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与孩子的人格发展息息相关,是个不断形塑的过程。在成人世界中十分重要的情绪管理、自我管理、挫折容忍与冲突解决等能力,正是一种可以也应该从小培养的「人际习惯」。让这些好习惯陪着孩子成长茁壮,等于是赋予孩子更健全的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未来自然事半功倍、成功水到渠成。
本书是一群全心付出的幼教天使七年的耕耘成果,为的就是孩子的全人发展与EQ教育。如果家有等不得的快点熊、爱帮忙的聪明狮、沟不通的卡内鸭、都怪你的布奇猪或乱发飙的暴跳龙,爱孩子而不是爱面子的爸爸妈妈,请省下许多孩子未来可能用不上的补习与才艺费用,多花点时间与孩子相处、游戏、互动,你的孩子一定可以做最棒的自己。
作者简介
笛飞儿工作室
笛飞儿取意Developing,是致力儿童发展与不断前进发展中的意思。由数位拥有儿童心理学相关的学硕士师资组成工作团队,于1999年起实际投入儿童EQ教育,开创崭新的EQ教学法。透过创意游戏的设计与带领,融合多元化的学习主题及儿童发展的理论、实务,帮助孩子学习EQ管理:包括自我管理与人我和谐。累积相关主题课程包括合作、轮流、邀请与参与、忍受挫折、延宕需求、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冲突解决、协调友伴、观点取替、同理训练、问题解决等,期待为孩子的全人发展与EQ教育,提供更多更完整的帮助与成长,让孩子能从小自在做自己、和谐对待人。曾与国语日报、联合报、张老师、康宁国小、天母国小合作举办研习讲座,并着有《儿童游戏课程》(心理出版)等书。
推荐序1∕EQ要从小培养,父母英以身作则 洪 兰
推荐序2∕一把带领孩子飞向未来的钥匙 林惠雅
推荐序3∕EQ培养要趁早 纪雪幸
推荐.分享
自序
1. 学习EQ长大再说?…………29
为什么孩子讲不听?…30
攸关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34
EQ到底是什么?…40
高EQ是教出来的…49
2. 谁家有完美小孩?…………53
孩子是白纸一张?…55
乌鸦妈妈的担心…60
天使的礼物,还是恶魔的考验…85
问题!还是特色?…101
3. EQ妈咪怎么当?…………103
快点熊,等不得!…104
聪明狮,爱帮忙…113
卡内鸭:厚!你都听不懂ㄟ!…121
布奇猪:都是你害的啦!…129
暴跳龙:不要让我生气,吼吼吼!…137
EQ妈咪的注意事项…143
4. 我六岁,我EQ高…………145
安安:孙悟空变成同理高手…146
勋勋:害羞宝宝变成调解大师…165
笛老师的观察日记:翔翔…184
5. 动手玩EQ…………199
卡达鸭的创意…201
佔地为王…211
从一开始与惠雅老师一起玩游戏,到现在已有七年多的时间。七年来,我们从惠雅老师的研究计画,到现在笛飞儿成立,每一个前进的动力,不外乎是来自孩子的成长与家长的肯定。
很多人可能误以为我们的孩子是特殊的孩子,甚至连部分的家长都曾因此私下感到自卑。虽然他们的孩子成绩优异、运动过人、反应敏捷、思考迅速、可爱迷人,但是因为他们太爱孩子,太期待孩子的成长,因此反而深陷担心孩子的各种不适当行为中,例如:没有办法等待或不懂得为自己争取、挫折容忍力差等等,情绪来时的反应让家长不知道如何应付:可能是情绪过于强烈或持久,或是一直把情绪闷在心里,以及其他等等心理状态。
说真的,这些问题,八成以上的孩子都有。而这也是这本书的缘由之一:一方面让太过焦虑担心的家长了解,其实没有孩子是完美的,就像一句俚语所言:「有一好,没二好。」试着用中性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优点与缺点,并帮助孩子改善缺点,教育孩子成长即可,有时候真的不必要给自己那么重的「完美妈妈」与「完美小孩」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提醒其他虽然看到孩子的心理素质(EQ)需要加强,却因为某些因素而忽略、逃避或期待孩子「长大自己就会好」的家长,试着提升孩子的EQ能力,因为「长大会好」的代价,往往是我们难以承担的。
