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乐活哲学

老子的乐活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乐活
  • 人生智慧
  • 自我修养
  • 古典
  • 中国哲学
  • 养生
  • 心灵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本书解读经典

回到素朴与极简,
东方第一位主张乐活精神的人,
从现在开始,爱上老子的乐活世界!

★第一本从文学与哲学双重角度来看《老子》的书
★现代诗人萧萧优美全译《老子》哲理诗

曾志朗教授◎推荐

一个神祕的人物。
一种直觉的体验。
一首诗性的思维体系。
一位极简派大师。
乐活美学的实践者。
很老的老子,却也是不老的《老子》。

★老子的文章精简,全书五千多字,但就像金矿、钻石,发出光芒,照耀我们的人生旅程、人类的历史文明。
★老子思想的精微处,两三千年,多少哲学家、思想家探胜寻幽,多少凡常百姓奉为圭臬。
★老子喜欢以相对而论的方法告诉我们纯朴、清静、简素、无为,他用极简的乐活观念贯串他的中心思想。
★老子说,让心思简单,行事简单,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化入人类心灵生活的桃花源。
本书作者从哲学和文学双重角度,带领我们追溯老子的身世,探究有无相生的世界,体会柔弱无为的生命哲学,以及极简的美学精神。
老子的乐活智慧,穿透文化与历史的长流,融入现代人的生命视野,启示了我们安身立命之道。

我最近迷上老子

  「我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很多人会洋洋得意说这句话,因为他们认为吃亏、吃瘪,就是落败,就是能力差。为了展示自己永远屹立于不败之地,怎能不炫耀自己的历史,怎能不招展自己光采的旗帜?但在老子的思想中,他喜欢以两极对立的观念带领我们观察,带领我们深思,我们能不能在负面的情绪中找到正面的意义?能不能在消极的想法里觅得积极奋起的力量?

  「拥有」或「享有」,不是两难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思考。我「拥有」时间,但我有没有「享有」时间?我「拥有」自己的一间书房,是否好好利用它,享有它?我不能拥有一座山林,但我可能享有开阔的视野,清新的空气吗?「拥有」生命,是否「享有」生命?

  老子写《老子》这本书,停笔之前的两句话是:「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他所谆谆告诫的,无非是:爱她,但是不要掌控她!

作者简介

萧萧

  本名萧水顺,台湾彰化人,一九四七年生。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曾于中学任教三十二年,现为明道管理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兼通识教育中心主任。着有《凝神》《父王扁担来时路》《现代诗学》《现代诗游戏》《台湾新诗美学》等五十种,另编有《新诗三百首》《台湾现代文选.散文卷》等四十种书籍。对老子的上善若水、宁静无为,颇多向往。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自序

◎回到素朴,回到极简

1.
一个神祕的人物。
一篇无心的、自然流露的哲思。
一种直觉的体验。
一首诗性的思维体系。
很老的老子,却也是不老的《老子》。

2.

  记得升大学的志愿卡,不论国立或私立大学,我只填三个志愿: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历史与哲学的探索,在我,只是为了开阔文学、增强文学、深化文学。

  先看文与史之不可分,《春秋》《左传》《史记》《汉书》既是史书,又是可读性甚高的叙事性、描写性的史传散文,中文系考不上,历史系的课程例如史学方法的探究、史料文本的研读,或可帮助我釐清繁杂的思路,继续往文学幽径上迈步。我的朋友陈芳明在今日台湾文坛的论述成就,可以证明这种说法。再看文与哲之互为表里,文学是哲学的戏剧化,没有哲学内涵的文学作品可能只是人生里的一场闹剧,或者小把戏而已;反之,哲学如果没有文学的润饰,黑布遮障下的黑屋,即使有再多的黑猫,也无人敢于亲近,哲学的黑夜也就没有曙光乍现的时刻。东方文明的一颗重要明珠──《老子》这本书,早在两千六百年前就已实践这种文与哲合而为一的理想,垂流下最好的范式。

