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信谊幼儿文学奖佳作,中英双语改版上市
好的图画书故事简单但有情节,会吸引读者一直看下去,《好想吃榴槤》就有这样的特色! ──柯华葳 国立中正大学心理系教授
就算没吃过榴槤,也一定要看过《好想吃榴槤》!
小老鼠突然很想吃榴槤, 跑去问狮子:「狮子,狮子,你吃过榴槤吗?」狮子想,榴槤是什么东西啊?
听都没听过,可是他却告诉小老鼠:「哦!榴槤啊,榴槤的味道就像西瓜一样。」接着小老鼠又跑去问山羊:「山羊,山羊,你吃过榴槤吗?」
山羊想,榴槤是一种花吗?可以吃吗?没听过耶!
可是他却告诉小老鼠:榴槤是……
其他动物知道吗? 到底榴槤是什么滋味呢?
这是一则非常有趣又幽默的故事,没吃过榴槤的孩子,也会禁不住好奇的跟着故事情节走,想像着它是什么味道?有吃过吗?或许听完故事还会跟妈妈说:「我也好想吃榴槤喔!」。这就是本书的魅力,故事虽然简单,但流露出一个讯息;以单纯的「渴望」做出发点,勇敢付诸实际行动,虽然过程可能要付出代价,但是果实是甜美的,这种追求渴望的过程与实现的满足,远远胜过榴槤带来的滋味。
作者随意涂鸦的笔触,为故事整体增添不少趣味性,紧扣故事的发展,让人真的好想..好想..好想...吃榴槤!
书后以8页的篇幅做成英文版,由拥有美国哈佛大学文学博士的June Chen以最道地、自然流利的英文译成。CD包含中英文的故事朗读及配乐,专业人员以生动及趣味性十足的声音演出,会让孩子想一听再听,从心底感受到快乐。
得奖纪录
第十四届信谊幼儿文学奖图画书创作佳作
信谊幼儿文学奖评审的话:
柯华葳(国科会人文处教育学门召集人)
作者以「好想好想」来描述渴望,把渴望一件事以想、询问、买、尝试,与预期不符到适应的过程,在薄薄一本书中都描述出来,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
许敏雄(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助理教授)
故事就是这么简单,以一件单纯的心里渴望出发,想吃一样没吃过的食物:就是想吃榴槤。强烈的渴望,带来了连串的行动,而终于得到了真正的答案。这样的寓意,相当能贴近幼儿初探世界的经验。本书图画的笔法看似随意图鸦、即兴而简约,却恰能完整表达故事的轻松,紧扣故事的发展。
作者简介
刘旭恭
刘旭恭,创作《好想吃榴槤》(荣获第14届信谊幼儿文学奖佳作)台大土木研究所毕业;参加「陈璐茜手制绘本教室」后开始创作图画书;现为「图画书俱乐部」和「绘本地下室」成员;曾于小大绘本馆、沙卡学校及全人中学教过绘本;现专职写作及画画。
这本书的名字“好想吃榴莲”实在是太有画面感了!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种金黄色的果肉,散发着浓烈却又迷人的香气,还有那入口即化的软糯口感,简直让人垂涎三尺。我一直对这种“爱者极爱,恨者极恨”的水果充满好奇,总觉得它身上有一种特别的魔力,能让人对它产生如此极端的感情。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内心深处对榴莲的探索欲。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榴莲的品种、产地,更希望能深入挖掘它背后的文化故事,比如它在东南亚的地位,它为何会引起如此两极分化的评价,甚至是一些关于榴莲的有趣传说。而“中英双语”的设计,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语言是了解一个文化最直接的窗口,如果这本书能用双语来讲述关于榴莲的故事,那岂不是能够让我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理解这种水果?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阅读英文部分的时候,去体会西方人是如何看待这种“异域”水果的,而在阅读中文部分的时候,去感受我们自己对它的情怀。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对于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吸引力的体验。
评分“好想吃榴莲”这个书名,真是太贴切、太直白了!它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榴莲的渴望,那种浓郁的香气、软糯的口感,仿佛就在眼前。我一直是个榴莲的忠实粉丝,每次有机会都会尝试不同品种的榴莲,也对它背后的故事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名字,恰好捕捉到了我这种“吃货”的心声,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想吃”的层面,而是能更深入地挖掘榴莲的魅力。比如,它会介绍不同品种的榴莲,它们各自有什么独特的风味和特点?