许多研究显示,成功与EQ的关系,大大超越其他因素。其实仔细想想,不论是社会竞争或日常生活,与我们关系最大的便是人,包括自身与周遭的其他人。能够将这一环节处理好,自然是事半功倍、成功水到渠成。若是忽略了EQ,不断的帮孩子加强IQ,一不小心,反而可能让高IQ成为不成熟孩子为了满足自己慾望、抵抗学习、逃避压力与成长的一种手段,相信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是苦心栽培孩子的父母们乐见的。
这几年与家长接触,亲身见证了许多爸爸妈妈的伟大:为了孩子,尽管不是自己的专业,可以阅读数十本以上的教养书籍;为了孩子,尽管超出自己的负荷,还是尽可能的帮孩子安排能培养竞争能力的课程;为了孩子,尽管会牺牲自己的梦想与愿景,还是辞掉工作,全心全意的教育养护孩子;为了孩子,尽管已经超出自己的心理极限,还是一再提醒告诫自己不断的自我控制、自我调适,对孩子殷殷叮嘱、循循告诫,以身作则。
其实,孩子固然重要,父母本身也是凡人,就算是非凡之人,也无法完全抹掉自己的喜怒哀乐、期待理想,成为想像中的完美父母,教养出完美小孩。
这正是我们撰写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每个行业有其专业的知识与内容,爸爸妈妈不必为了自己的非专业而深深自责、痛苦不已,并且爸爸妈妈也可以用更聚焦的方式,教育孩子成长,维持自己与孩子的生活平衡。
本书以几个真实案例作解析,带出孩子令父母困扰行为的各式各样原因,以及针对该原因可以採取的教养策略。虽然每个孩子的特色与让父母担心的焦点各有不同,无法凭空想像每个孩子的行为状况,但我们试着尽可能描述多数孩子令父母困扰的焦虑点,希望能帮助这些认真、深爱孩子的父母解决焦虑,教育孩子提升EQ,懂得拿捏自我满足与体贴尊重,适当的管理自己,并帮助爸爸妈妈在拥有自我与教育孩子之间取得平衡。
最后,还是忍不住想说,在课程中的一些孩子身上,我们不时的看到孩子们身上,散发着一道道自信、勇于探索却又不伤害他人的光亮神采。一个高EQ的孩子,必定拥有充分的自我肯定、适当的自我表达、和谐的人际协商、坚强的挫折容忍,以及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思考,又有谁能掩盖住这样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谨将本书献给所有认真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
林惠雅
一把带领孩子飞向未来的钥匙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无数的感动自心中涌起。感动来自于这本书的内容,感动来自于笛飞儿的努力,感动也来自于笛飞儿和我的关联。且让我娓娓道来。
◎EQ是什么?
从过去到现在,「智育」在家长和老师的「关注排行榜」当中,可能一直名列前茅;而后,在生活水准逐渐提昇之际,「才艺」也加入了「关注排行榜」的行列。近几年来,由于情绪智商(EQ)的兴起,一些家长和老师才逐渐理解和重视孩子EQ的发展。是的,在迈入二十一世纪之际,当我们前瞻孩子的未来,智育可能是重要的,才艺可能是重要的,但EQ绝对是关键中的关键。既然EQ是孩子未来的关键,于是家长和老师会问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EQ是什么?」
如同本书所述,EQ包括十种能力: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肯定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外在觉察能力、情境觉察能力、观点取替能力、情绪辨识能力、情绪指向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既然EQ包括十种能力,那么这十种能力又是什么呢?在本书中,对EQ到底是什么有非常清楚的说明,阅读本书之后,将使你对EQ有清晰的概念。
◎孩子的EQ为什么会不好?