  《老子》这本书就是一首相当杰出而优美的哲理诗,不但有精采的意象创造,还有随着思想内涵而改变的?韵效果,任何一句,都不容割舍。如果你仔细阅读,将会发现:古中国有名有姓的第一个大诗人,不是战国时代的屈原,应该再向前推至春秋时代的老子。《老子》一书就是八十一首小诗合成的哲理长诗,每一则小诗都符合「诗」的几个重要元素,如?韵的要求,意象的书写,夸饰的运用,哲思的蕴涵。更重要的,老子的哲学自成体系,这个体系是由「道」字出发而形成老子的宇宙观,进而发展出他的生命哲学、生活美学,最后形成他的治世妙方、帝王统御学。因此,溯源探本,「道」字的追索是了解老子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而他的思考模式,喜欢以相对而论的方法告诉我们纯朴、清静、简素、无为的好处,他发现「有无」是相对而互生的,「难易」是相对而相成的,「长短」是相对而互显的,「高下」是相对而相倚的,「音声」是相对而和谐的,「前后」是相对而相随的。老子以许多不同或相反的「象」去见证他的「意」、天地间的「道」,这是哲学的文学,文学里的哲学。

  因此,在众多经典之中,从诗与美学出发,我选择《老子》这本书作为诠释的对象,先以文学性的思考为主轴,耙梳老子这个人的神祕身世,拈提阅读《老子》的几个重要面向,最后,尽量以保持韵脚的方式,融会贯通老子的思想,翻译这首哲理诗,让读者从阅读原文的喜乐中获得智慧。──回到素朴,回到极简,以老子之论见证老子。

  因为读诗而明理,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愉快的事了!

3.

  老子的文章十分精简,全书也不过是五千多字,但是就像金矿、钻石,发出光芒,照耀我们的人生旅程,人类的历史文明。

  老子思想的精微处,两三千年来多少哲学家、思想家在探胜寻幽,多少凡常百姓奉之为圭臬准则,其实可以用极简的观念来贯串他的思想,就像未经加工、未经雕琢的「朴」木;就修养而言,那就是毫无城府、毫无心机的浑朴状态。保有这种状态,那就要弃绝智辩、仁义、伪诈、巧利,达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也就是呈现素朴,抱持简朴。因为我们早就不是未经加工、未经雕琢的原木,我们能做的就是心中长保浑朴状态,甚至于回到未经污染的婴孩状态,回到淡兮湛兮的「道」的浑朴。

  让心思简单,行事简单,我们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化入人类心灵真正的桃花源,生活的桃花源,尤其是在这浊乱的时代里。

前言

◎最老的哲学,最新的「乐活」智慧

  《老子》是一本以智慧增长智慧的书。借由这五千字的书,世界上不知道延伸出多少不同类型的智慧。

  先秦时代,老庄思想这棵大树已长成,孔子的儒家学术与她相互激引而攀升,互为树与藤。魏晋时期的老子,直接影响了王弼、郭象,因为註解老子、说解老子,玄之又玄,竟成魏晋「玄学」主流。隋唐的成玄英、王玄览,连名字里都带有「玄」字,当然又碰撞出新的火花,尤其这是富裕的唐代,尊崇老子的李氏王朝。

  老子哲学的可爱,就因为他说「无」、说「谷」、说「水」、说「朴」,呈现开放的状态,谦沖的怀抱,可以吸纳任何学说,远如印度佛教文化,近如西方民主思想,只要顺着自然的趋势,都融入了道家静静的水流中。

  「自然」的观念是道家所推许的,其字面意义是「自身如此」,所以第一层意义是「天地自身如此」。人是天地万物之一,顺着天道自然就对了,所谓「无为」的涵义在此,因为人为造作往往带来虚矫,台湾近百年的政治环境,让我们看到着力太多所显现的丑陋,二十世纪以来全球所关注的「生态」却是唿应着老子的最原始主张。「自然」的第二层意义是「你我自身如此」,每个人的生命要以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理想去完成,不待「他者」,可与佛祖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对等看待。这是生命真实具足,不待他求的真谛,又可与西方文化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唿吁相唿应。

