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乃明末朝廷重臣,先后皈依基督教,被称为中国基督教的三柱石。他们不单止是基督教信仰的被动接受者,更是神学的诠释者。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他们涉及基督教的着作缺乏了解,其作品更少为人知。然而,回避这些文人士大夫对基督教信仰的回应,就不仅是忽略对几个历史人物的研究,而且会对明清以来西学与中学的关系缺乏理解,甚至对于整个近代中国历史无法做出较全面的评估,更会忽略汉语神学精采的一页。
近几年明清天主教汉文文献的原刻本影印出版已有不错的成绩,但较仔细的校注整理则欠奉。而这部《明末天主教三柱石文笺注》不仅收集了散见各处的重要文字,更有详细的注释。在疏通文字本意外,对三位信教文士如何利用中国固有的观念,解释基督教神学的教义和思想,都有十分精到的注释和评论定能增加一般读者对这些文献的理解,增加文献的可读性。
编注者简介
李天纲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研究所教授;道风书社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社特邀教授。
从台湾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我们都知道,在台湾,天主教的传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这本书则让我们看到,在中国大陆,天主教的早期传播,是如何与当时最顶尖的知识分子群体发生联系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这三位“柱石”,他们的学识和地位,无疑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这场文化交流不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充满了理性与思辨。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他们个人信仰历程的探讨。他们并非一蹴而就地接受天主教,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思考、质疑、甚至辩论。他们对天主教教义的理解,也并非照搬照抄,而是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背景。这种“入乡随俗”式的传播方式,虽然与后来的传教模式有所不同,但却展现了一种更加包容和尊重的态度。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是在了解历史,更是在思考文化如何在不同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最终绽放出独特的花朵。
评分坦白说,《明末天主教三柱石文笺注——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论教文集》这本书,让我对“士大夫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很多人心目中,明末的士大夫可能更多的是一些腐朽、保守的代名词,但这本书却向我们展示了另一面。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这三位,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对知识的饥渴,对真理的追求,以及敢于挑战传统、拥抱新知的勇气,才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书中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描绘,也非常到位。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依然能够潜心治学,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并积极思考如何将一种新的宗教信仰融入到中国社会之中。这种精神,即使放在今天,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明末天主教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知识分子如何在变革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和家国情怀的书。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敬意,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评分最近有幸读到一本名为《明末天主教三柱石文笺注——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论教文集》的书,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对台湾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觉得明清交替时期,西方传教士的到来以及他们带来的新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尤其以科学技术的引入最为显著。而这本书聚焦于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这三位晚明时期重要的士大夫,他们不仅在官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积极拥抱并传播西方科学与天主教思想的关键人物。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这三位“柱石”论述的详尽笺注。以往阅读相关资料时,常常会因为文言文的晦涩或者缺乏背景知识而感到理解上的障碍,但这本书的笺注部分做得非常到位,不仅解释了生僻的字词,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语境,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们论述的意图和价值。例如,关于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关于改良农业技术的论述,以及他如何将天主教的教义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相结合,书中都有非常细致的解读。通过这些解读,我不仅学习到了历史知识,更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
评分这本《明末天主教三柱石文笺注——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论教文集》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扇通往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心灵世界的窗口。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三位伟大的灵魂,他们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开放的心灵。徐光启,这位“开明”的官员,在为国家引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对天主教的普世价值深信不疑;李之藻,这位才华横溢的官员,不仅在天文历算上颇有建树,更是在信仰上寻求精神的慰藉;而杨廷筠,这位出身显赫的士大夫,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儒家的智慧与天主教的教义进行融合。 尤其让我动容的是,书中对他们论述中所蕴含的个人情感和时代烙印的描绘。他们并非只是机械地翻译和传播,而是真正地思考、消化,并将之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在他们看似严谨的文字背后,我看到了对真理的渴求,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在传统与外来文化之间寻求平衡的挣扎。这种人性的光辉,让这些历史人物变得鲜活起来,也让这本书更具感染力。读罢掩卷,我不仅对明末的天主教传播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那个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有了更立体的感受。
评分要说《明末天主教三柱石文笺注——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论教文集》带给我的最深刻印象,莫过于它所展现出的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跨界”能力。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这三位,在今天看来,绝对是“斜杠青年”的鼻祖。他们既是朝廷重臣,管理着国家事务,又是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他们不仅仅是在各自的领域内深耕,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从中找到新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书中对他们关于天主教与中国传统思想如何对话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比如,他们如何解释“上帝”的概念,如何将儒家的“仁”、“礼”与基督教的“爱”、“恩典”进行比对,以及在科学观上,如何看待“格物致知”与“信”、“望”、“爱”的关系。这些都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而是充满智慧的本土化尝试。这些尝试,虽然在当时可能面临争议,但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知识的边界是如何被打破的,也让我对“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