了解EQ的意涵之后,家长和老师接着会问的第二个问题可能是:「我孩子的EQ到底怎么样?」如果孩子的EQ很好,那么,恭喜家长和老师;但万一孩子的EQ不怎么好,家长和老师会问的第三个问题可能是:「我孩子的EQ为什么会不好?」
如同本书所述,每个孩子都有他的气质,气质包括情绪本质、活动量、坚持度、规律性、适应性、趋避性、反应阈、反应强度与注意力分散度这九个向度。既然每个孩子都有他的气质,那么气质和EQ又有何关系呢?在本书中,深入浅出的说明气质和EQ的关系,阅读这本书之后,将帮助你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气质和EQ。
◎如果孩子的EQ不好,又该如何提昇? 了解孩子的气质和EQ之后,家长和老师会问的第四个问题可能是:「我孩子的EQ不好,那又该如何提昇呢?」每天叨叨念念,可以提昇吗?骂他打他,可以提昇吗?说教说理,可以提昇吗?其实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游戏」。
游戏或玩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随着年龄增加,学业或工作取代了游戏,渐渐的,我们不再游戏了。不仅如此,面对竞争的社会,家长和老师或许甚至要求孩子不要再游戏了,应该学习一些「正经」的事情,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最佳途径,因为在游戏情境中,孩子一方面很快乐,另一方面,他们也会面对许多人际互动所带来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学习解决人际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因此增强了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肯定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外在觉察能力、情境觉察能力、观点取替能力、情绪辨识能力、情绪指向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EQ所包含的能力。换言之,借由游戏中的人际互动情境,孩子在欢乐中潜移默化,自然而然习得EQ的知识及能力。
◎玩什么游戏、怎么玩才能提昇孩子的EQ?
既然孩子可以借由游戏中的人际互动情境,在欢乐中潜移默化,自然而然习得EQ的知识及能力,家长和老师会问的第五个问题可能是:「玩什么游戏、怎么玩才能提昇孩子的EQ?」
本书提供了多种游戏以促进孩子EQ不同的能力,阅读这本书之后,将使你和孩子们在欢乐中发展EQ。
总而言之,这本书结合了学理和实际的游戏,家长和老师借由学理了解和游戏的进行,一方面为亲子和师生带来欢乐,并促进亲子和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加强孩子自我和情绪觉察、表达和管理等能力,提昇孩子的EQ,并进而促进自我和人际的良好发展,此乃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
关于笛飞儿的努力
多年前,岚云老师由于体验到现代社会中少子化的影响,孩子似乎颇为缺乏人际互动的能力。在这样的缘起下,我召集一些同样关注儿童发展的学生,开始了游戏课程。在这期间,学生们风雨无阻且从不缺席的带领孩子玩游戏,在游戏中,我们和孩子都很快乐,而且也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这样的机缘中,笛飞儿就像我们的孩子一般诞生了。
接下来几年,一些成员离开,包括我在内,一些新成员加入并注入新血,然而始终不变的是笛飞儿的坚持和努力,坚持的是给孩子最好的发展,而努力的也正是促进孩子最好的发展。如同笛飞儿所揭示的:「孩子之钥(A key to kids),笛飞儿的游戏是一把通向孩子的钥匙,带领孩子飞向未来的钥匙。」
看着笛飞儿的诞生、成长,看着笛飞儿成员的努力、坚持,心中满是感动。再看看这本书,如同祖母看着孙儿,心中满是爱怜。
纪雪幸
EQ培养要趁早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迁,家庭结构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来愈显得淡薄而疏离。而M型社会的形成,更制造了极贫与极富两个阶层,前者终日挣扎于衣食之间,自顾不暇;后者则锦衣玉食,睥睨不可一世。于是,诸如「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或者「遇到挫折,不是伤人就是自残」……等社会事件,层出不穷。而且,当事人的年龄层还有逐年递降之势,有识之士莫不引以为忧。咸以为加强「人际关系」与「情绪管理」教育,实属刻不容缓。
