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北京城南的「教坊司」名妓杜十娘,长得貌美如花,内心却傲如雪梅。她遇见情投意合的李甲,遂以身相许,并施小计使其为己赎身。途中浪荡公子孙富垂涎十娘的美貌,愿以千两白银交换。李甲因赴考不成、钱财散尽而无颜见双亲,见利忘义将十娘转卖给孙富。十娘心如灰烬,站立于船头,痛斥李甲、孙富,并当众打开百宝箱,将所藏的珍宝都抛入江中,并跳入滚滚的江水中……。
本书特色
1.彩色注音版
2.提升国语文能力
3.九年一贯国语科、作文基测最佳辅助教材
4.儿童文学作家:夏婉云、管家琪、凌明玉联合推荐
《牡丹亭》这本戏曲,我读了有好几次了,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次读,我特别关注了其中的人物塑造。汤显祖先生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杜丽娘的聪明伶俐、柳梦梅的痴情执着、杜父的严厉保守,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杜父这个角色,他既是封建礼教的代表,也是一个爱女心切的父亲。他担心女儿的身体,害怕女儿受到伤害,所以才对她百般呵斥。但当他得知女儿为爱而死之后,却也痛不欲生,最终同意柳梦梅为女儿招魂。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人感到既可恨又可怜。我觉得汤显祖先生并没有简单地将杜父塑造成一个反面角色,而是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更加感人。而且,戏曲中还穿插了许多其他的角色,如春香、丫鬟、僧人等,他们都为故事增添了色彩,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评分《牡丹亭》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杯醇厚的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它不像一些通俗的小说那样,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它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我特别喜欢汤显祖先生的语言风格,他的文字既典雅又生动,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例如,他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来形容杜丽娘对柳梦梅的爱恋,这种表达方式既简洁又深刻,让人回味无穷。而且,戏曲中的音乐和舞蹈也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虽然我没有看过真正的戏曲表演,但通过阅读剧本,我仍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总而言之,《牡丹亭》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艺术作品,一部文化作品。
评分最近在重读一些古典文学作品,偶然翻到了《牡丹亭》。说实话,我对戏曲不太熟悉,之前只看过一些片段。这次读完整本,感觉和想象中不太一样。它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汤显祖先生通过杜丽娘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往往掌握在别人手中,她们无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爱情和生活。杜丽娘的遭遇,正是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缩影。虽然她最终与柳梦梅走到了一起,但她的生命却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让我感到非常惋惜和悲伤。而且,戏曲中还涉及到了一些政治和伦理的问题,如官场的腐败、人性的贪婪等。这些问题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读完之后,我开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从中汲取什么?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读《牡丹亭》的时候,觉得文言文有点吃力,很多地方需要查字典才能勉强理解。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我渐渐被杜丽娘的故事吸引住了。她从一个病弱的闺秀,到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再到为爱而死,最后又被柳梦梅寻回,整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和浪漫色彩。汤显祖先生的文字,虽然古朴典雅,但却充满了想象力,他用生动的描写,将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游园惊梦”那一折,简直是妙笔生花,将杜丽娘的梦境描写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特别喜欢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的对话,那种含蓄而又大胆的表达,让人感受到她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虽然故事发生在古代,但杜丽娘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敢,却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读完之后,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是门当户对,还是心心相印?是顺应世俗的眼光,还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评分读完《牡丹亭》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之前对“四大悲剧”略有耳闻,但真正读起来,才体会到汤显祖先生笔下的杜丽娘,绝非只是一个为情而死的女子,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敢于追求真爱的灵魂。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描写,那种朦胧的、不自觉的爱恋,仿佛是青春期每个女孩心中都会有的悸动。汤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将这种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感同身受。更难得的是,他并没有将杜丽娘塑造成一个柔弱无助的形象,而是赋予了她反抗封建礼教的勇气和力量。她敢于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敢于为爱而死,甚至敢于在阴间向阎王申诉,这种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可贵!读完之后,不禁感叹,汤显祖先生的文字,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本戏曲,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面镜子,照见着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爱情、自由和生命的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