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岁的作者,有一天突发奇想:从德里到伦敦,来一趟两万公里的巴士之旅吧!于是他收集所有的钱,凑出一千九百美元,出门旅行去了。首途,因为不想浪费便宜机票的优待,他到了香港,意外住进名为「黄金宫殿」的奇妙旅馆,沉迷在城市的狂欢气氛里而不觉滞留多时。接着,到了澳门,又迷上「大小」赌戏,差点将旅费都输光了。还好,他有点「旅行的运气」,终于又赢回部分旅费,于是赶紧继续前行。
他飞到曼谷,体验那比东京、香港还要喧嚣的都市;然后,他搭乘火车,从马来半岛南下,在槟城无意间滞居娼寮,跟小姐们一起去野餐、看电影;抵达新加坡时,他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追求「香港幻影」。等到他终于摆脱「香港幻影」,于是来到印度。在印度,他和印度最低阶层人的子女共同体验生活,并持续观看街头天天上演的生死戏码,由于同旅馆的吸毒青年死亡事件,刺激他要尽速前行,以免自己持续堕落懒散下去。他坐上有如疯狂快车的巴士一路西进丝路,从巴基斯坦,奔往阿富汗,意外地在喀布尔久住。后来,来自家乡日本的一封信刺激他继续迈向德黑兰,于是走完他的丝路之旅。
欧亚大陆旅行依然充满惊奇与历险:在土耳其担任「使者」,代传死讯给一位日本画家的土耳其情人;到了希腊,便从喝茶的国家进入了喝咖啡的国度;航行地中海,和船上的一名女子有梦境般的对话;到了罗马,米开朗基罗的〈圣殇像〉带给他无比的冲击,竟自此无意再看其他画家或雕塑;也是在罗马,他与日本画家的太太有了一段愉快的「罗马假期」;在摩纳哥,因为穿着不合规定,他失去了进赌场翻本的机会;在马德里,他白天逛跳蚤市场,晚上混迹酒馆;终于,他在葡萄牙海角之岬萨格雷斯捉住「结束旅行」的时机……
这是一段奇特而有趣的旅行,作者的经历透过他幽默的文笔,变成一段段吸引人的故事,让人不到终卷,不能放手,也让人更了解欧亚大陆各国的庶民生活与旅行者的艰苦。
作者简介
泽木耕太郎
1947年生于东京,横滨国立大学毕业,随即展开採访记者的生涯,1970年即开始尝试报导文体的写作,以鲜明强烈的感性及崭新的文体获得注目,目前已出版着作二十多种,作品类型涵括小说、散文,以报导式文字见长。1978年以《恐怖行动的决算》获得大宅壮一非小说赏,这本书描写刺杀日本右翼政治家的事件,1985年以《波木大街》获讲谈社散文奖,1995年以檀一雄遗孀第一人称的形式发表《檀》。已出版着作二十多种,《深夜特急》被誉为「自助旅行者的圣经」,获得第二届JTB纪行文学大赏,日本冒险小说特别奖,1996改编为日剧《深夜特急》,大泽隆夫、松岛菜菜子主演。日本专业旅游杂志《SWITCH》于2003年12月做了「泽木耕太郎特辑」,在厚达二百多页的个人专刊中,引介了泽木的创作与旅游路线;《Coyote》于2005年5月亦专文推荐泽木耕太郎的旅行风格。文艺春秋八十周年时并推出泽木耕太郎自选集九卷。
得奖记录
.1979年『恐怖暴行的决算』赢得第十届大宅壮一非小说类文学奖
.1982年『一瞬的夏季』获得第一届新田次郎文学奖
.1985年『波本大街』赢得第一届讲谈社散文奖
.1993年『深夜特急 第三班』赢得第2届JTB纪行文学奖
.2003年因过去的作家活动赢得第五十一届菊池宽奖
译者简介
陈宝莲
辅仁大学日文系毕业、文化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曾任东吴大学日文系讲师、中国时报编译。译有《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返书简》、《失乐园》、《冷静与热情之间》、《心》等。
第七章 神子之家──印度(一)
甘地所说的「神之子」,就是贱民阶层小孩。在为他们而设的孤儿院、
学校,也是职业训练所的教养院里,我从物质中获得解放……
第八章 雨使我入睡──寄自加德满都的信
在这加德满都,旅行途中年轻人一个又一个的死去。当开始吸食大
麻、徘徊在梦与现实之间时,恐惧感便蒙上薄纱……
第九章 死亡的味道──印度(二)
瓦拉纳西像是无秩序上演生与死的剧场城市。作为一个观众,我每
天毫不厌倦地观赏遭遇到的种种戏码……
第十章 翻山越岭──丝路(一)
巴基斯坦的巴士确实吓人。一路勐速急冲、和对面来车比试胆量玩
比胆式飙车。我坐着疯狂快车,从丝路奔往阿富汗……
第十一章 石榴与葡萄──丝路(二)
我帮嬉皮旅馆拉客,意外地在斋戒月刚过的喀布尔久住多日。所幸,
一封来自日本的信,激起我继续迈向德黑兰的壮志……
第十二章 波斯之风──丝路(三)
在伊朗的古都伊斯法罕,在吹过国王清真寺的苍凉风中,我彷彿看
到已然年老仍无法穿越漫长旅行隧道的自己……
天啊,《深夜特急:波斯之风》!光听这个书名,就觉得一股浓郁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把我牢牢吸引住了。我们台湾人对波斯(伊朗)的了解,可能更多地停留在历史课本和一些零碎的新闻片段中,总觉得那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所以,当看到这样一本以“波斯之风”为主题的书,简直就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特别希望作者能在这本书中,捕捉到波斯独有的文化精髓,不仅仅是那些壮丽的建筑和古老的遗迹,更重要的是,是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属于波斯人民的独特精神。我期待在书中看到,作者如何与当地人交流,那些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瞬间,定然充满智慧和温情。会不会有什么关于波斯诗歌的分享?还是关于他们对生活、对美的独特理解?我尤其好奇,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波斯传统文化是如何与时俱进,又有哪些是亘古不变的?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指引着我去探索那片充满魅力的土地。
