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不是觉得百老汇音乐剧很遥不可及?
您是不是觉得要欣赏一出音乐剧往往要价不斐、且不得要领?
请您跟着蒋爸一同看平面百老汇,
感受音乐剧不可思议的魅力。
改编自文学小说的十出经典百老汇音乐剧,让您一次看个够!
推荐文
蒋爸对音乐剧的热爱已经成了一种信仰,默默耕耘多年,终于赶上台湾读者对音乐剧的兴趣从看热闹渐渐转为看门道的时代,一次结集成为八本巨着,是爱乐人或苦于无门可入者的福气。欧美音乐剧种类繁多、源远流长,踏实用功的蒋爸分门别类,让读者逐剧消化,从剧情、典故到歌词赏析一应俱全,堪称台湾现有最佳的音乐剧导览手册。
陈乐融(作家、主持人)
蒋爸又要出书了!猫当然是手足舞蹈的!对西洋音乐的热情,猫认识的蒋爸必然是第一人!不浮华、不喧腾、不夸大、不妥协,是蒋爸一直以来给猫的感觉,算算到今天已经是八年的寒暑,超过2000个日子了,蒋爸未曾中断利用数位网路撰写西洋音乐史的志业,从不用电脑、不接触数位科技,到最后甚至亲自打中文字打到肌腱发炎上了绷带,一部壮丽的数位西洋音乐资料库,正由一个资深音乐人,在每个深夜里一点一滴的完成。没看过蒋爸的介绍,别说你懂得百老汇音乐剧的故事!听很多广播电台西洋音乐DJ活灵活现的演出,猫偷偷告诉你,他们也是引用蒋爸的资料喔!哈哈!猫承认自己是只坏猫,不要打我!不要打我!
老猫(银河互动网路集团总经理 李国杰)
自从蒋爸在大约二十年前开始以「恐龙」的笔名为「高传真」撰写音乐专栏以来,他的执着、敬业与专业,一直是我非常佩服的。透过他深入浅出的文字,让我们的读者得以对许多平日很少有机会认识的各种音乐作品与艺人,有了清楚的了解,而他对于百老汇音乐剧的热爱、以及生动的介绍方式,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本书的部分内容,其实早已在我们的杂志中出现过,经过不断的用心累积,如今更是成果丰硕。这绝对不是一般蜻蜓点水、泛泛的个人感受,想要进入百老汇音乐剧的世界,这是你最佳的选择!
蒲鸿庆(高传真视听杂志总编辑)
二十年前,我跟蒋国男合作「日正当中」节目,他写稿、我介绍,从我第一次看过「歌剧魅影」,我就央求他多介绍些音乐剧,于是他带着我、我带着听众,在空中讲述了许多动人的情节,也播放了好多经典的旋律。直到今天,我离开主持台已经多年,仍然有人会走到我面前告诉我,他们还清楚记得我「讲」过的音乐剧,而我今天能够在音乐剧舞台上找到另外一个春天,也是因为蒋国男。阅读蒋国男的音乐剧介绍,永远是丰富而愉快的经验。
再多的梦想,也要有个指引者,再美的航行,也需要一盏明亮的灯,再精彩的戏,也要有个人去拉开幕,才能上演。蒋国男,你是我的启幕者。再多给我一些故事、再多给我几本书!
蔡琴(歌手、音乐剧工作者)
我喜欢蒋国男老弟在每一出戏的介绍方式,先做统论,再细细根据歌曲顺序说故事,相信看过了就会对这戏码有清楚的认知了。对想要多了解百老汇音乐剧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好的参考书,一般人也能在阅读时听见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还能在脑海中想像一下它可能呈现的方式,真是读起来很有乐趣的书呢!
