禅意。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场所,去体会那份跨越时空的虔诚和智慧。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观音菩萨慈悲为怀的故事,或是关于寺庙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给我一种能让我沉静下来,好好品味台湾土地上那份独特人文气息的预感。
评分哇,看到《莲华接翠观音寺》这本书的封面,就有一种宁静又庄严的感觉涌上心头,感觉很适合现在有点浮躁的心情。我本身对台湾的历史文化就很有兴趣,尤其是一些古老的寺庙,它们承载了太多故事和人文情怀。这本书名里的“莲华”和“观音”本身就充满了禅意和慈悲,让人联想到那些隐藏在山林间、香火鼎盛的古刹。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带我们走进一些鲜为人知的寺庙,去探寻它们背后的历史变迁、建筑特色,甚至是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作品,能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份古朴与厚重。想象一下,在夏日午后,捧着这本书,跟随作者的笔触,漫步在古老的寺庙庭院,听着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感受着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下的温暖,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我猜这本书的内容会很丰富,或许会介绍不同地区的观音寺,讲讲它们的建造年代、宗教意义,还有那些默默守护寺庙的僧侣和信众的故事。这本书的选材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我非常期待它能带给我们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让我对台湾的宗教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最近刚接触到《莲华接翠观音寺》这本书,感觉书名就很有意境,让我充满了好奇。我平时就喜欢看一些带有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的书,尤其对台湾的寺庙文化一直都很着迷。每次去庙里拜拜,都会被那些古老的建筑、精美的雕刻以及弥漫的香火气息所吸引,觉得那是一种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宁静和力量。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带我认识一些我之前不知道的、但却非常有故事的观音寺?也许是隐藏在某个山林深处、鲜为人知的古刹,也许是某个历史悠久、承载着许多地方记忆的重要庙宇。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些寺庙独特的风貌,它们是如何在岁月的洗礼中屹立不倒,又承载了多少信徒的祈愿和虔诚。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到台湾土地上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心灵的慰藉。我非常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提到一些关于观音菩萨的传说故事,或是那些护持寺庙的僧人、信众的感人经历?光是想想,就觉得这本书会是一场关于历史、文化和信仰的深度探索。
评分《莲华接翠观音寺》这个书名,光听就觉得非常雅致,而且充满了一种东方特有的美学意境。我本身就对台湾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古老的寺庙,总觉得它们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每次看到寺庙的建筑,都会被那些精美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所吸引,感受到一种与现代文明截然不同的厚重感和宁静美。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深入介绍台湾各地那些与“莲华”和“观音”相关的寺庙?也许是那些默默无闻却历史悠久的小庙,也许是香火鼎盛、声名远播的大寺。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文字,带我“走进”这些寺庙,感受它们独特的建筑风格、宗教氛围,以及背后可能蕴藏的动人故事。或许书中会讲述一些关于观音菩萨的传说,或者是一些关于寺庙的传奇经历,又或者是那些世代守护寺庙、传承信仰的人们的故事。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更加了解台湾的寺庙文化,也能在阅读中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洗涤和宁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