评分哇,看到《深夜特急》第二班车这个名字,就觉得一股神秘的、带着异域情调的风要吹过来。「波斯之风」这四个字更是让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古老的波斯地毯、堆满香料的市集,还有那悠远而绵长的传说。我一直对中东那片神秘的土地充满好奇,总觉得那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迷人的文化。这书名就好像一张邀请函,把我引向一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绘这股「波斯之风」的,它会是温暖的、热情洋溢的,还是带着一丝丝不易察觉的忧伤?是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还是现代文明的冲击?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在字里行间,让我感受到波斯人那独特的生命力,以及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深深足迹。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有很多关于美食的描写?伊朗的羊肉串、藏红花饭,光是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又或者,它会聚焦于当地人的生活日常,那些平凡却充满哲思的片段,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总之,这个书名已经成功勾起了我的所有兴趣,我准备好接受这场来自波斯的文化洗礼了!
评分《深夜特急:波斯之风》这个书名,瞬间就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你知道吗?“深夜特急”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特别的氛围,好像是在人声鼎沸的白天过去之后,在某个静谧的时刻,有一班不为人知的列车,载着我们前往一些特别的地方。而“波斯之风”,则让我立刻联想到那遥远而神秘的国度,想到那些古老的文明、宏伟的建筑,还有关于历史、关于哲学、关于艺术的种种传说。我很好奇,这股“波斯之风”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会是席卷而来的狂风,带来剧烈的改变,还是像一阵轻柔的微风,悄悄地拂过,留下淡淡的印记?我期待作者能够带领我们,不仅仅是走过那些著名的景点,更能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倾听他们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一些关于波斯传统工艺的描写,比如那些精美的铜器、陶瓷,还有闻名世界的波斯地毯,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蕴含着怎样的匠心?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人在阅读中就开启一场深度文化之旅的书。
评分《深夜特急》系列,光是这个名字就带着一股冒险和期待感,再加上「第二班车:波斯之风」,简直让人心痒痒!我总觉得,每一次「深夜特急」的到来,都意味着一段不寻常的旅程即将开始,而且是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这种神秘感更是加倍。而「波斯之风」这四个字,则把目的地锚定在了那个充满古老文明和异域风情的中东地区。我一直对波斯有着一种朦胧的向往,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千零一夜》里的奇幻场景,或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波斯地毯上的图案。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出这股「波斯之风」的真实面貌。它会是带着烈日烘烤的干燥,还是吹过沙漠的温润?是混合着香料的馥郁,还是带着历史尘埃的厚重?我希望书中能有对当地人生活细节的捕捉,那些隐藏在习俗、笑容、眼神中的故事,也许才是最动人的。这本书,就像是一张通往未知世界的单程票,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旅途。
评分这绝对是一本光从书名就能让人心生向往的旅行文学!《深夜特急:波斯之风》,光是听听就觉得身心开始蠢蠢欲动。台湾的我们,虽然地理位置离波斯(伊朗)不算特别遥远,但真正能踏足那片土地,或是深入了解它的,似乎并不算太多。所以,当读到这样一本以「波斯之风」为主题的书,我立刻就联想到各种可能性。它会不会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文化探索?作者会不会在旅途中,意外地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遗迹,或是与当地人发生一段刻骨铭心的际遇?我希望它不是那种走马看花的游记,而是能带我“慢下来”,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去听那些故事,去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我很好奇,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波斯古老的传统是如何被保留下来的?那些宏伟的清真寺、精致的波斯园林,在作者的笔下会是什么样子的?会不会有关于诗歌、艺术的描写?波斯可是很多伟大诗人的故乡啊!光是想到这些,就觉得脑海里已经开始构建出一幅幅画面,而这本《深夜特急:波斯之风》就像是那把钥匙,能够开启这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