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本以长轴模式,将台湾北部最着名的河川淡水河作最完整呈现的书。
冀望透过精致的绘图,特殊的书本设计,将淡水河流域完整呈现,具典藏的价值。
淡水河 - 这条台湾第三大的河川,汇聚了大汉溪、新店溪和基隆河,,悠伸港晃晃的从历史中一路行过此台湾的都会和乡野,目睹沧海变桑田,时代的起伏兴衰,人事的聚散离合,跑马灯似的在它眼中映现,如今,它仍以柔软的身段,踏着一贯的步调,徜徉在二十一世纪。
本书将淡水河从淡水出海口到北横群山,以手绘的方式,将沿途流域作了最完整的呈现。
◎内容涵盖河川之美、生态特色、历史人文典故。
◎全书以精致手绘图呈现,刻画非常精细,极具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俞珩
笔名玉行、人则
祖籍浙江诸暨,今属夜猫一族
毕业于双溪畔东吴大学中文系
现任职国语日报编辑部、语文中心
嗜好为戏游于山巅水湄及文字林、彩墨海间
林鸿尧
1965年生,宜兰人。目前致力于绘本创作以及插画技法教学。
曾获:
1983年台湾美展油画「入选」。
1985年全省美展油画「优选」。
1991年省教育厅金书奖「最佳插图」。
洪健全儿童文学奖「优胜」。
1995年省教育厅金书奖「最佳幼儿图画书」。
后记:林鸿尧
天天天蓝,叫我不想「它」也难……在好山好水的兰阳平原长大,抬头看见辽阔的蓝天不是都会人士口中的情趣,而是一种生活养分。
稍长后举家在板桥定居,又负笈台北,那一抹天蓝便?水泥丛林所遮蔽,纵使笔下可以精准的画出同样澄净的天空,但没有云气的流转,少了水影的映照,他仅仅是欠缺生命的色块。
当我背着行曩沿着淡水河来到淡水,不经意的抬头,蓝天,就一望无际的铺展在眼前,水影天光,恍若临冬山河而居的儿时景像,于是这处有蓝天的山城河港,成了我落脚的地方。
从几年前开始,绘事工作之余,每週前往莺歌授课,缘河而上是我例行的路程,因此,在联经主编与我联系后,没有多加思索,我选择绘制这本以「淡水河」为题的书。
当我刻意骑车展开溯源踏查之旅,?她摄下了百余帧不同的容颜后,赫然发现,蓝天依旧,但映照蓝天的水面已不复昔日澄澈,污染、淤积带给她的转变绝不是报导上夸大的形容,而数十载临河亲水的我竟浑然未觉,淡水河若有情,必会嗔怪我的冷漠吧!
我想,在二十一世纪,让淡水河以长卷形式如叙事诗般呈现在世人的眼前,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淡水河交付于我的功课。其实,不是我选择了淡水河,而是大河欲假我之手,展现她一路走来的荣光与踏上时代新舞台的丰姿。
后记:俞珩
曾经有一段不快乐的日子,快乐的往返淡水学画,朝去夕归,溽暑顶着刺进皮肤的炎阳,隆冬冒着钻入骨髓的寒风冷雨,每週只要蒙观音山眷顾一眼,经淡水河洗涤一遭,便觉心眼透亮,豁然开朗。
爱上沪尾绵细的豆花,爱上小镇淳厚的人情,我以游子观光的眼睛浏览父母魂牵梦萦的西湖,却用圆梦的心境亲近淡水,感受淡水河的温柔敦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的缥缈水境令人神往,遂为书斋冠以「一方筑」之名,构筑一幅临水岸而居的桃源。大学时候的恋心情愫似乎也冥冥牵引出今朝亲水的因缘。
感谢鸿尧君和惠铃主编邀我共同完成这本书,让我在九五年秋告别了那段与水相亲的日子后,得以另一种方式接近她,透过她的美丽与哀愁,今日看水依然是水,却已不再是浮光掠影的邂逅,从此,她的盈盈身影常驻我心!