它会讲述榴莲在东南亚的文化地位,以及它如何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水果?它还会分享一些关于榴莲的趣闻轶事,或者是一些关于如何挑选、储存和品尝榴莲的实用技巧吗?我非常看重这本书的“中英双语”和“CD”配置。语言是了解一个文化的窗口,用双语来介绍榴莲,无疑能让我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它,也能让我学习到关于榴莲的另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评分我一直觉得,书名就像是这本书的“脸面”,而“好想吃榴莲”这个名字,无疑为这本书打上了一个鲜明的标签——它就是关于榴莲的,而且是那种让人按捺不住的“想吃”的冲动。我喜欢这种直接而充满情感的书名,它能迅速拉近读者与书之间的距离。我一直对榴莲情有独钟,那种浓烈而独特的香气,以及入口即化的甜糯口感,都是我难以忘怀的。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时,我立刻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满足我味蕾上的想象,更能带我走进榴莲的世界。我期待它能讲述榴莲的起源、不同品种的特点、它们是如何生长和采摘的,甚至是一些关于榴莲的独特吃法和烹饪技巧。而“中英双语”的设计,则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我一直对跨文化的美食体验非常感兴趣,如果这本书能用中英双语来呈现,那将是一次绝佳的学习和体验机会。我可以通过阅读英文部分,了解国际上对榴莲的普遍看法和评价,也可以通过中文部分,深入体会中国读者对榴莲的独特情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那种鲜艳的色彩和写实的榴莲图片,一下子就能勾起我内心深处对这种“水果之王”的复杂情愫。我不是那种一闻到榴莲味就退避三舍的人,反而觉得它有着一种独特的、无法言喻的魅力。每次看到关于榴莲的书籍,我都会忍不住想翻一翻,看看作者会从哪个角度来解读它。这本书的名字“好想吃榴莲”更是直接戳中了我的心声,仿佛在替我诉说着对那种浓郁香甜的渴望。我特别期待它能在文字中,细腻地描绘出榴莲的口感、香气,甚至是一种让人沉醉的氛围。作为一个从小就对食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我总觉得每一种食物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而榴莲,这个充满争议却又备受追捧的水果,肯定有讲不完的精彩。这本书的“中英双语”和“CD”配置,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跨越语言和媒介的体验。我一直认为,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背单词、学语法,更重要的是去理解那个语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而“好想吃榴莲”这样的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名字,再加上双语的设计,似乎在邀请我去探索,用另一种语言去感受这份对榴莲的“想念”。我甚至可以想象,当我在听CD的时候,一边品尝着(如果我能买到的话!)榴莲,一边跟着文字去感受,那将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
评分当我在书店或网上看到“好想吃榴莲”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是个榴莲爱好者,那种独特的风味,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口感,让我对它爱得深沉。而这本书的名字,直接准确地表达了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从哪个角度来讲述榴莲的故事。是会深入探讨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还是会分享一些关于榴莲的传说和历史?亦或是会带领读者领略不同产地的榴莲风情?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揭示榴莲的神秘面纱。而“中英双语”和“CD”的配置,更是让这本书的吸引力倍增。我一直认为,语言是了解一个文化的重要载体,用双语来呈现关于榴莲的内容,无疑能让我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这种水果。我甚至可以想象,一边听着CD里的英文讲解,一边对照着中文内容阅读,那种沉浸式的体验,一定会让我对榴莲有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