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大观

世界宗教大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宗教
  • 世界宗教
  • 宗教文化
  • 信仰
  • 宗教史
  • 文化
  • 哲学
  • 神学
  • 宗教比较学
  • 人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Do you believe in God?
你信神吗?

  台湾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据内政部调查,登记有案者就多达二十五种。可是你知道宗教是什么吗?世界的宗教有哪些?其教义为何?所崇拜的神明又是什么?

  作者将已知的宗教分成「世界宗教」与「民族宗教」两部分,并依次介绍。

  「世界宗教」以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为世界主要三大宗教。超越国家民族,拥有最多信徒;对政治、社会、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力;都以宗教共同体为基础,这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民族宗教」以犹太教、印度教、耆那教、钖克教、琐罗亚斯德教、儒教、道教、神道教等最具代表性,大都侷限于同一民族或国族。

  本书所记载的宗教,包含新兴宗教在内共三十五种,从宗教的源起、教义以及发展都有详细的介绍,相信对想要了解何为宗教的读者必有相当的助益。

作者简介

陈国典

  一九三四年生于彰化社头。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影剧系毕业。曾任国小教师、大专讲师、编剧、导游、领队。现任中华民国观光导游协会常务理事、台北市观光导游协会常务理事。

《尘世的低语:人类心性与古代文明的隐秘联系》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对既有宗教体系的宏大梳理,而是深入探讨人类心性在不同文明的摇篮时期,如何自发地孕育出关于超越性、秩序与意义的原始构造。我们暂且搁置对“神祇”或“信仰”的正式界定,转而关注人类在面对浩瀚宇宙、不可预测的自然力量以及生命有限性时所产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框架的构建过程。 《尘世的低语》力图以一种跨学科的视角,结合新兴的认知考古学、早期人类学以及比较神话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远古心智的运作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为后世所有复杂的宗教现象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聚焦于那些尚未被成熟教义固化,却充满生命力的早期人类表达形式。 第一部分:从具象到象征——心智的早期拓扑 本部分将考察人类认知从纯粹的感官经验向抽象符号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我们探讨“图腾”与“祖灵”概念的形成,并非从神学角度,而是将其视为早期社会对“不可见力量”进行分类和标记的必要手段。 第四章:狩猎的梦境与动物的镜像:分析旧石器时代岩画背后的“巫术思维”——如何通过模拟行为来控制现实。重点考察动物形象在文化中的权力转移,以及它们如何从猎物转变为精神中介。 第五章:疆域的界定与空间的圣化:研究早期人类如何通过设置“禁地”与“圣地”来构建社会结构。这些物理边界的划分,实质上是心灵对混沌与秩序的初步尝试。讨论早期石阵、巨石结构的功能,侧重于它们作为天文观测点或部落集体记忆载体的社会学意义。 第六章:原始叙事的需求:意义的编织:探讨人类早期对“为什么”的追问如何催生了最初的故事原型。这些原型并非为了教化,而是为了解决认知失调——解释死亡、灾祸与丰饶的随机性。我们将分析口头传统中“循环时间观”的萌芽,即对万物周而复始的朴素直觉。 第二部分:社会结构与早期仪式——秩序的粘合剂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把目光投向新石器革命之后,农业定居生活带来的社会复杂化,以及由此催生的、用于维护群体凝聚力的实践活动。这里的仪式,被视为一种高效的社会工程,而非单纯的敬拜行为。 第十章:丰饶的交易与人与土地的契约:深入分析早期农业社区为确保收成而发展出的“献祭前身”行为。这不是对神的贿赂,而是对自然规律的模仿性互动——一种基于互惠原则的生存策略的符号化。我们对比不同地区早期农耕文化中,对“生命力流失与再生”的理解,着重于土壤与血液的类比关系。 第十一章:身份的烙印:成年礼与世代传承:研究在从少年向成年过渡的仪式中,身体的痛苦与隔离如何被用来重塑个体的社会角色。这些仪式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社会记忆得以代际传递的最可靠的媒介,而非基于超自然信念的必须。 第十二章:群体的共振:集体经验的身体性:考察早期舞蹈、吟唱和特定姿态(如过度劳累或饥饿状态下的“出神”)如何将个体意识融合成一个“超我”的体验。这种集体经验,是社会认同感最直接的来源,也是后来复杂宗教狂喜状态的生理基础。 第三部分:心性的投射——早期宇宙论的建构 本书的后半段,聚焦于人类心智如何将内部的结构投射到外部世界,构建起早期对宇宙的认知模型。 第十五章:上下对应:天地的二元结构:分析人类如何基于自身的生存经验——如日夜交替、高低空间——来建构宏大的世界架构。天空为何被视为“更高”或“更远”的领域?这与人类站立行走,视野受限的生理结构有何关联?我们探讨早期对星辰运行的观察,并非出于占卜目的,而是人类对“精确性”和“可预测性”的早期迷恋。 第十六章:道德的种子:平衡与惩罚的朴素观:研究在正式法律体系出现前,如何通过“自然报应”的故事来约束不当行为。例如,为什么在一些早期文化中,说谎会被描绘成导致干旱或瘟疫的原因?这揭示了心智倾向于将所有负面事件归因于打破某种“内在平衡”的倾向。 第十七章:死亡的阴影与物质的执念:探讨早期墓葬习俗中的陪葬品现象。这些物品的放置,反映的不是对来世享乐的信仰,而是对“物质连续性”的强烈执着——死亡被视为一种暂时的、可逆转的状态,或者说,是心智尚未完全接受“彻底失去”这一概念的挣扎体现。我们分析了尸体防腐或特殊处理方式背后的卫生与心理动机。 结论:经验的沉淀 本书总结道,人类文化中所有后来的宗教叙事,无论多么精妙复杂,其底层逻辑和基本情感驱动力,都可以在这些早期心智的“拓扑结构”中找到源头。这些早期的表达,是人类在文明的黎明时期,为了生存、为了合作、为了理解自身的有限性,而进行的一系列勇敢而朴素的认知实验。它们是关于人类如何成为“意义探寻者”的本质记录,而非关于“神圣启示”的史书。本书致力于剥离后世的神学附加物,直面人类心性面对未知时所发出的,最原始的、尘世的低语。 目标读者:对认知科学、早期人类社会结构、非宗教性人类学研究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寻求理解信仰体系起源的坚实基础而非表面现象的学者。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序 i
世界宗教 1
佛教 3
基督教 15
天主教 15
东正教 15
基督教 15
伊斯兰教 25
民族宗教 35
犹太教 37
印度教 41
耆那教 57
钖克教 61
琐罗亚斯德教 63
摩尼教 67
道教 71
神道教 81
西藏佛教 87
景教 91
新兴宗教 93
巴哈伊教 95
天理教 99
天帝教 103
天德教 109
轩辕教 115
一贯道 121
统一教 127
摩门教 131
大易教 133
中国儒教 135
中华圣教 137
弥勒大道 139
真光教团 141
亥子道宗教 143
先天救教 145
黄中 147
山达基宗教 149
理教 151
宇宙弥勒皇教 155
宗教浅释 157
佛教史上「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 167
无神论者的说法 173
儒家、儒教与宗教 181
参考书目 18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阅读《世界宗教大观》,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体验。我一直觉得,不同的文化和文明之间,宗教是最难以跨越的鸿沟,也是最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的领域。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开放和包容的视角,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多元世界的大门。它没有预设任何价值判断,而是努力地去呈现不同宗教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信徒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社会结构。我被书中对一些小众宗教和少数民族信仰的介绍所打动,它们同样闪耀着人类精神智慧的光芒,同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信仰的普适性,也看到了信仰的多样性。它鼓励我去超越表面的差异,去理解隐藏在各种宗教形式背后的共同人性需求。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了,也更加渴望去了解和尊重那些与我不同的人和文化。