本社文化中心有鑑于此,特邀笛飞儿工作室多位心理辅导专业老师,共同规划开办一系列EQ课程,以资因应。三年来,老师们将学理与实务融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得到很好的回响。本书是汇集老师们丰富的教学心得、个案辅导、实例的剖析与游戏式的导引……刊印成册,以简洁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确是一本实用的好书。现代父母若能落实践行,将可以把家里的小麻烦锻鍊成出色的小幼苗??优雅的小淑女、小绅士。
在本书出版前,有幸先睹为快,感佩之余,谨缀数语为序。
洪兰
EQ要从小培养,父母应以身作则
本书作者之一杨钰莹是我的学生,学生如果毕业后事业有成,能够出书,这是老师面上的光彩,因此学生叫老师写序,老师不敢不写,称赞学生,也顺便褒奖自己。
钰莹是东吴心理系的学生,多年前东吴有位老师得了癌症,不能开课,而大四的学生毕业在即,有些课必须开,我个人认为台湾太不重视认知心理学,每个人都有脑,怎么可能对指挥自己行动、控制自己一生行为的东西不了解呢?所以我就「见义勇为」在东吴开了一年的课,教到了许多好学生,有些人现在还有跟我联络,杨钰莹就是其中之一。
钰莹毕业后走入幼教的领域,她聪明,在工作上颇有心得,文笔又好,写了这本我边看、边点头称赞的好书。比如说,现代父母忙于生计,更为了提供孩子补习费、出国游学费、才艺班费,甚至各种不需要的费,日夜卖命,反而无暇顾及这些费要栽培的目标──孩子,虽然明知情绪发展的窗口关得很早,孩子小的时候是最需要父母在身边,教他好习惯、好品德的时期,但还是忍不住问:孩子真的需要学习EQ吗?不能等他长大后再学吗?作者劝告他们在家陪孩子时,说「别傻了,如果你真的了解EQ是什么,你会赶紧收回你刚才讲的话」。的确,EQ不但要从小培养,父母还得以身作则才会有效。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把大家都会讲、却很少人知道自己在讲什么的名词解释得很清楚,这是本书的第一大优点。
本书的第二个优点是作者指出天下没有完美的小孩,父母如果坚持自己可以打造这种小孩,那是自寻烦恼、缘木求鱼。我曾多次在报章杂志上大声唿吁,请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你的孩子,不要一直挑他毛病,大脑是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容积(limited capacity, limited resource),就像一块大饼,东边切得多,西边就会少,人做不到样样都好。连爱因斯坦那么聪明的人,都做不到十全十美;他的空间能力很好,但是语言能力不行,他有语言迟缓及失读症等问题,但是这些都无损他成为世界的伟人。我们不必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更不能要求他不准犯错。
我觉得台湾教育中最不人性的就是「少一分打一下」,更气的是老师打完了还要说「我是为你好,下次才不会犯」,好像孩子是故意要犯错似的。其实孩子都是希望表现良好,博得父母、师长的称赞,但是他们大脑未发育完全,尤其掌管计划、策略的前脑是整个大脑中最晚发展成熟的,因此孩子做事情常不周全,所以古人才会说「嘴上无毛,做事不牢」。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故意要犯错,而是注意力照顾不到,漏写了偏旁、少写了一个注音符号等等,为这种任何人(包括大人自己)都会犯的小错去打孩子,真是不应该,不但伤他的心,也令我们不忍。因此,我很赞同作者说的,从正向情绪去鼓励孩子上进,只要父母态度一致,坚持原则,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书中举出很多常见的孩子行为毛病,也特别用一章的篇幅来谈如何作父母,以实例解说碰到这种状况时,父母应该怎么处理。我很惊讶钰莹和她的伙伴们这么年轻,本身云英未嫁,却能把如何作父母的道理讲得那么透彻,可见她们的观察力、综合能力及表达能力都是一流的。在孩子智慧未开、可塑性很强的时候,如果孩子行为有不当,父母应该暂不动怒,先静下来反思一下:我平日在教孩子方面有没有表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的地方,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做出今天这个行为来。研究上发现,不论父母管教孩子的准则宽严如何,只要始终如一,孩子都可以接受。孩子不能接受的是有时宽、有时严,今天做这个行为受奖,明天做同样行为受惩,这样孩子的行为就会出现偏差。
这本书是一群非常有理念、有爱心的教育心理学者,投入幼教这块园地七年的心得,值得父母一读。能教出这种学生我觉得很高兴,真是与有荣焉,没有浪费东吴这一年的心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