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旅人,是出入西藏的行者,独特的视域,在按下快门那一剎那,将天地大美凝结于此。
●姜振庆说:「现在,我更注重摄影自身独特的语言,不喜欢骑墙于美术与摄影或文学与摄影的模稜两可。我愿以纪实的手法展现人本内涵,并追求瞬间的魅力和所拍摄主体内在与外延的张力」。
西藏,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地方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文字与传唱,似乎皆难以描绘出这块人间净土,或许,仅有透过视象,还可以嗅到、感受到,那海拔五、六千公尺,稀薄又冰冷的空气、清灵又深邃的大地、纯朴的藏民,以及那大片黄红色、山脚下的玛尼石堆、老者手上的转经轮、彷若直达天听的高山……,一幅人间佛国景致。
观看着姜振庆的摄影作品与随手捻来的小品,你不会是个旁观者,而是参与的当下。
1987年第一次进入西藏后,姜振庆从此魂牵梦萦的就是这个地方,近二十年来,随着他心灵深处那份莫名的牵引,或者说几近的执着,一年辛勤工作攒得的所得,就为了朝向他心中的圣山,于是,扛着相机像个摄影家,亦像个行者,来回十次,无惧的穿梭于卫藏、阿里、康巴地区数十个县与村落的牧场。甚至,他曾有的念头是,辞去不错的工作,就留在西藏吧!
居住西藏已三十年的画家韩书力于《西藏自在行》中写到「西藏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但这种诱惑又是有选择、有判别的,它只对真正有『藏域情缘』的人才能构成」,而姜振庆就是属于这样的人。也因此,借由他的眼与心所建构出的摄影作品与文字里,是一份贴近当地生活的感动与真实,在《摄影西藏──寻找天地大美》书中第一单元「天堂,原来这么近」,他书写的文字,就像个从远方归来的旅者,坐在墙角、叨根菸,静谥的空间中似乎放颂着老喇嘛低沉的持咒声,如此平静,于是旅者,娓娓道着那风貌千变的圣山神湖、雪域明灯、众僧芸芸、高原嵴骨、西天净土、舞天涌地、藏历年的情境,以及在帕子地区,见着那如天仙般的扎西拉姆,女孩长的是如此出众,以至让姜振庆稍稍忘却因高海拔所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他道「我看见了一双明亮诱人的眼睛,惊喜不安的目光中流露出城里女孩难见的纯朴、羞涩和忧郁。」
第二单元「镜头下的故事」,是姜振庆独特的西藏视域,1987年至2005年间,漫长的岁月里,摄影家不断的焠鍊着自己的性灵,一次又一次的摸索、发现,进而再次掌握住所欲表现的方向,他曾说「现在,我更注重摄影自身独特的语言,不喜欢骑墙于美术与摄影或文学与摄影的模稜两可。我愿以纪实的手法展现人本内涵,并追求瞬间的魅力和所拍摄主体内在与外延的张力」。所以,显见地,他的摄影作品愈来愈动人,黑白作品也开始增多。所拍摄的自然景观中,精确的捕捉住天地间的瞬息万变,喜马拉雅山大景、雅鲁藏布江的赞叹、神湖的变化莫测,一张张令人屏息的天地大美,让你无法移开目光;那穿着红袍的喇嘛、绘于石头上勇勐的大威德金刚、于荒野中飞舞的风马旗、古寺,将你带进遥远的一方,平抚了心中的悸动;他把镜头大剌剌的贴近着藏民,孩子、牧羊汉子、作农事的妇女,镜框中仅容纳大大的脸与推叠着厚厚的藏服,以至于,作为观者的我们,无处可躲,窥视的眼神与其相对,于是,细细的端详,那被我们视为晒伤的黝红皮肤,或纯朴、坚毅,或忧惧的眼神,每张画面似乎都有着无尽的故事,摄影者写下简单的图说,名字、年龄、有几头牦牛、羊、有几个孩子,借由这一点讯息,照片中的人物,与陌生的观者,好像更增了一份交流。
西藏,早已成为姜振庆的生命泉源,亦是他的宗教,他说「雪山是禅,湖泊是禅,长河是禅,这里的一草一石都是禅;我就是禅,从阿里到藏北,从藏北到藏南,每当我忘情于按动相机快门时,总是这样想。」
作者简介
姜振庆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大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1989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主拍的《西藏壁画》、《西藏石刻》大型画册。
1990年被东方国际摄影艺术基金会、中国摄影家协会评选?「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
1995年在美国纽约、台湾台北举办了「西藏风情」个人专题展,美国《纽约时报》副刊发表了作品,并评述展览的成功。
1999年《海苍茫》摄影画册由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9年荣获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一一第四届金像奖提名奖。
2000年大连市人民政府授予大连市文艺创作最高奖一一金苹果奖。
2004年荣获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一一第六届全国摄影作品金像奖。
2004年荣获辽宁省摄影艺术最高奖一一第一届摄影金像奖。
从这本书中,我体验到了另一种维度的“大美”。作者的摄影作品,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情感的抒发。他镜头下的西藏,是如此的辽阔、纯净,充满了力量感。我尤其被那些描绘自然景色的篇章所吸引,那些巍峨的山峦,那些深邃的湖泊,在作者的镜头下,仿佛拥有了生命,在静默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他善于捕捉光影的变化,将高原特有的那种明亮而又柔和的光线,运用得淋漓尽致,使得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层次感和空间感。除了壮丽的风景,书中对当地人文的记录也同样精彩。那些辛勤劳作的藏民,那些虔诚朝拜的信徒,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坚韧与平和,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作者用一种尊重和体恤的态度去记录,没有居高临下的审视,而是平等的交流和分享。这使得书中的人物鲜活而有温度,仿佛触手可及。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西藏的影像记录,更是一次关于人类与自然、与信仰之间关系的深刻对话。它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一种更加纯粹、更加深刻的存在方式。