  天地无为,所以万物自由;我无为,所以你自由;圣人无为,所以凡夫百姓自由。所以老子要去掉所有造成相对或本身相对的东西,贤愚相对、美丑相对、好恶相对、贵贱相对,都应该去掉这种执着,执着就是一种作为,天下大大小小的纷争,无不由此而起。熟习老子的学说,可以去纷息争,从个人的修为到国际外交的往来,无不如此。

  所以,最后回到跟道初生的「大象无形」的状态,万物芸芸,芸芸众生,都回到最根本的地方,那就是极简的生命认识,极简的生活方式。经过无限的文明创造,西方人的资源浪费已经濒临极限,他们开始反思、检讨,开始体认东方人的宇宙观,老子的生命美学,「极简」也就成为他们一再「减、减、减」的追求目标。

  因为极简,所以可以肆应万端。因为无为,所以可以「无所住」,所以可以「生其心」。这就是老子,人类成长的历史里最老的哲学,最新的智慧。

  跨越地理,跨越种族,跨越年龄,全世界都在注目的最新智慧,其实是一种足以反映个人或团体的态度及价值观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乐活」(Lohas的音译),他的原意是: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重视健康,重视你我、生物、地球持续活存的能量的一种生活型态。如果我们愿意回头重新认识《老子》,这种最新的「乐活」智慧,早就在最老的哲学里展理无遗了。

图书试读

◎老子的智慧语
老子的文章十分精简,全书也不过是五千多字,但我们更希望从这样精简的文字里,挑出沙金、钻石,发出光芒,更能照耀我们的人生旅程,甚至于人类的历史文明。
老子的哲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老的哲学,老子思想的精微处,两三千年来多少哲学家、思想家在探胜寻幽,多少凡常百姓奉之为圭臬准则,这样古老的哲学,却也是人类最新的智慧,我们怎么能够不贴心体会,怎么能够不践履力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
「道」如果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解清楚,那就不是恆常不变的「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名」可以用一般的名号来称唿,那也不是永远不变的「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第一章)
「无」是用来称唿万物肇始的时候,透过「无」来观照「道」之体的无限奥祕;「有」是用来称唿万物生成的时候,透过「有」来观察「道」之用的无限活力(徼,边界)。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章)
有无相互促生,难易相互助成,长短相互显呈,高下相互倚倾,音声相互谐和,前后相互偕随。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
圣人处事,不恣意、不任己,完全依循自然而行;不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发号施令。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第二章)
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助成万物而不依恃自己个人的能力,功业成就而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天地无所偏私,无所偏爱,纯任自然,把万物当作刍狗一样,该用时郑重其事用它,不用时置放一旁;圣人效法天地之道,把百姓看作刍狗一样,任凭百姓自己发展,而不施加一点点造化。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第六章)
虚而能无所不受,神而能无所不应,千变万化,永恆而不衰竭,生成万物,长远而不终结,这就是「玄牝」啊!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圣人能够处处谦让于众人之后,结果反而被众人推到最尊崇、最领先的位置;时时将自己的利害得失置之度外,别人反过来荣耀其身,器重圣人的存在。

◇上善若水。(第八章)
上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不与万物相争。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第十一章)
三十根辐合共一个转动的毂,因为车毂中空,才有转动的可能。揉合陶土做成器具,因为器具中空,才有盛物的作用。开凿门窗造成房屋,因为房屋中空,才有居住的功能。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第十二章)
缤纷的色彩享受,使人视觉失明;错综的声音享受,使人听觉失聪;多重的味道享受,使人味觉失灵。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第十三章)
我们为什么有大祸患,就因为我们只想到自身。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极力「致虚」,笃实「守静」,可以去知去欲,恢复心灵清明。万物一起生长、活动,我们能看出终而又始、剥极必复的历程。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第十八章)
大道荒废,才有仁义慈惠;智巧出现,才有欺诈虚伪。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