评分

这次偶然翻阅了《世界宗教大观》,虽然我并非宗教研究的专业人士,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和启发却是实实在在的。起初,我抱着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想了解一下那些我只在新闻报道或电影里零星接触到的宗教信仰,是什么样子的。但很快,我就被书中描绘的斑斓多彩的宗教世界深深吸引住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教派的教义、仪式,而是试图去展现每一种宗教在其信徒心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那种精神支柱的力量,那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那种跨越时空的连接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宗教起源的神话和历史演变部分的描写,就像在读一部部宏大的史诗,充满了神秘、智慧和人性的光辉。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陷入沉思,思考人类为什么需要信仰,信仰又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那些古老的智慧,那些对宇宙和人生的疑问,在书中得到了各种各样、却又同样深刻的解答。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丰富,而宗教,正是构成这种丰富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框架,让我对“不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代文明颇感兴趣的读者,我拿到《世界宗教大观》这本书时,着实有些惊喜。我一直觉得,要理解一个文明,绕不开它的宗教信仰。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像一些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古老的宗教信仰与它们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结合。我能感受到那些古老民族面对自然、面对生死时的敬畏与探索,也能看到不同宗教之间在历史长河中的碰撞、融合与演变。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消逝的宗教的介绍,比如古埃及的众神信仰,或是玛雅人的宇宙观,它们就像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些曾经辉煌又充满神秘的文明。书中的插图也十分精美,那些古老的壁画、雕塑、神庙遗迹,都为我提供了直观的感受,让我更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宗教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我常常在阅读时,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些古老的场景,想象着祭司们在神庙中的祷告,想象着信徒们对神灵的虔诚。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探索人类文明最古老、最深邃的角落。

评分

我一直对“神秘主义”这一概念颇感兴趣,而《世界宗教大观》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的求知欲。它没有停留在对宗教仪式和教条的表面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各种宗教体系中那些超越理性、触及灵魂深处的神秘体验。从印度教的瑜伽修行,到基督教的神秘主义者,再到伊斯兰教的苏菲派,书中详细阐述了他们是如何通过各种途径,试图与神圣、与宇宙的终极实在建立连接的。那些关于顿悟、开悟、天启的描述,虽然听起来有些玄妙,但却充满了对人类潜能的探索和对精神超越的渴望。我尤其被书中那些关于濒死体验、灵魂出窍等现象的探讨所吸引,虽然科学对此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但宗教的视角却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解读方式。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除了我们所能感知的物质世界,是否还存在着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精神领域,而宗教,或许正是我们探索这个领域的一条重要途径。

评分

读完《世界宗教大观》,我感觉自己的心灵被洗涤了一遍,也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和欲望所裹挟,很少有机会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而这本书,就像是一剂良药,让我得以从繁忙的生活中抽离,去思考那些更根本的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苦难从何而来?如何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和?书中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主要宗教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它们各自独特的智慧和修行方式。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冥想、祈祷、慈善等宗教实践的详细介绍,它们不仅仅是教义的阐述,更是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精神的成长。我尝试着书中介绍的一些简单的冥想技巧,发现确实能够帮助我缓解焦虑,更加专注。这本书让我明白,宗教并不仅仅是束缚,更是一种引导,一种通往内心平静与和谐的路径。它让我看到了人类对超越性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所能带来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