评分《摄影西藏:寻找天地大美》这本书,让我沉浸在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作者的文字和图片,共同编织了一幅幅令人心动的画面。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西藏,无疑是其中最让我着迷的一处。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极其真诚的方式,向我展示了西藏的灵魂。我被那些壮丽的山川湖泊所震撼,但更让我动容的是作者对当地人民的细致描绘。那些淳朴的笑容,那些虔诚的眼神,都传递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的文字,不是那种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朴实而富有情感的叙述,仿佛是朋友在跟我分享他的旅途见闻。他不仅描绘了西藏的美景,更记录了他在这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敬畏、感动和思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大美”不仅仅在于视觉的冲击,更在于内心的共鸣。它引发了我对生活、对信仰、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作者的文字和摄影作品,共同构建了一个让我沉醉其中的西藏世界。我一直对高原地带的风土人情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则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细腻,他不仅仅记录了眼前所见,更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融入其中,使得文字充满了感染力。我仿佛能感受到他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激动,也能体会到他在面对那些宏伟景象时的渺小与震撼。他对细节的捕捉也令人称道,无论是藏民脸上深刻的皱纹,还是寺庙墙壁上斑驳的色彩,都被他赋予了生命和故事。这些微小的细节,共同勾勒出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西藏。书中对一些传统文化的介绍,也让我对这个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大美”,不仅仅是表面的壮观,更是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它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生命本身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我一直对西藏有着一种莫名的向往,那种神秘而又遥远的美丽,总是在脑海中萦绕。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所有的好奇和想象。作者用他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西藏最动人的一面。那些山川湖泊的壮丽,在书中得到了极致的展现,每一张图片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关于藏民生活的描绘,那些淳朴的面孔,那些充满智慧的眼神,都让我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作者没有刻意去渲染,而是真实地记录,这种真实反而比任何修饰都更能打动人心。我仿佛能听到草原上的风声,闻到寺庙里的檀香味,甚至感受到高原阳光洒在脸上的温度。书中对藏传佛教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那些复杂的仪轨和深邃的哲学,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易于理解,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信仰有了更深的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信仰、关于和谐的深刻探讨。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境也变得更加开阔宁静,仿佛也经历了一次西藏心灵之旅。
评分终于捧读了这本《摄影西藏:寻找天地大美》,尽管我尚未亲自踏足那片神奇的土地,但通过这本书,我仿佛已经进行了灵魂的洗礼。作者的文字如同潺潺流水,细腻而富有情感,将他对西藏的深情凝视娓娓道来。他描绘的不仅是高耸入云的雪山、湛蓝如洗的天空,更是藏民们眼中那份虔诚与纯净。我尤其被那些关于古老寺庙的细节所打动,无论是酥油灯的光晕在壁画上投下的斑驳光影,还是僧侣们低沉的诵经声回荡在空灵的殿堂,都让我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静谧与庄严。书中对当地风俗习惯的描写也极为生动,那些朴实的笑脸,那些世代传承的信仰,都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捕捉这些瞬间时,不仅仅是一名摄影师,更是一位心怀敬畏的旅者,他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西藏最真实的呼吸。这本书让我对“大美”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它并非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一种与自然、与信仰和谐共存的智慧。它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探索未知、感受纯粹的渴望,让我对未来的旅途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