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一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贫穷小国,
却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快乐指数
分享、满足,让不丹人成为世上最乐活的民族!
一九八九年,作者洁米.惹巴怀着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动身前往一个她只在图书馆的书上看过的遥远国度——不丹。
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东边的山区,北临西藏,东、南面与印度接壤,西边则与钖金为邻。一九六○年代才开始发展现代经济。在这之前的不丹仍停留在「以物易物」的经济型态,货币是不存在的。三十年后,不丹农村社会的封建本质仍然没有太多的改变。除了南方边界的低地之外,几乎每个人都拥有土地,然而这些土地大多是贫癠的,农民生活艰困。在这里佛教深入日常生活,多数家庭仍然要送一个儿子到寺庙;这儿不鼓励观光事业,因此长久一来,便发展出一个与世无争、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国度。
当年的洁米大学毕业,正面临人生的交叉点;她有一个爱她、感情稳定的男朋友;她的家人一心希望她留在加拿大过着安稳的生活,然而23岁的洁米为了体验不同的生命,为了无需太多花费便可到异国旅行,她选择到不丹担任海外英文教师……
策凌廓,一个全村只有两间房子,再偏远不过的不丹小村落,是洁米开始她海外英文教师的地方,而「二年丙班」则是她首次与不丹子民相处的一群纯真可爱的年轻学子……
为期两年的海外教学日子,洁米带着西方社会教育型塑下的价值观及文化思惟,在初遇不丹这个重视分享、礼敬自然、纯真质朴的文化体系时,也曾经历过冲突及疑惑,然而随着与不丹人民的生活相处,她不知不觉从内心里爱上了不丹说变就变的气候,爱上了不丹迷蒙、翠绿的山景;她更爱上了随时真心实意关怀别人,事事物物都喜欢跟人分享的不丹人民。
「……抵达是物理性的,当下发生及完成的事。火车进站、飞机落地,你带着所有的行李下了计程车……。你抵达一个地方,但可能从未真正融入。你到了那里,四处看看,照几张相片,做一点笔记,寄几张明信片。当你这么旅行时,你以为你知道自己在哪里,但,事实上,你从未离开家乡。『融入』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你缓慢地跨过界线,一点一滴地、一步一步地。然后某一天早晨,你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终于在那里,真正、实际在那里。你才开始知道你在哪里。」
洁米,用她的生命真正融入不丹,她重新学习一切,包括不丹的文化、宗教,以及不丹的社会价值。甚至一段与不丹青年策旺爱恋、结婚的爱情故事……
本书书评
惹巴的书指出其他现代旅游书所缺乏的:这世界上还有如此奇特又奇妙的地方,以致到此一游具有转化旅行者的力量,即使这违反了她的意愿。
——《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惹巴笨拙的试图适应异国的故事极为诚恳,能激发诚心……她对峻峭地形的流畅叙述及对居民奋勉的尊重,诠释这小国度栩栩如生,可敬而不失真实。是一则生动的故事。
——《柯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
在《超越天与地》一书中,惹巴优雅、动人的诉说她如何逐渐爱上这高峻的国土、多变的气候、……惹巴置身的环境及生活的巨大改变确实令人惊叹。她的书可能是这个现代祕境最后及最佳的写照。
——《多伦多星报》(The Toronto Star)
优美地叙述惹巴从一位迷惑的加拿大人,借沉浸于异国环境而质疑生命的方向,逐渐转化为被不丹文化所温暖而恢复活力的女性。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惹巴在不丹生活十年的真实故事,比多数的旅行文学更加深入。惹巴优越的西方观点与期待和她面对的另类文化之间的冲突,十分诙谐,增加此书的可读性。这是对不丹之美的礼赞,也是对其较为严酷之现实的明晰观察。
——《书商》(The Bookseller)
惹巴……以优雅及自贬的幽默,详述她深入地球上「最后的香格里拉」的遥远国度。惹巴笔下的生活………充满细腻的现实细节。
——《鹅毛笔与散页》(Quill & Quire)
惹巴笔下的地理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她所叙述的适应、成长及转化既温馨又具启发性。此书个人胜利与旅行并重,人与地方并重。
——《书单》(Booklist)
阅读这本书是一种喜悦。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超越天与地》是喜悦,是礼物。洁米.惹巴把她的不丹之旅变成另一种旅程——送给我们;一本具有如诗一般美丽、辛苦赢得的见解的书,平等尊重心智、精神及灵性。阅读它吧!
——约翰.史瓦兹(John Schwartz),《单车时期》(Bicycle Days)
作者简介
洁米.惹巴(Jamie Zeppa)
洁米.惹巴生于一九六四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苏圣马利出生、成长。
惹巴在不丹生活并教书多年,她的家书曾在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晨边」(Morningside)节目中播出,并于一九九六年获得加拿大广播公司「週六夜晚」(Saturday Night)节目的加拿大回忆录文学奖。一九九九年,《超越天与地》在班夫山图书展(Banff Mountain Book Festival)的「探险旅行文学」类(Adventure Travel)中赢得最佳图书奖。
目前她居住在多伦多及辛布两地。
译者简介
陈玲珑
辅大食品营养学系毕业,美国堪萨斯大学医疗人类学博士,从事应用人类学研究多年。近年来经常游走于古今西藏文化区域。
第一部 抵达
第一章 遥远的任职地
第二章 讲习课程
第三章 勇敢上路
第四章 那有什么办法?