陶晓清(资深广播人)
作者简介
蒋国男
台湾桃园人,曾任「爱乐之友」杂志总编辑、太平洋音乐公司总经理、中广流行网「日正当中」等节目执行制作与编撰、中广青春网节目主持人与企画制作小组长、人人电台节目总编导、台北健康电台节目总监、中广音乐网特约主持人、「高传真视听」杂志特约编辑、「音乐生活」、「世界电影」等杂志与国语日报「银色音乐网」专栏主笔等,并曾以「人人音乐频道」节目获得85年度文建会「优良文化节目优等奖」。着作包括「银色音乐网:蒋爸的床边音乐」、「百老汇扫瞄」等。
现任银河网路电台音乐总监及「银河西洋音乐城」网站主持人、「高传真视听」、「家庭剧院」、「幼狮文艺」等杂志专栏主笔。
银河西洋音乐城网址:www1.iwant-pop.com
绘者简介
叶至伟(Jeffrey)
1975 / 图文作家 /
旧金山艺术大学.插画系毕(Acdemy of Art University)
台北,现任酷分仔多媒体艺术总监
*发表作品:
义美IRIS 产品设计
UA联合航空 海报设计
不定期为尖端、皇冠等杂志绘制插图
*活动经历:
NIKE Lucky 7街头彩绘
Mod's hair 街头展品活动
MOTO V60绘图
香港创作家协会会员
*风格简介:
多元创作风格,善用任何媒材。
擅长角色设定,角色视觉具高度发展性,画面情境架构完整,故事性强。
以多变艺术手法出发适当结合商业需求,全方位创作者。
作者序
我从小喜欢听故事,发现百老汇音乐剧奇妙的世界之后,更是一头栽了进去,除了自己欣赏,也开始在撰写专栏或主持广播节目的时候,努力的为大家介绍许多最动人、或最有趣的经典。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百老汇音乐剧的世界,我採用的方式都是先做出一个统论,对主要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每一出戏的来龙去脉,例如故事来源、还有时代背景等等,予以深入浅出的介绍,然后再按照故事进行的顺序,让大家认识每一首插曲出现时候的详细剧情。经过二十年的累积,现在终于集结出书,不敢说是有多少成果,但至少可以告慰自己。事实上,有不少读者曾经告诉我,看过我的介绍,再实地的前往剧院观赏,确实能够更深入的体会那些名剧的魅力。
任何一出动人的音乐剧,都不能缺少迷人的剧情。除了原创之外,把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拿来当作题材,在先天上就已经提供了很大的吸引力。只是,时间与空间都相当有限的舞台演出,跟透过文字表现、想像空间无穷的着作,仍然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的时候甚至等于「重新创作」,把两者拿来比较,往往会是相当有趣的,因此我特别把十出根据文学经典改编的音乐剧集结在一起,让大家体会一下,把文学作品改编为音乐剧,究竟有多少不同的方法。于是,我们可以看见,「安娜与暹罗王」如何变成「国王与我」?艾略特的「老负鼠谈世上的猫」如何从原本不具连贯故事的诗集,变成轰动全球的「猫」?华人作家黎锦扬名作改编的的「花鼓歌」,50年代的旧版跟2002年的新版有多少不同?雨果的不朽名着「钟楼怪人」,为什么改编成音乐剧之后无法顺利进入百老汇?威尔基柯林斯的悬疑小说经典「白衣女郎」,经过洛伊韦伯的改编,跟原作有多少差别?其他还有「歌剧魅影」、「爱情面面观」、「变身怪医」、「散拍岁月」以及「简爱」,也都是非常有趣的。
好戏,马上就要登场。请坐。
我一直认为,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其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思考。而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了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表演,则更能以一种直观而震撼的方式,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传递给观众。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精髓,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几部音乐剧,更重要的是,它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音乐剧改编自的文学作品,为何能够经久不衰?它们所探讨的主题,例如爱情、友情、死亡、信仰、社会变革等等,为何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作者在对《哈姆雷特》改编的音乐剧进行解读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莎翁原著的文字分析上,而是深入挖掘了音乐剧如何通过音乐的起伏、角色的演绎,将哈姆雷特内心的挣扎、复仇的痛苦以及对生死的哲学思考,以一种更为具象和动人心魄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这种“剧说”文学的方式,让我对文本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也让我对音乐剧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刚拿到这本《看什么音乐剧剧说文学经典》时,我怀揣着一种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我一直对音乐剧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只能从表面欣赏其华丽的舞台呈现和动人的旋律,却少有机会深入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文学底蕴。