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知识分子的生活史。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表示,自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才开始有了所谓的讽刺小说。确实,作者吴敬梓用讽刺、辛辣有时又不失幽默的笔法,描写了各式各样、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并活泼轻松的说故事方式叙述,写12篇故事,趣味横生好看。
本书启示
增进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并吸收其中的精华,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5大特色
1.最受欢迎的中国经典文学改写。
2.最具代表性、可读性、故事性的一套书。
3.增进你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语文学习的最佳宝典。
4.让你沈浸在中国经典文学传统文学里,吸收其中的精华,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5.每个故事生动又有趣,老少咸宜。
作者简介
管家琪
辅大历史系毕业。曾任《民生报》记者,现专职写作,以童话及少年小说创作为主。已出版童话、少年小说创作、翻译和改写的作品二百余册,在香港、马来西亚和大陆也分别都有十余册至六十余册作品出版。其中长篇少年小说《小婉心》获1992年图书金鼎奖。短篇小说集《珍珠奶茶的诱惑》获1995年「好书大家读」年度短篇少年小说优选及1996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
【推荐序】中国经典大家读◎林文宝
【总序】经典文学离我们并不远◎管家琪
【前言】最精釆的讽刺小说
楔子◎王冕的故事
范进的故事
娄家两公子的故事
马二先生的故事
匡超人的故事
鲍文卿的故事
杜慎卿和杜少卿的故事
虞育德的故事
庄绍光的故事
沈琼枝的故事
王玉辉的故事
四位奇人的故事
【总序】经典文学离我们并不远◎管家琪
中文是联合国所定的五种官方语言之一,「汉语热(也就是中文热)」更已是一种全球性的热潮。照理说我们都很幸运,生来就能掌握这么重要、这么美的一种文学。但是,所谓「掌握」,也仅仅是「会」的意思,可不一定保证就一定能学得好。想要学好中文,一定得大量的阅读。
任何一种文字,任何一种语言,都不会只是一种单纯的工具,它们所代表的是背后的文化,只有了解和熟悉了文化,才可能真正学得好。在这种情况之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自然不言可喻。特别是对于经典文学的阅读。
经典文学不但是语文的基础,也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经典文学离我们并不远,它们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譬如我们现在所经常使用的成语和俗语,必定有一个典故,这些典故就都是在经典文学里。我们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只要是在中文的环境,经典文学将永不消失,只会历久弥新。
「中国故事宝盒」(一共十二册)自二○○三年九月出版以来,受到很好的回响,还有大陆简体字版、马来西亚版以及香港版等不同的版本,此番我们沿续广受欢迎的「强调故事性」的风格,又挑选了六本同样是故事性很强、又特别精采的中国古典文学,改写成小朋友和青少年适读的版本。希望小朋友和青少年朋友都会喜欢我们为你精心准备的这些精神食粮,并能从中获得营养,既丰富你的精神生活,也提升你的语文能力。
【前言】最精釆的讽刺小说◎管家琪
《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知识分子的生活史。作者从元末明初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万历年间,前后历时两百多年,可以说几乎反映了整整一个朝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相当少见的。
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表示,自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才开始有了所谓的讽刺小说。确实,作者吴敬梓用讽刺、辛辣有时又不失幽默的笔法,描写了各式各样、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由于醉心八股举业,希望借此光宗耀祖,飞黄腾达,他们有的生活困苦,甚至不得不卖儿卖女,如倪廷玺的父亲;有的周游四方,以至客死他乡,如牛布衣;有的故作放达,假充名士,如权勿用等等。而王冕、虞育德以及书末所谓的「四位奇人」等等,则无疑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别是「四位奇人」,表面上看来虽然都只是市井小民,作者却都赋予他们读书人的性格,寓意深远。
《儒林外史》虽然假託明朝,实际上是反映清朝康干时期的知识分子的命运。这当然是与作者吴敬梓个人真实的生活经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吴敬梓出生于清康熙四十年,卒于干隆十九年,历经康熙、雍正、干隆三朝,存年五十四岁。在康熙盛世中,社会安定,而朝廷对待知识分子的策略则是怀柔与镇压相互结合,一方面用科举笼络士人,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来迫害知识分子。正由于社会上充满了许多矛盾的现象,无形中也就提供吴敬梓一个绝佳的创作题材。更何况吴敬梓本人科举不顺,又遭到家产被夺、爱妻病故等一连串的重大打击,对于人生、对于知识分子的定位,都有着深刻的体会,这些体会,日后自然都融入了《儒林外史》这一部杰作之中。