第五章 往泽巴的路……
第二部 融入
第六章 任谁处处都可为家
第七章 敬请查照并按章行事
第八章 晨间诊所、值日、黄昏散步
第九章 密藏的山谷
第十章 王室出巡
第十一章 融入
第三部 行动
第十二章 嚷塘翁 第十三章 呕吐彗星
第十四章 不可以吃拼字考卷
第十五章 好好地打
第十六章 矮树丛的名字是洁米老师
第十七章 为什么?
第十八章 调职令
第四部 最高学府
第十九章 切片面包
第二十章 哦,天啊!
第二十一章 文化竞赛
………
第五部 风波
………
我对于《超越天与地:雷龙之国不丹的隐祕岁月》这个名字简直是着迷。它给人的感觉,不是那种简单的旅游指南,也不是那种枯燥的历史文献,而是一本充满了诗意与哲思的巨著。 “超越天与地”,这让我联想到那些修行的僧侣,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真的能够挣脱物质的束缚,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不丹,这个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国家,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而“隐祕岁月”,更是让我遐想联翩。我好奇,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年代里,不丹人民是如何抵御外界的侵蚀,又是如何保持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信仰的?会不会有关于古代王室的宫廷秘辛?会不会有关于民间英雄的传说? 我设想着,书中会详细描绘不丹的山川地貌,那些雄伟的雪山,那些宁静的湖泊,那些飘渺的云雾,它们是如何塑造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和精神的?会不会有对不丹独特建筑风格的细致描写,那些飞檐翘动的寺庙,那些色彩斑斓的壁画,它们又承载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更可能是一种关于人类文明如何在特定环境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延续和发展的深刻探讨。
评分《超越天与地:雷龙之国不丹的隐祕岁月》这个书名,光是读起来就有一种厚重感和神秘感,让我立刻想把它捧在手里细细品味。 “超越天与地”,这是一个多么宏大的命题,它暗示着这本书可能会涉及非常深邃的哲学思考,或者是一种超越了我们日常感知的体验。 我对不丹的印象,一直是一个非常纯净、宁静、与世隔绝的地方,仿佛是尘世中的一片净土。 而“雷龙之国”这个称呼,更是增添了一份古老而强大的色彩。 “隐祕岁月”,则像是一个宝藏的暗号,激发了我想要挖掘真相的冲动。 我想象着,这本书会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寻不丹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 可能会有关于古代王朝的兴衰史,会有关于不丹人民如何在这片高原上顽强生存的感人故事,甚至可能会有关于不丹独特宗教习俗和神秘仪式的深入揭示。 我渴望了解,在那些“隐祕”的时光里,是什么样的力量塑造了不丹人民的精神世界? 是什么样的信仰,让他们能够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内心的宁静? 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对一个国家的了解,更可能是一次对人类精神本质的追问,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评分仅仅是《超越天与地:雷龙之国不丹的隐祕岁月》这个书名,就足以让我心驰神往。 “超越天与地”,这种说法就带着一种非凡的意味,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对话,或者是一种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挑战。 “雷龙之国”这个名字,自带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东方色彩,我立刻联想到的是壮丽的山脉、虔诚的信仰以及与世隔绝的国度。 而“隐祕岁月”,则像是一扇紧闭的大门,里面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宝藏和故事,极大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那些在主流叙事中被忽略的人物和事件。 我想象着,作者可能会深入挖掘不丹历史上那些不为人知的政治斗争,那些关于古老传承的故事,甚至是关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才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真实面貌。 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不只是一次简单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险,一次对人性深处奥秘的追寻,一次对生命不同可能性的思考。
评分刚看到《超越天与地:雷龙之国不丹的隐祕岁月》这本书名,我就觉得它绝非等闲之辈。 “超越天与地”这个词组,就已经把我的思绪拉向了某种宏大叙事,仿佛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深刻关系。 而“雷龙之国”这个充满异域风情又不失力量感的称谓,自然指向了神秘的不丹。 我对不丹的了解仅限于它是一个以“国民幸福指数”闻名的国家,是一个保留着传统文化和佛教信仰的国家。 所以,“隐祕岁月”这个词,瞬间点燃了我探索的欲望。 我想知道,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中,不丹是如何形成它独特的幸福哲学? 它的“隐祕”之处,是否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智慧,能够帮助现代社会摆脱物质至上的困境? 书中会不会描绘那些不丹的古老传统,比如僧侣们的修行生活,比如农耕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比如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我甚至可以想象,作者可能会通过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些历史遗迹的考证,来揭示这些“隐祕岁月”的真相。 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是一次关于智慧的寻觅,一次关于精神的探索,一次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评分这本书仿佛是一扇通往失落世界的窗户,虽然我尚未翻开它,但光是书名《超越天与地:雷龙之国不丹的隐祕岁月》便已经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超越天与地”这几个字,就预示着一种非凡的体验,它暗示着这本书所描绘的不仅是地理上的边界,更可能触及精神、文化、甚至宇宙的维度。 “雷龙之国”则直接点明了目的地——不丹,一个自带神秘光环的喜马拉雅王国,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力量与想象。 而“隐祕岁月”更是极具诱惑力,它承诺将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那些不曾被主流历史记载的角落。 我想象着,在遥远的高原之上,在云雾缭绕的山峦之间,生活着一群独特的人们,他们遵循着古老的传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这本书会不会带我深入探索他们日常的点滴? 那些隐藏在寺庙深处的壁画,那些代代相传的口述历史,那些在节日庆典中绽放的生命力,它们是否会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我期待着,在这“隐祕岁月”的篇章里,能够感受到一种时间停滞的力量,一种与现代文明截然不同的生存哲学。 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探险,一次对自我认知的挑战。 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到这些“隐祕”的,又是如何将它们编织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