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种珍稀濒危的水生植物 认识它,起而保护它
你看过王莲吗?它的浮水叶面大到可以载2-3人!你看过阳明山梦幻湖里的水韭吗?它是台湾特有种,全世界只有台湾见得到,而且已濒临绝种!而我们常吃的稻米、芋头、菱角、?荠等,生长在水边的野姜花、河里的布袋莲、荷花、睡莲,全都是水生植物哦!
收录263种水生植物,1000张生态图,最完整的水生植物图鑑
台湾水生植物约300种,本书翔实记载281种,其中包括原生种244种、台湾特有水生植物9种、已绝种或濒危的水生植物44种,资料丰富且齐全,全是第一手野外调查资料,可说是了解水生植物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珍稀水生植物濒危,亟须保育
台湾的水生植物生态非常丰富而多元,分布从海岸潮间带到高山湖泊。但是近年来因为人为的破坏,如水耕稻田、水库兴建、外来种的引进,严重破坏水生植物的栖所环境,导致台湾水生植物迅速消失中。据ICUN(世界自然保育联盟)的保育指数评估后,发现台湾水生植物约300种,其中稀有及濒危者占50%,亟须我们的保护。
作者简介
李松柏
1966年生于台中县梧栖镇,国立台湾大学植物研究所硕士。
现任新竹市阳光国小教师及国立编译馆九年一贯课程「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审定委员。全心致力于自然教学、教材研发及水生植物之研究。
我是一名对生态摄影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常常在台湾各地寻找拍摄素材。而水生植物,以其独特的水中姿态和多样的色彩,一直是我镜头下的宠儿。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灵感和便利。它不仅仅是一本植物图鉴,更像是一份详尽的“拍摄指南”。书中对于每种植物的生长季节、开花期、果实成熟期都有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精确把握拍摄时机至关重要。例如,我之前总是凭感觉去拍摄,运气好的时候能拍到花期,运气不好就只能拍到叶子。但有了这本书,我就可以提前规划,在最佳的时节前往目的地,确保能拍到最理想的画面。此外,书中对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描述,也为我提供了重要的选景依据。它会详细说明某种植物喜欢在阳光充足的浅水区,或者是在阴凉潮湿的沼泽地带生长。这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寻找拍摄对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如何构图、如何捕捉水生植物动态美学的建议,这对于提升我的摄影水平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所吸引。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绝佳,纸张的触感温润,油墨的色彩饱和度非常高,每一幅插图都仿佛带着露珠,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我尤其欣赏它在植物形态描绘上的严谨与细腻,从根、茎、叶到花、果,甚至是微观的结构,都描绘得一丝不苟,让人能清晰地辨识出不同物种的特征。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观察细微之处的人来说,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更难得的是,作者在介绍每一种植物时,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名称和形态,而是将它们置于它们所生存的独特环境中进行描述。比如,它会告诉你某种睡莲更喜欢生长在水流缓慢的池塘,而另一种则能在稍有流动的溪沟中生存。这种对生境的关注,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为我们在野外识别植物提供了更有效的线索。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水生植物在台湾传统文化中的应用,比如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或是作为观赏植物的历史,这些内容让这本书的内涵更加丰富,也增添了许多人文的温度。我个人非常喜欢书中关于“濒危物种”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造成它们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保护的建议,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台湾自然生态深切的忧虑和责任感。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本身作为一本图鉴的功能。
评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我对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厚的情感。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原本生机勃勃的湿地和水域逐渐消失,我心中充满了担忧。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我看到了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份详细的记录,更是一份对台湾水生植物的深情呼唤。作者在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更深入地挖掘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台湾这片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本土物种”和“外来入侵物种”的对比介绍所吸引。它清晰地阐述了外来物种对本土生态的威胁,并呼吁我们保护我们自己的珍贵自然资源。这种强烈的保护意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守护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关于湿地保护的案例研究,让我看到了通过努力,我们可以为这些宝贵的生态系统带来改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台湾民众所阅读,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水生植物的重要性,加入到保护的行列中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本唤醒我们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责任的启示录。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及时雨,解了我多年的燃眉之急!我一直对家乡的溪流、埤塘、湿地情有独钟,小时候没少在里面摸爬滚打,寻找那些奇奇怪怪、五颜六色的水生植物。但随着年龄渐长,很多名字都模糊了,甚至有些曾经熟悉的身影,如今已经很难觅见,这让我感到非常惋惜。市面上关于植物的书籍很多,但专门针对台湾水生植物的,并且能够做到如此细致、专业的,我之前真的没见过。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简直如获至宝。精美的插图,栩栩如生,一看就出自经验丰富的绘者之手,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得恰到好处,比照片还要有生命力。文字描述也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有趣,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我最喜欢的是它对每种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环境、甚至与当地人文历史的联系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这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本关于台湾水生态的百科全书,让我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带着它,去我常去的几个湿地公园,对照着书中的内容,重新认识那些我曾经擦肩而过,却又无比熟悉的水中精灵。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情感的回归,一种对家乡自然的热爱与致敬。我毫不犹豫地向所有热爱自然、关心台湾生态的朋友们推荐它。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海量的水生植物信息,更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台湾自然的方式。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单纯的植物学描述,而是将每一种植物置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中,讲述它们的故事。我读到关于某种水草如何与鱼类共生,也了解到某些浮萍如何成为鸟类的栖息地。