而忐忑,则是因为“文学经典”这四个字,总会让人联想到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枯燥乏味的分析。然而,翻开书的第一页,我便被作者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所吸引。他并没有直接抛出高深的文学术语,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耳熟能详的文学名著,通过音乐剧这一独特的视角,重新展现在我眼前。我发现,原来《悲惨世界》不仅仅是冉阿让的救赎之旅,更是雨果对社会不公与人性光辉的深刻剖析;《歌剧魅影》也不再是简单的三角恋情,而是加斯东·勒鲁对艺术与欲望、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探索。这种将经典文学与现代舞台艺术巧妙结合的解读方式,让我耳目一新,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理解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书中,跟随作者的引导,去探索更多隐藏在音乐剧背后的文学瑰宝。
评分作为一个曾经在大学文学课程中“头破血流”过的学生,我对“文学评论”这件事总是有着天然的抗拒。总觉得那些分析过于学术化,脱离了作品本身的情感和感染力。然而,《看什么音乐剧剧说文学经典》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文学评论的刻板印象。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生命力,他用一种充满热情的语调,将那些看似古老而庄严的文学作品,赋予了新的生命。他不是在“解剖”文学,而是在“讲述”文学,用音乐剧这个媒介,让那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冲突,以一种更为鲜活、多元的方式呈现出来。当我读到他对《窈窕淑女》的解读时,我仿佛看到了希金斯教授与伊莱莎之间唇枪舌剑的智慧碰撞,也感受到了一个底层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过程中的蜕变与成长,而这一切,都与萧伯纳的原著《皮格马利翁》中对社会阶层、教育和女性解放的探讨紧密相连。这种将文学与戏剧的魅力融为一体的讲述,让我重新找回了对文学的热情。
评分我一直相信,艺术之间的对话,能够产生出意想不到的火花。音乐剧与文学经典之间的对话,更是如此。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不同的时空,领略文学与戏剧的交融之美。我惊讶于作者如何能够从一部音乐剧的旋律、歌词、表演中,窥探到其文学母体的灵魂;又如何将那些深奥的文学思想,通过生动有趣的音乐剧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他对《悲鸟》这部作品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对爱伦·坡哥特式恐怖小说的一次改编,更是对人类内心深处恐惧、疯狂与毁灭欲望的一次极致探索。作者通过对音乐剧在视觉、听觉上的表现力进行分析,展现了文学中的抽象概念是如何被具象化、情感化,从而产生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跨界解读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我对文学和戏剧的认知边界,也让我更加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通过更多优秀的音乐剧,去发现更多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文学经典。
评分我一直对那种能够将看似遥远、复杂的文学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引人入胜的故事的讲述者,充满了敬意。这本书的作者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大师。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内容与我曾看过的音乐剧进行对照,然后惊叹于作者的洞察力。他能够轻易地从某个音乐片段、某个角色的台词,甚至是一个舞台布景的设计中,挖掘出与文学原著息息相关的深层含义。比如,他在分析《西区故事》时,不仅仅是讲述了两个家族的仇恨和一对恋人的悲剧,更是将这部音乐剧置于美国社会大背景下,探讨了种族歧视、文化冲突以及青少年暴力等议题,并追溯了其与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主题上的深刻关联。这种解读方式,让原本只是轻松欣赏的音乐剧,瞬间变得具有了更强的思想穿透力,也让我开始反思,那些被我们熟知的文学经典,其实一直都在以各种形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