读完《围炉夜话》后,总觉得心里暖暖的,像冬夜里一炉炭火,驱散了许多孤寂。这本书啊,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史诗,也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传奇,它就像老街巷口的老茶馆,坐下来,听听王永宾先生娓娓道来那些生活中的小道理,人情世故的真滋味。他讲的都是些日常琐事,邻里间的磕碰,家庭里的酸甜苦辣,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尤其喜欢他讲孝道的部分,不是那种迂腐的“百善孝为先”,而是讲求一种发自内心的体贴和关怀,讲求在忙碌的生活中,别忘了常回家看看,问候一下父母。他笔下的台湾,是充满人情味的,是朴实的,是温暖的。读这本书,感觉自己好像也回到了小时候,跟着阿公阿嬷在院子里晒太阳,听他们讲古。有时候,我们总是追求着远方的风景,却忽略了身边最珍贵的东西。这本书提醒我们,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在我们身边,就在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它就像一杯清茶,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甘醇。
评分最近重读了王鼎军的《家族合影》,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本书以一个家族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台湾社会几十年的变迁。王鼎军先生的文字,幽默而风趣,他用一种轻松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他们都在这个时代的大潮中,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历史的反思,他没有刻意地去美化或者丑化历史,而是用一种客观和冷静的态度,去呈现历史的真相。这本书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它更像是一部社会史,一部家族史,一部人性的史诗。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也经历了一场时光的旅行。他笔下的台湾,是多元的,是复杂的,是充满变化的,但同时也是充满魅力的。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评分《台北人》李昂写得真是太写实了!看完之后,感觉就像窥视了别人的人生,那种压抑、焦虑、迷茫,仿佛也感染到了自己身上。她笔下的人物,都不是什么完美的主人公,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和挣扎,他们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我尤其能感受到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她笔下的女性,往往是坚强而独立的,但同时又脆弱而迷惘。她们在家庭、事业、爱情之间,不断地做出选择,不断地承受着压力。李昂的文字,犀利而深刻,她毫不掩饰地揭露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这本书不是那种轻松愉快的读物,它会让你思考,会让你反思,会让你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她笔下的台北,是喧嚣的,是拥挤的,是充满竞争的,但同时也是充满希望的。
评分最近迷上了余光中的诗,尤其是他的《乡愁》。那种淡淡的哀愁,那种对故土的眷恋,深深地触动了我。余光中先生的诗,语言看似平淡,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他善于用一些日常的意象,来表达深刻的思念之情。比如《乡愁》里的“小小的帆影碧海蓝蓝”,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远离家乡的孤独景象。他的诗,不是那种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读他的诗,感觉自己好像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回到了那个充满阳光和希望的故乡。他笔下的台湾,是充满诗意的,是宁静的,是美丽的。我特别喜欢他用闽南语创作的诗歌,那些充满地方特色的词语,让他的诗歌更具亲切感和感染力。余光中先生的诗,就像一首悠扬的歌,在我的心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评分读了白先勇的《孽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在乱世中挣扎的同性恋者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关于身份认同、社会歧视和人性挣扎的史诗。白先勇先生的文字,细腻而优美,他用一种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他笔下的阿亮,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痛苦的人物,他既渴望被爱,又害怕被伤害,他既想融入社会,又无法摆脱自己的身份。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台湾社会的复杂和黑暗,也让我对同性恋群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同情。白先勇先生的写作,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考验。他笔下的台北,是充满伤感的,是迷茫的,是充满无奈的,但同时也是充满希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