我一直对台湾的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时,我感到非常惊喜。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创意的方式,将淡水河的“美”融入了文学和艺术的视野。我被书中那些关于淡水河的诗歌、散文、甚至小说节选所深深打动。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对淡水河的描绘,更是通过文字,将读者带入了河流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河流所承载的喜怒哀乐。书中还收录了一些与淡水河相关的绘画、摄影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以不同的媒介,展现了淡水河的视觉美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这条河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河流与艺术家之间关系的探讨,例如书中介绍了许多艺术家是如何从淡水河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不朽的作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淡水河不仅仅是一条自然存在的河流,更是激发了无数艺术创作的源泉,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台湾的文化肌理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水彩晕染出的淡水河水色,在柔和的光线下闪烁着细腻的光泽,让人忍不住想要翻开一探究竟。我本来对淡水河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条河流”而已,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诗意和人文的视角,将淡水河的“美”层层剥开。它不仅仅是在描绘河水的流淌、两岸的风光,更是深入挖掘了这条河流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读到书中关于早期拓荒者如何依河而居,如何利用河水灌溉农田、发展渔业的片段,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先辈们在河岸边辛勤劳作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书中的插画更是点睛之笔,不仅仅是写实的描绘,更有许多写意的笔触,将河岸边随处可见的野花、姿态各异的树木,甚至是飘浮在水面上的落叶,都描绘得充满生命力。我特别喜欢其中一章,描绘了不同季节里淡水河的色彩变化,春天嫩绿的柳条,夏天繁盛的荷花,秋天金黄的稻田,冬天寥落的芦苇,每一种色彩都饱含着独特的情感,让我对这条河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不是一本枯燥的地理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本关于情感、关于记忆、关于家园的散文集,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宁静与温暖。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台湾的自然景观都情有独钟,而淡水河的“美”更是让我心生向往。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细腻且充满感情的笔触,描绘了淡水河不同寻常的美。我被书中那些关于河岸生态系统的描述深深吸引,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生长在河岸边的各种植物,以及栖息在其中的各种鸟类、鱼类和昆虫。我了解到,尽管淡水河地处繁华都市的边缘,但它依然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事情。书中还探讨了河流的水文变化以及它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书中关于河水潮汐的变化,以及不同天气条件下河流呈现出的不同景象的描写,都非常生动。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河流光影变化的描绘,例如清晨薄雾笼罩下的静谧,傍晚夕阳染红河面的壮丽,以及夜晚灯火阑珊下的迷离,都仿佛把读者带入了画卷之中。书中的摄影作品更是精美绝伦,每一张照片都捕捉到了淡水河最动人的瞬间,无论是壮阔的河口风光,还是河岸边细腻的自然景致,都展现了这条河流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评分我对台湾的地理环境以及它独特的风土人情一直充满好奇,所以当在书店偶然翻阅到这本书时,便立刻被它吸引住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且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描绘了淡水河的“美”。它不仅仅是在介绍河流的地理知识,更是深入到淡水河沿岸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这条河流如何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被书中那些关于河流边的市集、餐馆、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的描写所吸引,这些生动的场景让我仿佛亲身置身于淡水河畔,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书中还讲述了许多与淡水河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和地方特色,让我对这条河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河流两岸的美食介绍,那些充满地方风味的小吃,让我垂涎欲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淡水河作为一条“生活之河”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承载了无数人生活记忆的场所。
评分我一直对台湾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吸引了。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对淡水河地理风貌的介绍,而是将这条河流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探讨。作者在书中细致地研究了淡水河沿岸的聚落发展,从早期原住民的迁徙路线,到明清时期的汉人移民,再到日治时期和国民政府迁台后的城市变迁,淡水河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那些关于河流在军事防御、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用的阐述,让我对这条河流的认知有了颠覆性的改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淡水河在台湾近代史中的地位的分析感到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承载了无数历史事件和时代印记的见证者。书中引用了许多史料和文献,并配以珍贵的历史图片,使得整个叙述既严谨又生动。我读到关于淡水河早期作为重要港口,如何连接台湾与世界的片段时,不禁想象起当年熙熙攘攘的码头景象。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了淡水河,它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活生生的历史载体,是构成台湾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