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过往国内英语文教学的僵化及过于注重支离破碎的语言分析,此书以全语文(Whole Language)的理论为基础,加上罗杰斯(Carl Rogers)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弗雷勒(Paulo Freire)的解放型教育(Education of Liberation),以期提供成人学习英语文读写的另一种尝试。全语文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及语言学习的不可分割性。认为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听、说、读、写同时并行,且完整的故事内容优于片段的单句练习。
作者简介
李利德
*学历:
淡江大学英文研究所英语教学博士(Ph.D. in TESOL)
美国西密西根大学(Western Michigan Univ)语言研究所英语教学硕士(M.A. in TESOL)
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夜间部)文学士
*现职:
实践大学应用外语学系专任副教授
*经历:
淡江大学英文系兼任副教授
国立台湾大学语文中心兼任教师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共同科兼任讲师
*荣誉:
博士论文荣获第一届杰出教育领域博士论文奖
这本书在探讨学习方法时,提供了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让我耳目一新。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学习的不可预测性”的强调。很多市面上的英语学习书籍往往倾向于提供一套标准化的、线性的学习流程,但这本书却承认了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学习进度、遇到的瓶颈以及学习偏好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书中提到的“主题探索式”这个概念,让我觉得它不是在教授一套固定的写作模式,而是在鼓励学习者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探究。例如,书中可能涉及了如何利用新闻报道、电影片段、甚至是个人经历来驱动写作练习。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我个人就经常在写作时遇到“不知道写什么”的窘境,这本书似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它不是让你死记硬背单词和句型,而是让你在真实的情境中去运用和学习语言。我期待书中能有更多关于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的实用技巧。
评分在我初步翻阅这本书时,我对其整体的“研究方法论”感到非常好奇。它并没有像许多教材那样,直接给出各种规则和例句,而是似乎基于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来构建其理论框架。我对书中可能探讨的“案例研究”部分尤为感兴趣。作者是如何选择这些案例的?他们是如何从中提炼出影响成人英语写作的关键因素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清晰地解释其研究的逻辑过程,而不仅仅是给出结论。例如,如果书中提到“主题探索式”学习能够显著提升某个群体的写作流畅度,我希望能看到支撑这一结论的具体数据或详细的案例分析。这种严谨的研究态度,能够增强我对书本内容的信任感,并让我更愿意去尝试书中提出的方法。此外,作者在描述“主题探索式”的过程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跨学科的视角?比如,是否会借鉴一些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甚至社会学理论来解释学习过程?我对此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被这本书所呈现的成人英语写作学习的“生态系统”所吸引。它不仅仅关注写作技巧本身,而是将写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环境中去考量。我特别赞赏作者对“学习者社群”的重视。书中可能详细阐述了在成人学习中,同伴之间的互动、反馈以及共同学习的重要性。许多学习者往往孤军奋战,缺乏交流的平台,而这本书似乎在提倡一种更加协作的学习模式。它可能会讨论如何建立有效的学习小组,如何进行建设性的互评,以及如何从他人的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我曾在其他学习经历中体会到,一个积极的学习社群能够极大地增强个人的学习动力和归属感。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建立和维护这样的社群,那将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此外,作者在描述不同学习者群体时,也显得尤为细致,例如针对有一定基础但写作停滞不前的学习者,以及完全零基础的学习者,似乎都提供了相应的思考维度,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普适性很强。
评分我最近读到了一本关于成人英语写作学习的书,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这本书的某些方面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作者在描述学习者遇到的挑战时,非常贴切地捕捉到了那种“想表达却词不达意”的困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思维陷阱”的章节,它并没有简单地归咎于语言障碍,而是深入探讨了学习者在母语思维模式下产生的固有认知偏见,以及这些偏见如何阻碍他们用英语逻辑进行表达。书中列举的几个案例,比如一些学习者习惯性地将中文的定语后置结构直接套用到英文写作中,导致句子冗长且不自然,这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作者没有直接给出“你应该这样做”的指令,而是通过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写作习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比单纯的技巧传授更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学习信心。而且,作者在引用理论时,并没有生硬地堆砌,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对学习过程的描述中,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这本书似乎在努力构建一个更人性化、更贴合成人学习者心理的学习路径,让我对后续章节的内容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让我感觉非常亲切,仿佛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对话。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的体例,而是用一种更加流畅、更具故事性的方式来呈现观点。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学习者情感体验”的关注。作者似乎理解到,成人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焦虑、挫败感,甚至是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书中可能通过讲述一些典型学习者的心路历程,来描绘这些情感的起伏,并提出一些能够缓解这些负面情绪的策略。例如,如何通过调整心态来克服“完美主义”倾向,如何识别并应对“冒名顶替综合症”,这些都是我个人非常关心的话题。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或思考题,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情绪,从而更有效地投入到写作练习中。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在教授写作,更是在引导学习者进行一次自我发现和成长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