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相互联系的水生生态系统。书中关于“地方特色”的介绍,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详细描绘了不同地区特有的水生植物,以及它们与当地居民生活、文化之间的联系。例如,它会介绍某种植物在传统祭祀中的作用,或是某种植物的果实如何被当地居民食用。这种将植物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情感连接。我感觉,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这片土地上的自然与人文进行交流。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是丰富了台湾的植物文献,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珍视我们自身生态环境的绝佳契机。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台湾的水生植物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毕竟从小就在田边、溪旁玩耍,也算得上是“半个内行人”。但这本书的到来,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觉得自己之前的“了解”不过是管中窥豹。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简直超乎我的想象。它不仅收录了那些我们熟知的荷花、睡莲、浮萍,更包含了许多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小众、珍稀的水生植物。而且,对于每一种植物的描述,都极其详尽,不仅有清晰的外部形态特征,还涉及了它们的繁殖方式、生活周期,甚至连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都有提及。这一点尤其让我感到惊艳,比如书中对某种水草如何净化水质的详细阐述,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生命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巨大贡献。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生植物,进行了特别的介绍,这让我对台湾不同地区的湿地生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例如,书中对某些高山湖泊特有的水生植物的描述,就勾勒出了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神秘而纯净的世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花费了巨大的心血,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才能写出如此扎实的著作。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这本书,去探索那些我还不熟悉的水域,去寻找书中所描绘的那些美丽而独特的“水中精灵”。
评分我一直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探索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绿色生命。然而,对于水生植物,我的了解一直比较有限。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开了我认识水生植物的新世界。它极其详尽的分类,从宏观的生长环境到微观的形态特征,都做了极为细致的描绘。我惊喜地发现,原来那些曾经在我眼中“长得都差不多”的水生植物,竟然有着如此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生命力。书中对每一种植物的文字描述,精准而生动,配合着高质量的插图,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水域之中,亲眼目睹着这些植物的生长姿态。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特殊用途”的介绍,例如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或是它们在净化水质方面的作用。这让我看到了水生植物除了观赏价值之外,在人类生活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意义。这本书让我对这些“水中精灵”刮目相看,也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本书带到各个湿地公园,去一一印证书中的内容,去发现那些被我忽略的美丽。
评分我是一名初学者,对植物学的知识还停留在基础阶段,一直想找一本能够引导我入门的关于台湾水生植物的书籍。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它没有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各种水生植物的特点一一呈现。每一页都配有精美清晰的插图,配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让我能够轻松地辨认出不同的植物。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辨识小贴士”环节,作者会针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植物,给出一些非常实用的区分方法,比如从叶子的形状、花瓣的数量、或是生长环境的细微差别来判断。这一点对我这种新手来说,简直是救星!而且,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进行水生植物野外观察的建议,比如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观察地点。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这是什么”,更是教我“如何去看”、“如何去认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带着这本书,去附近的公园或河边,开始我的水生植物探索之旅。这本书让我对学习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有趣的自然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编辑和排版,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我作为一个对植物分类体系不是特别熟悉的人,却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清晰的脉络。它不像一些学术性的书籍那样,上来就给你一个复杂的分类树,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水体类型入手,比如池塘、河流、海洋等,然后在这个大框架下,再细分介绍不同的植物。这种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方式,让我感到非常舒适。而且,书中的插图质量极高,色彩鲜艳,细节清晰,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品来欣赏。配合精准的文字描述,很容易就能将书中的图片与现实中的植物对应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生活习性”的介绍,比如某种植物如何适应季节变化,或者它在食物链中扮演的角色。这些细节让植物不再是冰冷的个体,而是鲜活的生命,它们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植物,其实也是在学习生态,学习生命的故事。我非常乐意将这本书推荐给任何对台湾自然感兴趣的朋友,相信你们也会像我一样,被它深深吸引。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觉得很多专业的植物图鉴,过于晦涩难懂,动辄就是复杂的拉丁文和专业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就不同了,它采用了非常清晰的分类方式,以植物的生长环境为主线,将各种水生植物归类介绍,比如“溪流与河川篇”、“池塘与埤塘篇”、“湿地与沼泽篇”等等。这种分类方式,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接触到的环境,快速找到相关的植物信息。而且,在介绍每一种植物时,它都会先给出几个最显著的外部特征,让你能够快速地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深入讲解。书中的插图更是精彩绝伦,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如同照片一般逼真,但又比照片多了一份艺术的灵动。更重要的是,在插图的旁边,都会标注上清晰的中文名、学名,以及一些重要的识别特征。我最喜欢的是书中为每一种植物都配有一张“局部放大图”,比如花朵的特写、叶片的脉纹等等,这对于区分那些形态相似的植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本书让我感觉,学习水生植物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